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镇痛效应研究

张丹;李志元;黄燕;杨延婷;施征;吴焕淦;马晓芃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内脏痛, 针刺, 艾灸, 异同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影响,从痛行为、痛情绪及血清P物质含量角度对比观察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内脏痛的效应异同.方法: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炎症性肠病内脏痛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腹壁收缩反射阈值、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观察大鼠痛行为变化,应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测验观察大鼠痛情绪变化,运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物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炎症性肠病模型组大鼠结肠损伤严重,表现为溃疡、炎症反应,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结肠损伤均有所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显著升高,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缩短(均P<0.01),呈现内脏高敏和痛阈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治疗后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明显降低,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延长(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治疗后在40、60 mmHg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降低明显(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臂时间及开臂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1),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比例增加(均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治疗后直立次数升高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升高,经艾灸、针刺治疗后血清P物质含量降低(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下降明显(P<0.01).结论: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内脏痛大鼠痛行为、痛情绪均有改善作用,均能降低血清P物置的含量;其中艾灸天枢和气海穴的作用优于针刺治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实验

    目的:观察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差异.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药用成分,MTr检测其对SMMC7721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及观察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均存在抑制作用且存在差异,成熟者强于未成熟者;且成熟者诱导细胞内空泡发生的作用强,提示其诱导内质网应激成分得到富集.结论:随着预知子成熟,其种子中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内质网应激的成分均得到富集,提示应收获成熟的预知子,提高其药用价值.

    作者:卢涛;许群瑶;郝尧;宋艳荣;任红艳;方肇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子遗传学病因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其核心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行为冲动,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该病呈慢性过程,近半数以上患儿上述症状可经过干预后消失,但仍有约30% ~ 5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困扰,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对ADHD遗传学病因研究及药物干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ADHD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志英;李亚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感毒清益气解毒机制的诠释

    益气解毒法是课题组长期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科研临床中总结而出的中医治则.运用诠释学的方法,从益气解毒法的理论内涵,感毒清组方特点、药理机制及临床研究对感毒清益气解毒机制作出分类诠释.诠释目的是深入挖掘益气解毒法的本质特征,对感毒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虚邪犯证)的机理进行科学地解释,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

    作者:王振兴;潘怡;张秀;徐世军;王永炎;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临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7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试验组予断藤益母汤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记录两组患者的ESR、CRP、SDAI评分等疾病活动指标及PINP、N-MID、25-(OH) VitD、β-CTX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方发生情况.疗程均为12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试验组ESR、CRP、SDAI评分开始改善(P<0.05),早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试验组ESR水平、SDA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RP水平相当(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能够较快改善骨代谢指标,治疗12周后,试验组P1 NP、B-CTX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25-(OH) VitD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能够在控制RA疾病活动的同时,有效改善RA骨代谢水平,抑制骨破坏,促进骨形成.

    作者:姜玉宝;林昌松;李楠;郭添枫;卢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痹、肺痿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性分析

    放射性肺损伤包括早期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一种.通过追溯肺痹和肺痿病名,分析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并结合现代文献,认为肺痹和肺痿相当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和晚期的不同病理阶段,这有助于中医理论准确指导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

    作者:李重;雷章;卢宏达;孔庆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应激损伤对大鼠海马GABRD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逍遥散干预机制的研究

    目的:用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观察其海马区GABRD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3组,每组15只.造模方法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逍遥散2 mL/只·d,连续造模21 d,于第22天处死大鼠并取材.运用Agilent表达谱芯片筛选各组差异基因,并选取GABRD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各组大鼠海马区域GABRD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加以验证.结果:Agilent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下调,逍遥散干预后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RT-PCR及免疫组化法验证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中药复方逍遥散可从蛋白水平纠正这种下调的表达变化.结论:γ-氨基丁酸A受体δ亚型表达变化参与了慢性应激损伤的过程,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这一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对慢性应激损伤所致一系列神经、精神紊乱症状的保护性调节作用.

