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芳;程生辉;喻佳
目的:观察4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糖蛋白沉积影响.方法:取链脲霉素诱导的SD大鼠DN模型72只,分成6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方(参芪地黄汤20 g·kg-)组、滋补肝肾方(杞菊地黄汤20g·kg-1)组、补气养血方(当归补血汤20 g·kg-1)组、温肾健脾方(附子理中丸20 g·kg-1)组和阳性对照(缬沙坦25 mg· kg-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肾脏组织HE、PAS染色病理切片和电镜肾脏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肾脏重量、肾重/体质量比值均有一定的降低趋势(P>0.05),肾小球截面积和肾小球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P<0.01),滋补肝肾组、补气养血组和温肾健脾组大鼠肾小球囊腔面积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肾小球囊腔面积/肾小球截面积比值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肾小球PAS阳性面积和总光密度均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减轻,电子致密物沉积和足细胞足突融合、变平的现象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改善.结论:4种中药复方均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糖蛋白的沉积,4种中药复方之间比较,当归补血汤对抑制肾小球糖蛋白沉积的效果较佳.
作者:陈霞波;寿旗扬;龚文波;张利棕;周开;周卫民;张业;陈民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发现100余年,发病率也逐渐提高,现已由少见病变成多发病、常见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不同病因使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股骨头骨与软骨坏死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很多.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发病机制及主要应用于临床Ficat分期的0期和Ⅰ期的药物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双印;谷福顺;王爱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中,中医证候亦呈现相关的演变规律.证候的演变与疾病分类、病程进展、客观指标、发病部位、并发症、干预手段、疾病转化等因素相关.对常见的脑血管系统疾病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与科研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作者:张洋;何建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文献梳理,阐明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发现不足,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近年来菊苣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的文献进行筛选、梳理和整合,分析研究的进展与不足.结果:菊苣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菊苣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还涉及其对钙吸收、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涉及范围较广,但不够专.结论:菊苣在治疗代谢性疾病、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博喻;张冰;林志健;黄胜男;王红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抗Aβ1-42纤维聚集的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对照组、老化组单纯用Aβ1-42液,不同剂量清心开窍方组同时加入清心开窍方汤剂,老化组及不同剂量清心开窍方组均37℃恒温箱孵育7d,对照组Aβ1-42单独孵30 min,利用硫磺素T(Th-T)荧光分析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测Aβ1-42的聚集和纤维化程度.制备小量Affigel-Aβ,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清心开窍方中与Affi-gel-Aβ结合的成分.结果:Th-T荧光分析示清心开窍方低、中、高剂量组对Aβ聚集与纤维形成的抑制率为分别为22.58%、75.51%、83.66%,组间比较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Aβ1-42主要以无定型结构存在,聚集少或无明显聚集,电子密度较低,未见纤维结构形成;老化组Aβ1-42以淀粉样的纤维结构为主,交织成网状,呈针状或晶状聚集,无分枝,直径约10 nm;高、中剂量清心开窍方组Aβ1-42主要表现为无定型结构,未见明显Aβ纤维和Aβ聚集沉积,而低剂量清心开窍方组Aβ1-42主要表现为纤维型和无定型混合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Aβ呈无定型,老化组纤维性结构明显增多,纤维粗,排列不规则,纵横交错,聚集形成片状结构,而清心开窍方与Aβ1-42共同孵育组,随清心开窍方浓度增加,纤维型明显减少,形成纤维束的直径逐渐变细.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显示:清心开窍方与Affigel-Aβ反应后,经甘氨酸(pH 2.5)洗脱的组分中存在能够被HPLC荧光检测仪检测到的物质.结论:清心开窍方具有抑制Aβ聚集和纤维形成的作用,且其中含有与Aβ结合的成分,这些成分不会促进Aβ的毒性,而可能具有抑制Aβ毒性的作用,提示在对于AD有效的中药方剂中探索与Aβ结合的成分,可能是探索AD治疗药物的一种手段.
