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弟;李招胜
目的 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剥离至椎板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 的不同,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96例胸腰椎患者分成肌间隙入路组和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Cobb角及伤椎相对高度恢复情况,术后胸腰椎疼痛情况.结果 与传统入路组比较,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3个月,肌间隙组的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传统剥离至椎板入路比较,肌间隙入路治疗减少了手术创伤,促进了术后恢复,降低了术后腰背疼痛程度.
作者:吴祥宗;陶志东;吴仁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随机分成两组(n=48):对照组(C组)和氢吗啡酮组(H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H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02mg/kg,C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1分钟(T2)、拔管后5分钟(T3)、拔管后10分钟(T4)的MAP、HR变化及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H组在T0、T3、T4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患者苏醒时躁动情况明显减少.结论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麻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具有稳定作用,可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罗云;张志杰;任柳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小骨窗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超早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80例超早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然后分别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超早期脑出血的患者,钻孔引流术较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铮铮;赵剑峰;高喜春;周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治疗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76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术后鼻外形和鼻功能改善情况、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鼻外形和鼻通气功能VAS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48例(63.15%)优,28例(36.84)良.结论 鼻内镜下同期鼻骨骨折复位手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效果显著,鼻外形及鼻腔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作者:赖琛;郑曼丽;杨国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糖皮质激素配伍局部麻醉药是临床上常用局部封闭治疗组合,然而氢化泼尼松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进行组织局部封闭治疗时,会产生组织水肿,局部疼痛等并发症,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可能.本院于2017年7月28日用此混悬液治疗1例左腕部疼痛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部分运动障碍.本文予以报道,为局部使用该药时,提供临床经验.
作者:胡伟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肿瘤抑制基因CMTM5甲基化在肾癌表达,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测肾癌细胞系和正常人肾细胞株中CMTM5的表达及甲基化水平.选取本院及部分苏大附一院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液、尿液中CMTM5的甲基化水平.征得患者同意后,肾癌患者手术治疗,留取标本,进行CMTM5的甲基化检测.结果 正常人肾细胞株CMTM5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肾癌细胞株(χ2=3.2641,P<0.05),CMTM5甲基化阳性率显著低于肾癌细胞株(χ2=3.6944,P<0.05).肾癌组织中CMTM5蛋白阳性率(52.4%)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76.7%)(χ2=7.8889,P<0.05),CMTM5甲基化阳性率(73.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48.3%)(χ2=7.8889,P<0.05),预后较差患者CMTM5表达较低.CMTM5甲基化表达与肾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无关,早期肾癌CMTM5甲基化表达显著低于Ⅲ期以后患者(χ2=6.3087,P<0.05).结论 CMTM5在肾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和其甲基化程度密切相关.肾癌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标本能检测到CMTM5的甲基化,可能为肾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李林锦;陈皓;陈大可;郑加永;朱建龙;李家仁;鲍文朔;郑翔;欧阳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氧代谢的影响,为临床血液保护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2例,年龄62~78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血液回收组(cell saver group,CS组)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每组各4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及异体红细胞量.记录术前(T1)、术毕(T2)及术后24小时(T3)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乳酸(aLA)、静脉血乳酸(vLA).同时计算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及氧摄取率(ERO2).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术毕外周静脉全血及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结果 Control组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量显著高于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患者术毕(T2)SvO2、PaO2、PvO2、CaO2、CvO2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CS组患者aLA、vLA、ERO2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CS组患者术毕全血、红细胞内2,3-DPG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有效减少异体红细胞的使用,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具有良好的携氧能力,值得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推广使用.
作者:沈崇阅;王立锋;沈社良;陈仁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肪乳剂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reperfusion)所致肺损伤的大鼠中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剂处理组(ILP组)和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所有大鼠均进行下肢缺血3小时,再灌注3小时,ILP组大在再灌注前给予20%的脂肪乳5ml/kg;IR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末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后取血浆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验末取部分左上肺进行病理观察及PMN计数,其余左上肺用于肺湿/干重比(W/D).结果 与IR组比较,ILP组肺W/D比值和血浆中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PMN)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脂肪乳剂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浆中炎症介质有关.
