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王日武;张为民;顾继礼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AGP)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13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例逐年增加(68.12%),剖腹胆道手术数逐年减少(18.12%),剖腹胆道胆总管探查数逐年减少(4%),但胆总管探查的阳性率却明显提高(100%).术前增强CT和MRCP比例逐年提高(36.4%).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AGP患者胆道结石比例逐年增加.AGP患者胆道结石治疗的佳时期是胆道和胰腺炎症得到控制后,轻型AGP患者需1周左右,而重型AGP患者需3~4周.对B超不能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应首先采用MRCP检查,慎用ERCP.
作者:朱强华;姚昌宏;高志光;马保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将281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资料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各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64.0%,诊断符合率依次为肝硬化组(早期)80.0%,慢性肝炎轻度组74.3%,慢性肝炎重度57.1%,慢性肝炎中度51.8%,急性肝炎组0%,脾厚是反映早期肝纤维化较敏感指标.结论 临床与病理结合,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孙利敏;丁继光;潘升华;夏康;林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南方地区胎儿期体质发育数据,为影像诊断、孕期保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67例引产胎儿的肝、胰及体重进行测量性分析.结果 ①胎儿肝、体重增长速率与胎龄增加呈正相关,肝在28周前、33~37周间变化明显,25~28周为体重变化的敏感期,尚不支持胰与胎龄间存在显著关系.②胎儿体重与肝、胰重量、肝脏大小间,孕周与肝、胰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体重与肝重、肝长间的线性关系较强.结论 可考虑利用肝大小状况对胎儿体重(间接反映发育状况)进行预测.
作者:施全;余清;何丽娟;楼新法;叶明光;李丽萍;高秋;梁德民;曹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性,8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 d急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全腹肌紧张,右侧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未触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B超示:右下腹低回声实性结构(多考虑阑尾炎),右下腹淋巴结肿大,胆囊实变(警惕胆囊占位性病变),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肝轻度损伤征象.
作者:赵海剑;魏晓岗;程若川;罗华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者88例,其中手术治疗72例,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1例.并对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和抗生素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死亡5例,胆道残余结石9例,29例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5例,均一期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60例,39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51株.结论 急性胆管炎患者诊断一旦明确,在创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复苏,抗感染,纠正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首要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胆汁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应列为常规,对调整抗生素用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钢;殷保兵;陈进宏;马保金;蔡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胆道内支架引流管及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将8F J型支架管通过导丝置入十二指肠.导管近端用快速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关闭.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引流管随粪便平均排出时间14 d.2例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无胆漏、堵管、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经胆道镜和导丝向十二指肠内放置8F J型支架管是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放置内支架管可放宽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指征,从而进一步减少T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田明国;杨峻峰;胡伟;袁爱军;何力;熊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结果 31例中良性16例,恶性15例;位于胰头9例,胰体7例,胰尾12例,累及全胰3例;行肿瘤切除8例,胰体尾切除6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体尾切除加Roux-Y吻合术2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4例,全胰切除1例,胆囊空肠吻合术3例,局部活检5例.良性肿瘤者术后除1例死于心肌梗塞外其他均健在.恶性者中,未行根治术者均于26个月内死亡;行根治术者中,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及1例行全胰切除者于9~20月因复发死亡,其他均健在.结论 加强对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认识,争取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涂朝勇;朱景德;徐永宏;邵初晓;王剑明;骆晓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肝静脉血氧饱和度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对肝脏氧供需情况进行评价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外学者有关肝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并指出了这一指标在肝脏外科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广罡;周伟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急性胆囊炎以病因明确的结石性胆囊炎为主,大部分既往均有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病史.胆囊炎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和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几率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现将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行急诊胆囊切除术的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毅;陈嘉勇;林劼;龙冰;赵辉;梁道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中经胆囊管入路胆道镜检查胆总管并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5月间20例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施行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取石,治疗后结扎胆囊管残端,胆总管内不置引流.结果 成功19例,失败1例.其中发现结石15例,结石取净率100%(15/15),阴性检查4例.术中无胆道损伤,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结论 术中经胆囊管入路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不损伤胆总管、免除患者术后带T管等优点.适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小结石或胆道扩张可疑结石的患者,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伟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会诊日期:2006年6月5日会诊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病员提供: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中心(Shanghai Consultation Center of Biliary Disease,SCCBD)
作者:姜皓;施维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4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300例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560例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恢复饮食时间(h)、住院天数、输液天数、腹腔引流例数、切口愈合等.结果 手术时间、输液天数、恢复饮食时间、切口愈合情况,MC组、LC组优于OC组(P<0.05),而MC组与L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MC组少于LC组和OC组(P<0.05);LC组中转OC组显著高于MC组中转OC组(P<0.05).结论 掌握MC手术技巧,MC是一种简便、安全、低创的术式.