作者:胡海燕;张益慧;陈志裕;席东泽;王逸如;徐冬梅;王文花;陈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比较PCOS非痰湿证与痰湿证患者在临床及内分泌代谢指标方面的差异,总结PCOS痰湿证的临床指标特征,为PCOS痰湿证的辨证和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入组100例PCOS患者,辨证分型分为非痰湿证组53例,痰湿证组4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测定性激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情况:痰湿证组患者BMI、WHR、SBP、DBP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组(P<0.01);血脂水平:痰湿证组的TC、TG、LDL、Apo-B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HDL水平显著低于非痰湿证组(P<0.05);血糖、胰岛素水平:痰湿组FBG、FINS、PBG、PINS、HOMA-IR、HbA1 c均显著高于非痰湿组(P<0.01);性激素水平:痰湿证组的DHEA-S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LH/FSH、SHBG水平显著低于非痰湿证组(P<0.01);痰湿证组IR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1).结论:痰湿证PCOS患者较非痰湿证PCOS患者更具有脂代谢紊乱、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特点,痰湿证与IR的发生呈强正相关,PCOS痰湿证更具有IR特征,血清DHEA-S、SHBG、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等可作为其特征性指标.
作者:李晓倩;沈山梅;顾勇清;任丽红;朱大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川芎的提取工艺.方法:HPLC测定川芎饮片和药液中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的含量,以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转移率的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系数为0.6∶0.3∶0.1)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考察溶剂倍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利用效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川芎的佳提取工艺为饮片浸泡1h,以4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预测值与验证值偏差较小.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预测性良好,优选的工艺各成分提取率高,为川芎及其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琳;汪轩;邢婧;章建华;尹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探讨脑梗死后肌痉挛的治疗进展,以期总结合理的综合康复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及其他这4个方面对肌痉挛的治疗概况进行说明,并总结现阶段已进行的肌痉挛的综合康复研究.结论:肌痉挛的治疗在脑卒中后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治疗研究,西药、康复训练、中医中药民族医药、针灸等治疗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关于肌痉挛的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化方案仍未能制定、推广并实施,还需要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震震;胡军;徐亭亭;陶然;李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中药血清对骨质疏松症大鼠BMSC骨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实验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血清组、血清+TGF组、血清+BMP组、TGF+ BMP组、综合诱导组,检测补肾中药含药血清对BMP-2、TGF-β1、Smad4、Cbfal mRNA表达,探讨补肾益髓中药含药血清在诱导BMSC骨向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综合诱导组能明显促进ALP、Coll、BGP、TGF-β1、、BMP-2的表达量;血清+TGF、TGF+ BMP、血清+BMP联合使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各诱导在促进BMSC向OB分化过程中,通过上调TGF-β超家族/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中Smad4以及Cbfa1 mRNA水平,对骨向分化起到了启动和促进作用.结论:各诱导组在诱导BMSC骨向分化的过程中,上调Smad4、Cbfa1 mRNA水平可能是诱导各组促进BMSC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邓悦宁;周达岸;陈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CTGF、FN的表达,探讨肾衰饮抗肾纤维化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肾病模型,与尿毒清作对照,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TGF-β1刺激的下游因子CTGF及FN、TNF-a、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GF、FN表达明显增强,TNF-a、IL-6、SCr、BUN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衰饮组CTGF、FN表达明显减少,TNF-a、IL-6、SCr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尿毒清组(P<0.05).结论:肾衰饮抑制TGF-β1诱导的下游因子CTGF表达,降低FN、TNF-a、IL-6含量,有效抑制肾纤维化.
作者:马晓燕;闫渊;崔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肺心标2号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热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心标2号,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检测C反应蛋白、PCT、血气分析指标.结果:①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CRP、PCT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PC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气分析:两组治疗后PH、SaO2、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pH、SaO2、PaO2水平升高,PaCO2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标2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热痰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血液气体分压.
