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医生开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化治疗培训的效果观察

王春霞;刘琪辉;汤晓岚;葛洪斌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规范化治疗, 培训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CA)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由于对ACS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进而导致了治疗策略的巨大变化,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治疗措施便成了目前的ACS临床治疗指南[1,2],以期规范提高ACS的诊治水平.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杭州社区人群脂肪肝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关系

    目的:探讨杭州社区人群脂肪肝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2734例杭州居民,分析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空腹血糖(FPG)、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734例体检者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1.51%,其中男性检出率(28.53%)显著高于女性检出率(16.72%)(P<0.05).脂肪肝的检出率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均呈显著正相关(OR=1.62,1.85、3.56、1.91,P<0.05、0.05、0.01、0.05).结论:杭州社区人群脂肪肝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康康;谭树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年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市医学会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于2010年12月17~19日在杭州举行.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常务委员王宁夫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作者:杨俊;徐海鹰;童国新;王宁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OT MR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3.OT MR心肌灌注成像(MR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RMPI)检查技术应用及方法.方法 对25例冠脉CT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像,经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1例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21例受检者狭窄度≥50%的冠脉共34支中,29支显示首过灌注减低,9支显示延迟增强,其中心肌透壁增强4例,非透壁增强5例.4例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在控制好受检者心率及呼吸,掌控好技术要点的情况下,MR心肌灌注成像完全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有效评价心肌缺血情况及程度,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吴伟峰;张建军;章文叙;葛焕祥;丁辉;管卫;刘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分析复杂的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A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房性心律失常.通常心电图(ECG)可以明确诊断,但对某些少见复杂的AF,ECG常因记录时间短,信息少而极易漏谬误诊.本文报道4例少见复杂的AF,并结合动态心电图(DCG),通过大量增加的记录信息,推理并分析,建立诊断依据,为复杂心律失常提供合理解释和诊断.

    作者:丁怡;易宏达;吴国英;孙希希;田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氟西汀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分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d,每日晨顿服;而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120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结果使用氟西汀可使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1)、心率变异指标有所增加.结论氟西汀可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心率变异性.

    作者:吕雄胜;潘君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N-末端脑钠肽原和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ACS患者86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2例(SAP组),检测24小时(第一次)、5天(第二次)血浆Nt-proBNP和CRP水平,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作对照.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6个月,以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观察ACS组、SAP组和ACS患者心血管死亡(死亡组)、心血管事件发生(事件组)与心血管事件未发生(无事件组)患者的两次血浆Nt-proBNP、CRP浓度差异.结果:①ACS组两次Nt-proBNP、测值均显著高于SAP组与对照组(P<0.01);SAP组Nt_proBNP、CRP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②死亡组、事件组第二次Nt_proBNP、CRP测值显著高于第一次测值(P<0.01).结论 ACS急性期Nt_proBNP、CRP浓度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翁根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p-e/Q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TP-e/Q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量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2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入院24h内心电图QTd、TP-e、QIc,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患者QTd、TP-e及QTc均明显延长[(35.58±15.86)ms vs(56.31±33.18)ms,(88.48±13.17)ms s(139.36±41.12)ms 和(427.58±32.21)ms vs(485.23±49.63)ms,P<0.01),且Tp-e/QT比值显著增加[(0.21±0.05)vs(0.294±0.09),P<0.01)].

