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生;张会永;袁东超;谢伟峰;鲍文晶;金迪;乔文军;杨关林
目的: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根据Meta分析的要求,两个人分别系统地检索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包括未发表),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英文数据库有: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检索年限为2007年-2016年12月.并由两个人独立地整理并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请求第三方协助解决.同时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本文的数据处理.结果:终共纳入13篇RCT文献,共计807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Meta分析显示:I2=0%,Z=5.63,OR =2.86[1.98,4.13],P<0.000 01.治疗前后血氧分压的Meta分析显示:,=0%,Z=2.81,OR=2.76[0.83,4.68],P=0.005.治疗前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Meta分析显示:I2=0%,Z=68.15,OR=99.93[97.06,102.81],P<0.000 01.所有纳入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尤其在改善患者血氧分压、6 min步行距离等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
作者:李国华;郝娟娟;李宁;庞立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测定槲皮素的溶解性、溶出度和大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氢醌制作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模型,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年龄对照组、溶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包括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组,给药量均为槲皮素400 mg·kg-·d-1),灌胃给药,1次/d,持续3个月,电镜观察小鼠视网膜并进行RPE下沉积物半定量评定及Bruch膜厚度测量.结果: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在水和氯仿中的溶解性显著好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P<0.01);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累计溶出率分别为:31.4%、46.1%和80.2%,槲皮素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速率和程度明显大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AUCo→∞分别为5.461、8.074、12.015 μg ·h/mL,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原药(P<0.01)和磷脂复合物(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RPE下沉积物及Bruch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可显著减少RPE下沉积物(P<0.05、P<0.01),固体分散体作用优于磷脂复合物(P<0.05),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减轻Bruch膜增厚(P<0.05),两者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固体分散技术能显著改善槲皮素的溶解性和溶出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能增强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新荣;于海涛;李敏;杨艳;杭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解郁活血方对冠心病伴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解郁活血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2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心电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和SAS评分、血浆NO、内皮素和FMD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心绞痛改善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4.247,P=0.039);治疗后,中药组心电图改善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6.947,P=0.008);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和SAS评分无差别,治疗后,中药组患者HAMA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1.964、14.22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内皮素和FMD水平无差别,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肉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NO和FMD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血常规、粪、尿常规异常以及明显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解郁活血方对冠心病伴焦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马彩艳;吕珩;李小玲;童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多药耐药是导致大肠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肠胃清、至真方、左金丸等中药复方,白花蛇舌草、徐长卿等中药,以及苦参碱、姜黄素、吴茱萸碱等中药单体可以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其机制涉及多药耐药的多个方面,包括:①抑制膜转运蛋白过度表达(如P-gp、MRP等),提高胞内药物浓度;②抑制NF-κB信号转导;③抑制抗凋亡基因表达,如Survivin;④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⑤抑制MAPK信号转导;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等.此外,中药还对耐药大肠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合理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黄晓伟;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荷叶、葛根和鱼腥草提取物的体外抗肝癌及抗HBV活性.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模型,MTT法检测三种中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结果:三种中药给药浓度为2000μg/mL时,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三种中药浓度达1000 μg/mL时,可使细胞形态发生病理性改变,显著促进HepG2.2.15细胞的凋亡;在125 ~ 1000 μg/mL浓度范围内,三种中药提取物均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结论:荷叶、葛根和鱼腥草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肝癌和抗HBV活性.
作者:唐亚男;陈朝霞;刘阿龙;金小宝;卢雪梅;朱家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黄连解毒汤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照组和对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PTCA后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 μg/kg冠状动脉内注射,术后连续0.2 mg/h静脉泵入48 h.试验组在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口服5~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冠脉校正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PAG%)、血清磷脂酶A2(LP-PLA_2)、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83.3% (P =0.033).治疗后两组NT-proBNP、CTFC、PAG%、ST段抬高幅度及CK-MB、LP-PLA_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试验组CTFC、NT-proBNP、PAG%、ST段抬高幅度及CK-MB、LP-PLA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可靠.结论:黄连解毒汤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减少心肌损伤,安全性好.
