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川;李俊萱;刘雪梅;赵铁建;韦燕飞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肿瘤微环境在炎症及炎症介质的刺激下,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复杂机制在于肿瘤细胞与各种宿主细胞之间发生广泛作用,其中肿瘤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支持肿瘤血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以及信号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组学技术在HIV/AIDS中医证候辨证分型研究中的运用

    通过运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HIV/AIDS脾肺气虚证、湿热内蕴证患者代谢轮廓及特征进行了良好的区分,两个证型间及与健康对照组间存在明显的代谢特征差异.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结合代谢组学检测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作为证候判定的客观依据,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病例质量不一,提高科研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作者:马素娜;谢世平;王娟;张海燕;张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甘草中甘草酸的粗提工艺研究

    目的:正交优化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甘草酸含量的测量方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液固比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表L9(34)优化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结果:建立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考察5个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甘草酸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0℃,液固比为8:1,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为1h).结论:本实验优化的甘草酸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为含甘草酸的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万嘉洋;张宇燕;黄平;范红晶;丁志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青藤碱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的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特征之一就是滑膜组织表现为增生性侵蚀性生长,其生长性质和病理学行为在许多方面类似于肿瘤组织的特性,对软骨组织造成进行性破坏.因此延缓甚至抑制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与诱导其凋亡将成为治疗RA的主要策略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藤碱(sinomenine,SN)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主要将近年来有关SN在RA抑制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与诱导其凋亡方面的研究作一详细阐述,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群燕;赵智明;姚茹冰;郭郡浩;蔡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组织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疗效.方法:高脂饮食12周构建NAFLD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分为NAC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模型组.药物干预12周后,检测肝组织NF-κB、TNF-α蛋白和含量表达情况,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表达水平和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TNF-α、AST、ALT、CHOL、TG、GLU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改变和脂肪变性.NAC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NF-κB、TNF-α、AST、ALT、CHOL、TG、GLU水平显著下降,肝脏病理脂肪变、炎症坏死程度减轻,NAC高剂量组改善明显.结论:在NAFLD大鼠模型中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高,而NAC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TNF-α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史婷婷;庄让笑;严俊;姜晓杰;方红英;邵益丹;周红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复方辨证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和实验进展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运用相应的复方,并采用随机对照等研究方法观察疗效,证实了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性.实验中使用可重复的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依据.从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归纳总结了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张立敏;安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北青龙衣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析

    对北青龙衣中总多糖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分子量均一多糖,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北青龙衣药材经沸水提取,浓缩醇沉,木瓜蛋白酶脱蛋白,D101大孔树脂柱纯化脱色,再经DEAE Cellulose 52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得到纯化多糖组分.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检测器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分子量测定.气-质联用、红外光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与结构.北青龙衣多糖经分离得到两个均一组分PJP-1a、PJP-3a,其分子量分别为:1.34×103 Da、1.70×107 Da.气-质联用分析PJP-3a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单糖摩尔比为:4.56∶7.53∶1∶2.48∶41.4∶17.94.红外光谱提示PJP-1a、PJP-3a可能均具有吡喃环结构,糖苷键的连接方式均为β型,PJP-1a存在乙酰氨基结构.

    作者:杨洪霞;任晓蕾;霍金海;王伟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哮喘患者中医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 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儿童哮喘两种中医证型患者尿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探索两种中医证型分类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GC/ MS技术检测儿童哮喘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以及正常儿童的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小二乘法(OPLSA)分析,研究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儿童哮喘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17个差异代谢物.儿童哮喘两种“证型”患者间尿液中丁酸、磷酸盐、L-苏氨酸、肌酐、甘氨酸、D-葡萄糖、马尿酸、假尿苷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代谢物与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它们是区分这两种中医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全面地反映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儿童哮喘的代谢共性和各自特征,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可能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作者:苟小军;王淑玲;孔令万;黄勋;姚俊丽;陈黎;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兼夹体质分析

