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萱草根及萱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郭冷秋;张颖;张博;张鹏

关键词:萱草根, 萱草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摘要:目的:为深入研究开发萱草属药用植物,对萱草根与萱草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查阅、整理与分析,阐述有关萱草根和萱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结果:萱草的主要成分为蒽醌和2,5-二氢呋喃酰胺衍生物,还含有生物碱、黄酮、萘酚、甾醇、皂甙、脂肪族、单苯环衍生物等化学成分.萱草根应用于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也具有抗结核、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萱草花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镇静安神,也具有抗抑郁、预防肝炎等作用.结论:萱草含有多种于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具有极佳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的几个问题和探讨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中药或中药复方按一定剂量给动物灌胃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的血液并分离得到其血清,以含药血清作为药物直接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从而研究其药理机制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就该方法学在动物选择、给药方案、含药血清的处理等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作者:陈赐慧;花宝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育泡饮对自身免疫性POF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育泡饮对自身免疫性POF小鼠颗粒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成熟的SD雌性大鼠卵巢组织制备卵巢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卵巢早衰模型.在3次免疫后连续灌服不同剂量育泡饮,以强的松为阳性对照,分别在实验结束后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观察各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各组卵巢Bax、Bcl-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卵巢颗粒细胞Bax蛋白高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育泡饮各剂量组Bax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模型组Bcl-2蛋白低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育泡饮各剂量组Bcl-2表达有不同程度提高.模型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数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育泡饮各剂量组颗粒细胞凋亡数量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颗粒细胞凋亡是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育泡饮能降低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颗粒细胞Bax的蛋白表达,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育泡饮可抑制颗粒细胞凋亡,从而恢复卵巢功能.

    作者:梁欣韫;牛建昭;杨美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探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病因复杂,导致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目前,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AD免疫治疗的关键靶标.研究表明,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结合文献并对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何珊;郭蕾;樊凯芳;赵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生地黄、生地黄炭吸附力的测定比较

    目的:通过对生地黄、生地黄炭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探讨生地黄炭的止血机理.方法: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地黄、生地黄炭吸附力的大小.结果:亚甲基蓝线性范围为0.02176~0.1088 mg(r =0.9996),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为2.04%(n=6).吸附力的大小:生地黄炭>生地黄.结论:吸附力的变化可能是生地黄炭止血比较重要的机理之一.

    作者:王娜;卫向龙;李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调周法改善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反复IVF-ET失败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组(实验组,30例)和控制性超排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状态.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型+B型内膜的数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在子宫内膜厚度,内膜阻力指数,子宫内膜穿支血流3项指标上均有差异,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周法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有助于着床,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

    作者:周璐;徐彩华;孙一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特征.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江苏等10个调查点9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将其中痰热内扰、心脾两虚、肝胆火盛、阴虚火旺、肝郁犯脾5类常见证候的舌象、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5类证候共605例,各证的舌象、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5类证候的舌象、脉象特征可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宋炜熙;陈婷婷;曹小军;张宏耕;唐云;杨宗亮;陈裕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五加菌丝体胶囊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五加菌丝体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评估其保健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检测高中低剂量组1.00、0.67、0.33 g· kg-1·d-1给小鼠服药后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数及血清溶血素的生成等4项免疫学指标.结果:各剂量组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均有明显增强效应,高剂量组对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抗体生成细胞有提高效应.结论:提示该胶囊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功能,是其对肿瘤康复治疗有效的机理之一.

    作者:缪珠雷;杨鸣泽;张康;杨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规范性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及症候出现的规律,为中医诊疗的规范化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工具书及现代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国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文献308篇,进行中医证型及症候命名规律研究,总结各症候所出现频次、频率的规律.结果:古代文献、工具书与现代期刊文献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证型命名规律基本一致;现代期刊文献症候的研究分析发现各症候均散在分布,少数频率超过5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证型为湿热型、寒湿型、瘀积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症候信息尚缺乏统一规律.

    作者:姚国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五味子-细辛药对抗哮喘活性部位筛选

    目的:筛选五味子-细辛药对抗哮喘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胺引喘法、小鼠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该药对5种提取物(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及细辛水提液)对豚鼠的平喘、小鼠的镇咳和祛痰作用.结果:豚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细辛挥发油,豚鼠哮喘潜伏期显著延长,其它3种提取物均无显著作用;小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小鼠咳嗽潜伏期显著或极显著地延长,咳嗽次数极显著地减少,细辛水提液无显著作用;小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均极显著地增多,细辛水提液无显著作用.结论:该药对的平喘活性部位可能为五味子挥发油和细辛挥发油,镇咳及祛痰活性部位可能为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

    作者:吴建兵;褚裹萍;张永煜;邱明丰;贾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1].测定绿原酸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1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测定木犀草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phenyl(4.6 mm×2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金银花其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相差甚大.结论:山东、河南、江浙赣地区金银花质量呈现优势.

