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炜熙;陈婷婷;曹小军;张宏耕;唐云;杨宗亮;陈裕根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特征.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江苏等10个调查点9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将其中痰热内扰、心脾两虚、肝胆火盛、阴虚火旺、肝郁犯脾5类常见证候的舌象、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5类证候共605例,各证的舌象、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5类证候的舌象、脉象特征可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宋炜熙;陈婷婷;曹小军;张宏耕;唐云;杨宗亮;陈裕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艾灸对人体脉搏波特征参数的影响.方法:对34名在校健康男性学生开展随机交叉试验.艾灸阶段对受试者神阙、气海及左右足三里直接温和灸各15 min;对照阶段空白.在实验前后利用脉动信息采集系统同步采集臂、桡两个部位的脉搏信号,以脉搏波信号的时域及频域参数为观察指标.结果:自然状态下,人体左右两侧肱、桡脉搏信号的低次谐波谱能比(Spectral Low-harmonic Energy Ratio,SLER)显示出左右差异(P≤0.05);肱动脉与桡动脉比较,脉搏波波形参数K值和SLER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LER参数与谐波频带宽度(Harmonic Frequency Bandwidth,HFB)均能显示出艾灸处理与对照处理的差异(P≤0.05).结论:脉搏波特征参数能显示艾灸对人体的影响,其在中西医客观化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婷;李子孺;张鹤鸣;周翠;陈锂;杨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经络作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其研究已进行了60年,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是要继续埋头前进,还是停下来抬头看路?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所在,提出了经络研究的切入点.
作者:林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反复IVF-ET失败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组(实验组,30例)和控制性超排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状态.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型+B型内膜的数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在子宫内膜厚度,内膜阻力指数,子宫内膜穿支血流3项指标上均有差异,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周法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有助于着床,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
作者:周璐;徐彩华;孙一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病因复杂,导致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目前,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AD免疫治疗的关键靶标.研究表明,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结合文献并对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何珊;郭蕾;樊凯芳;赵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9年1月,经腹部B超、CT、MRCP检查,ERCP乳头切开取石,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取石术成功后,给予中药“加减化石利胆汤”100 mL,2次/d,口服,每月服用不少于6~7剂,每年服药不少于70剂,对照组300例,未服中药及其他相关药物,同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60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每半年或出现腹痛症状时复查腹部B超、CT、MRCP检查.结果:实验组有19例复发,对照组有33例复发,两组术后结石累计复发概率分别是6.3%和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1,P=0.037).结论: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可有效预防ERCP取石术后患者的胆石症复发.
作者:田金沙;林一帆;巩阳;刘杨;陆宇平;高文艳;季芳;雷春红;李昊燃;盛天骄;王长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刮痧疗法与升白药物利血生在缓解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所致血白细胞减少症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45例行GP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利血生组及单纯化疗组.对3组患者化疗期间所引发的血液学毒性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价刮痧疗法在改善化疗所致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结果:刮痧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肿瘤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特别在减少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利血生片的药物治疗方案(P<0.05);刮痧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延期、减量或终止化疗病例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结论:与化疗联合利血生片方案比较,在接受GP方案化疗的患者中运用刮痧疗法可显著降低治疗期间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俊华;黄挺;张志娣;李勇;黄伶;杨雪飞;张建刚;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筛选五味子-细辛药对抗哮喘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胺引喘法、小鼠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该药对5种提取物(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及细辛水提液)对豚鼠的平喘、小鼠的镇咳和祛痰作用.结果:豚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细辛挥发油,豚鼠哮喘潜伏期显著延长,其它3种提取物均无显著作用;小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小鼠咳嗽潜伏期显著或极显著地延长,咳嗽次数极显著地减少,细辛水提液无显著作用;小鼠分别ig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均极显著地增多,细辛水提液无显著作用.结论:该药对的平喘活性部位可能为五味子挥发油和细辛挥发油,镇咳及祛痰活性部位可能为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水提液、五味子总酸、细辛挥发油.
