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智杰;梁倩倩;米琨;俸志斌;王斌;肖涟波;马迎辉;程少丹;施杞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组织增生、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特征.RA的发生与发展与多条细胞信号通路有关,但到目前为止,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所以西药治疗RA的效果不尽如人意.RA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药治疗RA有悠久的历史,取得了效好的疗效.就近年来对RA的细胞信号通路机制及中药治疗RA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中药治疗RA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晓俊;王健英;金素安;何世民;张磊;袁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刺激不同腧穴组对血虚大鼠外周血细胞及胸腺指数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促进腧穴处方规范化的研究.方法:按照红细胞计数进行随机分组,将5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补血组,健运脾胃组,联合运用组,每组10只.电针治疗8d后,观察大鼠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脾、胸腺指数指标的变化.结果:3个电针组中外周血细胞计数、脾脏和胸腺指数均升高,其中以健运脾胃组和联合运用组疗效显著(P<0.05),益气补血组变化不明显,尤其与对照组相比,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组相比,健运脾胃疗效确实优于益气生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运脾胃组与联合运用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电针组均能改善血虚大鼠症状,联合运用组效果优于益气补血组及健运脾胃组.
作者:杨晶;宿红起;冷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从JAK2/STAT5信号转导通路探讨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C57 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28 ~ 32 g.给模型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一次环磷酰胺380 mg·kg-1,正常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d.造模后,以脱颈椎法处死各组小鼠,取出股骨,剔除肌肉和结缔组织,剪开股骨两端,用6号针头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髓腔,并将冲出的骨髓打碎,再用4号针头过滤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离心机上20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液,加入4 mL冷70%乙醇固定,上振荡器摇匀制成骨髓干细胞样本.细胞实验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EPO+(G-CSF)”对照组,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直接给药黄芪甲苷0.2 mg/mL、毛蕊异黄酮0.01 mg/mL、EPO 50 U/mL、(G-CSF)50U/mL于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培养3d,室内18 ~ 20℃,20%相对湿度,5% CO2,37℃孵育箱.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pJAK2和pSTAT5的蛋白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骨髓干细胞中SOCS3的mRNA表达.结果:(1)对SOCS3m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和各治疗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3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对pJAK2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和各治疗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3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对pSTAT5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和各治疗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毛蕊异黄酮组、黄芪甲苷组、两药配伍组3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蕊异黄酮组、两药配伍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及其配伍通过促进pJAK2、pSTAT5蛋白表达,下调SOCS3 mRNA表达,保护化疗后骨髓抑制,促进骨髓造血损伤修复.
作者:崔运浩;初杰;范颖;蒋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组织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清肺通络膏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防治机制.方法: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感染大鼠,治疗组分别予清肺通络膏全方、主药和辅药干预.感染病毒后第7天,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38、ERK、JNK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肺组织中p-p38、p-ERK、p-JNK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和模型组肺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38、ERK2、JNK1 mRNA表达及p-p38、p-ERK、p-JNK蛋白表达,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中清肺通络膏全方组p38、ERK2、JNK1 mRNA表达及p-p38、p-ERK、p-JNK蛋白表达低,与主药组、辅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时激活了MAPK信号通路,清肺通络膏全方组能较好的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且优于主药及辅药组.
作者:张秀英;王雪峰;刘小雪;王艺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中S100-β和NSE的含量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组患者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选取内关、足三里2个穴位对进行电刺激并持续至术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NSE和S100-β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相比,E组NSE和S100-β水平(P<0.05)以及POCD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足三里穴可降低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李秀艳;魏巍;滕秀飞;杨延超;黄昕;朱俊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电针组)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 mg/(kg·d)背部皮下注射14 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电针组在造模后选取内关穴进行电针,每天1次,共21 d.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K、CK-MB及VCAM-1的表达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值;Real 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细胞miRNA-133a、miRNA-133b、miRNA-208、miRNA-499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CK-MB、VCAM-1表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多;心肌细胞miRNA-133a、miRNA-133b表达降低,miRNA-208、miRNA-499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可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心肌miRNA-133a、miRNA-133b的表达,抑制miRNA-208、miRNA-499的表达有关.
