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响应面法优化白蔹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

李岩;赵宏;王宇亮;初维;李显明;宁兴盛;王丽红;张义秀;张宇

关键词:白蔹, 多糖, 闪式提取法, 响应面分析法
摘要: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优工艺条件.方法:以中药白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料液比、电压、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优工艺条件.结果白蔹多糖的闪式提取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25,电压220 V,提取时间110 s,此条件下提取白蔹多糖的理论提取率为10.14%,验证实验中白蔹多糖的提取率为9.92%.结论:闪式提取法适合白蔹多糖的提取,该方法提取率高,提取时间少,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哮喘患者中医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 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儿童哮喘两种中医证型患者尿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探索两种中医证型分类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GC/ MS技术检测儿童哮喘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以及正常儿童的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小二乘法(OPLSA)分析,研究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儿童哮喘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17个差异代谢物.儿童哮喘两种“证型”患者间尿液中丁酸、磷酸盐、L-苏氨酸、肌酐、甘氨酸、D-葡萄糖、马尿酸、假尿苷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代谢物与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它们是区分这两种中医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全面地反映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儿童哮喘的代谢共性和各自特征,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可能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作者:苟小军;王淑玲;孔令万;黄勋;姚俊丽;陈黎;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被动吸烟对仔鼠认知功能及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影响

    目的:观察孕鼠被动吸烟对仔鼠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炎症反应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母鼠怀孕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孕鼠被动吸烟法制造仔鼠发育迟缓模型,均灌胃蒸馏水.自然分娩后喂养仔鼠1个月,对仔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空间定位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法及RT-qRCR检测P50、P65及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逃逸潜伏期延长,垮台次数减少(P<0.05);免疫组化及RT-qPCR检测大致相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50、P65及IL-1β、TNF-α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孕期被动吸烟可导致神经组织产生炎症反应,脑内P50、P65及IL-1β、TNF-α表达上调,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彭千元;易健;汤艳;吴琨鹏;周胜强;刘柏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芦根及其混淆品菰根的鉴别研究

    目的:提供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来区分中药饮片芦根及其混淆品菰根,以确保两药的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分别采集芦根和菰根两者的药材标本,进行性状和显微构造观察,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芦根及菰根在表面颜色、断面、内表面、气味等性状及横切面显微和粉末显微等方面都具有差异.结论:芦根及菰根在药材性状和显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补充和完善了两者的鉴定指标,从而避免两者的混用、误用、代用,确保临床用药正确、安全、有效,同时也能够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蔡卫军;郑珊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调控BMP-2表达探讨当归四逆汤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变化,探讨当归四逆汤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效用.方法:采用非劣效设计,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连续4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计分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完成临床观察,无病例脱落.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4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RA患者临床症状计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及4周,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尽管临床症状计分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对照组临床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前,RA患者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后,治疗组RA患者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可能通过下调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发挥缓解RA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效用.

    作者:韦国雨;陈清雄;唐永亮;李钰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地格达-4味汤对“幽门结扎”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地格达-4味汤对“幽门结扎”诱导的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50只,分成5组,即正常、模型、地格达-4味汤高、中、低(166.4、83.2、41.6 g·kg-1;生药量分别为557、278.6、139.3 g·kg-)剂量组,共给药15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除正常以外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开腹幽门结扎,关腹后单笼饲养18 h,腹主动脉取血,取肝脏,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AST、ALT量明显增加(P<0.01或P<0.05),肝组织GSH-PX明显降低(P<0.01);TBIL、DBIL、ALP明显增高(P<0.01);形态学观察肝细胞有明显的脂肪变、水肿、边膜外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膜蛋白MRP3表达上调至3.5倍、MRP4表达下调至0.05倍、核受体Car下调至2.8倍、核受体Pxr下调至0.0019倍.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地格达-4味汤中、高剂量组AST、ALT明显降低,GSH-PX明显增高(P<0.01);对TBIL、DBIL、ALP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形态有一定量的好转;中剂量组膜蛋白MRP3下调至0.3倍、MRP4上调至2.7倍、核受体Car上调至3066倍、Pxr上调至506倍.结论:模型建立成功,地格达-4味汤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且它的作用机制为对核受体Car、Pxr的作用,而调节MRP3、MRP4表达发生改变.据结果分析中剂量组效果佳.