作者:吴建兵;褚裹萍;张永煜;邱明丰;贾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对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Th)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释放的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和可溶性CD40L(sCD40L)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以终浓度10 μmol/L ADP和0.4 U/mL Th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以300 μg/mL和600 μg/mLSalB预孵育血小板,测定聚集抑制率.制备血小板悬液,分为静息组、激活组(以终浓度50 μmol/L ADP和0.4U/mL Th为诱导剂激活)、SalB组(以终浓度300 μg/mL和600 μg/mL SalB预孵育,再以诱导剂激活).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sP-sel和sCD40L含量,比较sP-sel和sCD40L的相关性.结果:SalB可显著减低ADP和Th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600 μg/mL组聚集抑制率高于300 μg,/mL组(P<0.01).与静息组比较,激活组sP-sel和sCD40L释放显著增加(P<0.01).与激活组比较,SalB可使Th诱导的sP-sel和sCD40L释放及ADP诱导的sP-sel释放显著降低(P<0.01);但对ADP诱导的sCD40L释放没有影响,与激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和Th诱导时,sP-sel与sCD40L水平呈正相关(P <0.05,P<0.01),相关系数rp>0.5.结论:SalB可降低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及活化产物sP-sel和sCD40L的释放,具有阻抑血小板活化、聚集与释放的作用.
作者:李伟;张军平;徐士欣;仲爱芹;华声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西黄解毒胶囊对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5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6例,两组均应用规范的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组同时联合西黄解毒胶囊,观察两组中位复发转移时间、1~3年复发转移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后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率对照组分别为41.66%,79.16%和91.66%;治疗组分别为15.38%,50.00%和57.6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3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及P<0.01),大肠癌患者术后中位复发转移时间对照组为14个月,治疗组为21个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分别为73.35±6.21和81±5.47,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应用西黄解毒胶囊可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浩;关念波;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及症候出现的规律,为中医诊疗的规范化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工具书及现代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国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文献308篇,进行中医证型及症候命名规律研究,总结各症候所出现频次、频率的规律.结果:古代文献、工具书与现代期刊文献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证型命名规律基本一致;现代期刊文献症候的研究分析发现各症候均散在分布,少数频率超过5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证型为湿热型、寒湿型、瘀积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症候信息尚缺乏统一规律.
作者:姚国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法(TEAS)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相关性.方法:11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TEAS刺激太冲、阴陵泉和天枢三穴,每天2次;对照组予TEAS模拟治疗,疗程4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肠道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的相关性,并评估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肠道症状总积分以及腹痛程度、腹痛天数、腹胀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排便次数、急迫天数等与中医证候呈正相关(P<0.05,P<0.01);生活质量总积分以及睡眠质量、精力改变、工作影响等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P<0.05,P<0.01).治疗结束后,TEAS治疗组对主症大便泄泻、腹痛、胸胁胀闷,次症脘腹胀满、抑郁烦躁、肠鸣矢气、嗳气、太息,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优于TEAS模拟组(P<0.05,P<0.01).结论:中医证候与IBS-D患者的肠道症状、生活质量相关,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能反映IBS-D肝气乘脾证的证候改善情况,TEAS能有效改善IBS-D肝气乘脾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作者:陈明显;叶开升;金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附苓丸水提物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以未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用MTT法测算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SKOV3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抑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结果:复方附苓丸水提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下调Bcl-2基因mRNA表达 结论:复方附苓丸抑制SKOV3细胞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下调Bcl-2抑凋亡基因相关.
