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蛋白组学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张志强;李春雯;潘定权;史晓林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骨质疏松症, CKIP-1
摘要: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疾病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的快速筛选成为可能,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新治疗方法探索提供了新途径,骨质疏松相关研究中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较多,研究中探索了不同标本的预处理流程,并通过与网上数据库的比对可迅速确定蛋白质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几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蛋白质,但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所发现的差异蛋白质尚需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重要目标蛋白CKIP-1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有重要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我院自拟中药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疗效,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G水平,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敏献;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挥发油含量和抗菌活性的樟树叶佳采摘期研究

    目的:分析樟树叶挥发油在不同采摘时间段中含量成分及抗菌活性的变化,确定樟树叶的佳采摘期,为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樟树挥发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月采集浙江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的樟树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测定总挥发油得率;用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定龙脑樟脑的含量;用液体稀释法测定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和绿脓杆菌的低抑菌浓度.结果:不同月份的樟树挥发油总含量高3.0987%(4月)、低0.8504%(5月);龙脑高13.5910%%(6月)、低0.4032%(5月);樟脑高14.8126%(9月)、低0.0172%(6月);不同月份的樟树挥发油对4种菌株的低抑菌浓度有差异,以9月份的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具和绿脓杆菌的MIC (ul/mL)分别是:0.195、0.781、0.098、50.00.结论:综合考虑挥发油含量和抗菌活性两个因素,一年的佳采摘期依次是9、10和4月份.

    作者:叶强;睢凤英;张红玉;殷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PLC测定不同逆流萃取流速下的栀子苷含量及稳定性

    目的:采用逆流萃取的方法,在两种不同的萃取流速下,考察两种不同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及稳定性,以期对栀子药材的粗提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栀子逆流萃取液中栀子苷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C18色谱柱(5μm,4.6 ×250 mm);流动相乙腈一水(15∶8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30℃.结果:两种不同产地不同逆流萃取条件下,栀子苷均在5h达到大值,种植栀子比野栀子中栀子苷含量高,且同一产地栀子在B流速时大于A流速时栀子苷含量,1个月后重复测定1次,栀子苷含量稳定.结论:HPLC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可为栀子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培培;周函钰;张炎新;丛晓东;蔡宝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扶正解毒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中药扶正解毒法对HPV转阴率及血清IL-18浓度改变的影响,探讨扶正解毒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160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0例)、中药外用组(40例)、西药外用组(40例)、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0例),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HPV转阴率及血清IL-18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中药外用组、西药外用组、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组治疗后HPV转阴率分别为:70.0%,47.5%,45.0%,67.5%,4组治疗后HPV转阴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自身前后血清IL-18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18浓度均有降低;4组血清IL-18浓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与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中药外用组与西药外用组血清IL-18浓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有效治疗宫颈HR-HPV感染,降低血清IL-18浓度,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阻断宫颈病变进程.

    作者:张蔚苓;叶利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软肾散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TGF-β1及α-SMA的影响

    目的:观察软肾散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治疗组和软肾散治疗组,后3组建立UUO大鼠模型.治疗结束后测定大鼠肾功能、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TGF-β1、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两治疗组大鼠BUN、SCr低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间质病理积分显示两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两治疗组TGF-β1和α-SM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肾散能一定程度上减轻UUO大鼠RIF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和α-SMA表达有关.

    作者:何敏;徐再春;潘庆;韩文轮;胡岗;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对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CU)患者焦虑负性情绪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肝郁血虚型CU患者进行评分,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血清中NGF和SP水平,与正常组作比较.结果:肝郁血虚型CU组HAMA评分高于正常组,可能对血清NGF和SP水平有影响.结论:肝郁血虚型CU患者焦虑负性情绪对病情影响与血清NGF和SP水平变化可能有关联.

    作者:王冬梅;马丽俐;祝永强;王一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综合治疗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盆腔炎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开展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经验积累.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54例盆腔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7例.其中研究组给予膈下逐瘀汤联合大柴胡汤用药,而对照组给予头孢羟氨苄联合甲硝唑口服用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用药总有效率,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3.6±1.7)d,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为(4.4±1.8)d,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愈6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治愈4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0.3%,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盆腔炎患者而言,给予膈下逐瘀汤联合大柴胡汤治疗相较于头孢羟氨苄联合甲硝唑能够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袁秋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畲药降脂轻身茶防治痰湿壅盛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畲药降脂轻身茶防治痰湿壅盛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畲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思路.方法:入选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共有76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畲药降脂轻身茶,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和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体重指数,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糖、血压和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畲药降脂轻身茶有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可能与其减轻体重、调节血脂及降低血糖、血压有关,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铨;刘忠达;陈礼平;姚纯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四逆温胆汤对中风后疲劳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疲劳程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四逆温胆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实践,观察疲劳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为选择佳的中风后疲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条件的90例中风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四逆温胆汤组、复方四逆温胆汤+康复训练组,分别治疗1个月.比较3组患者及治疗前后疲劳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3组的SS-QOL、FSS、VAS评分均下降,但复方四逆温胆汤+康复训练组下降明显(P<0.05);②3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因子水平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3组血清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复方四逆温胆汤+康复训练组下降明显,变化趋势和疲劳程度基本一致;③疲劳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330~0.5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逆温胆汤治疗中风后疲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觉疲劳感觉,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炳;万菁;张垣;杨堃;吴登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蛋白组学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疾病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的快速筛选成为可能,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新治疗方法探索提供了新途径,骨质疏松相关研究中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较多,研究中探索了不同标本的预处理流程,并通过与网上数据库的比对可迅速确定蛋白质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几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蛋白质,但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所发现的差异蛋白质尚需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重要目标蛋白CKIP-1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志强;李春雯;潘定权;史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AION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及对照组,记录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时所有入选者的视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觉诱发电位、佳矫正视力、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OCT检测)的结果,以及治疗开始后1周及1个月所有患者视野、视觉诱发电位、佳矫正视力、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OCT检测)的结果.结果:无论从短期(1周内)还是中长期(1个月、3个月)来说,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的视野改善优于基础治疗及单独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或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后视力改善优于基础治疗,且能在短期内(1周内)就能显示出来,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4周)、随访(1个月、3个月)后才能显示出两者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或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从中长期随访(1个月、3个月)来看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视盘周围神经纤维的萎缩;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能一定程度上改善AION的视觉诱发电位,但主要是改善视觉诱发电位的振幅,而对潜伏期的改善帮助不大;从长期(3个月)来看,补阳还五汤治疗AION能更加明显的缩短臂-视盘循环时间.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有良好的效果,对其视力的恢复、视野的改善、视神经周围神经纤维萎缩的减轻、视觉诱发电位的恢复、局部微循环的改善都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陆勤康;张军涛;赵娜;王惠云;童奇湖;王守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状况等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状况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较佳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及生存质量.

