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璐璐;徐姗姗;方淡思
目的:探讨上肢洗方辅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近节指骨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单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微型钢板内固定±上肢洗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总主动屈曲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总优良率分别为82.50%(33/40),95.00% (38/4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6.91±6.01)d,(8.84±1.55)d;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24±3.74)d,(8.22±1.39)d;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主动屈曲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50% (13/40),17.50%(7/40),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肢洗方辅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可有效促进关节屈曲活动度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作者:刘遵勇;余迎浩;姜德欣;蒋明;高鹏;倪康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量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检验证明组间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ESCV积分均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腹部推拿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VAS及NDI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腹部推拿组下降明显,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腹部推拿组愈显率27.5%,有效率97.5%,传统推拿组愈显率7.5%,有效率67.5%.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试验,并进行后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
作者:吴秋君;李华南;张玮;赵娜;海兴华;王金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斯美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与哮喘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69.09%;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叶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本实验中高脂饲料对血脂的影响及饲料组分的具体作用.方法:将55只巴马小型猪分为两组,正常组5只,手术组50只.正常组予基础饲料喂饲,手术组予高脂喂饲,实验周期为48周.手术组于第2周行冠状动脉机械损伤术,各组于第24、28、36、48周分别测定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因手术组分为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故仅对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统计,以便观察高脂喂饲对血脂的影响.第24、28、36、48周时,模型组TC、TG、LDL-C、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HDL-C水平在第24周明显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在28、3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采用的高脂饲料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小型猪的高脂血症,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冯元洁;尹妮;高玉竹;周鹤;王双;张哲;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随访408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1天、介入治疗后1月、6月观察中医证型等,并与介入时的冠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血瘀证患者低密度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②介入治疗前血瘀证257例(62.9%),其中心血瘀阻证131例(32.1%),气虚血瘀证126例(30.8%);介入治疗6月后,血瘀证243例(59.6%),其中心血瘀阻证86例(21.1%),气虚血瘀证157例(38.5%),介入治疗后血瘀虚证显著增多;③血瘀证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节段数多,以血瘀实证为严重;④再狭窄在血瘀证中容易发生,其中在心血瘀阻证为显著.结论: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存在相关性.
作者:戴金;毛威;王坤根;刘强;叶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通过HE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结构及气道重塑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Col Ⅰ、FN的表达.结果:针刺组大鼠肺组织上皮下胶原沉积及平滑肌层增厚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好转(P=0.002,<0.05;P =0.006,<0.05),针刺组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Col Ⅰ、FN的含量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O11、P=0.002;P =0.026、P=0.026).结论:针刺能有效缓解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程度,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l Ⅰ、FN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双;韩君萍;杨金华;赵叶;虞跃跃;姚荣妹;崔建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放射线属于中医六淫中的火热毒邪,中医肺络概念包括西医解剖肺脏;肺络病是肺脏疾病一种病理状态,放射性肺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络病,包括肺络自病和久病入络;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同时加剧了肿瘤患者本身虚实夹杂的病机状态;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概念;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可行性.
作者:李重;肖啸;雷章;吴洪斌;卢宏达;孔庆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针刺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方法检索关于中药、针刺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使用RevMe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总计627例中风后丘脑痛病例,结果显示中药、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OR=3.32,95% CI(2.25 ~4.90),Z=6.02,P<0.000 01;针刺治疗有效率:OR=2.72,95% CI(1.29~5.73),Z=2.62,P=0.009;恶化率:OR=0.24,95%CI(0.08 ~0.69),Z=2.63,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针刺治疗中风后丘脑痛有效,对照其他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纳入文献中RCT文献质量较低,还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
作者:卜景华;任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清上蠲痛合剂对偏头痛大鼠中脑P物质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清上蠲痛合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舒马普坦组,每组12只.采用硝酸甘油(GTN)皮下注射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给药结束后,取脑组织,采用RT-PCR检测SP 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中脑P物质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舒马普坦阳性组、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高、中剂量治疗组大鼠中脑P物质mRNA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治疗组高、治疗组中、舒马普坦阳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上蠲痛合剂能明显预防和改善大鼠偏头痛发作,可能与上调偏头痛大鼠中脑P物质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婧辉;徐鸿雁;周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沙棘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2O2诱导制备CRL-1730细胞损伤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双染色法测定沙棘总黄酮对H2O2损伤后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组织纤溶系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AI-1)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活性变化.结果:沙棘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H2O2损伤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与H2O2损伤后的模型组相比,沙棘总黄酮可以使培养液中vWF和TM活性降低,t-PA活性加强,并抑制PAI-1的分泌.结论:沙棘总黄酮具有明显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修复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有关.