    作者:王欢;红梅;图拉;白梅荣;包明兰;巴根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甘草中甘草酸的粗提工艺研究

    目的:正交优化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甘草酸含量的测量方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液固比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表L9(34)优化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结果:建立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考察5个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甘草酸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0℃,液固比为8:1,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为1h).结论:本实验优化的甘草酸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为含甘草酸的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万嘉洋;张宇燕;黄平;范红晶;丁志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天南星潜在功能的考察与分析

    通过考察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天南星功能的记载,认为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一致.但考察古代本草文献所提炼的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宁心安神、止瘁等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天南星复方治疗疼痛、打扑损伤、癥瘕积聚、疮疡、痈疽、诸热、痹病、惊悸、疥癞癣疹等病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曾收录.综合比较,初步认为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祛风除湿和止痒是天南星的潜在功能.

    作者:刘立萍;李然;梁茂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青藤碱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的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特征之一就是滑膜组织表现为增生性侵蚀性生长,其生长性质和病理学行为在许多方面类似于肿瘤组织的特性,对软骨组织造成进行性破坏.因此延缓甚至抑制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与诱导其凋亡将成为治疗RA的主要策略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藤碱(sinomenine,SN)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主要将近年来有关SN在RA抑制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与诱导其凋亡方面的研究作一详细阐述,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群燕;赵智明;姚茹冰;郭郡浩;蔡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响应面法优化白蔹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

    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优工艺条件.方法:以中药白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料液比、电压、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优工艺条件.结果白蔹多糖的闪式提取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25,电压220 V,提取时间110 s,此条件下提取白蔹多糖的理论提取率为10.14%,验证实验中白蔹多糖的提取率为9.92%.结论:闪式提取法适合白蔹多糖的提取,该方法提取率高,提取时间少,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

    作者:李岩;赵宏;王宇亮;初维;李显明;宁兴盛;王丽红;张义秀;张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女贞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肝损伤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女贞子提取物(extract of nuzhenzi,ENZZ)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饲喂高糖高脂饲料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 mg· kg-1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的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NZZ高、中、低剂量组(0.8、0.4、0.2g·kg-1·d-1)、二甲双胍组(10 mg·kg-1·d-1),另取8只作为正常组灌喂4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股动脉取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酶(SOD)和丙二醛(MDA);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ALT、AST、肝组织匀浆MDA水平和SOD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ENZZ中、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肝脏指数下降(P<0.05),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SOD活性提高(P<O.01或P<0.05),光镜下可见肝细胞病理改变(水肿、点状或灶状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降低程度与灌胃剂量具有正相关性;二甲双胍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下降(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贞子提取物可以增强糖尿病大鼠肝脏的抗氧化防御功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肝脏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护肝作用.

    作者:王利萍;王琛;赵艳红;王险峰;司运辉;刘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和青春期女性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各个医家通过辨证论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临床上运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改善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冯丽雪;乔世聪;李妍;侯丽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频率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影响的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0次/min针刺组和120次/min针刺组.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120次/min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信号,对胃运动频率、波幅和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进行提取分析.结果:针刺正常大鼠足三里后,60次/min捻转手法对正常大鼠胃运动波幅、频率呈现抑制作用,120次/min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波幅呈现促进趋势;行针及出针5 min、15 min时,捻转60次/min组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减少,针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作用效果有差异.

    作者:胡书香;李翠艳;李强;刘阳阳;郭义;陈泽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痰瘀同治法干预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气道慢性炎症疗效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气道慢性炎症的疗效.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素吸入组、清肺化痰组、活血化瘀组、痰瘀同治组,制备咳嗽变异性哮喘痰瘀互结结合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5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中医证候、肺支气管病理组织形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测定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VA大鼠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增厚,支气管壁及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ALF涂片EOS计数显著升高,血清中IgE的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激素治疗组及各中药治疗组,肺支气管病理、EOS计数及血清IgE含量均有显著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激素治疗组及肝肺同治组指标改善为显著.痰瘀同治法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中医证候,改善大鼠一般状态.结论:痰瘀同治法可改善痰瘀互结的中医证候,降低CVA模型大鼠慢性气道炎症反应,调整免疫异常.

    作者:王文丽;李冬梅;施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制法酸枣仁汤中总多糖和芒果苷的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酸枣仁汤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总多糖和芒果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酸枣仁汤中总多糖和芒果苷含量进行了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1%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5 nm.结果:总多糖和芒果苷线性范围分别为2.83~ 14.13μg·mL-1(r=0.999 3)、0.078 56~0.392 8 μg(r =0.999 93).同批次饮片制备的2种汤剂中,合煎饮片汤剂中总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单煎配方颗粒汤剂,而单煎汤剂中芒果苷含量则明显高于合煎汤剂.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配方颗粒汤剂中芒果苷量亦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饮片合煎和单煎配方颗粒2种制备方法对酸枣仁汤中总多糖和芒果苷含量均有明显影响.生产厂家应加强质量控制,以保证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含量稳定.

