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

徐菁;张节;瞿建国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摘要: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对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PTGD治疗的68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全部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无气胸、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59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于3个月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PTCD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避免因紧急手术引起的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肝胆胰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3TSR抑制裸鼠胰腺癌血管生成及其与VEGF表达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管形成抑制荆3TSR对胰腺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建立裸鼠原位胰腺癌模型,进行随机干预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3TSR1组(每天腹腔注射3TSR 1 mg/kg),3TSR2组(每天腹腔注射3TSR 2 mg/kg),3TSR3组(每天腹腔注射3TSR 3 mg/kg),每组7只.干预3周后,检测瘤体体积、肿瘤微血管指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VEGF含量,RT-PCR法测定肿瘤组织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平均肿瘤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TSR2组和3TSR3两组均低于3TS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微血管教、平均微血管面积及平均微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3TSR2和3TSR3两组其平均微血管面积和平均微血管密度低于3TS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外周血舍量对照组为(85±21)pg/ml,3TSR1组为(36±13)pg/ml,3TSR2组为(30±9)pg/ml,3TSR3组为(28±7)pg/ml.治疗组VEG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提示治疗组的VEGF mRN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TSR2和3TSR3两组均低于3TS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TSR能显著减小肿瘤体积,抑制微血管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VEGF表达有关.本研究为3TSR的临床前期应用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

    作者:金洲祥;王飞海;朱少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延期拔除T管后胆漏6例临床分析

    T管拔除后胆漏是胆道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采用延期拔除T管225例患者,仍有6例患者发生胆汁漏,发生率3.75%,再手术率占胆漏的85%,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起珍;胡志霞;李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对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PTGD治疗的68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全部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无气胸、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59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于3个月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PTCD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避免因紧急手术引起的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徐菁;张节;瞿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66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LC中转开腹手术66例的原因、操作方法 及疗效.结果 中转原因包括: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重、胆囊炎症重34例(1.46%),术中胆管损伤4例(0.17%),解剖变异4例(0.17%),术中胆囊周围难以控制的出血8例(0.34%),Mirizzi征12例(0.52%),胆囊胃瘘4例(0.17%).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掌握并放宽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处理方法 ,是降低LC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曹清;姜建帅;陈晓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脏是保留还是切除、切除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否安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是否适宜保脾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接兴;罗羽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对肝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体征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斑螫酸钠维B6注射液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和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血清HA、PCⅢ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肝功能明显好转(P<0.05,P<0.01),效果优于对照组.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可使部分患者蜘蛛痣、肝掌消失,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斑蝥酸钠维B6注射液具有抗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作者:殷飞;姚树坤;蔡怀阳;高金昙;赵雅娟;张瑞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雌性激素及脂质代谢异常在胆囊结石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雌性激素及脂质代谢异常在胆囊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比较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1)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胆囊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 胆囊结石患者血清E2和P水平明显高于胆囊息肉患者,胆囊结石组血清TC、TG、LDL-C水平高于胆囊息肉组,而HDL-C和APOA1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ER及P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胆囊息肉组.结论 E2和P通过作用于相应受体.使调控胆囊肌肉收缩的信号分子表达降低,导致胆囊收缩运动受损,胆囊胆汁淤积,同时雌激素可通过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使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增加,胆汁成石指数提高,可能在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海平;杨文军;邱招涨;林金伟;陈羡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103例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0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82个月.平均(23.17±17.98)个月.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9.57±18.4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25.0%和8.0%.单因素分析示血清CA19.9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腹部包块、肿瘤TNM分级、Nevin分期、UICC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神经、淋巴管、血管浸润、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肝转移、手术方式、腹腔转移、邻近脏器侵犯与胆囊癌生存率显著相关(P均<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按照其作用强度得出影响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次为:UICC分期、手术方式、肿瘤淋巴管浸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结论 UICC分期、手术方式、肿瘤淋巴管浸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是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张成武;赵大建;胡智明;吴伟顶;张宇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外伤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探讨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探讨对于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与原则.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41例肝外伤患者.其中,29例行手术治疗以及12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92.6%的患者经腹腔穿刺确定诊断;手术组中,2例患者死亡,术后死亡率为7.0%;非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非手术治疗率为29.3%.结论 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断性腹腔穿刺相结合为急诊肝外伤的重要诊断方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方式应根据肝外伤的分型与分级而决定.

