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Meta分析

李国华;郝娟娟;李宁;庞立健

关键词:中药复方,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摘要:目的: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根据Meta分析的要求,两个人分别系统地检索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包括未发表),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英文数据库有: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检索年限为2007年-2016年12月.并由两个人独立地整理并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请求第三方协助解决.同时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本文的数据处理.结果:终共纳入13篇RCT文献,共计807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Meta分析显示:I2=0%,Z=5.63,OR =2.86[1.98,4.13],P<0.000 01.治疗前后血氧分压的Meta分析显示:,=0%,Z=2.81,OR=2.76[0.83,4.68],P=0.005.治疗前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Meta分析显示:I2=0%,Z=68.15,OR=99.93[97.06,102.81],P<0.000 01.所有纳入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尤其在改善患者血氧分压、6 min步行距离等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质组学在我国传统医药研究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医药卫生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与主题相关研究型文献,运用Note Express v3.2.0.6915和Excel 2013等软件以及各数据库自带分析功能从发表时间、期刊分布、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文献被引量、基金资助情况和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350篇有效文献.蛋白质组学近10年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年均发文量135篇,基本形成核心作者群体,发文量前3位的研究机构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22个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型证候上研究较多,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中以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为主,通常以双向电泳-质谱联合为蛋白质组学常用技术分析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以心脑血管疾病上应用多.结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成为中国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热门技术,并逐步走向成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医药现代化和世界化发展,但在少数民族医药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该技术在民族医药领域的研究,以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范芳芳;赵可惠;王天虹;孟宪丽;张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对治疗前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药物发挥药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77.58%,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药物发挥药效时间与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提高疗效,并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一枝;李志飞;徐军;汤晶晶;陈爱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健脾益胃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脱机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益胃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及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胃化痰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脱机成功率进行对比,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成功脱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咳痰、咳嗽、胸闷、喘息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IgA、IgG、IgM、CD4+、CD3+、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免疫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胃化痰法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脱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敏勇;赵馥;徐运升;夏欣田;杨柳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金天格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绝经后出现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各个部位的骨密度比较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提高,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骨密度数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钙和磷的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数据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骨钙素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是治疗后数据高于治疗前数据,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是治疗后数据低于治疗前数据,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评分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的VAS数据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10.00%,观察组:8.75%,两组间数据比较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和金天格胶囊联合起来对绝经后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骨密度显著提高,缓解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改善各项实验室相关指标,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增加,此方法适合在更大的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作者:戴加乐;孙惠萍;胡洁云;邬思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舒咽清喷雾剂治疗放化疗后急慢性咽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咽清喷雾剂治疗放化疗后患者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0月医院共收治的240例放化疗后诱发急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的设计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80例患者给予舒咽清喷雾剂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开喉剑喷雾剂进行治疗.分别于初诊首日,用药后第3、10、30、60及90天随访并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及咽异物感、咽痒感、咽痛感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治疗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经不同治疗,对照、试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90.00%,相差较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第3、10、30、60及90天随访记录结果显示,试验组短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咽痒感、咽痛、咽异物感、咽干灼热及咽黏痰感等症状均有了较为显著地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情分级为轻度的比例(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病情分级为重度的比例(20.56%)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安全等级为1级的比例(58.89%)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用药安全等级为2级的比例(33.89%)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咽清喷雾剂对治疗放化疗后患者的急慢性咽炎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咽痒感、咽痛、咽异物感、咽干灼热及咽黏痰感等临床症状,且用药期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舒咽清喷雾剂较开喉剑喷雾剂,短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尤其在用药后30~60 d,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戴东;李雅静;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雷公藤多苷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以及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雷公藤多苷.近年来,雷公藤多苷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合、分析并归纳雷公藤多苷近年来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贾微;吴晓君;岑妍慧;何国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通窍鼻炎颗粒联合激素喷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医激素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医激素喷剂者53例(中西医结合组)、西医激素喷剂47例(西医组),检测组间血清炎症因子、鼻腔生理功能、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对比组间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鼻塞积分(0.85±0.21)分、鼻涕积分(0.79±0.25)分、喷嚏积分(0.82±0.32)分、鼻瘁积分(0.77±0.24)分、TNF-α表达量(1.22±0.19) ng/L、IL-4表达量(16.43±2.77) ng/L、IL-6表达量(5.59±0.42) ng/L、IL-12表达量(16.54±3.28) ng/L、NR(0.15±0.04) Pa/(cm3·s)、MTT(13.12±2.58) min、MCR(4.19±0.56)mm/min、复发率(5.66%)均显著低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西医组,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叉.结论:过敏性鼻炎接受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医激素喷剂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明显下降,鼻腔生理功能改善显著,临床症状缓解明显,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医激素喷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作者:林琛;竺维娜;汪际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结构改变及功能变化