作者:卢继东;吴松;刘建民;杨书侠;望庐山;周焕娇;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不同突出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变节段不同分为A组:腰4~5突出症,B组:腰5~骶1突出症,C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3组临床疗效差异,治疗前后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10.857 6,x2=6.142 4,P<0.05),两两比较A、B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A、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8.880 5,P<0.05),B、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862 0,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增加,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A、B组JOA评分及VAS评分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节段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明显,其中以单节段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对较好.
作者:韩广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风病虚实证候演变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风病例520例发病后3、7、14、21、28、90 d的证候演变特征及与预后相关性.结果:中风发病初期,内风证表现为明显,3d后比例降低;内火证、痰湿证与气虚证在不同时间点的比例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气虚证、痰热、痰热持续组NIHSS评分均显著较高,BI评分均显著较低(P<0.01).多因素分析,气虚证与痰热持续是中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中风病虚实证候与患者预后相关,气虚证及痰热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准确评价证候,对症治疗.
作者:崔战军;曹琚敏;赵雪超;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挖掘与分析中药离体经皮吸收实验研究现况.方法:分别以“经皮吸收”、“透皮吸收”为检索词,以1975年1月1日-2015年8月14日为检索时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相关经皮吸收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中药经皮吸收实验研究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26篇,其中离体经皮吸收实验953篇.结论:文献分析法能够从整体上认识中药离体经皮吸收现况与发展趋势,为今后中药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宁一宁;刘博琳;王哲;张会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定LC-MS法测定血浆中麦冬皂苷D'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对测定方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评定其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置信概率P为95%时,血浆中低(35.10 μg/L)、中(280.80 μg/L)、高(702.00μg/L)浓度麦冬皂苷D'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6.22、7.64、76.50 μg/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麦冬皂苷D'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董晓茜;杨瑞;张世良;唐思;夏素霞;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生物力学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对Kneeosteoarthrifis,KOA患者的临床研究和医学网站上检索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KOA的发病机制,指导KOA的临床治疗、康复锻炼和自我矫正等方面在临床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论:在KO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运用生物力学因素进行解释,可以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对KOA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骨科的临床与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张礼平;程飞;刘德玉;朱立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常见症状,部分单纯血尿会进展为肾脏不良事件.周冬枝教授认为血尿病因病机不外“气虚、阴虚、湿热、瘀血”,尤其“湿热、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之法不离止血、清热、祛瘀、补虚.其在临床中活用《血证论》理论,精于辨证论治,将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活用于血尿的治疗,收效甚佳,见解独到,值得进一步发掘和探讨.
