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附苓丸水提物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沈敏鹤;葛桂敏;林红;姚成;任函成;阮善明

关键词:复方附苓丸, Bcl-2基因, 卵巢癌, SKOV3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附苓丸水提物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以未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用MTT法测算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SKOV3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抑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结果:复方附苓丸水提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下调Bcl-2基因mRNA表达 结论:复方附苓丸抑制SKOV3细胞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下调Bcl-2抑凋亡基因相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隐曲当作勃起解

    “隐曲”一词通行的解释有3种:指心情抑郁;指大小便;指房事.《素问》的一个行文惯例是“男女对举”,由“女子不月”可知“不得隐曲”应特指男性.因此可否定大小便的解释.由于《素问》原文为“不得隐曲”,通过逻辑判断可否定心情抑郁的解释.从文理的分析,“隐”通“檃”,“隐曲”即“檃曲”,意为“使曲为直”.而在《素问》的语境中,所谓“使曲为直”,即使下垂的阴茎勃起.有关隐曲的疾病,即为男子性功能障碍——阳痿.从医理上亦可支持这一观点.

    作者:沈成;张亭立;孙文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生地黄、生地黄炭吸附力的测定比较

    目的:通过对生地黄、生地黄炭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探讨生地黄炭的止血机理.方法: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地黄、生地黄炭吸附力的大小.结果:亚甲基蓝线性范围为0.02176~0.1088 mg(r =0.9996),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为2.04%(n=6).吸附力的大小:生地黄炭>生地黄.结论:吸附力的变化可能是生地黄炭止血比较重要的机理之一.

    作者:王娜;卫向龙;李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规范性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及症候出现的规律,为中医诊疗的规范化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工具书及现代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国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文献308篇,进行中医证型及症候命名规律研究,总结各症候所出现频次、频率的规律.结果:古代文献、工具书与现代期刊文献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证型命名规律基本一致;现代期刊文献症候的研究分析发现各症候均散在分布,少数频率超过5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证型为湿热型、寒湿型、瘀积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症候信息尚缺乏统一规律.

    作者:姚国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收集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一类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为气滞血瘀,并提取3个相关公因子,分别为寒凝、湿热、肾虚,389例患者经聚类分析形成3种证候:寒凝气滞血瘀证45.2% (176/389),湿热气滞血瘀证20.0% (78/389)和肾虚气滞血瘀证34.70% (135/389).结论:内异症的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得出1个共性特征和3个常见证候,气滞血瘀反映本病的基本病机和基础证候,寒凝、湿热、肾虚反映本病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病理状态和临床表现,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作者:钱静;王劲松;胡秀明;王静莲;仇颖琰;于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西黄解毒胶囊控制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西黄解毒胶囊对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5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6例,两组均应用规范的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组同时联合西黄解毒胶囊,观察两组中位复发转移时间、1~3年复发转移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后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率对照组分别为41.66%,79.16%和91.66%;治疗组分别为15.38%,50.00%和57.6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3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及P<0.01),大肠癌患者术后中位复发转移时间对照组为14个月,治疗组为21个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分别为73.35±6.21和81±5.47,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应用西黄解毒胶囊可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浩;关念波;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对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细胞COX-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测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对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胃黏膜组织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去氧胆酸钠+氨水+吲哚美辛+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萎缩性胃炎鼠模型,并用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低、中、高剂量分别进行干预,观测其对萎缩性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组织COX-2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萎缩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COX-2mRNA表达.结论: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可调节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COX-2 mRNA的表达.

    作者:王常松;王启国;俞洁;闵莉;吴银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安医家程松厓学术思想探析

    程松厓是新安医派的重要医家,《松厓医径》是反映程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从重切脉“八纲”统领脉法、宗脏腑辨证辨病互补、悟仲景尽现处治活法3个方面,对程氏的学术思想作一探析.

    作者:沈钦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五加菌丝体胶囊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五加菌丝体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评估其保健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检测高中低剂量组1.00、0.67、0.33 g· kg-1·d-1给小鼠服药后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数及血清溶血素的生成等4项免疫学指标.结果:各剂量组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均有明显增强效应,高剂量组对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抗体生成细胞有提高效应.结论:提示该胶囊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功能,是其对肿瘤康复治疗有效的机理之一.

    作者:缪珠雷;杨鸣泽;张康;杨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衰老阳虚大鼠生化指标及HSP70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生化指标及HSP70的改变,探讨其是否也能有效模拟阳虚证动物表征,及探讨应激蛋白在诱导衰老和阳虚中的作用.方法:3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取10只大鼠经皮下注射D-半乳糖42 d制作衰老阳虚模型,剩余10只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共持续5d,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CHOL)的含量变化,同时检测脾脏细胞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衰老阳虚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空间探索实验)中经过平台次数(P<0.05)和有效区停留时间(P<0.01)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清SOD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脂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脾细胞HSP70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降低,导致SOD活性降低,进一步导致高脂血症及行为认知水平降低,且与阳虚证动物模型表征相符.

    作者:肖凌;王静芝;翁鑫宇;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1].测定绿原酸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1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测定木犀草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phenyl(4.6 mm×2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金银花其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相差甚大.结论:山东、河南、江浙赣地区金银花质量呈现优势.

