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鼻黏膜局部安全性评价

李晓琦;施笑晖;吴瑾瑾;石森林;张光霁

关键词:天麻素淀粉微球, 鼻黏膜, 安全性
摘要:目的:考察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鼻黏膜局部安全性.方法:以天麻素原料等为对照,采用蟾蜍上颚黏膜离体法和在体法评价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黏膜完整性及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组和脱氧胆酸钠组,共9组,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鼻黏膜形态学变化,以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鼻黏膜超微结构.结果:蟾蜍上颚黏膜离体试验中,天麻素原料药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和天麻素淀粉微球组的纤毛持续运动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2.92%、97.49%和93.01%;在体试验结果显示,天麻素淀粉微球给药后,蟾蜍上颚黏膜完整,相对于生理盐水组,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相对百分率达93.69%;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给药,大鼠鼻黏膜均未出现充血红肿现象,且纤毛运动活跃,排列致密整齐,无脱落倒伏.结论: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鼻黏膜无黏膜毒性、局部安全性较好.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计量研究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定性定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近2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临床研究报告,应用SPASS 17.0软件统计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证候、治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药物的名称、种类、出现的频次、频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781人,女性为主,年龄多分布在40 ~70岁.共整理出7个基本证型,根据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阴虚证.治则治法方面按照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疏肝健脾、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文献中涉及中药共132味,药物出现总频次为12 216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白芍、柴胡、牡丹皮、生地黄、茯苓,涉及的药物种类共39种,主要以补气药、活血调经药、补血药、行气药为主.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中老年多发,以肝气郁结证为主,同时也有因气虚、阴虚、血虚、瘀血、湿热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病者,本虚标实,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主,同时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清热利湿等法也为治疗本痛的常见方法.

    作者:王颖;郑炜;马俊福;张继胜;刘小平;朱跃兰;侯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体积分数为5%、10%、15%),用10-6mol/L AngⅡ诱导细胞,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或P<0.01),10%、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显著降低细胞的MMP-9表达(P<0.05或P<0.01).结论: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MMP-9的表达.

    作者:梁瑞峰;宋献美;王守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窍通合剂体内外抑菌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鼻窍通合剂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鼻窍通合剂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鼻窍通合剂的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剂量(100%ML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鼻窍通合剂对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鼻窍通合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痢疾志贺菌对鼻窍通合剂中度敏感;鼻窍通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志贺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 mg/mL、15.625 mg/mL、31.25 mg/mL、62.5 mg/mL、125 mg/mL、31.25 mg/mL、62.5 mg/mL;鼻窍通合剂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悬液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结论:鼻窍通合剂具有体内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任大鹏;朱竟赫;潘洪飞;齐越;秦文艳;赵金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藜芦酸葡萄糖酯的人肠内菌转化研究

    采用人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对藜芦酸葡萄糖酯的肠内菌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藜芦酸葡萄糖酯在3h内被完全转化为藜芦酸,而肠内菌增殖的对数生长期为1.5 ~3 h.因此,藜芦酸葡萄糖酯可被人肠内菌转化为藜芦酸,其转化速率与肠内菌的增殖速率呈现正相关.

    作者:郭丽娜;郑时奇;王腾宇;师朵芝;乔姗姗;王如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百合知母汤对CUMS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中BDNF/TrKB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百合知母汤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中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络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合知母汤中剂量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的方法制造抑郁症模型,共计21 d;造模结束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混悬液(1.8 mg·kg-1)、百合知母汤中、高剂量组给予百合知母汤(1.5 g·kg-1、3.0 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计28 d;分别于实验前1天、第21天、49天检测各组大鼠糖水偏好度、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行为学检测完毕后,处死动物,检测肾上腺指数,海马组织HE染色,高倍显微镜下观测各组病理切片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百合知母汤高、中剂量组、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提高、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降低,肾上腺指数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各给药组海马组织切片中,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结构和层次明显改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中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 m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百合知母汤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状态,具有增强海马组织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的功能,其机制与抑制HPA轴亢进,促进BDNF、TrKB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袁丽;李德顺;吴建红;韩永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MTL、GAS及Ghrelin的影响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雌雄各半)和模型组(M组,36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不规则饮食+饮酸+夹尾)复制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连续造模14 d后,将M组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B组),莫沙必利组(C组),疏肝和胃组(D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两周,C组和D组分别给予灌服莫沙必利和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A组和B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测定胃内残存率和小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TL、GAS、Ghrelin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胃内残存率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MTL、GAS、Ghrelin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莫沙必利组与疏肝和胃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胃内残存率和提高小肠推进率,两药物组均能升高MTL、GAS、Ghrelin水平.结论: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胃肠动力和调节MTL、GAS及Ghrelin水平.

