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卫向龙;李娴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探讨郁证的中医证候要素与症状的相关性,为规范郁证证候特征文献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华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检索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余部,检索词包括“郁证”、“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经统计分析找出与上述病证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51篇文献的内容(851条原文),2873个症状,规范后185个症状,18个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与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气滞与情绪抑郁、烦躁、吞酸、胁肋胀痛等相关;气虚与悲伤欲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胆怯易惊等相关;血虚与健忘、失眠、头痛、头晕等相关;内火与悲伤欲哭、乏力、烦躁、口苦等相关;痰与悲伤欲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咽中异物感等相关;肝与烦躁、口干、情绪抑郁、头晕等相关;脾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乏力、倦怠等相关;心与胆怯易惊、健忘、哭笑无常、失眠等相关;肾与乏力、口干、小便不利、肢体酸软等相关.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郁证证候特征与目前大多数医家对郁证的认识基本相符,古代文献中对郁证的论述可为当代研究抑郁症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帮助.
作者:李那永;田金洲;时晶;苗迎春;龙子戈;马辛;汪卫东;贾竑晓;冯秀杰;尹冬青;徐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筛选五味子-细辛药对抗哮喘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胺引喘法、小鼠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该药对5种提取物(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及细辛水提液)对豚鼠的平喘、小鼠的镇咳和祛痰作用.结果:豚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细辛挥发油,豚鼠哮喘潜伏期显著延长,其它3种提取物均无显著作用;小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小鼠咳嗽潜伏期显著或极显著地延长,咳嗽次数极显著地减少,细辛水提液无显著作用;小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均极显著地增多,细辛水提液无显著作用.结论:该药对的平喘活性部位可能为五味子挥发油和细辛挥发油,镇咳及祛痰活性部位可能为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
作者:吴建兵;褚裹萍;张永煜;邱明丰;贾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1].测定绿原酸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1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测定木犀草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phenyl(4.6 mm×2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金银花其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相差甚大.结论:山东、河南、江浙赣地区金银花质量呈现优势.
作者:范蕾;蓝云龙;余乐;陈芬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消瘀散新旧剂型(涂膜剂、即型凝胶剂和散剂)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挫伤新西兰大白兔模型的治疗效果和透皮性能,选择优势剂型,并初步探讨其促进急性软组织挫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成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散剂组(A)、涂膜剂组(B)、即型凝胶剂组(C)、模型组(D),A、B组及C组分别用消瘀散涂膜剂、即型凝胶剂和散剂治疗,D组予空白贴剂外敷.各组用药后第2、4、6d作大体观察评分;每组每个时相点取5只实验大白兔,按照要求处理标本并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以有效成分大黄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A、B组及C组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比较各种剂型的透皮速率、透皮百分率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大体观察评分,C组与A组第4、6d比较,B组与A组第6d比较,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第6d组织学观察评分C组指标优于A组(P<0.05);各种剂型间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即型凝胶剂透皮速度快,皮肤储量多,涂膜剂透皮总量多.结论:消瘀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新剂型的吸收和疗效优于旧剂型,而两种新剂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P>0.05),即型凝胶剂在具体计分上总体略优于涂膜剂.
作者:肖立新;彭力平;马笃军;朱春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山核桃叶总黄酮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考察,为后继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101大孔树脂为吸附材料,对其静态吸附容量及黄酮洗脱富集条件进行考察,确定山核桃叶总黄酮制备工艺.结果:山核桃叶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80 min、60 min;溶媒倍数分别为10倍、8倍.D101型树脂对山核桃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容量为(36.78±2.5)mg/g,洗脱次序为20%乙醇洗脱后收集40%乙醇洗脱部分即为山核桃叶总黄酮,其总黄酮得率为(74.93±2.10)%,纯度达(74.07±2.61)%.结论:所确立的山核桃叶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合理、稳定,黄酮得率及纯度较高,为深入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朱学鑫;李伟平;俞燕;蒋福升;丁志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隐曲”一词通行的解释有3种:指心情抑郁;指大小便;指房事.《素问》的一个行文惯例是“男女对举”,由“女子不月”可知“不得隐曲”应特指男性.因此可否定大小便的解释.由于《素问》原文为“不得隐曲”,通过逻辑判断可否定心情抑郁的解释.从文理的分析,“隐”通“檃”,“隐曲”即“檃曲”,意为“使曲为直”.而在《素问》的语境中,所谓“使曲为直”,即使下垂的阴茎勃起.有关隐曲的疾病,即为男子性功能障碍——阳痿.从医理上亦可支持这一观点.
作者:沈成;张亭立;孙文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为深入研究开发萱草属药用植物,对萱草根与萱草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查阅、整理与分析,阐述有关萱草根和萱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结果:萱草的主要成分为蒽醌和2,5-二氢呋喃酰胺衍生物,还含有生物碱、黄酮、萘酚、甾醇、皂甙、脂肪族、单苯环衍生物等化学成分.萱草根应用于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也具有抗结核、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萱草花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镇静安神,也具有抗抑郁、预防肝炎等作用.结论:萱草含有多种于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具有极佳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作者:郭冷秋;张颖;张博;张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天仙子脂肪酸中成分组成,比较炮制对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比较不同产地天仙子脂肪酸组成.方法:GC-MS方法分析天仙子中脂肪酸组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并鉴定出11个峰.亚油酸含量高(65.36%),其次是油酸(14.59%),还有肉豆蔻酸(4.85%)、棕榈酸(4.63%)、硬脂酸(2.58%)、α-亚麻酸(14.59%)、山嵛酸(0.55%)等.首次采用GC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3个产地的天仙子中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炮制后部分脂肪酸组成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增加或减少,未见成分组成的质变.