作者:褚庆民;魏伟超;金政;吴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以供不断提高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患者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阳性体征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4.08±0.70) mg/L、全血黏度低切(9.68±1.16) mPa/s、全血黏度高切(5.17±0.47) mPa/s以及盆腔积液(5.08%)、附件压痛(6.78%)、阳性体征总发生率(16.95%)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6.90±1.40) mg/L、全血黏度低切(12.03±1.50) mPa/s、全血黏度高切(6.30±0.40) mPa/s以及盆腔积液(17.24%)、附件压痛(27.59%)、阳性体征总发生率(68.29%)相比明显降低,其白细胞介素-2(5.06±0.51) ng/mL、白细胞介素-10(24.20±2.90) ng/mL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4.10±0.40) ng/mL、白细胞介素-10(19.90±2.51) ng/m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9%)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34%)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体征及其生化指标水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贾利平;刘玉珠;周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联素(APN)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3例(冠心病组),其中心血瘀阻证患者24例、痰阻心脉证患者28例、阳气虚衰证患者18例和气阴两虚证患者2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ICAM-1和APN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sICAM-1为(270.26±10.11)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N为(14.72±5.22) 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瘀阻证和阳气虚衰证患者sI-CAM-1和APN分别为(276.32±17.32) ng/mL和(17.59±7.10) μg/mL、(275.04±18.90) ng/mL和(17.54±6.45) μg/mL,明显高于痰阻心脉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sICAM-1与APN无相关性(r =0.121,P>0.05).结论:血清sICAM-1和APN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秋霞;杨莹;杨淑晴;谢小培;范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从免疫衰老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四种经典补肾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和右归丸)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变化.方法:观察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及四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肾脏表面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IL-1、IL-8、TNF-α含量升高、IL-2含量下降,肾脏EGF表达水平下调;与模型组相比,5个给药组对IL-2和EGF均有升高作用,右归丸对IL-1、IL-8和TNF-α均无显著性作用,左归丸对IL-8、TNF-α含量具有降低作用,金匮肾气丸、三补药物组对IL-1、IL-8含量无显著作用但对TNF-α有显著降低作用,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IL-1、IL-8、TNF-α含量.结论:四种经典补肾方和四方共有的三补药物组对炎症保护因子IL-2和EGF在肾脏的表达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对于致炎因子IL-1、IL-8和TNF-α的降低作用六味地黄丸效果好也全面,金匮肾气丸、三补药物组和左归丸只对其中一或两种因子有降低作用,右归丸对这3种指标均无显著性作用.5组观察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白介素和TNF-α等致炎因子和促进EGF的保护作用来调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免疫机能,抑制炎症损伤,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四方存在补泻配伍方式的不同,相对来说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稳定,说明恰当的配伍对中药复方疗效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补益药的主要作用可能主要在于提高机体对伤害因素的防御作用,而不能抑制和消除一些对机体有伤害的因素,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作者:孙琳林;梁绍栋;任公平;朱海夫;庄亚严;卢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合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取穴“风府”、“太冲”,连续波,频率120次/min,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疗程为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TH、α-syn的阳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Lamp2a、Hse70、α-sy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电针治疗通过上调Lamp2A、Hsc70水平能抑制错误折叠蛋白α-syn的表达,提高TH的阳性表达.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α-syn的集聚,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帕金森病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有关.
作者:马骏;余沛豪;王述菊;王中明;王彦春;王琪;王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汤对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亚组(n=48)和中度亚组(n=112),另外选择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了包括抗生素、液体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西医常规治疗.此外,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胰汤100 mL口服,每天3次.10 d为1个疗程.在发病48 h内以及治疗第10天对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发病48 h内,重度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明显高于中度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低于中度组(P均<0.05).经过清胰汤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明显降低,而PT、APTT及Fbg含量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清胰汤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8水平,增加PT、APTT以及Fbg水平,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陈国兵;葛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对治疗前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药物发挥药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77.58%,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药物发挥药效时间与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提高疗效,并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一枝;李志飞;徐军;汤晶晶;陈爱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复方黄杞颗粒联合基础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字表法将248例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3例;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杞颗粒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为安慰剂联合基础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中医症状总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两组中医症状主症积分、中医症状次证积分以及各主症得分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差异,评价其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20%,对照组为38.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12周,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总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胞睑下垂、咀嚼与吞咽困难的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胞睑下垂、咀嚼与吞咽困难、乏力、言语蹇涩的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杞颗粒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有效,可以首先显著改善胞睑下垂、咀嚼与吞咽困难的症状,继而显著改善乏力、言语蹇涩症状.
