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国;许政旭;罗俊;潘年松;廖彬汛;刘英波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补气汤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促增殖及活化作用.方法:以黄芪和苦参为主药,辅以适量人参、黄精及甘草,制备加味黄芪补气汤.分离5位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将补气汤、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作用于淋巴细胞.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含量;ELISPOT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IFN-y的情况.结果:加味黄芪补气汤浓度为2.5、5.0 μg/mL(原药冻干物)时能够促进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其中浓度为2.5 μg/mL时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甲苷浓度为2.0、4.0 μg/mL时能够促进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4.0 μg/mL时效果好(P<0.01);氧化苦参碱各浓度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基本无影响(P>0.05);IL-2分泌水平检测显示,加味黄芪补气汤、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浓度分别为2.5、4.0、8.0 μg/mL时,较组内其他浓度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FN-γ的ELISPOT实验结果显示,加味黄芪补气汤、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浓度分别为2.5、4.0、8.0 μg/mL时,阳性细胞计数多,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补气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其中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过程,而苦参的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可能只参与活化淋巴细胞的作用.
作者:谌天娇;寇敬;高淑慧;瞿创;薄华本;王辉;张帆;沈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IL-1β、IL-10与RA疾病活动度指标血浆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的相关关系.方法:30例RA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等,并进行DAS28评分.ELISA检测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分析炎性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RA活动组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0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RA缓解组TNF-α、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IL-1β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1β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IL-10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蔡辉;张群燕;郭郡浩;姚茹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②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能促进大鼠脑组织中NGF的表达(P<0.01);且后两经穴组高于模型组(P<0.01);而督脉经穴组亦明显高于大肠经穴组(P<0.01).结论:电针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抗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作用;而电针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GF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潘江;陈武善;陈成;章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目前,临床上对MS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中医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加以治疗.根据MS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将MS归属为“痿证”、“痹证”范畴,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髓”.中医理论认为“肾虚”为本病的根本病因,由于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脊柱为脊髓、汇于脑为脑髓,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肾虚为本的角度探讨补肾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娜;王奇;尹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马钱子配伍苏木(简称“马苏”)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马苏不同配比水煎剂连续灌胃给药32 d,游标卡尺测定大鼠两后足足跖厚度;摘取胸腺和脾,计算免疫器官系数;检测血流变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滑膜组织中皮质醇(Cor)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HE染色法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0.11 g/kg马苏1∶4、1∶6煎剂可明显抑制AA大鼠关节肿胀度,保护滑膜组织和免疫器官,改善血流变、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结论:马苏煎剂对AA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流变、清除自由基和炎性介质、恢复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作者:唐迎雪;梁晓东;李茜;张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黔产莪术的显微、理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判定黔产莪术是否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从而判定其能否作为莪术原料药材使用.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有关显微、薄层鉴定及吸光度、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等检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黔产莪术符合广西莪术显微结构特点,吸光度高于0.45,水分少于14.0%,总灰分低于7.0%,酸不溶性灰分低于2.0%,醇溶性浸出物高于7.0%,水溶性浸出物量较醇溶性浸出物高,挥发油含量高于1.5%,姜黄素含量高于0.15 mg·g-1.结论:黔产莪术显微、理化特性符合药典规定.
作者:朱诗国;许政旭;罗俊;潘年松;廖彬汛;刘英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阴虚证是许多临床慢性病高发的中医证型,故建立模拟中医阴虚证相关证候的动物模型,对于探讨阴虚证的病理机制及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均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中医阴虚证模型建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将阴虚证的造模思路分为模拟阴虚证证候特点,模拟阴虚病因病机和模拟临床阴虚证高发病造模.对其造模思路和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建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医阴虚证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史莹;过建春;荀运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疗法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结肠组织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p75表达的影v向,探讨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机理.方法:采用Moms的造模方法,将5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隔药灸组,每组12只,除了正常组大鼠外,其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进行灌肠造模.选取双侧天枢穴进行温和灸和隔药灸治疗.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TNBS诱导大鼠结肠组织存在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等组织病理学损伤,肠神经因子GDNF、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温和灸和隔药灸治疗后大鼠结肠病理学损伤得到改善,肠神经因子GDNF、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艾灸能下调CD大鼠肠神经因子GDNF和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提示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可能是艾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圆圆;刘雅楠;祁琴;金兑垠;吴焕淦;黄儒德;王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 sclerosis,AS)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口服降糖治疗,治疗用药及剂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在此基础上,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法干预治疗,共计90例患者,剩余90例作为对照组不加用益气活血法.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颈动脉IMT并检测血脂、血糖、vWF及PAI-1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TC、TG、LDL-C、FPG、HbA1c 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降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TC、LDL-C的作用更明显(P<0.01,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vWF、PAI-1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vWF、PAI-1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能够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和稳定斑块,改善糖脂代谢,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膜的作用.
