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洪乐凤;杨英霞;洪晓英;傅国胜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 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 控制情况, 偶测血压, 指导用药, 诊所, 血压检测, 心血管病, 临床医生, 可能原因, 发生率, 指标, 诊断, 应用, 学者
摘要:偶测血压(即诊所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依据,也是临床医生调整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但高血压患者虽然经过积极的降压治疗,心血管病发生率仅下降19%[1],有学者指出其可能原因之一是降压不足,偶测血压(诊所血压)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24h的血压控制情况,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2].本文对100例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从2001年3月~2003年3月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现将疗效报告于下.

    作者:王爱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比较分析

    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脂质代谢紊乱.载脂蛋白(Apo)作为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对调节血脂代谢起重要作用.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关系十分密切,降低血脂水平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通过测定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各项脂质及载脂蛋白成分,按不同年龄段进行的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其华;叶雄伟;于小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卡托普利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作用及卡托普利的抗氧化和对NOS活性的直接上调作用.方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NOS及在体外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卡托普利后血小板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加oxLDL后,NOS值均明显下降(P<0.01),梗死组下降更明显;(2)两组血小板加卡托普利后,其NOS值均明显升高(P<0.01),梗死组升高更明显;(3)两组血小板同时加卡托普利、oxLDL后,NOS值均明显升高(P<0.01),同样梗死组升高更明显.结论 oxLDL能抑制血小板NOS活性,而卡托普利不仅有抗氧化作用,还能直接上调血小板NOS活性的作用,此现象在脑梗死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卡托普利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可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庄;何建方;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张冰;戴利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表现

    脑血管病(CVD)继发癫痫发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发生在中风的任何时期,且中老年人多见.为系统了解CVD继发癫痫的脑电图(EEG)表现,本文对76例CVD继发癫痫患者的EEG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娟;王新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价值初探

    急性脑血管病可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糖尿病伴脑血管病也引起血糖增高.两种类型的血糖增高的对应治疗措施和预后却有很大不同.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血糖增高属应激性或糖尿病性,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35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速避凝合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速避凝为低分子肝素的商品名,是一种抗凝剂,血塞通为中药制剂.我们于2001年2月至2003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3例随机分成速避凝组、血塞通组和两药合用组以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出凝血的变化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越;何宇平;顾大东;魏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尿酸值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有报告,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子之外,高尿酸(UA)亦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观察指标,作者对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作者在该院工作3年),2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尿酸检测均值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后出血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应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清除75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再出血的12例进行诱发因素探讨.

    作者:张忠延;詹兆忠;赵凡;蔡爱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钙、镁含量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和2周时血清钙、镁含量,并选取63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对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其划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三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各组血清钙、镁含量均降低(P<0.01),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组之间血清钙、镁含量亦有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患者组血清钙、镁含量比原先有较大回升(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仍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降低,其降低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关,随着病情好转,血清钙、镁含量趋于回升.

    作者:应忠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球麻痹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8例因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Pseudo B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2例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其中5例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入院.38例患者中27例为完全性假性球麻痹,11例为不完全性假性球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脑梗死部位多见于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内囊以及脑桥等处.结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并Pseudo BP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预后较差.

    作者:张存海;吴玉泉;卢小军;吴升;郑伟;解放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7例报告

    大面积小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如抢救成活,相对生存质量较好,关键为渡过脑水肿高峰期,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防止脑疝形成.本文旨在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中的作用.

    作者:魏莉;应荣斌;顾大东;何宇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垂体卒中的MRI表现16例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垂体卒中16例(其中14例垂体瘤出血,1例原发性垂体血肿,1例炎症出血).全部症例均作MRI检查(包括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结果 16例垂体卒中在T1加权成像均呈短T1、长T2信号,10例信号均匀,其余6例信号不均匀.结论垂体卒中的MRI表现呈短T1、长T2信号,具有特征性,但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随访.

    作者:葛焕祥;吴良浩;牟彩云;唐坚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及伴脑腔隙性梗死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三项指标评价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及伴脑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情况.方法 (1)30名正常人及143例高血压病人(内含10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按脑磁共振显像(MRI)结果分成三组:正常人组、有脑腔隙性病变[L(+)]组、无腔隙性病变[L(-)]组.(2)比较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的三种方法:1(FGP×Fins),OGTT及InRT的曲线下面积(AUC)比值:AUCOGTT/AUCInRT及用Cederholm函数公式计算的Ins敏感指数:Cederholm-ISI.(3)分析胰岛素抵抗是否为脑部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1/(FPG×FIns)、AUCOGTT/AUCInRT及Cederholm-ISI,三种方法计算Ins敏感性指数,三种方法之间两两相关(r=0.306,r=0.534,r=0.547,P<0.01).(2)Cederholm-ISI在高血压病脑腔隙性有、无梗塞二组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1)比较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的三种方法发现用Cederholm-ISI方法比1/(FPG×FIns)及AUCOGTT/AUCInRT更敏感.(2)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脑部小血管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冀珍;龚艳春;陶波;孙首悦;冯颖青;林伯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我国自50年代以来对人群高血压进行过三次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明确提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十年前明显增高.

    作者:刘忠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型钠尿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在心室容积增加和压力超负荷时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1],它对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lan Maisel认为BNP如同感染性疾病中的白细胞计数,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2].

    作者:曾春来;韦铁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股静脉置管致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随着深静脉置管临床的应用,给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提供了方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脑卒中患者常用20%甘露醇作脱水治疗,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患者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及体型肥胖等原因,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需行深静脉置管.

    作者:徐军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深切怀念一代名医吴英恺院士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阻寒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OSA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小板的α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血小板质膜表面糖蛋白GpⅡb/GPⅢa复合物(CD41/CD61)的表达.结果中、重度OSAS患者的CD62p和CD41/CD61表达阳性率[(7.77±12.05)%、(3.45±9.49)%]和平均荧光强度[(5.49±6.94)%、(4.56±10.0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32±5.69)%、(0.42±0.18)%、(3.98±5.18)%和(2.44±0.49)%]P<0.005.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这可能是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国付;周筱琼;钦光跃;李祝尧;吴健;黄勍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控制规范

    本文包括6个国外有关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控制的标准与方法,供临床处理时参考,具体如下:1 NIH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第6次报告)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服盐酸硫利达嗪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8岁,农民,因患精神分裂症3年余,自服盐酸硫利达嗪片(每片25mg),每次服8片,每日三次,连续口服二日,共计口服盐酸硫利达嗪48片(量1200mg),即出现神志昏迷,口吐白沫10小时,于2003年8月16日17时而入院.查体:体温、呼吸正常范围,血压141/89mmHg、脉搏92次/分钟,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消失,二瞳孔约0.2cm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心率60~170次/分钟,心律不齐,心界叩诊正常,二肺无罗音,腹部平坦,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能引出异常病理反射.

    作者:陈孟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