作者:沈敏鹤;葛桂敏;林红;姚成;任函成;阮善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消瘀散新旧剂型(涂膜剂、即型凝胶剂和散剂)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挫伤新西兰大白兔模型的治疗效果和透皮性能,选择优势剂型,并初步探讨其促进急性软组织挫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成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散剂组(A)、涂膜剂组(B)、即型凝胶剂组(C)、模型组(D),A、B组及C组分别用消瘀散涂膜剂、即型凝胶剂和散剂治疗,D组予空白贴剂外敷.各组用药后第2、4、6d作大体观察评分;每组每个时相点取5只实验大白兔,按照要求处理标本并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以有效成分大黄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A、B组及C组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比较各种剂型的透皮速率、透皮百分率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大体观察评分,C组与A组第4、6d比较,B组与A组第6d比较,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第6d组织学观察评分C组指标优于A组(P<0.05);各种剂型间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即型凝胶剂透皮速度快,皮肤储量多,涂膜剂透皮总量多.结论:消瘀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新剂型的吸收和疗效优于旧剂型,而两种新剂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P>0.05),即型凝胶剂在具体计分上总体略优于涂膜剂.
作者:肖立新;彭力平;马笃军;朱春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膏方联合ACR达标控制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ACR达标控制方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膏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具体的功能改善方面[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CR达标控制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膏方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活动期炎症指标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范利锋;陈汉玉;翁庚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国内外分析产生缺乳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作了归纳,并对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作了评述.认为产后耳穴贴压能使产妇早泌乳、多泌乳,其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的实践检验,且有一定的临床试验支持,在产后护理领域上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同时为今后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开展打下基础.
作者:叶智祺;陈佳绮;黄丽英;陆文娟;陆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山核桃叶总黄酮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考察,为后继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101大孔树脂为吸附材料,对其静态吸附容量及黄酮洗脱富集条件进行考察,确定山核桃叶总黄酮制备工艺.结果:山核桃叶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80 min、60 min;溶媒倍数分别为10倍、8倍.D101型树脂对山核桃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容量为(36.78±2.5)mg/g,洗脱次序为20%乙醇洗脱后收集40%乙醇洗脱部分即为山核桃叶总黄酮,其总黄酮得率为(74.93±2.10)%,纯度达(74.07±2.61)%.结论:所确立的山核桃叶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合理、稳定,黄酮得率及纯度较高,为深入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朱学鑫;李伟平;俞燕;蒋福升;丁志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千层塔内生真菌G324-4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化学成分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方法:应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获得微生物菌丝体,再用溶剂提取,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从千层塔内生真菌G324-4中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核丛青霉素(1)和Pencolide (2);核丛青霉素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7.30 ±0.52) μg/mL; Pencolide没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论:千层塔内生真菌G324-4可代谢产生核丛青霉素和pencolide,有望成为新的药源微生物.
作者:李晓誉;陈峰阳;徐世芳;叶益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生化指标及HSP70的改变,探讨其是否也能有效模拟阳虚证动物表征,及探讨应激蛋白在诱导衰老和阳虚中的作用.方法:3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取10只大鼠经皮下注射D-半乳糖42 d制作衰老阳虚模型,剩余10只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共持续5d,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CHOL)的含量变化,同时检测脾脏细胞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衰老阳虚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空间探索实验)中经过平台次数(P<0.05)和有效区停留时间(P<0.01)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清SOD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脂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脾细胞HSP70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降低,导致SOD活性降低,进一步导致高脂血症及行为认知水平降低,且与阳虚证动物模型表征相符.
作者:肖凌;王静芝;翁鑫宇;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畲药柳叶蜡梅止泻作用,为其临床引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小肠推进运动实验结合小鼠腹泻止泻作用实脸共同研究畲药柳叶蜡梅止泻作用.结果:在小肠推进运动实验中柳叶蜡梅水提物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小鼠腹泻止泻作用实验中柳叶蜡梅水提物组能减少稀便总数,降低稀便率、稀便级数以及腹泻指数(P<0.01).结论:实脸证实畲药柳叶蜡梅水提物具有止泻作用.
作者:温慧萍;费俭;纪佳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