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凌;刘鑫;蒋亚奇
目的:建立马鞭草药材的HPLC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用HPLC方法测定了12批马鞭草药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马鞭草的标准指纹图谱并计算每批药材的相似度.结果:12批马鞭草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32个共有峰,指认了3个共有峰.其中9批的相似度在0.9以上,有3批在0.8以上.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为马鞭草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苗苗;刘真;迟宗良;丛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状态Markov模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根据COPD的疗效评价现状,需在评价手段、评价指标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和发展的思路,阐述了以多状态Markov模型、圣乔治呼吸问卷作为评价手段、评价指标的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应用构想及应用步骤.结果: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不仅可观察干预措施的近、远期疗效及病人的综合健康状态,并可模拟疾病的动态变化.结论: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可望成为切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要求的新模式.
作者:郑淑美;崔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以参柴调理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川芎、牡丹皮、黄芪、人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丹皮酚在69.5~1112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0%,RSD=1.29% (n =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参柴调理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穆志明;李慧峰;孟霜;裴妙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香茶菜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香茶菜挥发油主要成分以烷烃、醇、酸、酯为主,香茶菜茎鉴定出8个化合物,香茶菜叶鉴定出24个化合物,香荼菜花序鉴定出17个化合物,香茶菜根鉴定出8个化合物,香茶菜根茎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香茶菜提供依据.
作者:许可;朱冬青;王贤亲;林崇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解释AD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上也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以及方法来根治阿尔茨海默病,近年发现许多中药在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黄酮、生物碱、皂苷类的中药单体成分.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成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林龙飞;倪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贯叶金丝桃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我国多民族共用的传统药用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国内外对贯叶金丝桃的研究日益重视,其药理活性和机制研究也逐渐深入.主要就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贯叶金丝桃的药理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尹兴斌;翟玉静;曹飒丽;申明瑞;付京;倪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慢性肾衰患者不同肾功能分期面色特征信息进行了客观化探讨,探讨慢性肾衰不同分期与面诊信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医面诊检测仪采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理生化指标.结果:与肾功能代偿期相比,肾功能失代偿期、尿毒症期面色指数明显降低;与尿毒症期相比,正常组、肾功能代偿期面色指数明显升高.结论:慢性肾衰不同肾功能分期与面色参数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可通过无创的面色检测对慢性肾衰分期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郭文良;郑晓燕;李福凤;王忆勤;何建成;李果刚;庄燕鸿;钱鹏;赵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学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材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有必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加强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中药材新品种,对药用植物进行脱病毒,保存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开发新药和活性物质.利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开拓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新空间,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作者:吕迪;李伟平;熊明星;潘平;蒋福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按照化学结构类型,对石荠芋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该属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木脂素等化合物,具有抗茵、抗病毒、抗氧化、抗炎、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作者:余陈欢;俞文英;钟宇森;戴晓燕;吴晓宁;吴巧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针灸结合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对照组采用立普妥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斑块的消退情况以及TC、TG等相应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态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数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斑块形态良性改变以及PSV(峰值流速)、EDV(舒张末期流速)、PI(搏动指数)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RI(阻力指数)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扁平斑和软斑有消退作用,能够明显减小此类斑块的厚度和面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便捷且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方法.
作者:蔡劲;施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颅内高压症和脑疝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中医学认为致病因素种类繁多;病机主要涉及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颅脑水瘀,颅脑水毒.同时,介绍了现代医学对颅内高压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诊断标准和诊断思路,临床分型和分期.中医救治的方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及中成药制剂,现代医学主要有病因治疗和对症降颅压,脑疝治疗强调预防为主、重症监护、降颅压及手术治疗.
作者:郑国庆;周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方剂中药物的配伍与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方剂的功效和作用.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收录的方剂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配伍角度分析多味药物在不同剂量配比下的使用情况,结合方剂主治病因病机,分析药用配伍剂量与方剂功效变化的可能关系.从配伍药物发挥功效角度发现,多味药物在发挥配比功效时常有一定的剂量范围,随证加减.从药物性质角度发现,同一方剂中,单味药物剂量受与其配伍药味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质影响.性质相同的药物,剂量与不同药味的主治功效有关;性质不同的药物,剂量受不同药味主治功效及其在制方中发挥的作用影响.同时,单味药物剂量亦关系到其功效的发挥,并与用药安全息息相关.
