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璐;张琦;郝乔;孙爽;门国浩;宋好;李东旭;赵刚
目的:探讨不同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IA)诱导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影响.方法:①采用正交设计,以4种造模方案观察大鼠体质量和IA剂量对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即A组:大鼠160 ~ 170 g,6% IA0.3 mL;B组:大鼠160 ~ 170 g,6% IA0.1 mL;C组:大鼠200~210 g,6% IA0.3 mL;D组:大鼠200~210 g,6% IA0.1 mL.实验周期均为7d.②观察实验周期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SD大鼠,200~210 g,6% IA0.3 mL,实验周期为7d和14 d.③观察麻醉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D1组SD大鼠200 ~ 210 g,2%戊巴比妥钠(0.1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6% IA0.1 mL;D组大鼠200 ~ 210 g,生理盐水(0.15 mL/100 g)腹腔注射,6% IA0.1 mL,实验周期为7d.结果:①A、B、C、D4种方案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100%、50%、25%和12.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6.0、5.4、4.5和3.1(P<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8.000、7.125、6.389和6.000(P <0.05).②实验周期7d组(C组)和14 d组(C1组)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25.0%和37.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4.5和5.6(P <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6.389和5.750(P >0.05).③麻醉组(D1组)和非麻醉组(D1)的死亡率分别为87.5%和12.5%(P),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5.9和3.1(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6.778和6.000(P <0.05).结论:大鼠的体质量、IA剂量、实验周期以及是否采用麻醉等都是IA诱导UC模型的影响因素.推荐造模方案为SD大鼠体质量200~210 g,非麻醉状态下,6% IA剂量0.1mL灌肠.7d周期表现为急性病变,7~14 d周期表现为急性向慢性转变表现.
作者:王师英;孙博云;袁建业;林江;胡鸿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0例老年冠心病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此30例老年冠心病并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均有150例患者.手术结束后,对照组采用4100 U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芪参益气滴丸0.5g进行治疗,3d后再采用4100 U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肌钙蛋白的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术后15天)、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以及全因死亡概率(1个月内).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浆肌钙蛋白、术中出血量、全因死亡概率(观察组1.33%,对照组2.67%%)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观察组10.00%,对照组12.00%)数据之间产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浆肌钙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血浆肌钙蛋白(观察组4.00%,对照组10.00%),前者的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优于后者的冠心病GRACE风险评分,其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手术后对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并且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有良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即应用.
作者:余海;彭晓红;朱亚楼;王勇;郑庆红;程江霞;秦汉;焦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卵巢早衰试验大鼠血清中E2、FSH、β-EP水平和卵巢组织形态的变化,探讨卵巢早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中药制剂一贯煎对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方法:试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乙烯雌酚干预组、一贯煎干预组.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50 mg/kg·d复制卵巢早衰大鼠模型,2周后灌胃给予各组干预药,连续给药6周.之后观察实验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E2 FSH、β-EP水平.结果:各组卵巢组织切片形态比较,本实验造模成功,中药制剂一贯煎对卵巢早衰实验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E2、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FSH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干预药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结论: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可引发大鼠卵巢早衰,中药一贯煎制剂有防治卵巢早衰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能够改变血清中E2、β-EP、FSH水平有关.
作者:叶玉枝;王昕;白云;朱曼迪;宋光熠;刘志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五运六气学说基于“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中医理论基础,成为传统医学的璀璨瑰宝,随着当今疾病复杂程度的加深、疾病流行情况的变化,运气理论在临床的应用更显重要.在预测、预防及治疗当代气候过极对人体作用后所产生的疾病尤为适用.通过详细分析一则乙未年运用备化汤加味的案例,从疾病的病机出发,辨证施治的同时结合运气特点选方用药,在治疗外感所引发的疾病中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李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与单纯的疾病模型或证候模型相比,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为合理和完善,更能体现中医病证的特点,且更符合临床实际.然而目前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存在着诸如造模因素混杂、脱离临床、症状采集及评价方式不完善、客观指标与证候缺乏微观联系、以方测证存在方法学重要缺陷等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作者:彭丹虹;王燕萍;刘晓琪;李先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肝脏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护肝宁片组(1.012 5 g/kg),大、中、小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30、15、7.5 mL/kg),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相应的药物10 d.各组于实验第8天,灌胃ANIT造模,48 h后取材.小鼠脱颈椎处死后,从肝右叶切取肝组织1块,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另取肝脏,用冷生理盐水制匀浆,检测肝匀浆MDA、SOD、TC、TG.结果:与模型组比,大、中、小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均可显著降低肝脏TC、TG、MDA水平(P<0.01),显著升高肝脏SOD水平(P<0.01).大、小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肝指数(P<0.01),中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指数(P<0.05).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明显减轻造模所致的小鼠肝损伤.