    作者:范蕾;蓝云龙;余乐;陈芬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温经汤对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患者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经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并从治疗角度反证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对30例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患者给与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并与32例正常女性对照.结果:近期临床治愈25例(83.0%),无效5例(17.0%).治疗后血清E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明显升高(t=2.535 >2.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经汤具有改善无排卵型功血冲任虚寒血瘀证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作用于卵巢,调节孕酮的分泌,纠正月经周期紊乱,促进卵泡成熟、排卵以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李雯;朱雪琼;蔡进章;温怀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畲药柳叶蜡梅止泻作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畲药柳叶蜡梅止泻作用,为其临床引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小肠推进运动实验结合小鼠腹泻止泻作用实脸共同研究畲药柳叶蜡梅止泻作用.结果:在小肠推进运动实验中柳叶蜡梅水提物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小鼠腹泻止泻作用实验中柳叶蜡梅水提物组能减少稀便总数,降低稀便率、稀便级数以及腹泻指数(P<0.01).结论:实脸证实畲药柳叶蜡梅水提物具有止泻作用.

    作者:温慧萍;费俭;纪佳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安医家程松厓学术思想探析

    程松厓是新安医派的重要医家,《松厓医径》是反映程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从重切脉“八纲”统领脉法、宗脏腑辨证辨病互补、悟仲景尽现处治活法3个方面,对程氏的学术思想作一探析.

    作者:沈钦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药信息部门知识地图的构建研究

    介绍知识地图的概念,分析其在中医药领域建立知识地图的必要性,阐述中医药领域信息部门知识资源的分类;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中医药信息部门知识地图的总体框架设计;重点分析基于知识地图集的知识地图功能模块的构建.

    作者:李彦文;赵英凯;崔蒙;李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衰老阳虚大鼠生化指标及HSP70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生化指标及HSP70的改变,探讨其是否也能有效模拟阳虚证动物表征,及探讨应激蛋白在诱导衰老和阳虚中的作用.方法:3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取10只大鼠经皮下注射D-半乳糖42 d制作衰老阳虚模型,剩余10只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共持续5d,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CHOL)的含量变化,同时检测脾脏细胞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衰老阳虚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空间探索实验)中经过平台次数(P<0.05)和有效区停留时间(P<0.01)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清SOD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脂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脾细胞HSP70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降低,导致SOD活性降低,进一步导致高脂血症及行为认知水平降低,且与阳虚证动物模型表征相符.

    作者:肖凌;王静芝;翁鑫宇;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对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细胞COX-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测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对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胃黏膜组织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去氧胆酸钠+氨水+吲哚美辛+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萎缩性胃炎鼠模型,并用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低、中、高剂量分别进行干预,观测其对萎缩性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组织COX-2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萎缩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COX-2mRNA表达.结论: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可调节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COX-2 mRNA的表达.

    作者:王常松;王启国;俞洁;闵莉;吴银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萱草根及萱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为深入研究开发萱草属药用植物,对萱草根与萱草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查阅、整理与分析,阐述有关萱草根和萱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结果:萱草的主要成分为蒽醌和2,5-二氢呋喃酰胺衍生物,还含有生物碱、黄酮、萘酚、甾醇、皂甙、脂肪族、单苯环衍生物等化学成分.萱草根应用于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也具有抗结核、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萱草花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镇静安神,也具有抗抑郁、预防肝炎等作用.结论:萱草含有多种于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具有极佳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作者:郭冷秋;张颖;张博;张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收集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一类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为气滞血瘀,并提取3个相关公因子,分别为寒凝、湿热、肾虚,389例患者经聚类分析形成3种证候:寒凝气滞血瘀证45.2% (176/389),湿热气滞血瘀证20.0% (78/389)和肾虚气滞血瘀证34.70% (135/389).结论:内异症的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得出1个共性特征和3个常见证候,气滞血瘀反映本病的基本病机和基础证候,寒凝、湿热、肾虚反映本病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病理状态和临床表现,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作者:钱静;王劲松;胡秀明;王静莲;仇颖琰;于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艾灸对健康人脉搏波速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艾灸对健康人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34名男性学生,开展随机交叉对照实验.艾灸处理对受试者神阙、气海及两侧足三里直接温和灸各15 min;对照处理为空白对照.设计PWV检测系统,测量人体左右两侧肱-桡PWV、桡-中指PWV和桡-小指PWV;同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人体左右两侧手指、手心和手腕的温度;观察艾灸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艾灸后右肱-桡PWV和右桡-中指PWV上升显著(P<0.05),而对照处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艾灸后和对照后手部温度均有所下降,但艾灸后下降更加明显;PWV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PWV可显示艾灸对人体的影响,提示PWV在艾灸的疗效观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翠;李子孺;张鹤鸣;张婷;陈锂;杨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山核桃叶总黄酮制备

    目的:对山核桃叶总黄酮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考察,为后继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101大孔树脂为吸附材料,对其静态吸附容量及黄酮洗脱富集条件进行考察,确定山核桃叶总黄酮制备工艺.结果:山核桃叶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80 min、60 min;溶媒倍数分别为10倍、8倍.D101型树脂对山核桃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容量为(36.78±2.5)mg/g,洗脱次序为20%乙醇洗脱后收集40%乙醇洗脱部分即为山核桃叶总黄酮,其总黄酮得率为(74.93±2.10)%,纯度达(74.07±2.61)%.结论:所确立的山核桃叶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合理、稳定,黄酮得率及纯度较高,为深入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朱学鑫;李伟平;俞燕;蒋福升;丁志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