作者:孟洪宇;谢晴宇;孟庆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hsCRP、TNF-α的表达水平与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选取ASO寒湿证8例,血瘀证15例,热毒证12例,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检测血清hsCRP、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O寒湿证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轻度升高,ASO血瘀证组和热毒证组血清hsCRP、TNF-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hsCRP、TNF-α参与了ASO的发生发展,血瘀证和热毒证ASO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炎性反应的控制.
作者:李广平;李大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现代半夏治疗失眠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使用半夏治疗失眠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查阅近30年有关半夏治疗失眠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把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102篇录入到Excel,使用SPSS 12.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半夏不同炮制品出现的频次、频率,剂量大小以及适用证型.结果:临床治疗失眠经常用到6种半夏炮制品,分别是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和半夏曲,分别占了1.94%、21.36%、16.50%、57.28%、0.97%、1.94%.临床治疗失眠生半夏多用1~19g;清半夏多用1~19 g,大可用到60 g;姜半夏多用1~19 g;法半夏多用10~ 19 g,大可用到60 g;竹沥半夏多用10~19 g;半夏曲多用10~19 g.半夏治疗失眠主要集中在肝火扰心(33次)、痰热扰心(62次)、心脾两虚(27次)、心肾不交(27次)、心胆气虚(26次)、痰湿内阻(8次)和其它(9次)这七大证型上,治疗多用法半夏.结论:辨证后选用安全有效剂量的不同半夏炮制品治疗失眠.
作者:葛乐品;袁拯忠;徐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国医大师李振华经多年实践提出了脾胃学术思想: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脾病多湿,健脾要祛湿,利湿即所以健脾;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重视湿热互结,湿热缠绵,病理是阴阳寒热矛盾交错;脾胃病胃阴虚证治,用药宜轻灵甘凉;通过长期脾胃病临床和调查统计,各种慢性胃病脾胃气虚者占90%以上,胃阴不足者不到10%,及脾统四脏等.同时阐述了李老脾胃病治疗用药经验并附有医案.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雄黄是常用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同时也是国务院在《医疗用药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特别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之一,因其含有砷,使著名/常用中成药(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质疑,影响了含雄黄中成药的国际声誉.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对雄黄及其复方的毒性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综述.
作者:马斌;李彤;姜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综述了近20年来甘露消毒丹抗病毒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临床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带状疱疹等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效验,但关于该方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的动物体内、体外实验研究并不多,暂未能全面阐释甘露消毒丹的抗病毒机理.
作者:艾碧琛;贺又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考察复方儿茶止泻霜剂的稳定性,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的药效成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考察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其有效物质的影响;采用经典恒温加速法预测该制剂在室温下的稳定性.结果:在60℃、高湿、强光条件下,该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明显,当储存温度为25℃时,以儿茶素为指标,t0.9为1.27年;以表几茶素为指标,t0.9为1.11年.结论:复方儿茶止泻霜剂降解反应速率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应在避光、干燥和阴凉条件下贮藏.
作者:杨智超;李强;高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脾阳虚状态下模型大鼠体内自由基和体内氧化导致DNA损伤的程度,了解脾阳虚在中医脾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为中医脾阳虚证提供现代科学依据,为中医脾虚衰老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复合方法造模14天后,继而给大鼠以苦寒伤阳药灌胃10天复制脾阳虚大鼠模型,取大鼠后24h尿样测定8-OHdG的含量,取脑皮质和血清测定SOD、GSH-Px、T-AOC、MDA的含量.结果: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SOD活性,GSH-Px活性,T-AOC和MD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尿样中8-OHdG含量也有明显上调趋势(P<0.05).结论:脾阳虚模型大鼠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自由基攻击和氧化损伤,但脾阳虚状态处于脾病全程的何种阶段尚需结合前期脾气虚和脾阳虚实验数据,做进一步探究了解.
作者:尚冰;丛培玮;许南阳;史冰洁;王蕊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优选阳和平喘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麻黄碱、五味子醇甲、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阳和平喘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的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汪永忠;桂洁;韩燕全;陈曦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