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炎丸辅治慢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孙琳

关键词:肾炎丸, 慢性肾炎, 治疗
摘要:自1976年以来,我院采用名老中医郑宝善主任集几十年临床经验拟定的肾炎丸,治疗慢性肾炎,特别是应用于激素冲击期与持续治疗阶段,临床效果较佳;对于激素减量阶段出现阴虚火旺.挟湿挟瘀型笔者在肾炎丸的基础上化裁出肾炎九Ⅱ型,以拮抗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收到较佳疗效.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感染的护理体会

    自1998年11月始,笔者根据机械通气病人的特点,对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规范护理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孙大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1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特点是整个肠道刺激的生理过程反常,而无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粘液便、水样便等.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痛泻要方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41例,并与西药洛派丁胺治疗比较,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尿安治疗单纯性血尿60例临床观察

    自2001-2003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尿安胶囊(云志理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60例,并与常规治疗50例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慧;曲宇;郭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述要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为特点,常可威胁病人生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依据:48小时内出血量达1500mL;以呕血、便血为主,血色素低于9.0%g/L,并有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中度以上休克,收缩压低于10Kpa,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小于或等于原来的舒张压;脉搏》100次/分;我科2001~2003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成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38例

    笔者自1994年以来,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辨证加用活血、行气及利水的中药,共治疗38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德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参注射液对肝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笔者自2002年9月~2004年8月对近两年来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例,诊断按照1997年ADA标准,入院后结合病史及常规肝炎病毒学检查、肝酶检测及肝胆脾彩超检查异常的患者68例(治疗组).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9~65岁,脂肪肝2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8例,(乙型肝炎15例,丙型肝炎8例,戊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病1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3例,肝酶均异常,症见食欲不振,胁痛,乏力等.上述检查正常者64例(正常组).均停用一切口服降糖药,除去一切对肝脏损伤的因素.如戒酒、低脂饮食等,选择胰岛素皮注,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直至血糖降至理想值.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武明东;都广礼;郑曙琴;王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精助育汤治疗少精子症156例

    我院男科于2000年6月~2004年6月期间,采用中医协定处方生精助育汤治疗少精子症患者15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绞股兰茶治疗高血脂症50例

    高血脂症(HLP)是一种常见的脂肪代谢障碍疾病.笔者用绞股兰泡茶结合西药多烯康治疗HLP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与单纯多烯康治疗50例对照.

    作者:陆一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温胆汤临证治验四则

    1眩晕张某,女,28岁.患眩晕症已1年,近3日加重.自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漂浮,恶心呕吐,口苦,脉沉滑细,舌苔稍白腻.被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痰浊上扰清窍,以致眩晕.治宜化痰开窍,养血清眩.药用半夏10g,陈皮20g,茯苓30g,甘草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术30g,肉桂10g,石菖蒲15g.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15剂,而愈.

    作者:栗德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硬化中医辨证施治浅识

    1祖国医学对肝硬化论述及病因病机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该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复杂及较难治愈的疾病.

    作者:杨世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43例分析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汤剂口服,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黎经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纂要

    幽门螺杆菌(HP)自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瓦林和马斯分离、培养出后,经国外学者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和重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5%~100%,胃溃疡为70%~85%[1].胃病的严重程度与阳性率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可癌变.研究发现:小儿胃炎的HP感染率为63.3%;成人慢性胃炎高达90.5%[2].梁后杰等[3]用HP的提取液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胃粘膜细胞已获得恶性转化的部分表型特征,证实了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因此抑制和根除HP是该病主要病因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P感染性胃病,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杨俊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针刺拔罐治疗膝关节痛89例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温灸、拔罐治疗膝关节痛8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9例患者中,男60例,女29例;年龄小15岁,大82岁,多见于35~65岁之间;病程短10天,长30年.

    作者:邓俊兰;张迁乔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22例分析

    1临床资料将2003年的44例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男14例,女8例,年龄17~63岁,平均24.7岁,病程2~30天;对照组男16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29.5岁,病程2~28天,入院时两组高体温均达40℃以上.

    作者:胡良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拟方治疗消渴病三则举隅

    笔者自拟消渴方治疗100余例,疗效满意.现将病例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自拟方:药用党参20g,白术20g,茯苓20g,黄芪20g,鸡内金20g,山药30g,山茱萸20g,枸杞子30g,地骨皮15g,丹参35g.本方有补益脾胃兼滋肝肾之功能.

    作者:徐彦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探要

    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现已成为人类衰老过程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亦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近年来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志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2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1年7月至2003年9月门诊观察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发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6):324],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7~52岁,平均36±0.5岁,病程3~40天,平均23天,其中乏力9例,心悸15例,气短12例,胸闷胸痛6例,心电图ST-T改变35例,心率失常28例.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16~55岁,平均35±0.7岁,病程7~39天,平均22天,其中乏力8例,心悸13例,气短10例,胸闷胸痛7例,心电图ST-T改变32例,心律失常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分布情况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蒋明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炎丸辅治慢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自1976年以来,我院采用名老中医郑宝善主任集几十年临床经验拟定的肾炎丸,治疗慢性肾炎,特别是应用于激素冲击期与持续治疗阶段,临床效果较佳;对于激素减量阶段出现阴虚火旺.挟湿挟瘀型笔者在肾炎丸的基础上化裁出肾炎九Ⅱ型,以拮抗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收到较佳疗效.

    作者:孙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探要

    肺心病急性加重是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基础死因,主要是由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出血、电解质紊乱所造成.临床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治疗经验是除了常规治疗外,应认真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及用药反应,调整治疗措施,这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预后是很有成效的.

    作者:胡升安;宁光农;冯爱玲;许成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PN28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旭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