    作者:江东;孙琪;郭维;马榕;陈晓梅;马会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纳入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至2016年11月,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总计4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栀逍遥丸结合西药治疗PCOS患者组T变化值[SMD =0.29,95% CI(0.10,0.48),P=0.002]、FINS变化值[SMD=-0.23,95% CI(-0.43,-0.03),P=0.03]、2hINS变化值[SMD=-0.42,95%CI(-0.62,-0.21),P<0.0001]、排卵率[RR=1.27,95%CI(1.19,1.36),P<0.000 01]、周期排卵率[RR=1.16,95% CI(1.09,1.23),P<0.000 01]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但LH变化值[SMD =0.19,95% CI(-0.53,0.90),P=0.61]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本次研究纳入文献和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不高,证据强度有限,仍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循证研究支持.

    作者:葛彦;王克华;查玉桃;尚国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电针曲池、足三里对SHR“两峰”血压、血清褪黑素及5-羟色胺的影响

    目的:观察辰时电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两峰”血压和血清褪黑素、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时效规律.方法:24只11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WKY大鼠作为正常组.3组大鼠按时辰分为辰、酉两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针刺组于辰时给予电针干预,留针15 min;模型组与正常组在辰时接受捆绑刺激.干预4周后,按时辰分组测量血压,处死后采血.观察治疗后不同组别两个时辰收缩压、舒张压变化,以及褪黑素、5-羟色胺含量变化.结果:干预前模型组、针刺组大鼠尾动脉血压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血压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1)辰时:在血压方面,针刺组和模型组SBP、DBP均高于正常组同期(P<0.05),针刺组低于模型组(P<0.05);在MT含量方面,针刺组、正常组与模型组有差异(P<0.05),针刺组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在5-羟色胺含量方面,针刺组、模型组与正常组有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有差异(P<0.05).(2)酉时:在血压方面,针刺组和模型组SBP均高于正常组同期(P<0.05),针刺组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的DBP低于针刺组和模型组同期(P<0.05),针刺组和模型组无差异(P>0.05);在MT含量方面,针刺组与正常组、模型组有差异(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无差异(P>0.05);在5-羟色胺含量方面,3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辰时针刺可以降低SHR“双峰”血压,但以辰时降压效果佳,其降压效应可能与调节血清MT、5-羟色胺水平有关.

    作者:王艳君;刘威萍;李红奇;韩一栩;李朋朋;王晔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临界流体萃取补肾活血方产物GC/MS分析及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选择性萃取补肾活血方产物的化学组成及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多元超临界流体萃取补肾活血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各萃取产物的化学组成,并以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颅成骨细胞为模型,研究各萃取产物含药血清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补肾活血方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SFEI和SFEII两个产物,GC/MS分析显示两个萃取产物挥发性组分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为倍半萜和醛类化合物,但组成比例不同;体外研究显示SFEI与SFEII高、中、低剂量组合药血清均可显著诱导成骨细胞增殖(P<0.05),且SFEI中剂量组、SFEII低剂量组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醇-水提取物组和阳性对照药组(P<0.05).结论:超临界流体可萃取选择性萃取补肾活血方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且该萃取物具有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

    作者:钱亚芳;金红婷;单乐天;谷满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酚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方法:将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阴性对照、BPA、肾阳虚及肾阴虚组.高架十字迷宫和游泳力竭等实验评价小鼠惊恐程度、耐力等行为学改变;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液质量,并计算平均育仔数;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ER在睾丸的定位和表达.结果:BPA与肾阳虚组小鼠均出现活动度和耐力下降及惊恐程度增加,精子数量与育仔数亦下降及精子畸形率增加及睾丸GPER的表达增加,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PA致雄性小鼠生精障碍与肾阳虚不育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颖祺;马静;董海军;刘阿庆;曹亮;贾承明;陈昌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的调查研究,了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归纳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证候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372例,经排除、剔除标准筛选后,终纳入有效研究样本30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围手术期各个观察节点的临床症状学资料建立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患者在围手术期各观察节点的症状的分布情况,再通过聚类及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各观察节点主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果:围手术期中医基本证候辨证要素的归纳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肝阴虚、肝阳虚、肝气虚、肝血虚、脾阴虚、脾阳虚、脾气虚、气滞、血瘀、痰、寒湿、湿热等15种,其中“肾阴虚”、“肾阳虚”在整个KOA围手术期均有较高的发生率:经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主要中医证候变化:手术前期以“寒湿阻滞证”为主;术后1周以“气滞血瘀证”为主;术后2周以“脾虚气滞证”为主;术后3周以“脾肾亏虚证”为主.结论:“肾阴虚”、“肾阳虚”作为膝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的主要辨证要素,与上述4证可相兼出现,形成不同的临床证候.