作者:程森华;王俊;徐更华;孙国香;陶晓剑;杨晓翠;朱月娇;陈银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海马NMDAR-CaMKⅡ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VD动物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给药3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l区CaMKⅡ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NMDAR-CaMKⅡ通路在VD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脑1方可能通过上调VD大鼠海马NR2B及CaMKⅡ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起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陈婷;梁红梅;吴伟;左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经后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二至丸)和西药疗法(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 mg/次,2次/d,口服),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对比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评分、内分泌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RG)、催乳素(PRL)]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及肿块大直径缩小程度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 (P <0.05);两组受试者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3.14±0.65)分vs(4.93±1.70)分,P<0.05].两组受试者除PR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外,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对照组[(75.63 ±4.21) pmol/Lvs (71.26 ±3.96)pmol/L,P<0.05];PRL水平[(2.55 ±0.50) μg/L vs (2.86 ±0.46) μg/L,P<0.05]及乳房肿块大直径[(0.83 ±0.25)cm vs (1.13 ±0.33)cm]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予以中医周期疗法,能有效调节其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病情转归,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作者:林旭丰;严梅娣;谢小红;杨真;封伟亮;曲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自然衰老法与卵巢去势法建立的ICR小鼠围绝经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观察阴道脱落细胞,比较自然衰老组及卵巢去势组小鼠的动情周期情况;观察小鼠悬尾活动,比较自然衰老组及卵巢去势组小鼠的情绪状态;测定血清性激素,比较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的含量;测定小鼠下丘脑神经肽,比较下丘脑Kiss-1及其受体GPR54 mRNA的表达.结果:自然衰老组及卵巢去势组小鼠动情周期均紊乱,动情频率均减少;两组小鼠悬尾活动比均显著提高;两组小鼠血清的FSH、LH水平显著上升,E2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小鼠的下丘脑Kiss-1及受体GPR54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相比卵巢去势小鼠,自然衰老小鼠动情周期相对延长,动情频率明显减少,血清的FSH、LH水平上升更显著,E2水平降低更显著,KiSS-1/GPR54 mRNA的表达升高更明显.结论:自然衰老法与卵巢去势法均能建立小鼠围绝经期模型,而自然衰老法优于卵巢去势法.
