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牖;刘颖斌
1898年意大利的Codivilla首次为病人实施了胰头和十二指肠的整块切除,切除范围包括了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和胰头,术中结扎胆总管,关闭远端十二指肠,并用Roux-Y胃空肠吻合及胆囊空肠吻合重建了消化道,残留胰腺是如何处理的并不清楚,但术后病人生存了24d,开创了手术治疗胰腺癌的历史[1].
作者:彭淑牖;刘颖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破裂大出血病人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抢救的肝破裂大出血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深静脉置管的应用、高渗氯化钠扩容、自体血液回输机的应用及合理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对于肝破裂大出血,迅速、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毛天敏;刘柏;潘华;张继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胰腺损伤虽少见,但病情多复杂,且常不能及时确诊.我院自1994年7月至2002年12月间共收治胰腺损伤患者9例,均为术中确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亮;金来伦;段建中;毛琼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化疗药物对荷人胆管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人中分化胆管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5只荷人胆管癌裸小鼠分为各治疗组和对照组,裸小鼠治疗组每组5只,对照组10只.分组当天称鼠重,由尾静脉用药1次.给药剂量:丝裂霉素(MMC)4mg/kg,阿霉素(ADM)10mg/kg,长春新碱(VCR)0.20mg/kg,泰素(TAXOL)20mg/kg,顺铂(DDP)10mg/kg,环磷酰胺(CTX)120mg/kg,5-氟脲嘧啶(5-Fu)120mg/kg,NS为0.2ml/只.第21天处死裸小鼠,称鼠重,计算体重变化.治疗期间每周测肿瘤瘤径2次,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T/C(%).结果:MMC,ADM,VCR,TAXOL,DDP和CTX组第21天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1%,23%,39%,47%,51%和86%,裸小鼠体重增加分别为:21%,0%,11%,1%,14%和8%.5-Fu组80%裸小鼠死亡,有药物毒性反应.结论:MMC,ADM,VCR,TAXOL,DDP对荷人中分化胆管癌裸小鼠的移植瘤有明显的抗癌作用,CTX无效.
作者:唐文皓;王炳生;袁祖荣;袁胜涛;陆丽娟;丁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胆管损伤是上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中胆囊切除占医源性胆道损伤的91.1%[1].虽然医源性胆管损伤警钟长鸣,但仍时有发生[2,3].我们将1993年4月至2003年8月间医源性胆管损伤(含外院转入或会诊)27例加以总结,并着重讨论其原因及诊治情况.
作者:王秉成;徐元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19例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9例,手术治疗18例,切除12例,切除率为66.7%(12/18).病死率为5.3%(1/19).全组病人经BUS检查,其阳性率为91.7%(22/24),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率为57.9%(11/19).CT检查15例,阳性发现率为86.7%(13/15),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率为73.3%(11/15).当BUS,CT,ERCP等影像学联合检查时:阳性率达100%,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率为94.7%(18/19).这些阳性发现主要包括胆胰管的扩张以及发现壶腹周围的占位性病变等.结论:壶腹周围癌在黄疸前期是有其临床特点和(或)影像学异常改变的,临床医生应针对可疑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才可以减少误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改善疗效.
作者:王成;滕安宝;黄强;谷新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术中胆囊管气囊扩张,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检查、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胆囊切除时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结石时,不切开胆总管行胆囊管气囊扩张,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或取石.结果:术中胆囊管气囊扩张,经扩张的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成功26例.其中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或液电碎石取石20例,胆总管内无结石6例.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无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有与胆总管切开取石相同的疗效,具有微创、恢复快、手术安全等特点,对胆总管无结石患者避免了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在胆道外科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国庆;梁金荣;何晓军;沈朝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对癌症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即手术切除+辅助治疗,后者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在辅助治疗中还可相互联合以提高疗效.
作者:林擎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回顾分析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有阻塞性黄疸.5例免疫学方面检查均为阳性.手术证实6例及ERCP和PTC检查3例均发现胆管呈不同程度地变厚、变硬及狭窄.6例行胆道外引流术,并予以激素、中药、抗生素及保肝利胆等治疗,其效果较显著.结论:支持自身免疫的病因学说.诊断主要以手术探查为主要依据,ERCP,PTC及免疫学检查亦有助于诊断.主张早期手术治疗,长期的导管外引流应视为首选术式.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学云;颜荣林;许超;张唯一;胡志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困难的原因,进一步寻求减少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可能.方法:回顾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间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426例中较困难者的43例临床资料,并分析取石困难的原因.结果:取石难度较大的原因包括:T管窦道因素、结石因素及胆管因素;其中T管窦道因素10例,结石因素17例,胆道因素16例.43例中除1例因失去耐心,患者自行拔除T管外,其余42例患者均应用纤维胆道镜或ERCP+EST将结石全部取出,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术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困难原因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ERCP+EST也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孙登群;曾永庆;王敬民;姜世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56岁.因胆囊切除术后2年,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1年入院.于2002年3月在当地乡镇医院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1年后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但无畏寒、发热及黄疸等.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入院查体:体温36.8℃;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见一长2.5 cm的经腹直肌切口疤痕;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Murphy's征(-),肝区叩痛(+).