作者:郝琳;康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酶法协同超声对紫苏叶总黄酮进行有效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酶解pH、酶解温度、酶质量浓度、固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及超声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为:酶解pH 5.0,酶解温度40℃,酶质量浓度0.25 mg·mL-1,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提取温度60℃.结论:酶法协同超声应用于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王柏强;何效平;曾芝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伤寒论》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古籍中关于中药药性升降浮沉理论的内容.收集《伤寒论》中113个处方,通过对处方的六经辨证和八法属性的归纳和分析,判断处方升浮或沉降的性质,详细具体的阐述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是如何运用方药升降浮沉的药性的.结果:《伤寒论》中升浮方的比重较大占47.8%40.7%的经方为沉降方,11.5%为中性方.结论:《伤寒论》中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田;翟华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胃癌前病变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胃癌的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日趋一致.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辨证论治,基本方加减,中成药,中医外治法.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医药优势得到发挥.
作者:谢晶日;孙涛;张杨;李贺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体外观察黄芩苷、芍药苷及其联合用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诱导HSC-T6细胞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黄芩苷、芍药苷及其联合用药对TGFβ1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黄芩苷高(0.981±0.081)、低剂量组(1.046±0.073)和芍药苷高(1.019±0.111)、低剂量组(0.983±0.064)对TGFβ1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中,高剂量黄芩苷+低剂量芍药苷(0.921±0.076)和高剂量黄芩苷+高剂量芍药苷(0.893±0.087)与模型组(1.108±0.098)相比,OD值明显降低(P<0.05).倒置显微镜显示,各组药物除了引起部分细胞死亡外,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芩苷、芍药苷对TGFβ1的促诱导HSC-T6细胞活化作用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黄芩苷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对TGFβ1诱导HSC-T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郑婷;付玲珠;屠珏;汤晗霄;盛云杰;鲍逸舒;陈聪聪;张永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聚合物整体柱是一种新型的色谱分离固定相,由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和引发剂在色谱柱管内原位聚合而成,具有快速分析、高效分离和制备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样品分析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整体柱的分类及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角度,综述了阳离子交换整体柱、阴离子交换整体柱、纳米材料修饰整体柱和分子印迹整体柱等多种聚合物整体柱类型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聚合物整体柱在中药分析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作者:王娜妮;张扬;董宇;寿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翳风穴及非穴对照点红外热像图改变.方法:采用高性能非致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M7800 Thermal Imager(LumaSense美国)检测了80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与75名正常人翳风穴及非穴对照点体表温度,并用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右翳风穴及非穴对照点体表皮肤温度分布基本对称;而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左右翳风穴体表温度分布呈高度不对称,且其失衡性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穴对照点却不存在上述现象.结论: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翳风穴红外热像图存在改变,而非穴对照点却不存在上述现象,从红外角度提示了经穴诊断学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作者:陈雷;冯鑫鑫;张奕;应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SD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72只SD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组、模型组、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按0.1 mL/(kg·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按0.19 g/(kg·d)、0.39 g/(kg·d)、0.77 g/(kg·d)给予脑泰方煎液灌胃,阳性对照组按0.72 g/(kg·d)给予复方血栓通片灌胃,连续灌胃3d.末次给药1h后,开始造模取血,观察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四项.结果:脑泰方各剂量组可使大鼠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各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且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脑泰方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周瑜;方锐;王国佐;宋帧彦;苏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妇炎宁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以下简称盆腔炎模型)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盆腔炎模型组、康妇炎组、妇炎宁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L-4、IL-8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结果:盆腔炎模型组血清IL-8水平较正常组大鼠升高,血清IL-4水平较正常组大鼠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8含量较模型组下降(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4含量均较盆腔炎模型组升高(P<0.01或P<0.05);各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较盆腔炎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其中妇炎宁高剂量组血清中IL-8的含量、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妇炎宁汤可以通过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及粘连相关指标TGF-β、ICAM-1的表达,提高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抗炎症细胞因子TL-4的表达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有效抑制盆腔炎症,缓解盆腔粘连.
作者:孙晶;陈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心肺复苏成功的42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行常规心肺复苏救治,观察组(2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针静滴及中药汤药救治,观察记录两组救治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检测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Ⅰ、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含量,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生理健康评分.结果:两组救治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5天后的上述两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心肌肌钙蛋白Ⅰ、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水平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APACHE-Ⅱ评分(21.6±2.6)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3.8±3.2)分.结论:中药可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肌功能形成有效的保护,以预防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作者:沈涌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