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林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9例.A组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B组行传统剖宫产术.观察两组产妇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术后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2%、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妊娠结局;A组产妇切口甲级、乙级愈合率分别为77.55%、22.45%,未见丙级愈合;B组产妇切口甲级、乙级、丙级愈合率分别为53.06%、44.90%、2.04%,两组切口甲级、乙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剖宫产术,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应用,可缩短产妇恢复时间,改善切口愈合状况,提高美观度,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乐平;杨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肝创伤患者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5例单纯闭合性肝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33例)和非手术组(32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治愈62例(95.38%),死亡3例(4.62%).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的肝外伤分级、收缩期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腹膜炎体征和腹腔积液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闭合性肝创伤的治疗方法应综合血液动力学状态、腹腔积液量、腹膜炎体征和CT检查进行选择,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术治疗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杜学峰;戴启强;朱昱;杨健;张法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而实验组则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神经感觉异常及局部异物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54.35%),有统计学差异(χ2=10.061,P<0.05).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优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卢奇志;金洲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宫颈癌中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术后性功能、 膀胱及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宫颈癌根治术)与治疗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切除韧带长度和阴道壁长度及清扫盆腔淋巴结数目;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和直肠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27.6±38.6)分钟与对照组(224.8±41.7)分钟比较,t=0.26,P=0.78;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47.5±210.2)ml与对照组(457.3±207.8)ml,t=0.18,P=0.85.2组患者韧带切除长度(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壁切除长度(阴道前壁、阴道后壁)、清扫盆腔淋巴结数目相比较,P>0.05.治疗患者术后保留尿管时间为(11.7±2.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5.7±2.3)天,t=6.88,P=0.00;治疗组术后第10天残余尿量为(137.6±68.1)ml明显少于对照组(198.7±75.4)ml,t=3.29,P=0.00.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8.7±13.4)小时明显短于对照组(71.6±15.9)小时,t=3.39,P=0.00;治疗组术后肛门排便时间为(88.7±12.2)小时明显短于对照组(118.8±22.9)小时,t=6.35,P=0.00.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FSFI总分为(28.3±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0.1±2.5)分,t=11.06,P=0.00,然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SFI总分相比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结论 临床应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疗效与传统宫颈癌根治术相当,但前者可有利于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及直肠功能恢复,且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长青;李宁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剖宫产术后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86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93)与对照组(n=93).观察组术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进行镇痛,对照组不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术后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降低,对镇痛的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观察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总发生率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进行镇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效果安全可靠,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国伟;何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颞肌外与颞肌下两种钛网修补术式行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共132例,根据患者颞肌厚度分为颞肌外修补组64例和颞肌下修补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颞肌外修补组术中出血量(120.3±31.4)ml,颞肌下修补组术中出血量(135.5±35.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外组术中硬膜破损1例,硬膜破损率1.5%,颞肌下组术中硬膜破损2例,硬膜破损率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外观满意度、3个月后局部疼痛及咀嚼受限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颞肌厚度行颞肌外或颞肌下颅骨修补术,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江辉;杨佳宁;徐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奥沙拉嗪钠治疗初诊轻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初诊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拉嗪钠单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复发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奥沙拉嗪钠治疗初诊轻度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复发几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郦月娟;胡红锋;陈玲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超声消融子宫肌瘤诊断机体创伤和肿瘤的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超声消融术组(n=40)和肌瘤剔除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收缩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体温、心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超声消融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心率、收缩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收缩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肌瘤剔除术组患者的体温、心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超声消融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肌瘤剔除术组25.0%(10/40)(P<0.05).结论 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不会造成显著的机体创伤,同时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肿瘤治疗效果的评定工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L1-MP和U1-SN水平及切牙角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口腔正畸患者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X线头影数据(包括Ob覆牙合、Oj覆盖、L1-MP下中切牙-MP平面角、U1-SN上中切牙-SN角、U1-L1上-下中切牙角),上下颌骨X线头影数据(包括ANB上下齿槽座角、SNA上齿槽座角、SNB下齿槽座角),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Ob、Oj、L1-MP、U1-SN(1.57±0.50、3.21±1.01)mm、(91.21±6.93、97.64±4.32)°均小于对照组(2.16±0.61、4.37±1.14)mm、(98.74±8.26、109.26±6.86)°,U1-L1(126.36±3.86)°大于对照组(117.86±3.53)°(P<0.05);观察组ANB、SNA(3.28±0.69、72.38±2.13)mm均小于对照组(4.79±0.70、76.36±3.01)mm,SNB(79.05±2.61)mm大于对照组(77.51±2.31)mm(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29.01±2.52、4.62±0.80)°、(3.70±0.21)mm均优于对照组(9.06±2.30、2.38±0.57)°、(6.62±0.32)mm(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09%(3/33)小于对照组55.88%(19/34),(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治疗口腔正畸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L1-MP和U1-SN水平,不会对上下切牙造成较大的影响.