作者:焦成文;蔡珍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C)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8年来收治的胰腺假性囊肿23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保守治疗,2例囊肿消失,2例囊肿明显缩小.手术治疗19例,14例行内引流术,5例行囊肿切除术.未行单纯外引流.结论:对PPC的治疗应根据病程的分期、囊肿的位置、大小、合并症情况(如左侧门脉高压症)决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对于较大PPC,特别是直径大于15cm,常位于体尾部,应适时行胰体尾、脾脏联合切除术,强调对胰腺残端处理的重要性.
作者:范育林;马优刚;梁久银;徐义仁;王敬民;但震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冷循环射频电极对55例中小肝癌共67个病灶进行毁损治疗.经皮超声引导穿刺治疗45例,术中超声加直视治疗10例.术中超声进行实时监测,术后利用超声,CT进行监测追踪.结果:病灶完全坏死率为59.7%(40/67),血流信号完全消失82.1%(46/56),部分消失17.9%(10/56).结论:射频毁损治疗是对目前以手术为主多种方法并举的综合治疗肝癌的一个重要补充,超声不但能准确引导定位,而且对于疗程进展和术后监测都很有帮助.
作者:赵亮;韩宇;蒋飞照;胡元平;张启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道T管引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T管引流术后发生的胆漏等53例并发症的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查到并发症的原因予以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T管引流术后要严密观察T管引流及腹部情况,一旦异常即查找原因予以针对性处理,病人多能顺利痊愈.对并发症原因的分析和了解,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光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胰腺移植的历史胰腺移植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早在1889年,Mering和Minkowski首次报道了切除狗全部胰腺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证实了胰腺和糖尿病的密切关系.1892年,Heden切除狗的全部胰腺,同时移植一段带血供的胰腺在其皮下,术后动物血糖得以维持正常,证实了移植胰用于调节血糖的可行性.
作者:秦环龙;刘敏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29例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胰腺损伤分级: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和Ⅴ级3例.27例病人经过外科手术治疗.8例胰腺损伤的病人行局部引流.胰头侧断端胰管结扎闭锁缝合、胰体尾部切除术9例(其中经内镜鼻胰管引流术3例;同时因脾脏严重损伤行脾切除5例).胰头侧断端胰管结扎闭锁缝合、体部断端胰空肠Roux-Y吻合术7例.Ⅴ级损伤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术2例;行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23例治愈.1例发生创伤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恢复正常;2例发生胰漏,经引流、善宁治疗治愈;2例形成胰腺假性囊肿,3个月后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死于颅脑损伤.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术中细致探查十分重要.若病情允许,内镜不但有助于胰腺损伤的诊断,而且是治疗胰腺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依据胰腺损伤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炯;李乃刚;邱陆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总结8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4例胆管变异的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1例,女3例,年龄18~60岁,平均41岁,占同期LC术的0.48%(4/820).1例发现三角区一可疑管道(Φ约0.4cm)断端漏胆,用输尿管导管经断端插管造影,另3例术中发现胆囊管异常汇入,用细深静脉穿刺管行胆囊穿刺造影.造影剂选用76%泛影葡胺按1∶1稀释,造影证实,右副肝管损伤1例而中转开腹,胆囊管异常汇入3例,1例术后胆漏(60~100ml/d)通畅引流半月后缓解拔管治愈.
作者:王震;马志强;万玲;岩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异位胰腺临床上罕见,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可引起溃疡、出血、梗阻、套叠、甚至肿瘤等改变;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本研究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尽可能检索到的253例异位胰腺(266枚异位胰腺组织)的解剖、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文献综述,旨在增加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作者:施勇;钱金岳;陈吴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肝腺瘤的认识.方法:复习国内文献资料,对有详细资料记录的93例及我院收治的5例肝腺瘤,共计98例病人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肝腺瘤的病因与口服避孕药及类固醇激素无明确的关系,发病率的高低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误诊率高;但B超,CT,MRI及核素扫描等联合应用有助于诊断.结论:加强对肝腺瘤的认识,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必要时术前行穿刺活检是降低误诊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宋其同;施红旗;徐正铿;张启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假性胰腺囊肿是急性胰腺炎和腹部外伤引起的常见病.我院12年来共收治假性胰腺囊肿3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25例,女10例,年龄2~62岁.由外伤引起的17例,酗酒者1例.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为主,有上腹部包块者29例,大者直径为20cm.血淀粉酶都有增高,高者可达627 U/L,尿淀粉酶亦增高.
作者:黎珉;张宁;李雪爽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