    作者:陈晓农;王荣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观察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方法:取RBL-2 H3细胞,含10% FBS的MEM培养液培养,传代后接细胞培养板,MTT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小青龙汤可抑制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并可促进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凋亡.结论: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肥大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有关.

    作者:张银萍;朱吾元;赵变;李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炎康复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妇炎康复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静脉滴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妇炎康复胶囊,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卵管造影,治疗组的正常率为81.4%,对照组的正常率为67.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妇炎康复胶囊联合甲硝唑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安全、有效、可靠等特点,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谢蓉蓉;李绍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丹参脂溶性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乙醇回流法和乙酸乙酯回流法对丹参脂溶性有效部位的提取效果.方法:以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对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中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对比.结果:传统乙醇回流法提取物中总丹参酮含量为1.114 ±0.005%,丹参酮ⅡA含量为(0.511±0.023)%;乙酸乙酯回流法提取物中总丹参酮含量为(0.076±0.0003)%,丹参酮ⅡA含量为(0.324±0.016)%.结论:传统乙醇回流法对丹参脂溶性有效部位的提取效率优于乙酸乙酯回流法.

    作者:侯桂兰;王春雷;芦柏震;裴家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蜘蛛香总环烯醚萜类成分纯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蜘蛛香总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工艺方法.方法:以Chlorovaltrate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蜘蛛香总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动态吸附-解吸法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并优选其纯化工艺条件.结果:D-101大孔树脂适合蜘蛛香总环烯醚萜成分的分离纯化,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20g·L-1,用6 BV(Bed Volume)的水和4 BV的60%乙醇洗脱除杂,4 BV的9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BV·h-1,收集95%乙醇洗脱液.洗脱液减压回收至干,在此工艺下所提取的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纯度达66.3%.结论:D-101大孔树脂能有效提高蜘蛛香中总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纯度,工艺简单可行,较适宜应用于大生产.

    作者:张瑞桐;兰明;林玉;李少华;陈朝勇;陈冲;闫智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张明雪教授辨证治疗冠心病120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传统中药汤剂辨证加减治疗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阳上亢证、痰热扰心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张明雪教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统计分析生脉饮、归脾汤、天麻钩藤饮和温胆汤分别治疗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阳上亢证和痰热扰心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0.83%,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肝阳上亢、痰热扰心各证型有效率分别为73.34%、80%、76.66%、93.33%,各证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主要伴随症状治疗后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辨证采用生脉饮、归脾汤、天麻钩藤饮和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具有安全性.

    作者:李京;张明雪;金跟海;刘日;张琳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喜树碱衍生物SN-38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喜树碱衍生物SN-38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法检测SN-38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特异性荧光底物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观察不同种类Caspase抑制剂对SN-38诱导HL-6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CCK法显示SN-38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凋亡分析及Caspase抑制剂研究,显示SN-38通过内源性Caspase信号通路诱导HL-60细胞凋亡.结论.SN-38通过内源性Caspase信号通路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作者:封蔚莹;宋春娇;张志坚;钟永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远道取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与不同针刺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针刺远道腧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并分析针刺强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强、中、弱、无刺激量4组,通过不同强度针刺远道穴位,配合肩关节运动,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肩关节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价其疗效,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第1疗程后,4组(强、中、弱、无刺激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四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疼痛方面,两疗程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疗程后,强、中、弱组与无刺激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强、中度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1、2疗程后,强、中度刺激量组与无刺激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中、弱3组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针刺强度、疗程相关性分析显示,疗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中度两组与无刺激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刺激组与无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采用中、强度针刺,增加治疗疗程,可提高临床疗效,更有效消除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王维强;房连强;彭菊华;李霞;谭朝坚;袁双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熟地平颤汤治疗帕金森氏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熟地平颤汤协同左旋多巴治疗PD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选择H&Y分级Ⅱ~Ⅳ级的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熟地平颤汤.疗程12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组UPDRSⅡ、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照中医老年颤证功能障碍评分法,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进步率+进步率+稍有进步率)为86.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轻症组疗效优于中、重症组;患者日记中显示加用中药治疗后第12周:“开”期延长,“关”期缩短.结论:熟地平颤汤协同左旋多巴治疗PD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功能、延长“开期”、缩短“关期”,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周洁;叶青;袁灿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