    目的:探析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兼夹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掌握超重、肥胖人群的体质兼夹规律.方法:从我国9省市横断面调查的21 948例中医体质分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超重、肥胖诊断的人群47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超重者3877例、肥胖者849例.并通过相关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超重、肥胖人群的兼夹体质分布特点.结果超重人群中被辨识为单一体质的占71.75%,肥胖人群占72.32%.超重人群中出现两种偏颇体质相兼的占9.98%,其中排名前3的兼夹体质类型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肥胖人群中兼夹两种偏颇体质的占8.83%,其中排名前3的兼夹体质分别是: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超重人群中兼夹三种偏颇体质的占5.96%,排名前3的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肥胖人群中兼夹三种偏颇体质的占6.71%,排名前3的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超重人群中兼夹4种及以上偏颇体质的占12.30%,肥胖人群占12.13%.结论:接近一半的超重、肥胖人群被辨识为偏颇体质,其中单一偏颇体质以气虚的偏颇所占比例高;而对于超重、肥胖人群的兼夹体质分析亦不难发现超重、肥胖人群均以气虚质的兼夹为普遍,气虚质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朱丽冰;王济;李玲孺;李英帅;郑燕飞;王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肿瘤微环境在炎症及炎症介质的刺激下,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复杂机制在于肿瘤细胞与各种宿主细胞之间发生广泛作用,其中肿瘤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支持肿瘤血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以及信号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川;李俊萱;刘雪梅;赵铁建;韦燕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早搏性心律失常的多重危险因素及病理特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中医证候特点和物理检查特征表现.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随诊164例心律失常患者和随机抽查的164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化验血糖、血脂,检查血压值、超声心动检查左室收缩内径、左室舒张内径的宽度和室间隔厚、左室后壁的厚度、射血分数;24 h动态心电图的SDNN、SDANN和RMSSD;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离散度、QT离散度,两组结果通过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记录本病中医常见证候频次频率.结果:164例心律失常患者高脂血症患者71例(43.29%),高血压病74例(45.12%),糖尿病67例(40.85%),3种危险因素在观察组中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组人员(P<0.01).中医常见证候类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为:心脾两虚证42例(25.61%)、心虚胆怯证33例(20.12%)、阴虚火旺证28例(17.07%)、心血瘀阻证24例(14.63%)、痰热扰心证15例(9.15%)、心肾阳虚证13(7.92%)、气虚证9例(5.49%).超声心动检查观察组的左室收缩内径、左室舒张内径的宽度和室间隔厚、左室后壁的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人员(P<0.05)观察组射血分数要低于正常组人员(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组中SDNN低于对照组(P<0.05),而SDANN和RMSSD在观察组中要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心电图检查测量观察组P波离散度、QT离散度要高于对照组人员(P<0.05或0.01).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律失常发病的危险因素,结合中医病机特点,解释了中医理论“久病伤络”在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含义和物理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预后的指导.

    作者:齐欣;郭书文;黄琨;张璐;陈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调节高血压前期大鼠黏附分子表达作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高血压前期大鼠主动脉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发挥保护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盐抵抗大鼠(dahl salt resistant rat,S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中药对照组(10只);20只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dahl salt sensitive rat,DS)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中药治疗组(10只).采用高盐喂养法制备高血压前期模型.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治疗,共治疗5周.取材,Elisa法检测胸主动脉中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胸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MCP-1,VCAM-1,ICAM-1 mRNA表达与P-selectin、E-selectin含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组主动脉MCP-1,VCAM-1,ICAM-1mRNA表达与P-selectin、E-selectin含量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下调血管黏附分子表达,改善高血压前期大鼠血管损伤.

    作者:曲怡;李欣欣;张立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前后内关穴红外辐射温度特异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新西兰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前后内关穴的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比较穴位与对照点在生理、心肌缺血病理状态下红外辐射信息的差异,揭示穴位与生命不同状态的关联.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分别采集12只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前后(造模前、造模即刻、造模后10、20、30、40、50、60 min)内关穴与其对照点的红外辐射温度.结果:①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后,内关穴及相应对照点红外辐射温度低于造模前.内关穴红外辐射温度在心肌缺血造模即刻明显高于对照点,P<0.05;②内关穴与对照点红外辐射温度的差异表现在左侧内关穴,左内关穴红外辐射温度明显高于左内关对照点,P<0.05,右内关与其对照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家兔穴位及对照点红外辐射温度在心肌缺血病理状态低于正常.②家兔心肌缺血造模即刻,左侧内关穴红外辐射温度明显高于左内关对照点.左侧内关穴的穴位特异性在心肌缺血造模即刻得以显现.

    作者:魏海燕;沈雪勇;魏建子;邓海平;张海蒙;王士安;赵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地格达-4味汤对“幽门结扎”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地格达-4味汤对“幽门结扎”诱导的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50只,分成5组,即正常、模型、地格达-4味汤高、中、低(166.4、83.2、41.6 g·kg-1;生药量分别为557、278.6、139.3 g·kg-)剂量组,共给药15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除正常以外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开腹幽门结扎,关腹后单笼饲养18 h,腹主动脉取血,取肝脏,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AST、ALT量明显增加(P<0.01或P<0.05),肝组织GSH-PX明显降低(P<0.01);TBIL、DBIL、ALP明显增高(P<0.01);形态学观察肝细胞有明显的脂肪变、水肿、边膜外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膜蛋白MRP3表达上调至3.5倍、MRP4表达下调至0.05倍、核受体Car下调至2.8倍、核受体Pxr下调至0.0019倍.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地格达-4味汤中、高剂量组AST、ALT明显降低,GSH-PX明显增高(P<0.01);对TBIL、DBIL、ALP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形态有一定量的好转;中剂量组膜蛋白MRP3下调至0.3倍、MRP4上调至2.7倍、核受体Car上调至3066倍、Pxr上调至506倍.结论:模型建立成功,地格达-4味汤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且它的作用机制为对核受体Car、Pxr的作用,而调节MRP3、MRP4表达发生改变.据结果分析中剂量组效果佳.