    研究发现功能性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具有胆固醇逆转运(RCT)、抗炎、抗氧化、抗血栓、促纤溶以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生物学活性,而当机体处于急性反应阶段、慢性炎症及一些代谢性疾病时,其内环境紊乱,HDL被病理性修饰,导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甚至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以及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以往人们只单纯的认为HDL失去功能是由于其“量”发生了变化,而近些年,研究者通过不断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HDL失去其功能不但是“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HDL的“质”发生了改变.中医认为血脂异常患者多由脾虚导致,脾虚运化失常,日久在体内易于形成痰浊,临床对于这类患者可以应用健脾化痰降浊之法来改善血脂异常的问题.

    作者:李玉杰;李宁;张会永;姜钧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参芪化瘀方结合常规西药对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FIB、D-D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芪化瘀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FIB、D-D的影响.方法:选取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产妇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肌内注射缩宫素20U,给予米索前列醇600μg嚼碎后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观察组采用参芪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及24h出血量、总输血量;入院时及产后24h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两组产妇产前和产后2h的凝血酶原时间(Pr)、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观察两组产妇产前和产后24h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变化.记录两组孕妇产后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总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血常规指标HGB及RBC的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产妇的下降幅度小(P>0.05);治疗后对照组产妇生产后2h的PT及Tr与产前比较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产妇生产后2h的PT及TT与产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FIB及D-D与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产妇的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产妇生产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对照组产妇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总有效率93.8% (P >0.05),观察组的不良结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化瘀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结局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苑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四种经典补肾抗衰方对衰老大鼠免疫炎性损伤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从免疫衰老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四种经典补肾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和右归丸)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变化.方法:观察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及四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肾脏表面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IL-1、IL-8、TNF-α含量升高、IL-2含量下降,肾脏EGF表达水平下调;与模型组相比,5个给药组对IL-2和EGF均有升高作用,右归丸对IL-1、IL-8和TNF-α均无显著性作用,左归丸对IL-8、TNF-α含量具有降低作用,金匮肾气丸、三补药物组对IL-1、IL-8含量无显著作用但对TNF-α有显著降低作用,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IL-1、IL-8、TNF-α含量.结论:四种经典补肾方和四方共有的三补药物组对炎症保护因子IL-2和EGF在肾脏的表达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对于致炎因子IL-1、IL-8和TNF-α的降低作用六味地黄丸效果好也全面,金匮肾气丸、三补药物组和左归丸只对其中一或两种因子有降低作用,右归丸对这3种指标均无显著性作用.5组观察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白介素和TNF-α等致炎因子和促进EGF的保护作用来调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免疫机能,抑制炎症损伤,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四方存在补泻配伍方式的不同,相对来说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稳定,说明恰当的配伍对中药复方疗效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补益药的主要作用可能主要在于提高机体对伤害因素的防御作用,而不能抑制和消除一些对机体有伤害的因素,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作者:孙琳林;梁绍栋;任公平;朱海夫;庄亚严;卢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药对大肠癌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

    多药耐药是导致大肠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肠胃清、至真方、左金丸等中药复方,白花蛇舌草、徐长卿等中药,以及苦参碱、姜黄素、吴茱萸碱等中药单体可以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其机制涉及多药耐药的多个方面,包括:①抑制膜转运蛋白过度表达(如P-gp、MRP等),提高胞内药物浓度;②抑制NF-κB信号转导;③抑制抗凋亡基因表达,如Survivin;④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⑤抑制MAPK信号转导;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等.此外,中药还对耐药大肠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合理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黄晓伟;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增强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测定槲皮素的溶解性、溶出度和大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氢醌制作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模型,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年龄对照组、溶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包括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组,给药量均为槲皮素400 mg·kg-·d-1),灌胃给药,1次/d,持续3个月,电镜观察小鼠视网膜并进行RPE下沉积物半定量评定及Bruch膜厚度测量.结果: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在水和氯仿中的溶解性显著好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P<0.01);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累计溶出率分别为:31.4%、46.1%和80.2%,槲皮素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速率和程度明显大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AUCo→∞分别为5.461、8.074、12.015 μg ·h/mL,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原药(P<0.01)和磷脂复合物(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RPE下沉积物及Bruch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可显著减少RPE下沉积物(P<0.05、P<0.01),固体分散体作用优于磷脂复合物(P<0.05),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减轻Bruch膜增厚(P<0.05),两者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固体分散技术能显著改善槲皮素的溶解性和溶出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能增强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新荣;于海涛;李敏;杨艳;杭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热敏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同灸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同灸量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组和传统灸量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化强度强的2个穴位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消敏饱和灸量组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 min,每日2次,共治疗5d,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疗效、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及大尿流率(Qmax).结果: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5% (29/32),6个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0.1%(30/32),均优于传统灸量组的69%(22/32)与69.3%(23/32)(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大尿流率(Qmax)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降低(均P<0.01),大尿流率(Qmax)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可见消敏定量是热敏施灸取得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周梅;黄仙保;陈日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大师邵经明教授临床经验采撷