    作者:范蕾;蓝云龙;余乐;陈芬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前列安通胶囊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前列安通胶囊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5℃.结果:苦杏仁苷进样量在0.1606~3.212 μg范国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41%,RSD=1.02%(n=6).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前列安通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玉芳;陈宗良;吴立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艾灸对健康人脉搏波速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艾灸对健康人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34名男性学生,开展随机交叉对照实验.艾灸处理对受试者神阙、气海及两侧足三里直接温和灸各15 min;对照处理为空白对照.设计PWV检测系统,测量人体左右两侧肱-桡PWV、桡-中指PWV和桡-小指PWV;同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人体左右两侧手指、手心和手腕的温度;观察艾灸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艾灸后右肱-桡PWV和右桡-中指PWV上升显著(P<0.05),而对照处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艾灸后和对照后手部温度均有所下降,但艾灸后下降更加明显;PWV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PWV可显示艾灸对人体的影响,提示PWV在艾灸的疗效观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翠;李子孺;张鹤鸣;张婷;陈锂;杨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减化石利胆汤预防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9年1月,经腹部B超、CT、MRCP检查,ERCP乳头切开取石,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取石术成功后,给予中药“加减化石利胆汤”100 mL,2次/d,口服,每月服用不少于6~7剂,每年服药不少于70剂,对照组300例,未服中药及其他相关药物,同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60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每半年或出现腹痛症状时复查腹部B超、CT、MRCP检查.结果:实验组有19例复发,对照组有33例复发,两组术后结石累计复发概率分别是6.3%和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1,P=0.037).结论: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可有效预防ERCP取石术后患者的胆石症复发.

    作者:田金沙;林一帆;巩阳;刘杨;陆宇平;高文艳;季芳;雷春红;李昊燃;盛天骄;王长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法对兔退变髓核中Fas/FasL的表达及基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中药对兔退变髓核中Fas/ FasL的表达及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益气活血法中药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用病理切片观察髓核的组织学变化;测量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治疗后髓核中Fas/FasL基因mRNA表达.结果:①两组动物治疗后病理切片显示髓核退变均明显,但治疗组软骨终板退变较轻,血管芽较多;②治疗组1、2月和对照组1、2月蛋白多糖含量均减少,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治疗组内1、2月蛋白多糖含量的组内对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随时间延长Fas/FasL基因mRNA表达均增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内对比Fas/FasL基因mRNA表达增强,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益气活血法中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的发展,但不能根本抑制或逆转髓核形态学退变的发生;不能抑制髓核内Fas/ FasL基因的表达;不能抑制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减少.

    作者:吕存贤;吴永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温经汤对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患者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经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并从治疗角度反证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对30例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患者给与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并与32例正常女性对照.结果:近期临床治愈25例(83.0%),无效5例(17.0%).治疗后血清E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明显升高(t=2.535 >2.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经汤具有改善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作用于卵巢,调节孕酮的分泌,纠正月经周期紊乱,促进卵泡成熟、排卵以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李雯;朱雪琼;蔡进章;温怀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千层塔内生真菌G324-4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千层塔内生真菌G324-4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化学成分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方法:应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获得微生物菌丝体,再用溶剂提取,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从千层塔内生真菌G324-4中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核丛青霉素(1)和Pencolide (2);核丛青霉素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7.30 ±0.52) μg/mL; Pencolide没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论:千层塔内生真菌G324-4可代谢产生核丛青霉素和pencolide,有望成为新的药源微生物.

    作者:李晓誉;陈峰阳;徐世芳;叶益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消瘀散涂膜剂和即型凝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和比较消瘀散新旧剂型(涂膜剂、即型凝胶剂和散剂)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挫伤新西兰大白兔模型的治疗效果和透皮性能,选择优势剂型,并初步探讨其促进急性软组织挫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成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散剂组(A)、涂膜剂组(B)、即型凝胶剂组(C)、模型组(D),A、B组及C组分别用消瘀散涂膜剂、即型凝胶剂和散剂治疗,D组予空白贴剂外敷.各组用药后第2、4、6d作大体观察评分;每组每个时相点取5只实验大白兔,按照要求处理标本并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以有效成分大黄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A、B组及C组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比较各种剂型的透皮速率、透皮百分率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大体观察评分,C组与A组第4、6d比较,B组与A组第6d比较,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第6d组织学观察评分C组指标优于A组(P<0.05);各种剂型间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即型凝胶剂透皮速度快,皮肤储量多,涂膜剂透皮总量多.结论:消瘀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新剂型的吸收和疗效优于旧剂型,而两种新剂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P>0.05),即型凝胶剂在具体计分上总体略优于涂膜剂.

    作者:肖立新;彭力平;马笃军;朱春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萱草根及萱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为深入研究开发萱草属药用植物,对萱草根与萱草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查阅、整理与分析,阐述有关萱草根和萱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结果:萱草的主要成分为蒽醌和2,5-二氢呋喃酰胺衍生物,还含有生物碱、黄酮、萘酚、甾醇、皂甙、脂肪族、单苯环衍生物等化学成分.萱草根应用于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也具有抗结核、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萱草花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镇静安神,也具有抗抑郁、预防肝炎等作用.结论:萱草含有多种于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具有极佳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作者:郭冷秋;张颖;张博;张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的几个问题和探讨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中药或中药复方按一定剂量给动物灌胃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的血液并分离得到其血清,以含药血清作为药物直接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从而研究其药理机制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就该方法学在动物选择、给药方案、含药血清的处理等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作者:陈赐慧;花宝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两种气滞血瘀证造模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大鼠气滞血瘀证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气滞血瘀病因病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声光电、夹尾、束缚、冰水浴多种刺激联合应用及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造模.采用MOTO压力传感技术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四项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多因素刺激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高、中、低切粘度与血浆黏度均显著升高(P<0.05),肾上腺素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与血浆黏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大鼠凝血四项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多因素刺激与肾上腺素注射法均能导致动物出现血瘀状态,肾上腺素注射法方便易行,多因素刺激组较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作者:王婷婷;贾乘;宁天一;姜静;程嘉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