作者:王秀琴;李军;李岚;门启鸣;康廷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法(TEAS)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相关性.方法:11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TEAS刺激太冲、阴陵泉和天枢三穴,每天2次;对照组予TEAS模拟治疗,疗程4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肠道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的相关性,并评估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肠道症状总积分以及腹痛程度、腹痛天数、腹胀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排便次数、急迫天数等与中医证候呈正相关(P<0.05,P<0.01);生活质量总积分以及睡眠质量、精力改变、工作影响等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P<0.05,P<0.01).治疗结束后,TEAS治疗组对主症大便泄泻、腹痛、胸胁胀闷,次症脘腹胀满、抑郁烦躁、肠鸣矢气、嗳气、太息,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优于TEAS模拟组(P<0.05,P<0.01).结论:中医证候与IBS-D患者的肠道症状、生活质量相关,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能反映IBS-D肝气乘脾证的证候改善情况,TEAS能有效改善IBS-D肝气乘脾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作者:陈明显;叶开升;金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银耳、麦冬、燕麦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吸湿保温能力.方法:以水提醇沉得到的多糖为材料,对银耳、麦冬、燕麦多糖的保温吸湿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铁氰化钾还原实验和亚铁离子螯合实验等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积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麦冬多糖具有很好的吸湿保湿性能,银耳多糖具有很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麦冬多糖具有很好的还原能力.结论:本实验为银耳、麦冬、燕麦多糖开发成保健品或化妆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刚;郭晓蕾;宝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从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两方面来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构建模式等环节及模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指出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夏炳江;童培建;肖鲁伟;谢健;金红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经络作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其研究已进行了60年,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是要继续埋头前进,还是停下来抬头看路?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所在,提出了经络研究的切入点.
作者:林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大鼠气滞血瘀证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气滞血瘀病因病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声光电、夹尾、束缚、冰水浴多种刺激联合应用及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造模.采用MOTO压力传感技术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四项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多因素刺激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高、中、低切粘度与血浆黏度均显著升高(P<0.05),肾上腺素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与血浆黏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大鼠凝血四项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多因素刺激与肾上腺素注射法均能导致动物出现血瘀状态,肾上腺素注射法方便易行,多因素刺激组较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作者:王婷婷;贾乘;宁天一;姜静;程嘉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艾灸对健康人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34名男性学生,开展随机交叉对照实验.艾灸处理对受试者神阙、气海及两侧足三里直接温和灸各15 min;对照处理为空白对照.设计PWV检测系统,测量人体左右两侧肱-桡PWV、桡-中指PWV和桡-小指PWV;同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人体左右两侧手指、手心和手腕的温度;观察艾灸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艾灸后右肱-桡PWV和右桡-中指PWV上升显著(P<0.05),而对照处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艾灸后和对照后手部温度均有所下降,但艾灸后下降更加明显;PWV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PWV可显示艾灸对人体的影响,提示PWV在艾灸的疗效观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翠;李子孺;张鹤鸣;张婷;陈锂;杨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附苓丸水提物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以未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用MTT法测算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SKOV3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抑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结果:复方附苓丸水提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下调Bcl-2基因mRNA表达 结论:复方附苓丸抑制SKOV3细胞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下调Bcl-2抑凋亡基因相关.
作者:沈敏鹤;葛桂敏;林红;姚成;任函成;阮善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渴平合剂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7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消渴平合剂,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FBG、P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HOMA-IR、HOMA—IS及CR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FBG、P2hPG、HbAlc明显下降(P<0.05),HOMA-IR明显下降(P<0.01),IAI及HOMA—IS明显上升(P<0.01);CRP明显降低(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消渴平合剂能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β细胞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作者:辛传伟;叶佐武;田云龙;王结胜;郑柳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特征.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江苏等10个调查点9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将其中痰热内扰、心脾两虚、肝胆火盛、阴虚火旺、肝郁犯脾5类常见证候的舌象、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5类证候共605例,各证的舌象、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5类证候的舌象、脉象特征可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宋炜熙;陈婷婷;曹小军;张宏耕;唐云;杨宗亮;陈裕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收集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一类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为气滞血瘀,并提取3个相关公因子,分别为寒凝、湿热、肾虚,389例患者经聚类分析形成3种证候:寒凝气滞血瘀证45.2% (176/389),湿热气滞血瘀证20.0% (78/389)和肾虚气滞血瘀证34.70% (135/389).结论:内异症的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得出1个共性特征和3个常见证候,气滞血瘀反映本病的基本病机和基础证候,寒凝、湿热、肾虚反映本病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病理状态和临床表现,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作者:钱静;王劲松;胡秀明;王静莲;仇颖琰;于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中药对兔退变髓核中Fas/ FasL的表达及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益气活血法中药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用病理切片观察髓核的组织学变化;测量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治疗后髓核中Fas/FasL基因mRNA表达.结果:①两组动物治疗后病理切片显示髓核退变均明显,但治疗组软骨终板退变较轻,血管芽较多;②治疗组1、2月和对照组1、2月蛋白多糖含量均减少,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治疗组内1、2月蛋白多糖含量的组内对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随时间延长Fas/FasL基因mRNA表达均增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内对比Fas/FasL基因mRNA表达增强,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益气活血法中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的发展,但不能根本抑制或逆转髓核形态学退变的发生;不能抑制髓核内Fas/ FasL基因的表达;不能抑制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减少.
作者:吕存贤;吴永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学理论及临床均取得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医家对于五官科多种病证研究深入,阐释精妙.总结魏晋南北朝多个医家在中医五官科病证,包括目病、鼻病、耳病、口病、舌病、咽喉病等方面的理论认识以及治法方药,分析归纳其中的辨治特点,有助于中医学术理论的继承,对于现代相关疾病的治疗亦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张育菁;胡冬裴;李小茜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