作者:夏欣欣;袁慧;韩萍萍;赵立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甲钴胺注射液、血栓通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安诺治疗仪配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4.45%),但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60.27±3.93)m/s、(54.98±5.24) m/s、(55.67±5.14) m/s、(61.73±3.21)m/s明显高于对照组(50.28±4.23) m/s、(44.11 ±4.19)m/s、(42.57±5.46) m/s、(43.38±6.17) m/s,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8.89%)较相近,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钴胺注射液、血栓通联合安诺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其临床总有效率及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高,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远期的临床效果还需要通过长期随访和加大样本量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周丽华;琚枫;陈清华;王毅;符茂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研究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慢性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医院自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复方丹参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丹参+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R间期、心率以及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为91.1%,对照组总有效为64.4%,两组差距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R间期及心率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心悸、心绞痛、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心肌功能,整体预后效果较好,无明显并发症状况.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静;张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独一味口腔贴膜的研制及其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3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各100例.空白组不给于任何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未添加独一味成分的口腔贴膜治疗,实验组采用独一味口腔贴膜治疗.3组疗程均为5d.比较3组治疗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唾液IgG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空白组(35.00%)和对照组(81.00%)(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00%)高于空白组(35.00%)(P<0.05);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唾液IgG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且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唾液IgG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复发率(3.00%)低于空白组(48.00)和对照组(15.00%)(P<0.05);对照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复发率(15.00%)低于空白组(48.00)(P<0.05).结论:中药独一味口腔贴膜的研制及其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徐斌;石宇远;汪柳静;陈吉俊;余静;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跟骨Sanders Ⅱ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58例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恢复情况,手术前后X线片Bohler角的测量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Bohler角测量值(28.93±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9 ±2.8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Sanders Ⅱ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王庆丰;武理国;李哲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比冠心病心肾阳虚证与非心肾阳虚证患者间动脉弹性改变情况,发现其动脉改变的特点,同时探讨冠心病心肾阳虚患者动脉弹性改变与心功能、心脏重构的关系,藉此初步阐释“心主血脉”的现代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99例,其中心肾阳虚型51例,非心肾阳虚型48例.以心超测定心功能、心脏重构指标及主动脉血流剪切率(SRs),同时检测动脉弹性指标,即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比较两组间动脉弹性的差别,并研究心脏功能与动脉弹性变化相关性.结果:与非心肾阳虚证组比较,心肾阳虚证患者NYHA分级高、EF低,Ea下降、E/Ea升高,左室收缩期、舒张期内径明显增大,提示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伴随左室重构;心肾阳虚证组CAVI明显升高,提示动脉弹性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CAVI与NYHA分级呈显著正相关,ABI与NYHA分级呈显著负相关,ABI与EF成显著正相关,提示心脏收缩功能越低下,动脉弹性越差;此外,CAVI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年龄越大动脉弹性越差.结论:心肾阳虚证冠心病患者表现为心功能减退、心室重构的同时伴随动脉弹性的明显降低,动脉弹性减退与心功能下降呈显著相关.
作者:贾美君;周宇芳;蒋梅先;周颖;韩栋;徐燕;阮小芬;姚成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右归丸对老龄肾阳虚体质干预前后其免疫相关基因定量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右归丸调控的分子靶向.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老龄肾阳虚证差异基因表达谱,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8条.纳入老龄肾阳虚体质者,给予右归丸治疗28 d,以肾阳虚半定量诊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RT-PCR技术检测右归丸对老龄肾阳虚干预前后28条免疫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水平差异.结果:28条免疫相关基因经右归丸干预前后有7条基因存在表达水平差异.结论:经PCR验证的老龄肾阳虚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反映了肾阳亏虚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提示肾阳虚体质与肿瘤发生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机制.
作者:许嗣立;崔珈铭;李炜弘;史年刚;朱霁虹;乔卫龙;田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检查并确诊的9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7.86%,有效率为95.74%与对照组治愈率(45.76%)和有效率(76.60%)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纯音气导听阈(25.11 ±9.96)dB HL和气骨导差(3.48±1.96) dB H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26%,与对照组19.15%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与对照组23.40%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其听力学指标,且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启华;冯勇军;曾春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相关客观指标的比较,探讨H型高血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差异性特征.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90例H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间年龄、性别、病程、血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性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心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结果:各证型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病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年龄小于其余3型,病程短于其余3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男性患者居多.阴虚阳亢型患者体重指数低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各证型间合并心律失常者所占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患者更多见合并有心律失常.各证型间高血压病1级者所占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中高血压病1级少见.各证型间混合斑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型更多见混合斑.各证型间左右两侧PW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PWV较其他证型更高.各证型间TG、T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TG、TC较其他证型更高.结论:H型高血压病的肝火亢盛型更多见年轻、初发者,且肝火亢盛型患者PWV、TG、TC较其他证型更高;痰湿壅盛型更多见混合斑,阴阳两虚型更多见合并心律失常.
作者:杜文婷;章怡祎;张娜;毛美娇;刘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