    作者:刘振峰;邓迎杰;孟庆才;方锐;艾力江·阿斯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益肾补脾方干预慢性肾脏病3期的疗效观察及对肾功能和TGF-β1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分析益肾补脾方干预慢性肾脏病3期的疗效及对肾功能、TGF-31水平的影响,旨在提高疗效.方法:126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健康宣教和基础治疗干预,观察组加用益肾补脾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肾功能和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显效率42.86%、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的15.87%、68.2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尿酸、24h尿蛋白和TGF-31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和TGF-β1水平差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补脾方干预慢性肾脏病3期疗效确切,能显著保护肾功能、调节TGF-β1水平,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书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加味小柴胡汤人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临床CHB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各30例,分别予加味小柴胡汤、恩替卡韦治疗7d后收集合药血清,另设健康组30例取血清,将上述人血清分别作用于HepG2.2.15细胞中药组(10%中药组、20%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在48、72、144h3个时间节点收集细胞与上清,用EUSA法检测细胞上清HBs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含量及细胞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过干预,10%中药组、20%中药组HBsAg在干预48、96、144 h后明显下降(P<0.01).干预48 h、96 h后,20%中药组STAT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西药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可抑制细胞内HBV,上调STAB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CHB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少芳;王章林;万石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手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与分析手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三踝骨折患者10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使用中药外洗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VAS、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背伸(27.38±6.15)、屈曲(44.73±3.96)、内翻(16.96±7.18)、外翻(5.72±2.43)、屈伸(71.18±7.19)、内外翻活动度(23.91±6.17)、AOFAS评分(96.17±1.05)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背伸(23.82±8.42)、屈曲(41.82±6.23)、内翻(14.43±4.24)、外翻(4.67±2.73)、屈伸(65.72±10.62)、内外翻(20.05 ±7.05)活动度、AOFAS评分(89.46±0.58)分;观察组(95 ~ 100分)百分比(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85分)百分比(3.85%)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观察组VAS评分(1.01±1.12)分、SAS评分(35.58±9.4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3.05±1.08)分、SAS评分(49.57±1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联合中药外洗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创口恢复情况较优,临床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刘玉林;徐翀;王秋生;高建良;刘少华;刘书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精准医疗的智慧

    精准医疗作为一种个性化医疗于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而中医药学凝聚了数千年的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它的诊疗全过程无不体现出精准医疗的智慧.从中医辨证、论治、组方、用药以及中药的随证加减、炮制品选用、剂量剂型、煎煮以及治未病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中医诊疗过程中的精准医疗智慧,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的精准性.

    作者:胡昌江;陈志敏;吴珊珊;胡麟;杨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建立大鼠肠道内MRP2转运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研究药物与肠道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之间相互作用的Ussing chamber实验验证模型.方法: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评价存在于大鼠肠道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中主要亚型MRP2的抑制剂环孢素A对底物普伐他汀经肠转运吸收方向(M-S)与分泌方向(S-M)的外排转运率及表观渗透系数的影响.采取LC-MS/MS法测定样品中普伐他汀含量,通过计算,比较对照组与抑制剂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建模实验表明,对照组中普伐他汀经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外排转运率分别为1.06±0.31、1.73±0.41、2.10±0.67,加入50μg·mL-环孢素A之后减少了普伐他汀在各肠段的外排转运率,其中空肠(0.89±0.30)与回肠(0.81±0.13)段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加入100 μg·mL-1环孢素A后也同样减少了普伐他汀在各肠段的外排转运率,其中空肠(0.82±0.24)段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建立了研究肠道内MRP2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验证模型,为此后研究肠道内转运蛋白与药物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谭瑞湘;黄娟;黄志海;丘小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金樱通淋汤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患者T淋巴细胞及尿流率影响