作者:马娴;傅萍;凌博越;张国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 syndrome,IBS)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超微结构及蛋白激酶A(protcin kinase A,PKA)、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eitonin 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表达变化,探讨疏肝健脾方治疗IBS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健脾方组(低、中、高剂量)和对照组;用辣素灌胃结合束缚应激刺激法复制IBS大鼠模型.正常组予同步饲养;疏肝健脾方组分别按低、中、高不同剂量给药;对照组予匹维溴胺;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周.末次给药后,处死所有大鼠,取结肠组织并应用HE染色法和醛品红-桔黄G法分别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肥大细胞阳性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技术和荧光定剂量PCR检测大鼠结肠PKA、TRPV1、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见各组黏膜及黏膜上皮绒毛完整,排列规则,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未见黏膜下血管扩张及弥漫性炎症浸润改变,腺体结构、排列正常;正常组除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间质或黏膜下层可见类圆形紫红至深紫色染色点.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KA、TRPV1、CGRP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剂量组PKA、TRPV1、CGRP以及中剂量组CGRP基因表达和高剂量组PKA、CGRP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余低、中剂量各组PKA、TRPV1及CGR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能通过PKA调节IBS大鼠TRPV1、CGRP的变化,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方健松;马媛萍;刘畅;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中药消毒剂对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效果及材料精确度影响,探讨中药消毒剂应用于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以ADA(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标准模具制成的口腔印模200个,依据印模材料不同分为100个加成型,100个缩合型,每种印模根据使用消毒剂情况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体积分数分别为10、5、2.5%),戊二醛组(2%)),各组根据试验菌株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组,计算抑菌率,测量各组印模浸泡前后尺寸稳定性及表面粗糙度.结果:不同印模材料加成型或缩合型在浸泡前后各组尺寸变化及粗糙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率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戊二醛组>低剂量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毒剂浸泡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不影响印模精确度,不同浓度中药消毒剂均可用于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可优先考虑采用5%中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
作者:刘凤英;杨凯成;赵建广;刘珊珊;段艳浩;陈彦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水飞蓟素组(0.05 g·kg-)和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组(1.75g·kg-)、中剂量组(1.25 g·kg-)、低剂量组(0.75 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首次为5 mL· kg-1)每周2次,连续8周,造模同时各给药组灌胃给药.8周后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损伤时,模型组ALT、AST、ALP活性,血清HA、PCⅢ、CⅣ及MDA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可降低ALT、AST、ALP活性及血清HA、PCⅢ、MDA含量,而提高血清SOD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治疗组肝纤维化有显著改善.结论: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桐;常虹;石松利;周红兵;吴培赛;郑倩男;何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VAS和JOA分值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7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经x2检验,x2=8.05,P=0.018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分数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缓解病情,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作者:谢斌;李慧;傅金汉;胡天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as与FasL在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诱导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制备.大鼠PASMCs 的培养及a-SMA细胞免疫荧光鉴定.MTT法筛选佳含药血清及佳低氧时间.正式实验根据MTT结果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模型组,佳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作用佳低氧时间后,TUNEL-FITC/DAPI法检测各组PASMCs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Fas与FasL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低氧模型组比较,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促进低氧大鼠PASMCs的凋亡,但细胞内Fas与FasL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能有效抑制低氧大鼠PASMCs增殖作用,促进其凋亡,但Fas/FasL死亡受体通路可能不参与芪白平肺胶囊含药血清诱导低氧大鼠PASMCs凋亡的调控.
作者:童祥丽;朱洁;王浩;陆梅;丁伟伟;李泽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IL-10启动子区rs 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探索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发病的基因遗传变异.方法:收取900例体检老年高血压患者,利用NanoDro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分析高血压中医证型与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高血压各中医证型TT、TC、CC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性别分层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虚实证型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不具有显著差异,虚实证型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结论:rs 180087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相关,与老年男性高血压虚实辨证相关.
作者:张少言;林赟霄;赵外荣;刘春燕;袁文涛;陈浩;沈琳;陈昕琳;唐靖一;周端;施锦绣;王佑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当归四逆汤”及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的临床优效性研究,为中医药指导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有力证据,拓宽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及前瞻性观察的试验方法,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糖尿病控制血糖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当归四逆汤”,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每次500 μg,日3次餐后口服),疗程8周,分别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将所得观察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治疗后,治疗组测定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经过甲钴胺片口服治疗后,患者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上肢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下肢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较治疗前改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与对照组间比较,针对下肢的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改善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下肢的腓总神经、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片组,针对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同样改善明显,与甲钴胺组疗效相当.
作者:王平;崔鹏;洪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对胰岛素抵抗(IR)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根据体质量及基础血液生化指标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纯化饲料喂养;阳性药小檗碱组及酵母多糖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同时预防性给药,连续16周.检测血浆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ELISA法测血浆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解剖分离小鼠的肝脏和肌肉,测定组织中脂质含量,分离部分肝脏及附睾周围脂肪组织做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组和酵母多糖组的GLU、TC、TG、LDL-C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极显著下降;酵母多糖组肝脏、肌肉中的TC、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酵母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用于防治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物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余雪;叶碧娴;荣向路;郭姣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