    作者:杨振熙;邱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头高30°体位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评价头高300体住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8年我院施行的头高30°体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5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8例切口长3~4 cm.手术时间为(20.0±10.0)min.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日可下床活动,无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头高30°体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优化手术操作步骤,从而进一步缩小胆囊切口,缩短手术时间.此外,此种体位易于施行,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孟兴凯;乔建梁;张俊晶;李得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川芎嗪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治疗组),于术前及再灌注后30 min、6 h、24 h抽血检测ALT、AST及LDH,同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对比每组大鼠1周累积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C组累积生存率高于B组(P<0.05).B组及C组ALT、AST及LDH均明显高于A 组(P<0.05)且C组低于B组(P<0.05),光镜下,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坏死情况B组重于C组,B组肝细胞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雒洪志;何延政;余元龙;黄宗海;陈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的手术效果.方法 128例患者中,64例施行LC,64例施行OC,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等7项指标.结果 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OC组(P<0.01).结论 LC具有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越性.

    作者:王志伟;高超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共收治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并急诊手术患者42例,同期随机抽取非糖尿病急性胆囊炎急诊手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糖尿病对急诊围手术期的影响、特点及治疗.

    作者:张亘;张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胆囊癌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评价胆囊癌Nevin分期、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992年10月至2002年12月间,新华医院手术治疗的82例胆囊癌患者,记录Nevin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在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的47例中淋巴结阳性者38例(80.85%).其中包括3例Ⅱ期、30例Ⅳ期、5例Ⅴ期.侵犯胆囊壁全层的胆囊癌(Ⅲ期+Ⅳ期)中淋巴结转移率为83.3%(30/36).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的Ⅰ期患者长期生存.而行单纯胆囊切除的4例Ⅱ期患者及1例Ⅲ期患者存活均未超过3年.行胆囊癌根治术的4例Ⅱ期、1例Ⅲ期及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3例Ⅳ期患者生存5年以上.行扩大根治术的Ⅴ期及剖腹探查病例3年、5年生存率为0.结论 胆囊癌的分期、手术方式与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关系,Ⅰ期可行单纯胆囊切除,Ⅱ、Ⅲ期胆囊癌应行根治切除手术,Ⅳ期胆囊癌应行扩大根治手术,Ⅴ期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无效.

    作者:王健东;全志伟;杨勇;沈军;施伟斌;周学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2例肝胆管结石行胆肠Roux-Y吻合术分析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胆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胆石症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间共收治肝胆管结石32例,采用胆肠Roux-Y吻合内引流术,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同宪;莫同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体尾癌95例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体尾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胀痛、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和消瘦、乏力.肿瘤标志物、B超、CT、MRCP、PET-CT等检查是诊断胰体尾癌的主要方法 ,各有特点.本组手术切除率为37.9%(36/95),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31.6%(30/95),姑息性切除6例(6.3%),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18例,26例仅行剖腹探查.根治性切除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非根治性切除者(P<0.01),扩大根治术又较根治术有更长的生存期.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神经转移、淋巴结转移或切缘残留者术后生存期较短.结论 早期诊断,提高根治切除率,才有可能延长胰体尾癌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可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肿瘤是否有神经转移、淋巴转移及切缘有否残留是影响根治性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施长鹰;孙勇伟;吴婷婷;蒋春晖;罗蒙;吴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圆韧带修复治疗Mirizzi综合征Ⅱ型和Ⅲ型37例分析

    目的 总结并探讨肝圆韧带修复胆道缺损对于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经验及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采用肝圆韧带修复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Ⅱ型31例,Ⅲ型6例.平均随访3.4年.术后发现胆漏3例,通过腹腔引流自行闭合.所有病例未发生胆管狭窄.结论 采用肝圆韧带修复缺损胆道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江海;何友钊;钱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抗复发治疗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居我国第二位的肿瘤死亡原因.目前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术仍是可治愈肝癌的唯一手段.但是,限于供体来源及经济条件.肝移植的应用范围小.肝切除术仍是目前肝癌治疗中实用、有效的方法.然而肝癌切除术后的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术后高复发及转移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阎振林;李俊;沈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2例处理探讨

    胆囊切除术是临床各级医院开展较多的一种手术,不管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或是微创外科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tectomv,MC),均存在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这个严峻的问题.

    作者:刘泽良;凌凯;李清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腹腔镜手术损伤小,改善了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本文就腹腔镜技术在各种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 的应用等作了综述.

    作者:邵银灿;牟一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