作者:刘兵;苑博;宁天一;程嘉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与单纯的疾病模型或证候模型相比,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为合理和完善,更能体现中医病证的特点,且更符合临床实际.然而目前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存在着诸如造模因素混杂、脱离临床、症状采集及评价方式不完善、客观指标与证候缺乏微观联系、以方测证存在方法学重要缺陷等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作者:彭丹虹;王燕萍;刘晓琪;李先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五运六气学说基于“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中医理论基础,成为传统医学的璀璨瑰宝,随着当今疾病复杂程度的加深、疾病流行情况的变化,运气理论在临床的应用更显重要.在预测、预防及治疗当代气候过极对人体作用后所产生的疾病尤为适用.通过详细分析一则乙未年运用备化汤加味的案例,从疾病的病机出发,辨证施治的同时结合运气特点选方用药,在治疗外感所引发的疾病中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李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茯贞膏对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8只BALB/c小鼠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首先适应性喂养小鼠1周,然后运用物理辐射方法将小鼠进行环磷酰胺致贫血造模,造模工程结束后,将128只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4只小鼠,对照组64只小鼠.对两组小鼠采取不同的给药方式,给予观察组小鼠茯贞膏灌位给药,每日给药9 g/kg,9日为1个周期,连续给药1个周期;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服用剂量与观察组相同,给药周期为9d.对两组小鼠治疗9d后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脾脏指数变化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小鼠治疗后RBC数值为(9.6±1.5)×1012/L,对照组RBC数值仅为(7.9±1.8)×1012/L,观察组RBC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数值,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鼠治疗后WBC数值为(19.7 ±1.3)× 109/L,对照组WBC数值为(6.1±1.9)×1012/L,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二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鼠治疗后HB数值为(199.5±5.6)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9.1±4.8)g/L,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鼠治疗后PLT数值为(488.2±11.4)×109/L,对照组小鼠治疗后PLT数值为(375.2±12.6)×109/L,观察组小鼠治疗后PLT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有核细胞数(8.6±1.5)×109/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有核细胞数(17.9±1.8)×109/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脾脏指数为(9.7±1.3) mg/g,对照组患者为(4.1±1.9) mg/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鼠各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r分泌量为(17.9±1.8) pg/mL;TNF-a分泌量为(32.5±3.5) pg/mL;IL-4分泌量为(5.59±0.89)pg/mL;IL-6分泌量为(16.1±1.9) pg/mL.对照组小鼠IFN-r分泌量为(7.6±1.5)pg/mL;TNF-a分泌量为(21.5±2.5) pg/mL;IL-4分泌量为(4.48 ±0.23) pg/mL;IL-6分泌量为(7.7±1.3) pg/mL,观察组小鼠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小鼠,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贞膏能够显著改善贫血小鼠血象,对提高小鼠造血功能有积极影响,可试行二期临床.
作者:付烊;运强;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行缬沙坦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分析和对比治疗前后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尿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含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他血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不大,且两组治疗前3项指标测定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能有效减轻蛋白尿症状,治疗效果显著,这对于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凤文;檀金川;魏晓娜;杨亚欣;陈文军;夏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苷(TGCO)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TGCOH组、TGCOM组、TG-COL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以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150 mg/kg灌胃,TGCOH组、TGCOM组、TGCOL组给予TGCO溶液460、230、115 mg/kg灌胃,1次/d,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2h,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ConA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8h后称重,处死小鼠,计算各组小鼠肝、脾系数并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TC)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TG-CO组小鼠肝组织的病变程度较轻,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TNF-α、IFN-y、IL-1、IL-6、OTC含量均降低,肝组织中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TGCO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转氨酶,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抑制TNF-α、IFN-r、IL-1、IL-6生成有关.
作者:赵晨翔;张雅敏;刘宏胜;刘子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金莲花中荭草素半乳糖苷、荭草素、牡荆素和藜芦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市售金莲花与野生金莲花药材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ynergi Polar-RP苯基C18(4 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乙腈(A)-1%乙酸(B);洗脱程序(0 ~ 23 min,2%~20%A;23~28 min,20%~25% A;28~40min,25% ~50% A),柱温:35℃;检测波长256 nm.结果:市售金莲花中荭草素半乳糖苷、荭草素、牡荆素、藜芦酸的含量分别在0.92 ~9.72、0.77~7.32、0.18 ~2.53、0.09 ~ 0.30 mg/g范围内,野生金莲花中荭草素半乳糖苷、荭草素、牡荆素、藜芦酸的含量分别在1.06~ 4.82、0.47 ~ 2.89、0.64~2.16、0.13 ~0.46mg/g范围内.结论:市售金莲花与野生金莲花中4种成分的含量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无论是市售金莲花还是野生金莲花,4种成分的含量一致性均较差.
作者:郑时奇;郭丽娜;胡俊红;王如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针药合用辅助康复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3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和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VAS评分、FMA评分、SHSS评分、肿胀积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HSS评分为(3.89±1.36)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为(47.28±9.75)分,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两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肿胀积分分别为(1.42±0.56)、(1.05±0.92)分,均比对照组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为(78.43±10.3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214.86±28.14)分,上升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合用辅助康复锻炼可以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手部肿胀程度和肩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先平;万子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疗法缓解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2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中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改善情况、综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显著较对照组的81.67%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6周后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侯积分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心理疗法缓解焦虑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焦虑症状及躯体症状,提升心理适应性,标本兼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璐;张琦;郝乔;孙爽;门国浩;宋好;李东旭;赵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清化固肾排毒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IV型胶原(COL4)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从而为其对肾间质纤维化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组,及清化固肾排毒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UUO模型,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OI4及FN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造模组胶原纤维蓝染部分明显增多、肾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清化固肾排毒方(中药)各组和洛丁新组肾纤维化程度缓解,COI4及FN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可能通过下调COL4、FN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吴小燕;李丽艳;王莹琼;汪国敏;李小菲;董飞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医院就诊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盆腔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盆腔炎2号方治疗,常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指标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患者例数27例、治愈率6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例、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无效例数1例、无效率2.5%,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头痛患者2例、恶心呕吐2例、腹泻0例、肝功能异常1例,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头晕头痛患者5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0.86±0.03、搏动指数(PI)2.49 ±0.09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in)0.60±0.0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0.80±0.02、搏动指数(PI)2.20±0.06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in)0.41±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结论:多西环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在支原体感染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临床上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黄素静;关红琼;罗书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