    作者:龙晓芝;耿耘;曾代文;温珠明;赵治龙;普行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单味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衰老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国内外对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研究逐步深入.传统中医学对人体衰老和抗衰老的认识源远流长,中药以其整体均衡调节以及副作用少等优势在抗衰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对抗衰老中药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现就近年来单味中药抗衰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斌;刘仍海;刘薇;刘建乔;王华超;费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C4.5决策树算法的中医胃炎实验数据分类挖掘研究

    C4.5算法是决策树数据挖掘中功能相对比较全面的一种工具.实验对经过预处理后的800例中医胃炎的辨证数据病例采用C4.5算法进行分类,建立中医胃炎辨证分类决策树,并提取决策树中蕴含的分类规则.挖掘出的分类规则基本符合中医胃炎的辨证规律以及名老中医诊治胃炎的诊疗经验.

    作者:刘广;孙艳秋;裴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酸橙枳实HPLC指纹图谱方法研究及6种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酸橙枳实药材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方法及同时测定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6种黄酮类药效组分含量,为完善枳实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4.6mm×250 mm,5μm),乙腈和0.2%冰乙酸水溶液的梯度洗脱系统,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结果:建立了酸橙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识了12个共有色谱峰,指认了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分析的10批酸橙枳实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7以上.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分别在0.117 4~1.174 μg,0.082 56 ~0.825 6μg,0.020 72~0.207 2 μg,0.103 2~1.032 μg,0.105 8~1.058 μg,0.04096~0.409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6%,97.37%,97.46%,95.58%,96.43%,96.01%,RSD均小于3.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酸橙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贾富霞;王秀娟;罗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病理状态下步廊穴深部肝脏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肝区经穴反映病症的生物医学基础.阐明经穴效应局部特异性对肝区血流变化与穴位下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和定点低频超声方法对比172例不同健康状态患者的步廊穴对应的肝脏解剖组织结构检出率以及门静脉主干血管内径(DPV)、平均血流速度(VPV),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CI).依据不同健康状态进行资料分组.统计分析步廊穴下组织形态改变与血液动力学数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慢乙肝组DPV与CI均高于肺结核患者(P<0.05);疾病组步廊穴下门静脉系统分支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高压患者步廊穴下检出门静脉矢状部比率较其他组升高(P<0.05).结论:肝脏疾病状态中穴位深层解剖结构变异是步廊穴敏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周歆;谷忠悦;安家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白射干素对烟熏及感染后豚鼠止咳作用及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射干素对烟熏及感染后豚鼠咳嗽症状及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烟熏、脂多糖(LPS)溶液滴鼻、枸橼酸雾化诱咳,建立豚鼠感染后咳嗽模型,观察白射干素对豚鼠咳嗽潜伏期、5 min内咳嗽次数及散尽枸橼酸后5 min咳嗽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豚鼠咳嗽潜伏期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 min内咳嗽次数、5 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均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减少5 min内咳嗽次数、5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降低血细胞因子IL-4与IL-1β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P<0.01).结论:白射干素具有止咳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的IL-4及IL-1β含量间接发挥作用.

    作者:朱竟赫;赵金明;秦文艳;邹桂欣;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参皂苷Re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e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除正常组外,慢性酒精中毒组、人参皂苷Re低、高剂量治疗组(50,100 mg/kg,ig.)进行模型诱导,每组10只.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前额皮质部位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e低、高剂量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大鼠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e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AChE活性、MA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TNF-α含量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低剂量组大鼠的MAO活性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e对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有明显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ChE和MAO活性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陈荻;李阳;田梦;王颖娴;郝蕴超;刘晓丽;刘耀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桔芩汤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桔芩汤对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痰热壅肺证诊断标准的11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桔芩汤治疗,疗程均为30 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数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在降低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痰血咯血、胸脘胀满、舌红苔黄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为70.90%,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5.68,P<0.05).实验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FVC% pred、FEV1% pred、FEV1/FV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EV1% pred、BODE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桔芩汤配合常规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锦贤;余静珠;屠春林;胡建荣;席明健;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oorVMS激光多普勒仪测量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方法探讨

    MoorVMS激光多普勒血流温度监测仪是一种新型检测血流的仪器,临床、科研皆可应用,科研中可监测动物不同组织的血流量、血氧饱和度、温度等;操作系统简单、灵敏度高、可自动分析数据及生成报告、便于携带是其优点.目前应用MoorVMS激光多普勒血流温度监测仪不开颅法测量大鼠颞叶基底部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方法未见相关报道,将对其测量方法作以研究探讨.