作者:苏峰;郝少君;黎丹东;谢国旗;李文俊;张正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采用针刺等中西医多种方法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6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推拿等中医疗法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痉挛程度分值为(6.61±0.51)分,DQ为(65.15±7.64)分;研究组痉挛程度分值为(4.26±0.42)分,DQ为(79.23±6.13)分;下肢肌力评价结果得到,研究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Z=-4.981,P=0.000);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等中西医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锋伟;裘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分析中药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所有大鼠给予自由饮水进食适应1周,随机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每组大鼠20只,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行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活血化瘀通络组造模后给予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处理,观察与记录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多尿、消瘦、多饮、多食症状;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大鼠一般情况好转.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显示正常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完整清晰;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肥大,基底膜增厚;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大鼠肾小球病理改变较轻.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AngⅡ和AT1R在大鼠肾脏的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内,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活血化瘀通络组的AngⅡ和AT1R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瘀通络组的AngⅡ和AT1R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情况,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减少肾脏组织中AngⅡ和AT1R的表达,减轻肾功能的损伤,从而减缓对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潘永梅;陈志强;贾蕊;马赟;郭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行缬沙坦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分析和对比治疗前后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尿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含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他血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不大,且两组治疗前3项指标测定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能有效减轻蛋白尿症状,治疗效果显著,这对于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凤文;檀金川;魏晓娜;杨亚欣;陈文军;夏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卒中后疲劳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主观疲劳程度(F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治疗4周前后,患者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4周前后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分值均显著减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程度,同时还能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可能合并的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司马振奋;冯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膝痹膏摩法对膝痹兔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66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10只为正常组对照,剩余用石膏铁丝固定法复制膝痹动物模型,8周时在模型中随机处死6只动物查看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模型组、手法组和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组,膝痹膏3个浓度组给予膝痹膏摩法干预,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干预;干预8周处死动物,取滑膜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MMP1、MMP3、MMP13表达.结果:病理检测观察膝痹膏摩法不同浓度组均可改善关节软骨组织学结构,模型组膝关节软骨出现明显的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组中MMP-1、MMP-3、MMP-13含量均高于其余5组(P<0.05),正常组中MMP-1、MMP-3、MMP-13含量低(P<0.05).各组间比较:膝痹膏中浓度组MMP-1、MMP-3的含量明显低于高浓度、低浓度和手法组(P<0.05),而高浓度、低浓度和手法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膝痹膏中浓度组MMP-13低于低浓度和手法组(P<0.05),但与高浓度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痹膏摩法可明显改善膝痹的病理表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3个金属蛋白酶的含量降低有关,进而降低了软骨基质的降解,缓解膝痹的进程,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完善其作用机制.
作者:摆雪;孙芸;张洪平;王新军;刘俊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医研究者们致力于中医证候研究,至今未能揭示证候本质.总结60年来证候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生物电磁辐射是生物体一个固有的功能,结合机体电磁辐射相干性理论及部分实验依据,通过比较中医证候与电磁辐射特性的一致性,提出中医证候假说:中医证侯是机体电磁辐射形成的量子叠加态,是一种偏离正常健康态的量子叠加态.
作者:范华;朱笑笑;庞靖祥;杨美娜;韩金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将12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14、21 d实验组,每组分为空白、模型、电针、西药(氟西汀)4个亚组,采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IFN-γ的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IL-1β、TNF-α、IFN-γ的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形态学表现为神经元溶解,细胞核固缩,细胞质、细胞核界限不清,凋亡小体增多;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电针组大鼠、西药组大鼠IL-1β、TNF-α、IFN-γ均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表现为神经元损伤得到修复,结构较完整.结论:电针可抑制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对海马神经起到保护作用,可能是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迪;王珑;田旭升;刘丹;戴晓红;娄宏君;郭玉红;孙晓伟;滕伟;迟庆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作为干预组,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绿原酸102 ng/mL、阿魏酸104 ng/mL时OD值大;模型组p-选择素及NF-κbp65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干预组p-选择素及NF-κbp6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无差异,但四妙组数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能减少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mRNA的表达来完成的.
作者:李光辉;张军平;丁义;曹阳;董玮;彭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随访408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1天、介入治疗后1月、6月观察中医证型等,并与介入时的冠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血瘀证患者低密度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②介入治疗前血瘀证257例(62.9%),其中心血瘀阻证131例(32.1%),气虚血瘀证126例(30.8%);介入治疗6月后,血瘀证243例(59.6%),其中心血瘀阻证86例(21.1%),气虚血瘀证157例(38.5%),介入治疗后血瘀虚证显著增多;③血瘀证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节段数多,以血瘀实证为严重;④再狭窄在血瘀证中容易发生,其中在心血瘀阻证为显著.结论: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存在相关性.
作者:戴金;毛威;王坤根;刘强;叶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放射线属于中医六淫中的火热毒邪,中医肺络概念包括西医解剖肺脏;肺络病是肺脏疾病一种病理状态,放射性肺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络病,包括肺络自病和久病入络;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同时加剧了肿瘤患者本身虚实夹杂的病机状态;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概念;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可行性.
作者:李重;肖啸;雷章;吴洪斌;卢宏达;孔庆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清化固肾排毒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IV型胶原(COL4)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从而为其对肾间质纤维化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组,及清化固肾排毒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UUO模型,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OI4及FN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造模组胶原纤维蓝染部分明显增多、肾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清化固肾排毒方(中药)各组和洛丁新组肾纤维化程度缓解,COI4及FN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可能通过下调COL4、FN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吴小燕;李丽艳;王莹琼;汪国敏;李小菲;董飞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吴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方法集中在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对其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楼璐璐;徐姗姗;方淡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分子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Tl(Ⅲ)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指出,Tl(Ⅲ)离子对蛋白质的猝灭是由于生成了新的基态复合物,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此外,还计算了二者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后,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探究了Tl(Ⅲ)离子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作者:陈宇;吴品昌;刘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疗法缓解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2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中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改善情况、综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显著较对照组的81.67%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6周后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侯积分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心理疗法缓解焦虑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焦虑症状及躯体症状,提升心理适应性,标本兼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璐;张琦;郝乔;孙爽;门国浩;宋好;李东旭;赵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