作者:孟兴凯;岳根全;张俊晶;董勤;张平平;赵海平;刘俊斌;何涛;杨成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2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肝叶切除治疗11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与体会.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有胆漏3例(2.7%)、膈下感染5例(4.5%)、腹腔脓肿2例(1.8%)和肝衰1例(0.9%)等.本组获随访者103例,随访时间4月至13年,平均7年3月,76.7%术后症状消失,工作生活正常,17.5%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5.8%仍反复发作严重胆道感染.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手段.
作者:曾兴业;卓阳;梅文杰;黄大道;庄素新;张恩勇;黄正炼;泮若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常见的外科手术.如术中未将胆囊管完整切除或胆囊管残留有结石均可导致胆囊管残株结石,常需再次手术[1].我院1988年1月至2002年6月间共收治该类患者17例,均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河;杨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mRNA在合并糖尿病(DM)肝细胞癌(HCC)和癌周组织的表达,探讨ANGPTL3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45例HCC手术标本(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的癌和癌周组织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合并糖尿病患者的HCC肿瘤组织中ANGPTL3 mRNA的表达强度和未合并糖尿病的肿瘤组织表达强度分别为2.01±0.54和1.25±0.35,(P<0.01).在癌旁组织中,合并糖尿病的和未合并糖尿病的ANGPTL3 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1.55±0.46和0.95±0.35(P<0.05).结论 ANGPTL3在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其同;单云峰;周蒙滔;施红旗;张启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tumors of the pancreas)是较少见的肿瘤,术前常难于确诊,常见的几种肿瘤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囊性肿瘤发病率以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高,浆液性囊腺瘤次之.
作者:吴志勇;孙勇伟;徐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肝转移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CO2气腹对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查勇;陈训如;寸英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6和sIL-2R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中所起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ELISA定量检测75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的血浆IL-6和sIL-2R含量.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血浆IL-6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随着病情加重,血浆IL-6和sIL-2R含量随之升高,特别是轻度组及中度组与重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ALT正常组与ALT异常组之间比较发现,ALT异常组的血浆IL-6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5,P<0.01).结论 乙肝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应答异常导致免疫损伤,IL-6和sIL-2R含量变化能部分反映机体肝细胞损伤情况和损伤机制.
作者:朱涛;陶志华;陈晓东;王忠永;周武;杨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中放射治疗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1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作姑息性手术加术中放疗,用9-15Mev电子线照射病灶区域,照射20~25 Gy,并与同期未作术中放疗的20例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术中放疗组腰背痛及腹痛缓解率为93.8%(15/16),对照组腰背痛及腹痛缓解率为40.0%(8/20)(P<0.01),术中放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3.5月,对照组为8.6月(P<0.05).结论 姑息手术联合术中放疗能有效地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腰背痛及腹痛,并可延长生存期.
作者:赵德清;张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人肝细胞癌在临床特征、手术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异同,以期提高儿童肝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6~2004年间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56例肝细胞癌患儿与随机选取的同期112例成人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儿童和成人肝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类似,但儿童组腹部肿块较成人组多见(P<0.05);血清AFP≥400 μg/L和肝功能Child-Pugh A级所占的比例高于成人组(P<0.05);肝硬化合并率显著低于成人组(P<0.01);Edmondson分级Ⅲ~Ⅳ级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成人组(P<0.01);5年生存率低于成人组(P<0.05).结论 肝细胞癌患儿肝硬化合并率低,肝硬化程度轻,肝功能储备好,可以耐受大块肝切除;但其症状隐匿,发现较晚,恶性程度高,整体预后差,故对肝细胞癌的高危患儿应进行定期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是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法标;王义;孙延富;丛文铭;吴孟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