作者:张静生;张会永;袁东超;谢伟峰;鲍文晶;金迪;乔文军;杨关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金片联合复方甲硝唑栓治疗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14 d,治疗组在外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三金片内服14 d,于停药1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阴道健康状况评分、阴道炎症状评分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安全性.结果: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85.00%)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炎症状评分、阴道健康状况评分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阴道炎症状评分(0.62±0.43)、阴道健康状况评分(16.14±3.36)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74.82±10.23)优于对照组阴道炎症状评分(1.52±0.52)、阴道健康状况评分(12.78±3.52)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61.45±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5.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结论: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外用复方甲硝唑栓的基础上配合三金片内服治疗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阴道炎症状、阴道健康状况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
作者:吕国英;余莉萍;余淑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同灸量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组和传统灸量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化强度强的2个穴位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消敏饱和灸量组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 min,每日2次,共治疗5d,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疗效、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及大尿流率(Qmax).结果: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5% (29/32),6个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0.1%(30/32),均优于传统灸量组的69%(22/32)与69.3%(23/32)(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大尿流率(Qmax)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降低(均P<0.01),大尿流率(Qmax)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可见消敏定量是热敏施灸取得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周梅;黄仙保;陈日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寻找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的应用难点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法:查阅国内外单病例随机对照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结果: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难点主要围绕着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三个部分.其中设计难点包括洗脱期的设置、样本量估算、基线数据测量、结局指标的测定等;实施难点包括随机化的实施、盲法的实施等;数据分析难点包括各种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模型的选用、如何应对数据的自相关性、缺失值和延迟效应.结论:设计难点部分:建议进行预试验来估算试验的洗脱期和样本量,系列试验的样本量估算可使用改进后的传统RCT样本量的估算方法;建议对结局指标测量工具进行效度与信度的评价,以此增加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实施难点部分:不建议盲目的实施随机化,试验中应遵从N-of-1“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兼顾试验的严谨性和患者的主观感受;完善中医药安慰剂的制备方法,为更好地实施盲法提供帮助;数据分析部分:建议在数据量小、数据关系简单、组间差异明显小的试验中选用图形分析法;数据量大,关系复杂的试验选用统计分析法;针对单个患者的N-of-1的统计分析,可选用动态回归模型;系列N-of-1建议选用分层贝叶斯模型;而混合效应模型能够解决数据的自相关性和缺失值问题,也能更好地应对延迟效应.
作者:井含光;孟庆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邵经明教授临床行医80余年,针灸技法精湛,临床经验丰富.通过整理邵教授临床医案,总结邵老的临证经验特点为:重视经络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穴少而精,阿是穴、合谷治疗瘿;强调“取穴有主次,施术有先后”,治疗痫证分轻重缓急,注重奇穴的特殊作用,发作期镇惊安神,控制症状,缓解期针药并举,调理气血阴阳,减少发作频率;认为手法是针刺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以动态表现为主的病症如抽搐、痉挛等,采用“静而久留”针法,以静制动,增强刺激,以获得远期疗效.邵经明教授临床医案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治疗各种沉疴痼疾均有良效,邵教授作为一代厚德博学的国医大师,其经验值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作者:温婧;王培育;任珊;邵素菊;高希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胃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及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胃化痰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脱机成功率进行对比,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成功脱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咳痰、咳嗽、胸闷、喘息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IgA、IgG、IgM、CD4+、CD3+、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免疫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胃化痰法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脱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敏勇;赵馥;徐运升;夏欣田;杨柳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平喘宣肺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自拟平喘宣肺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肺组织灌洗液(BALF) EOS、NEU、LYM、MAC计数,ELISA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的IL-1、IL-6、NF-α水平,Western-bloting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KC、MMP-9蛋白表达.结果:自拟平喘肺汤可以降低EOS、NEU、LYM、MAC比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拟平喘宣肺汤可降低大鼠血清IL-1、IL-6、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减少肺组织PKC、MMP-9蛋白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自拟平喘宣肺汤可有效减轻支气管哮喘大鼠的炎症反应,可能通过调控PKC、MMP-9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林浩;周先建;马宜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5-羟色胺是脑中与睡眠-觉醒周期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种神经递质,虽然目前人们对5-羟色胺研究甚多,并发现有促眠作用,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因此深入了解5-羟色胺的促眠机制,有望为找到相应的治疗睡眠障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拟探讨睡眠及睡眠障碍与5-羟色胺的关联性、睡眠剥夺对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影响以及药物对5-羟色胺的干预.
作者:张美娅;王平;丁莉;张如意;游秋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