李颖;厉朝喜;杜晓红;赵晓薇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96名Hcy水平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和384名Hcy升高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 )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伴有Hcy水平升高的H型高血压患者MMSE总分、注意力和计算力得分均低于普通高血压病患者[(24.38±3.11) vs (25.87±2.84),P<0.05;(2.96±1.05) vs (3.61±0.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可能加剧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李颖;厉朝喜;杜晓红;赵晓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八字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确诊并接受规范化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浙江省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护理,随访观察两年,比较分析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生活行为方式、治疗依从性及对责任护师的满意度。结果两年后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在血压控制有效率、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治疗依从性以及对责任护师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在各项比较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体重和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丽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肯定,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传统用法是在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稳定基础上小剂量开始口服,并逐渐加量至靶剂量。但是,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本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尝试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汪朝春;何显森;叶晓云;徐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30例为缺血后适应组,其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压力充盈球囊,持续阻塞30s后球囊抽负压,血流持续再灌注60s ,反复4次;28例为对照组(单纯PCI组),梗死血管再通后未施加缺血后适应干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_BNP )水平和测量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术中缺血后适应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药物转复或除颤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缺血后适应组血浆NT_pro_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有助于终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邱万敏;周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适应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仅穿线不作冠状动脉结扎;(2)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5分钟,再灌注2小时;(3)后适应组,缺血45分钟,然后行短暂灌注30秒,缺血30秒,共3次,再行全面的2小时再灌注;(4)格列美脲组,实验开始时外周静脉注射格列美脲0.2mg/kg ,其余操作同后适应组;(5)格列本脲组,实验开始时外周注射格列本脲0.5mg/kg ,其余操作同后适应组。实验结束时测各组血清肌钙蛋白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肌钙蛋白含量假手术组明显低于各手术组,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及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肌梗死面积后适应组、格列美脲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格列本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后适应组与格列美脲组、缺血再灌注组与格列本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格列本脲可消除后适应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格列美脲却对后适应保护作用无影响。
作者:盛西陵;祝玉娟;徐文博;唐关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并发症。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67%风险[1],但其引发的出血目前仍然是华法林应用的大顾虑,我国目前仅有2%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2]。如何降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一直是老年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热点。为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现将本科收治的112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君;周娟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nesfatin_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62例(T2DM合并CHD组),单纯T2DM患者60例(单纯T2DM组),单纯CHD患者59例(单纯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nesfatin_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水平,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体质指数(BMI),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T2DM合并CHD组血清nesfatin_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CH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合并CHD组nesfatin_1水平均与TG和HOMA_IR呈正相关( r=0.58、0.43,均 P<0.05);T2DM与nesfatin_1和HOMA_IR密切相关(B=2.84、2.37,均 P<0.05);T2DM合并CHD与nesfatin_1和TG密切相关(B=3.16、2.69,均 P<0.05)。结论血清nesfatin_1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作者:顾光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简明版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经出炉,这对提高中国高血压控制率及高血压患者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请来《指南》制定参与者、国际高血压联盟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唐新华主任医师就《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制定的背景、过程和应用,解答一些读者的疑问。
作者:唐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浆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近期,有研究提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 ,HP )感染可能是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诱发CHD [1]。为了进一步探讨HP感染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我们对584名在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与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洋慧;杨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脓毒症(sepsis )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常见也是严重的并发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率高达20%~60%;在脓毒症患者中有近60%在进入ICU后表现出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尤其是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而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死亡率可由20%增高到70%~90%[1]。脓毒症成为ICU患者常见的死因。脓毒症心肌损伤主要包括心肌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NO、ROS等[2]。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脓毒症中心肌细胞钙平衡的失调是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影响因素[2,3]。心肌细胞内钙平衡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细胞膜L型钙通道、肌浆网钙通道及钙泵的结构和功能稳定。应用Ionoptix细胞动缘探测系统、共聚焦显微镜及Ca2+荧光探针示踪技术,可以更清楚的在细胞水平测量多种循环炎症因子及多条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心肌细胞收缩变化幅度的影响,以反映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朱颖;严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病早由德国学者Lewy于1912年发现了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 ),1961年日本学者Okazaki在痴呆患者的皮质神经元中也发现了路易小体,于是开始探讨其和痴呆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2]。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fluctuating cognition ,FC ),持续存在的视幻觉和锥体外系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特点的神经变性疾病[3]。