    目的:探讨金樱通淋汤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患者T淋巴细胞及尿流率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74例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均根据尿细菌培养以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予坦索罗辛0.2 mg/次,日1次口服,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中药金樱通淋汤口服,均治疗15 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球蛋白水平,评估尿动力学变化,行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CD4以及CD;/CD8水平升高(P<0.05),CD;水平降低(P<0.05),血清IgG、IgM以及IgA水平升高(P<0.05),尿动力学Qm.和Qave升高(P<0.01),PVR降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3、CD4以及CD;/CD;水平较高(P<0.05),CD;水平较低(P<0.05),IgG、IgM以及IgA水平较高(P<0.05),尿动力学Qmax和Qave较高(P<0.01),PVR较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较低(P<0.01),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金樱通淋汤能提高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作者:古军;胡鑫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宁颗粒对置宫内节育器出血不良反应者子宫内膜不同区域ER、PR、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宫宁颗粒对置宫内节育器(IUD)出血不良反应者子宫内膜不同区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标准纳入IUD出血不良反应患者,宫宁颗粒和消炎痛进行干预,宫腔镜下观察并定点获取IUD压迫区、移行区、远器区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检测ER、P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宫宁颗粒临床疗效优于消炎痛组(P<0.05);内膜损伤程度与距离IUD远近成反比,治疗前ER、PR、VEGF在不同区域表达不同步(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在IUD出血不良反应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ER表达在压迫区降低远器区升高,治愈或好转后,较之治疗前,VEGF表达降低,PR表达升高,且表达趋于同步.结论:内膜周期性修复障碍是IUD出血不良反应患者的病理基础,宫宁颗粒防治IUD出血不良反应(瘀热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R、PR、VEGF同步表达,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关.

    作者:李盼盼;徐丽;张芳;李彦楠;师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NF-k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研究复制竹叶青蛇伤动物及细胞模型.均设置空白组(KB)、模型组(MX)和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药液组(DY、ZY、GY)5组,每组10样本.在动物实验中,KB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生理盐水,6h后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MX、DY、ZY和GY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竹叶青蛇毒液,6h后分别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及低、中、高剂量药液.各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周后采血并分离出血清待测.细胞实验中,KB加入10%正常兔血清培养,MX在KB的基础上加入5μg/mL竹叶青蛇毒液培养,DY、ZY和GY在MX基础上培养6h后分别加入5%、10%和15%的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各组培养72 h后,收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及培养液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血清中NF-kB、IkBs激酶(IKK)、NF-kB诱导激酶(NIK)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IKK、NIK、NF-kB p65的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NF-kB p65在各组细胞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中,MX组IKK、NIK和NF-kB p65含量较KB组均出现了显著升高(P<0.01);ZY组和GY组的IKK、NIK和NF-kB p65含量较MX组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实验中,MX组HUVEC中IKK、NIK和NF-kB 165的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DY组和ZY组HUVEC中IKK、NIK和NF-kB p65蛋白表达较MX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MX组HUVEC中NF-kB p65的表达显著高于KB组(P<0.01),而DY组和ZY组HUVEC中NF-kB p65的表达较MX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NF-kB信号通路是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关键,泻火解毒法可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来治疗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作者:何卫东;文丹;吴晖;邵丹;翁淑琴;高芳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艾可清对艾滋病猴T细胞各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可清对艾滋病猴T细胞各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静脉注射感染SIV-mac239的中国恒河猴15只,随机分为3组:艾可清低剂量组,艾可清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周、给药8周、停药4周和停药8周采集外周血,检测T细胞功能亚群、纯真亚群和记忆亚群,观察其变化;分离血浆检测外周血SIV病毒载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CD4 CD28-(%)在给药第4周、第8周和停药4周均显著上升(P<0.05,P<0.01);CD;纯真细胞在高剂量组给药8周显著上升(P<0.05),CD8+纯真细胞在低剂量组给药第4周、第8周和高剂量组给药8周均显著上升(P <0.05,P<0.01);高、低剂量组各时间点病毒载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艾可清对艾滋病猴CD4+ CD28-细胞和CD4+、CD8+纯真细胞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作者:熊思艺;陈剑涛;张远芬;符林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