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床边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浓度检测对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和适诊断分界点.方法前瞻性对急性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的131名患者行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两名心脏专家在不知其结果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独立作出病因诊断.一致性诊断作为确定诊断.结果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54人,血浆BNP浓度为880.78±402.86pg/ml,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62人,血浆BNP浓度为192.86±174.01pg/ml,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浆BNP浓度诊断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适诊断分界点为370pg/ml,诊断准确率为86.2%.结论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有助于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作者:余洪松;施广飞;裴力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监测城镇社区25~64岁机关干部人群1999年~2001年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调查方法,监测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指标.结果机关干部人群中男性吸烟率51.50%、饮酒率49.83%,60%以上男女干部均缺少体力活动;1999年监测超重者男性31.59%,女性13.20%,高血压男性12.81%,女性5.58%,高血脂男性32.10%,女性16.54%,高血糖男性3.45%,女性3.53%,并且三年来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多个危险因素个体聚集的增多现象更为突出.结论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中应将机关干部作为重点防治人群加以综合干预,有效控制机关干部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
作者:陈伟伟;周超平;刘巧芬;吴素珍;李珊;王苏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偶测血压(即诊所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依据,也是临床医生调整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但高血压患者虽然经过积极的降压治疗,心血管病发生率仅下降19%[1],有学者指出其可能原因之一是降压不足,偶测血压(诊所血压)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24h的血压控制情况,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2].本文对100例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
作者:洪乐凤;杨英霞;洪晓英;傅国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8例因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Pseudo B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2例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其中5例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入院.38例患者中27例为完全性假性球麻痹,11例为不完全性假性球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脑梗死部位多见于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内囊以及脑桥等处.结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并Pseudo BP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预后较差.
作者:张存海;吴玉泉;卢小军;吴升;郑伟;解放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伊贝沙坦是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我院分别单用此药联合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雨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可单独存在或与其它心脏畸形并存;当主动脉窦瘤破裂形成主动脉-心脏瘘后,其产生的大量左向右分流使心脏血流量增加,如不及时手术修补,将迅速产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我院自1989年1月~2001年12月共手术修补主动脉窦瘤破裂18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的1.94%,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佩卿;张骏;张俭;李旭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应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清除75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再出血的12例进行诱发因素探讨.
作者:张忠延;詹兆忠;赵凡;蔡爱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在心室容积增加和压力超负荷时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1],它对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lan Maisel认为BNP如同感染性疾病中的白细胞计数,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2].
作者:曾春来;韦铁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不同脑缺血时间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正常对照组,一组为脑缺血2min组,一组为脑缺血6min组和脑缺血12min.实验后取大鼠脑组织匀浆并用Western Blot法测HSP70的表达.结果脑缺血组脑组织HSP70的表达明显增高,其中脑缺血6min和12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12min与6min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P70在脑缺血时的脑组织存在高表达,脑缺血时间越长,HSP70的表达越高.
作者:范德义;谢俊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在近年来成为预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我们采用心电图测定QTd,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影响,以了解其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军;林斌;章耀;季晓君;林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高血压病人常常合并有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其中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在上述代谢紊乱中起关键作用.在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代谢紊乱起共同作用.贝特类降脂药物中,力平之为常用.
作者:孙东升;章芸;黄惠玲;周永列;皇甫梅生;张学军;张继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上海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于11月15日-16日在上海瑞金医院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27位心脏病学专家登台发表了演讲,就冠心病、心律失常、失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的当今诊断与治疗,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概念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本次会议所交流的学术内容广泛而深入,具有全球性,并体现出现场互动的特点.
作者:沈卫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有报告,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子之外,高尿酸(UA)亦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观察指标,作者对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作者在该院工作3年),2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尿酸检测均值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被重视,而高血压病是老年人主要的疾病之一,笔者针对刚入院疗养的200名年龄在75~85岁高龄疗养员进行当日、次日及再次日的血压监测,旨在了解高龄人血压的整体控制情况,以及因入院等环境的改变对老年血压的影响特点,并提出对老年人血压方面的护理对策,减少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疗养护理质量.
作者:沈小华;葛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CRI),是新一代调脂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该类药物已被公认为治疗血脂异常的首选药物,业已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调节血脂以外的药理作用,如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炎作用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与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徐浩;王安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8岁,农民,因患精神分裂症3年余,自服盐酸硫利达嗪片(每片25mg),每次服8片,每日三次,连续口服二日,共计口服盐酸硫利达嗪48片(量1200mg),即出现神志昏迷,口吐白沫10小时,于2003年8月16日17时而入院.查体:体温、呼吸正常范围,血压141/89mmHg、脉搏92次/分钟,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消失,二瞳孔约0.2cm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心率60~170次/分钟,心律不齐,心界叩诊正常,二肺无罗音,腹部平坦,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能引出异常病理反射.
作者:陈孟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急性脑血管病可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糖尿病伴脑血管病也引起血糖增高.两种类型的血糖增高的对应治疗措施和预后却有很大不同.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血糖增高属应激性或糖尿病性,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35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阻寒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OSA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小板的α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血小板质膜表面糖蛋白GpⅡb/GPⅢa复合物(CD41/CD61)的表达.结果中、重度OSAS患者的CD62p和CD41/CD61表达阳性率[(7.77±12.05)%、(3.45±9.49)%]和平均荧光强度[(5.49±6.94)%、(4.56±10.0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32±5.69)%、(0.42±0.18)%、(3.98±5.18)%和(2.44±0.49)%]P<0.005.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这可能是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国付;周筱琼;钦光跃;李祝尧;吴健;黄勍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大面积小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如抢救成活,相对生存质量较好,关键为渡过脑水肿高峰期,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防止脑疝形成.本文旨在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中的作用.
作者:魏莉;应荣斌;顾大东;何宇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