    作者:王守勇;李正国;孔祥德;董瑞祥;王泽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lβ,IL-1β)的作用,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经颈背部注射鱼藤酮(1 mg/kg,溶于一定比例二甲亚砜和生理盐水中,浓度0.25 mg/mL)造模14 d.电针组给予电针“风府”(GV16)和“太冲”(LR3)两穴治疗,连续治疗14 d,其余各组不做治疗.假手术组给予相同剂量的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磷酸化的c-Jun和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体内MAPK/JNK信号通路,降低p-c-Jun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进而减少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β的表达,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述菊;马骏;王彦春;龚元勋;余沛豪;王中明;王琪;王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温胆汤方义及应用探析

    通过查阅记载有温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论述温胆汤的专著及论文,对温胆汤方义及临床应用进行考证与分析发现,古今医家赋予温胆汤五种方义,即清热化痰论、解郁化痰论、达胆和胃论、和胃降胆论、分消走泄论.阐释其产生五种方义的原因为:方中每种药物有多种功效,医家对药物功效的着眼点不同.温胆汤在其五个方义的指导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及各个系统疾病.

    作者:施国善;王有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有关中药口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有15项临床试验,1267例AP患者(中药口服治疗组665例,对照组602例)纳入本研究.使用RevMan 5.2软件合并分析纳入研究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有效率、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等结局指标.结果:中药口服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合并效应量RR值为4.35,95% CI为(2.97,6.37),Z=7.56,P<0.000 01;x2 =5.70,df=14,P=0.97 >0.05,I2=0%,表明15项的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MD=-2.11,95%CI为(-2.45,-1.76),P<0.000 01;腹痛缓解时间WMD=-1.72,95%CI为(-2.18,-1.25),Z=7.26,P<0.000 01;患者平均住院天数WMD=-4.53,95%CI为(-5.82,-3.24),Z=6.88,P<0.000 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口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缩短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缓解时间,缩短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汪楠;王垂杰;李玉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结合化疗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结合化疗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医院2005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根据掷骰子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儿.两组患儿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实验组患儿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进行对比输注.对比两组患儿总缓解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第14天及第28天MRD≥10-4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几经治疗后总缓解率(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第14天及第28天MRD≥10-4发生率(37.50%)、(3.1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缓解率(65.63%)、不良反应发生率(43.75%)、第14天及第28天MRD≥10-4发生率(68.75%)、(34.38%),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13%)、(12.50%),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黄芪注射液结合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恶化,大大降低了感染、凝血功能紊乱、消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作者:张静;李媛媛;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参苓白术散对高脂血症小鼠血糖血脂及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高脂血症小鼠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及瘦素(Lep)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3组,空白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高糖饲料+生理盐水),参苓白术散组(高脂高糖饲料+参苓白术散).各组经饲养20 d后筛选合格小鼠灌服相应药物21 d,测定体重、附睾周围脂肪质量、Lee's指数、血清TC、HDL-C、血糖及Lep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附睾周围脂肪质量、Lee's指数、TC、Glu及Le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小鼠TC、Le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降低高脂高糖小鼠TC、Lep水平,其调脂作用可能与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作者:林海雄;王晓彤;王菁;陈秒旬;张晓莹;招文华;张学武;邓银河;张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鹳草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老鹳草素诱导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s,分为对照组(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低剂量组(10-9mol·L-1老鹳草素+ 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中剂量组(10-8 mol·L-1老鹳草素+ 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高剂量组(10-7 mol·L-1老鹳草素+ DMEM/F12完全培养基)、老鹳草素高剂量+DKK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组和DKK1组.成骨诱导第7天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试剂盒测定ALP活性及OCN含量.成骨诱导48 h时,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Wnt3a、β-catenin、GSK-3β、Axin2、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成骨诱导第7天时,老鹳草素各剂量组明显促进BMSCs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同时ALP活性及OCN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均P< 0.05).成骨诱导48 h时,老鹳草素各剂量组Wnt3a、β-catenin、Axin2、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加入DKK1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ALP活性及OCN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Wnt3a、β-catenin、Axin2、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P <0.05).结论:老鹳草素能够明显促进BMSCs的增殖及向成骨方向分化,其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哲;徐秀娟;刘欣;张彦芬;唐思文;王海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