    作者:卢海燕;施振华;陈礼平;吴雅琴;叶科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浆BNP水平在老年COPD患者呼吸机脱机中的评估

    目的:在脱机困难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评估连续测定血浆脑钠肽(BNP)监测脱机失败过程中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效用.方法:选择60例老年COPD应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的方法,随机分成BNP检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自主呼吸尝试前和结束时测量和分析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呼吸浅快指数,BNP检测组还需测定BNP基础值,根据BNP的数值又分成BNP正常组和增高组,之后每小时测量BNP(1,2,3)和脱机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应用BNP检测的增高组与对照组在三分钟自主呼吸试验(SBT)后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PH、PaCO2、PaO2,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组检测BNP正常组与增高组在SBT后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PH、PaCO2、PaO2,BNP,LVEF,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检测组的脱机成功例数与标准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脱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连续测量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脱机尝试失败时监测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无创方法,有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

    作者:许强宏;严静;龚仕金;蔡国龙;吴亮;戴海文;陈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台州97名出租车司机血脂异常分析

    2008年10月我院会同浙江省<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对台州市椒江、黄岩、路桥三区154名出租车司机进行健康体检,重点了解血脂检测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08年10月20曰至21日对154名出租车司机进行免费体检,其中男139名,女15名;年龄24~57(39.50±7.70)岁.

    作者:郑蔚;何志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36例降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每日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吲达帕胺片2.5mg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治疗8周血压仍未达控制目标的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3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2例,每日A组加服吡格列酮片l5mg和非诺贝特缓释片250mg,B组单加吡格列酮片15mg,C组单加非诺贝特缓释片250mg,加强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及腰围的变化.结果加强治疗8周后,3组的血压、血清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组的血压目标控制率的升高、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比B组或C组有显著差异(P<0.01),但各组的腰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诺贝特能显著的改善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吲达帕胺对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血压水平控制.

    作者:戈成立;高仲雷;黄旭才;余献丹;叶青青;张姎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调查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对发病后10-14天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计算出VTE发生率.通过比较并发VTE与无VTE患者的多种相关因素,筛选出脑卒中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静;易兴阳;周旭东;韩钊;柯将琼;林纪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Homer征、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症状.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确诊的]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碧磊;胡子民;孙冲;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心脏肿瘤发病率低,体检发生率不超过3%,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12%没有症状[1],但有猝死可能[2,3].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14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d一13y,体重3.5-45kg.50%患儿有心脏杂音.其中接受手术治疗10例(<l岁6例),男3例,女7例.

    作者:马月星;马良龙;何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高血压左室重构是心脏事件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与心率失常、猝死、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1].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住院患者,用厄贝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其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勇;陈金春;陈海斌;郑玲玲;朱丰权;张怀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吸烟与早发冠心病和年轻心肌梗死的关系

    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是指患者冠心病发病年龄较轻,男性<55岁,女性<65岁[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004年Saleheen等[2]发现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在逐渐提前,45岁以下AMI患者占所有AMI患者的16%,小的为18岁青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年仅33岁者发生冠心病猝死.

    作者:鲁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47例,两组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14天,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伤残或严重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越;顾大东;魏莉;周劲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研究近况

    随着经济状况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得以延长,许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病构成比正在显著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正以大幅度升高的发病率引起临床心脏病学家的关注.根据对21世纪心脏病学走向的预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将成为老年临床心脏病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在临床心血管病的诊治中不应忽视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作者:张怀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变化与代谢综合症的关系,为更好的认识代谢综合征并减轻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于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077例老年人群的健康资料,分析甲状腺功能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患病率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血清FT4水平呈负相关,血清FT4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分位数区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21.94%、17.91%、15.04%和9.43%(趋势检验P<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FT4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有关(P<0.05).

    作者:章亚男;朱霞;沈炳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35名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和33名健康对照者(B组),应用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应用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分别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期运动速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两组间LVEF、FS、LV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明显高于B组,等容舒张时间(IVRT)较B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VE/VA比值均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本文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有异常改变;(2)TDI技术比PWD技术准确,二者结合,可以为评估左心室功能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作者:刘生祥;蔡劲;杨金娟;杨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心室电风暴的急救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性电风暴是指心室颤动(VF)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VT)在24h内反复发作≥20次或每小时≥4次,为致命性心律失常,通常需要电除颤或电复律终止VP或VT[1].及时发现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成功救治ACS合并心室电风暴患者7例.

    作者:吴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