作者:夏芳芳;施克俭;金周晟;陈鸿飞;徐旭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82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行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82例,研究人员将82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设为A组,另选同期以往已行剖宫产并行超声检查的再次妊娠者42例并设为B组.结果 A组82例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 显示,妊娠物均在子宫前壁的下段剖宫产切口处,48例为孕囊型,20例为不均质团块型,12例为结节型.A、B两组超声显像图的特征,A组患者伴有子宫切口假腔例数明显多于B组,而宫腔内有异常回声例数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切口肌层厚度,孕囊与切口距离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血流指数略小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多普勒超声检查简单方便,防止因误诊而盲目施行清宫或人工流产而导致的大出血情况,为临床医师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基础,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陈晓阳;王铁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对比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110例,将其分为开复组、肩关节镜组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情况.结果 肩关节镜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稳定性量表评分(94.12±8.97)分、(95.22±9.01)分及功能评分与开复组(82.56±8.79)分、(83.23±7.88)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镜组患者治疗后的外旋活动度、内旋活动度及前屈活动度与开复组相比明显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李继川;余小中;吕新建;吕鹏起;项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分析整形美容修复技术在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面部创伤患者,回归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临床治疗基础上运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4.2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5.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形美容修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薛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符合标准的92例胃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及肠外营养组(PN).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及术后7天检测病人外周静脉血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免疫指标:IgA、IgG.并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比较术前1天及术后1天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1天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较术前1天显著降低(P<0.05).术后7天时肠内营养组(EN)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较肠外营养组(PN)明显回升(P<0.05).结论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作者:江良县;喻潇葳;毕铁男;周申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进行上腹部手术患者57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组法分为两组,即A组29例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的方法 进行治疗;B组28例患者则于手术前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后通过A、B两组的视觉、舒适状况对其疼痛程度进行比较以及对其内分泌激素多种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①A组29例患者经2d注射药物后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B组28例患者的评分相比,差距较小,即P>0.05;②A组29例患者经2d注射药物后其舒适度疼痛评分与B组28例患者的评分相比,差距较小,即P>0.05;③A组29例患者在治疗在治疗后与B组的血糖含量相比差距较大,即P<0.05.结论 在不同方式的镇痛结果 中显示,多模式镇痛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减少疼痛状况,同时并出现极为少量的不良现象,降低了过激现象,可广泛的用于临床研究.
作者:潘海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实施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术后予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术后4,8,12,24,48小时静息与活动时VAS与肌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 帕瑞昔布钠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VAS与肌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状态下,RD组在术后4,8,12及24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两组患者活动状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发生谵妄与PONV的患者例数多于R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及嗜睡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证实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
作者:韩英;邱雯;吕培军;赵劲松;蒋永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麻气管插管下甲状腺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本科室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112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讨论全麻气管插管下甲状腺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及对策.结果 甲状腺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5例,发生率1.33%,其中喉返神经损伤6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5例),占40%,环杓关节脱位5例,占33.3%,喉头水肿或咽喉损伤4例,占26.7%.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下甲状腺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除了考虑喉返神经损伤外,尚需考虑环杓关节脱位、咽喉损伤、喉头水肿等可能.
作者:王松祥;黄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回顾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单侧去骨瓣减压术(DC)后继发对侧硬膜下积液(SDE)患者9例.本组9例患者发现有积液后均行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对于加压包扎无效或积液进展者有5例,行钻孔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再复发的有4例:1例行颅骨修补,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结果 本组共9例发现SDE.采用加压包扎有4例达到治愈、5例复发;复发5例继而行腰大池引流,腰大池引流有1例达到治愈.另外4例中有1例经颅骨修补达到治愈、有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达到治愈.结论 对于DC术后应密切观察;发现SDE者,可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积液局部钻孔引流、腰大池引流、颅骨修补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治疗.DC术后对侧SDE的治疗,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实际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金洪泽;王伟;高树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肾结石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灌注泵引起的不同肾盂内压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6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灌注压力分为正常压力组、高压组、反流压力组,通过监测不同灌注压力下肾盂内压的变化,了解灌注与肾盂压力的关系,以及肾盂压力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肾盂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2例患者术后共有8例(12.90%)患者出现发热,其中正常压力组1例、压力升高组2例、反流压力组5例,各组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03%、11.11%、45.45%.感染组灌注泵流量状况为231.2±34.2 ml/min;未发生PCT感染组患者的灌注泵流量状况为197.3±24.3 ml/min,明显低于感染组.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存在肾盂内压增高,增高与灌注压力有关,患者术后感染率与肾盂内压力增高有关.
作者:吴颐俊;李杰;张继付;刘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不同麻药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三种麻药配伍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咪唑安定联合异氟醚三种麻药配伍麻醉.监测并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及术后苏醒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价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及拔管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1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3小时、术后6小时及术后12小时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药配伍更利于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临床安全性较好.
作者:戴春雷;彭秀兰;赵助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和腰椎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神经阻滞组,n=40)和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组(腰椎联合麻醉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HR、SBP、DBP均显著低于注药前(P<0.05),SpO2均显著高于注药前(P<0.05),但注药前、 完成手术后的HR、SBP、DBP、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注药前、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的HR、SBP、DBP、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神经阻滞组患者的SBP均显著高于腰椎联合麻醉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HR、DBP、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腰椎联合麻醉组42.5%(17/40)(P<0.05).结论 神经阻滞较腰椎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具有较小的影响.
作者:王娜娜;阮斌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5例.其中21例患者行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另外24例患者行周期病灶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化疗行FOLFOX方案者4例,FOLFIRI方案者3例,XELOX方案者9例;B组患者术后化疗行FOLFOX方案者5例,FOLFIRI方案者5例,XELOX方案者7例.A组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38.09%(8例),B组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37.50%(9例),两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采用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少手术治疗过程的出血量及输血例数,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与手术切除治疗组在术后1年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因此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可作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备用方案,特别适用于无法行切除的肝转移病灶患者.
作者:梁元晓;单剑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