    邵经明教授临床行医80余年,针灸技法精湛,临床经验丰富.通过整理邵教授临床医案,总结邵老的临证经验特点为:重视经络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穴少而精,阿是穴、合谷治疗瘿;强调“取穴有主次,施术有先后”,治疗痫证分轻重缓急,注重奇穴的特殊作用,发作期镇惊安神,控制症状,缓解期针药并举,调理气血阴阳,减少发作频率;认为手法是针刺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以动态表现为主的病症如抽搐、痉挛等,采用“静而久留”针法,以静制动,增强刺激,以获得远期疗效.邵经明教授临床医案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治疗各种沉疴痼疾均有良效,邵教授作为一代厚德博学的国医大师,其经验值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作者:温婧;王培育;任珊;邵素菊;高希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以供不断提高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患者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阳性体征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4.08±0.70) mg/L、全血黏度低切(9.68±1.16) mPa/s、全血黏度高切(5.17±0.47) mPa/s以及盆腔积液(5.08%)、附件压痛(6.78%)、阳性体征总发生率(16.95%)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6.90±1.40) mg/L、全血黏度低切(12.03±1.50) mPa/s、全血黏度高切(6.30±0.40) mPa/s以及盆腔积液(17.24%)、附件压痛(27.59%)、阳性体征总发生率(68.29%)相比明显降低,其白细胞介素-2(5.06±0.51) ng/mL、白细胞介素-10(24.20±2.90) ng/mL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4.10±0.40) ng/mL、白细胞介素-10(19.90±2.51) ng/m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9%)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34%)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体征及其生化指标水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贾利平;刘玉珠;周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睡眠及睡眠剥夺与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相关性探讨

    5-羟色胺是脑中与睡眠-觉醒周期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种神经递质,虽然目前人们对5-羟色胺研究甚多,并发现有促眠作用,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因此深入了解5-羟色胺的促眠机制,有望为找到相应的治疗睡眠障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拟探讨睡眠及睡眠障碍与5-羟色胺的关联性、睡眠剥夺对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影响以及药物对5-羟色胺的干预.

    作者:张美娅;王平;丁莉;张如意;游秋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药清胰汤对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汤对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亚组(n=48)和中度亚组(n=112),另外选择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了包括抗生素、液体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西医常规治疗.此外,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胰汤100 mL口服,每天3次.10 d为1个疗程.在发病48 h内以及治疗第10天对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发病48 h内,重度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明显高于中度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低于中度组(P均<0.05).经过清胰汤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明显降低,而PT、APTT及Fbg含量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清胰汤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水平,增加PT、APTT以及Fbg水平,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陈国兵;葛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金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栓治疗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金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栓治疗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14 d,治疗组在外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三金片内服14 d,于停药1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阴道健康状况评分、阴道炎症状评分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安全性.结果: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85.00%)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炎症状评分、阴道健康状况评分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阴道炎症状评分(0.62±0.43)、阴道健康状况评分(16.14±3.36)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74.82±10.23)优于对照组阴道炎症状评分(1.52±0.52)、阴道健康状况评分(12.78±3.52)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61.45±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5.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结论: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外用复方甲硝唑栓的基础上配合三金片内服治疗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阴道炎症状、阴道健康状况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

    作者:吕国英;余莉萍;余淑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复方地黄方调控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缓解帕金森病异动症模型大鼠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大鼠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在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基础上,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制备LI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D组、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在治疗4周后取纹状体,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GSK3βmRNA、GSK3β蛋白及p-GSK3β表达及磷酸化情况.结果: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GSK3 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LID组显著高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GSK3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LID组显著低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调控GSK3β信号通路,缓解GSK3β蛋白的激活,对β-catenin磷酸化作用减弱,游离的β-catenin转移进核内,与结合蛋白一起触发下游α-syn,使α-syn异常聚集和错误折叠受限,影响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帕金森病及异动症.

    作者:滕龙;洪芳;何建成;任璇璇;杨敏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活血通络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CGRP、NO、ET-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CGRP、NO、ET-1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16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SHSS评分、疼痛VAS评分、FIM评分、FMA评分、CGRP、NO及ET-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HSS评分、NIHSS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GRP、NO及ET-1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结论:活血通络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并有助于调节CGRP、NO及ET-1水平.

    作者:王雪莲;毛芝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