作者:秦芳;余国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的9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 术后情况、ADL评分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76.09%,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的ADL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刚;孙涛;贺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PCE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的VAS评分(P均<0.05).在T3时段,对照组患者DBP、HR均较T0时段明显增高(P均<0.05),而观察组DBP、HR在各时间段水平无显著变化,且在T3时间段,DB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在T1~T4各时间点E和NE浓度均较T0时间点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4各时间点E和NE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躁动评分0级患者所占比例(77.1%)多于对照组(25.7%)(χ2=15.529,P<0.01).两组均未出现呕吐、恶心及呼吸抑制、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麻醉可显著减少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发生,稳定了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值得在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金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对T管引流术后胆道压力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胆道压力、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补液量、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胆道压力差异不明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胆道压力(14.52±2.26 cmH2O、12.13±2.34 cmH2O、11.49±1.52 cmH2O)显著高于对照组(11.18±2.79 cmH2O、10.58±2.25 cmH2O、9.05±2.14 cm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带管时间、 住院时间、 术后补液量、 住院费用(28.28±8.61小时、15.07±4.11小时、3.07±1.17天、6.07±1.31天、5286.07±941.36 ml、13566.87±941.28元)均少于对照组(42.52±12.73小时、29.53±5.21小时、3.93±1.26天、7.33±2.32天、8397.59±982.47 ml、20047.54±832.41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漏、胆管狭窄、结石残留、胆道出血术后总并发症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把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及术后Ⅰ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较T管引流更加安全、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军;马国峰;沈华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PCIA在跟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10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PCIA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的PCIA,比较两组术后的VAS、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手术后8h、24h以及48h,观察组患者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4h内PCIA按压次数明显的少于对照组,PCIA药物剩余量明显的多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PCIA能够有效地减轻跟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谢建伟;许培红;朱爱军;胡颖涛;严晓娟;莫肖燕;杨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9例,B组49例.A组行微创拔牙治疗,B组采用锤凿劈冠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较B组短,术后1、3、5天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14.29%,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与B组20.41%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严伟一;许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椎体高度的影响,为患者康复提供保障.方法 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但伤椎不置钉)与治疗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进行伤椎置钉),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用脊柱X线片、CT检查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及伤椎高度矫正率.结果 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7±18.1)分钟与对照组(118.9±19.8)分钟相比,t=0.36,P=0.71;治疗组平均出血量为(356.9±50.7)ml与对照组(348.7±61.2)ml相比,t=0.56,P=0.57;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8±3.8)天与对照组(9.2±3.4)天相比,t=0.42,P=0.66.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率6.67%略低于对照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38;治疗组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3.9±18.1)%与对照组(25.1±19.6)%相比,t=0.24,P=0.80.两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Cobb角矫正丢失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应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前者可有利于恢复及保持患者椎体高度,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因此值得作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首先.
作者:缪必成;孔晖;冯永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去铁敏对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采用二次枕大池注血模型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于术后第1、14、28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处死大鼠后采用HE染色观察侧脑室大小,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侧脑室周围脑组织TGF-β、TNF-α、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侧脑室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去铁敏治疗组在14天和28天能够显著改善脑积水.SAH后侧脑室周围脑组织TGF-β在第1天和第28天呈双相增高,TNF-α第1天即增高且持续至第28天,IL-1β没有显著变化.去铁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在第1天显著降低TNF-α的表达,在第28天显著降低TGF-β的表达.结论 去铁敏治疗能降低大鼠SAH后脑积水的发生率,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改善蛛网膜纤维化过程发挥作用.
作者:康桦;刘璐;匡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分时挂线与传统挂线方式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行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为传统的一期挂线引流方式,实验组为拔除引流管后再挂浮线,两组手术方式相同.术后2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9.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16.9+1.8天)及脓腔愈合时间(27.2+5.6天)均短于对照组(23.1+2.5天,38.9+6.3天),且实验组VAS疼痛量表评分(2.47+0.35)低于对照组(6.13+0.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时挂线与传统Ⅰ期挂线方式在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分时挂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山;孙锞;陈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镜和开腹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擦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总数、第一站淋巴结数、第二站淋巴结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胃癌切除术中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渊;卢国春;方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湖州地区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及术中胆道造影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腹腔镜胆道造影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湖州地区基层医院诊治的30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列老年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2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无明显异常;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术中发现1例胆道畸形;1例胆道损伤,钛夹误夹部分胆总管壁,予取出后重新夹过;29例治愈,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胰腺炎,予禁食、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脏功能衰竭,治疗效果不佳后自动出院.结论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道感染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疗技术;可及时发现胆道残余结石,预防胆道损伤;效果理想,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锋;王大禹;程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CT检查在钝性胸部外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以本院128例钝性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检查及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128例患者经CT与X线平片检查后,平片检查异常者共计95例,CT检查异常者共计119例,两种方法均未发现异常者共计11例.CT检查在肋骨骨折、肺挫伤、血胸的显示上敏感度显著高于X线检查,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诊剖胸检查或经胸腔闭式引流者69例,有59例为CT检查前进行.而于CT检查后实施治疗的患者中,6例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相同;RTS外伤评分越低实施胸外科治疗的几率越大.结论 对于钝性胸部外伤的诊断而言,CT图像在显示肺挫伤、血胸、肋骨骨折等上的敏感度高于平片图像,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检查方法,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义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