    作者:王欢;红梅;图拉;白梅荣;包明兰;巴根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癌的脾虚内环境本质研究

    脾虚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显示中医健脾益气治疗在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机理的研究方面则相对滞后,拟通过中医对肝癌的认识、脾虚内环境本质的现代研究、肝癌与脾虚内环境的关系三方面综述,探讨脾虚内环境变化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中医药防治肝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并促进中医水液代谢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张诗军;陈燕;孙保国;项婷;罗皓轩;胡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葛根钩藤复方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目的:研究葛根钩藤中药复方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葛根钩藤缓释片.采用正交设计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筛选.结果:HPMC规格与用量、乳糖用量对释放度影响显著,当以22%的HPMCK4M为骨架材料,18%乳糖为稀释剂时,制剂具有良好的12 h体外释药特性.结论:葛根钩藤中药复方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药物在体外释放可以达到缓释效果.

    作者:吴卫;唐丹;宋柏力;谭相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古籍记载的单味解酒中药现代研究进展

    酒是一种富有魅力的传统饮品,少饮怡情,大饮伤身,饮酒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大量中医药古籍中有许多关于解酒药物的记载,现代研究亦颇为丰富.查阅近15年对单味解酒中药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选取古医籍中有记载的具有解酒作用的中药进行综述,探讨单味解酒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陆齐天;丛晓凤;朱修乐;李福凤;邹奎昌;张伟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寒热属性中药透皮及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

    具有透皮及透皮促进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外用制剂,根据其四气属性可分为为温热及寒凉两大类.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Springer等国内外数据库,对近3年有关中药透皮及促透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献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外用中药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具有温热属性的透皮及促透中药,如丁香、花椒、吴茱萸、川芎、白芥子、姜黄等,主要用于治疗阴寒病症,如呕吐、腹泻、疼痛等;而具有寒凉属性的中药,如薄荷、冰片、桉叶等,常用于皮肤炎症、化疗性静脉炎、放射性皮肤损伤等阳热病症的外用治疗.在外用中药方剂配伍及外用制剂研发中,应根据治则选择寒热属性相对应的治疗药物及具有促进透皮作用的佐使药物.

    作者:邓博;贾立群;邓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lβ,IL-1β)的作用,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经颈背部注射鱼藤酮(1 mg/kg,溶于一定比例二甲亚砜和生理盐水中,浓度0.25 mg/mL)造模14 d.电针组给予电针“风府”(GV16)和“太冲”(LR3)两穴治疗,连续治疗14 d,其余各组不做治疗.假手术组给予相同剂量的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磷酸化的c-Jun和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体内MAPK/JNK信号通路,降低p-c-Jun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进而减少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β的表达,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述菊;马骏;王彦春;龚元勋;余沛豪;王中明;王琪;王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血竭含药血清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竭含药血清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血竭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用药组分别以0.2、0.1、0.05 g·kg-1·d-1的血竭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7d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组织块法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检测血竭含药血清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TGF-β1分泌水平以及TGF-βR Ⅰ、TGF-βRⅡ、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竭各剂量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TGF-βR Ⅰ、TGF-βRⅡ及p-Smad3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TGF-β1水平、Smad3、和Smad3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血竭对创伤的修复作用可能与其调节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俞琦;王文佳;王平;韩洁;何光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参苓白术散对高脂血症小鼠血糖血脂及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高脂血症小鼠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及瘦素(Lep)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3组,空白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高糖饲料+生理盐水),参苓白术散组(高脂高糖饲料+参苓白术散).各组经饲养20 d后筛选合格小鼠灌服相应药物21 d,测定体重、附睾周围脂肪质量、Lee's指数、血清TC、HDL-C、血糖及Lep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附睾周围脂肪质量、Lee's指数、TC、Glu及Le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小鼠TC、Le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降低高脂高糖小鼠TC、Lep水平,其调脂作用可能与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作者:林海雄;王晓彤;王菁;陈秒旬;张晓莹;招文华;张学武;邓银河;张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