    作者:巩彦龙;宋敏;刘涛;刘建鸿;董万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3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者,根据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阴血两虚型108例(Ⅰ组)、气虚血瘀型105例(Ⅱ组)、阴虚血瘀型69例(Ⅲ组)和湿热瘀阻型68例(Ⅳ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血管狭窄程度,股总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Ⅳ组年龄和病程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血管重度狭窄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和Ⅳ组及Ⅰ组和Ⅱ组重度狭窄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股总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显著大于Ⅲ组和Ⅳ组(P<0.05),血流速度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初步辨别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医证型,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赵佩亮;王园园;王乾;李彦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细胞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细胞因子/核因子(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IL-17、核因子激活剂(Act1)、NF-κB抑制蛋白(IκBct)、IkB激酶(IKKβ)、核转录因子(NF-κB)/P65、NF-κB/P50、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12(PGI2)、p-选择素(GMP140或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血瘀症状体征.结果:(1)AS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Act1、NF-κB/P65、NF-κB/P50、IκBα、IKKβ、GMP140、PAF、TXA2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IL-10、PGI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或P<0.01).AS患者实验室指标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关节刺痛、唇色、舌质、脉象、皮下瘀斑、肌肤甲错、善忘及血瘀症状总积分与PLT、FBG、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AS患者TNF-α、IL-1β、IL-17、Act1、IKKβ、IκBα、NF-κB/P65、NF-κB/P50、GMP140、PAF、TXA2、ESR、hs-CRP、VAS、BASDAI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IL-10、PGI2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体内存在血瘀状态形成,且与细胞因子紊乱及NF-κB激活有关.细胞因子紊乱/NF-κB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能是AS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

    作者:方利;刘健;朱福兵;章平衡;谈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上蠲痛合剂对偏头痛大鼠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上蠲痛合剂对偏头痛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剂量:与等效剂量等容积),模型组(生理盐水剂量:与等效剂量等容积),清上蠲痛合剂l预防组[等效剂量,7.46g/(kg·d)],清上蠲痛合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等效剂量,7.46 g/(kg·d)],舒马普坦组[等效剂量,4.5 mg/(kg·d),浓度是1 mL/mg],每组12只,采用硝酸甘油(GTN)皮下注射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预防组连续给药6天后造模用药.观察挠头、爬笼出现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高)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6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60 min和120 min挠头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30 min、90 min和120 min爬笼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30 min、90 min和120 min爬笼次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阳性组、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高、中剂量治疗组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阳性细胞数相对模型组有显著下降(P<0.05);清上蠲痛合剂预防组、治疗组高、治疗组中、阳性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上蠲痛合剂能明显预防和改善大鼠偏头痛发作,可能与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C-fos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婧辉;徐鸿雁;周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鼻黏膜局部安全性评价

    目的:考察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鼻黏膜局部安全性.方法:以天麻素原料等为对照,采用蟾蜍上颚黏膜离体法和在体法评价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黏膜完整性及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组和脱氧胆酸钠组,共9组,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鼻黏膜形态学变化,以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鼻黏膜超微结构.结果:蟾蜍上颚黏膜离体试验中,天麻素原料药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和天麻素淀粉微球组的纤毛持续运动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2.92%、97.49%和93.01%;在体试验结果显示,天麻素淀粉微球给药后,蟾蜍上颚黏膜完整,相对于生理盐水组,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相对百分率达93.69%;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给药,大鼠鼻黏膜均未出现充血红肿现象,且纤毛运动活跃,排列致密整齐,无脱落倒伏.结论: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鼻黏膜无黏膜毒性、局部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晓琦;施笑晖;吴瑾瑾;石森林;张光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麝香酮对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脑内c-ju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麝香酮抗痫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麝香酮小剂量组、麝香酮中剂量组、麝香酮大剂量组及丙戊酸钠组,每组各15只.通过行为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及脑内c-jun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剂量麝香酮对其干预作用.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无癫痫发作,脑组织中仅有少量c-jun表达,而模型组及麝香酮小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高,脑皮质及海马中有大量c-jun表达.麝香酮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模型组及小剂量组低(P<0.05,P<0.01),c-jun表达减少(P<0.01).与麝香酮中剂量组比较,麝香酮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更低(P<0.05,P<0.01),c-jun表达减少更加明显(P<0.01).结论:麝香酮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其机理可能与阻断脑内c-jun表达有关.

    作者:程记伟;白宇;张晓菁;张利军;赵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及对血清CRP、脂联素水平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DPN)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患者配合给予中药灌肠治疗,4周/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清AD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BUN、SCr及中医症侯积分有明显改善,血清CRP、ADPN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钙、血钠、血钾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升高,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ADPN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

    作者:葛玉英;程亚菲;王秋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