是以路易小体和路易神经元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 )在老年期痴呆中常见,DLB位于第2位,占10%~15%[1]。神经病学家发现以前曾被诊断为AD、帕金森氏病(PD )等的痴呆病人中,约有1/4为DLB。本病国内报道很少,原因可能由于我国尸检率低,对此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认识。本病与AD和PD极易误诊,但实际上两者特点不同。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们收治的9例临床诊断DLB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淑青;包颖颖;丁美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在昌乐县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描述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之差,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结果到2009年12月底,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高血压患者且资料齐全的共计3930名,男性47.61%,平均年龄(58.87±10.81)岁。规范化管理后,收缩压下降12.07mmHg (95% CI:-12.53~-11.60),舒张压下降5.89mmHg (95% CI:-6.18~-5.59),吸烟率下降4.87%(95% CI:-5.72%~-4.03%),饮酒率下降5.13%(95% CI:-6.00%~-4.26%),不运动率下降8.39%(95% CI:-9.72%~-7.05%),口味偏咸率下降9.43%(95% CI:-10.79%~-8.07%)。基线时血压控制率为8.42%,1年后高血压的控制率达到34.86%,管理效果为27.46%(95% CI:26.07%~29.92%),各个不同特征项目组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且男女性血压控制率均随着规范化管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作者:李国菊;王馨;王增武;张凤娥;庞艳蕾;李向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脏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期间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并收集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21例作为对照。大部分患者接受分子生物学检测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并接受胸部X线摄片检查,计算心胸比。结果甲型H1N1流感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轻症患者较重症患者更年轻( P<0.05)。在危重症患者中,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胸比均较其他组高( P<0.05或P<0.01)。1例死于心肌损害。结论与既往研究相符,2009甲型H1N1流感可以导致心肌损害,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中心肌损害较显著,从而将导致心脏扩大等损害,导致死亡率升高。
作者:张天奇;王齐齐;吴涛;邱原刚;杨益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左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消融术后两次给予三磷酸腺苷诱导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对肺静脉电位恢复者补充消融重新到达肺静脉隔离。另有对照组8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常规完成消融术后不做诱导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1.33%,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率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充消融三磷酸腺苷“暴露”的肺静脉电传导间隙,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作者:夏云兵;黄卫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几何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与1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VSD、LVPWD比对照组厚,LVDD、LVDS、LAD、LAL等测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每搏量(SV )、心排血量(CO )、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LVESS )、左心室射血分数(EF )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二尖瓣口的E峰和E/A值低于对照组、A峰和IVR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心腔变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
作者:陈红;张信祥;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通腑中药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60只、脓毒症组(sepsis)60只、治疗组(treatment)60只。治疗组从造模前96小时(96h)开始按10ml/(kg-1·d-1)灌胃给予清热解毒通腑中药液,脓毒症组及对照组按相同方法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造模后3h ,6h ,12h ,24h ,48h ,72h六个时间点检测各亚组大鼠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TNF_a、IL_6、IL_10)、心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_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 )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在造模后3h心肌p38MAPK磷酸化水平出现升高并达高峰( P<0.01);血清炎症因子在3h出现升高( P<0.05),其中TNF_a在造模后3h达高峰( P<0.01),IL_6于造模后12h达高峰( P<0.01);心功能指标从3h即出现下降( P<0.05),至12h下降明显( P<0.01)。与脓毒症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P<0.05)。结论清热解毒通腑中药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途径,调控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陈上仲;李莉;胡才宝;龚仕金;蔡国龙;王国付;陈日萍;朱颖;王倩倩;严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OX40L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而同型半胱氨酸(Hcy )与OX40L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 )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OX40L、hs_CRP的表达,以明确H型高血压与炎症的关系。
作者:周金华;邱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HA2DS2_VASc评分与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 ,LA)/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发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前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分为LA/LAA血栓形成组(n=21)与血栓未形成组(n=21),对照分析CHA2 DS2_VASc及CHADS2评分对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形成组21例(3.8%)患者血栓均位于LAA ,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间,LA/LAA血栓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3分患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2分( P<0.01)。血栓形成组CHA2 DS2_VASc评分、CHADS2评分、左心房内径(LAD )显著高于血栓未形成组外,其余临床因素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CHA2 DS2_VASc评分是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1、0.89,P<0.05)。结论无论CHA2 DS2_VASc评分的高低,所有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均需接受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LAD越大、CHA2 DS2_VASc评分越高,LA/LAA血栓事件发生可能性越高。
作者:孙立勤;沈才杰;陈晓敏;符霞;陈杰;王海玲;顾烽;储慧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以上,该类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甚至有些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而临床表现为胰岛素相对缺乏。由于体重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常规降糖药在降低血糖同时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这将会加速形成胰岛素抵抗,使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必须面对的问题[1]。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在有效降低血糖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体重[2]。为此本文将二甲双胍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观察其对血糖及患者体重的影响,探讨其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春钢;费扬;孙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室性期前收缩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也可见于部分无明显病因可查者。发作频繁者或者属于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或是以并行心律方式出现的或出现RonT ,多属于心电不稳,可出现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中,若不积极治疗,极有可能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危及生命。
作者:胡思东;山惠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