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生存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曹胜;陆华

关键词:肺癌, 生存质量, 中医药
摘要:肺癌是一种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生存质量的评估在临床癌症患者研究中己逐渐地被视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份,提高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倍体与八倍体半夏中草酸钙晶体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多倍体(十六倍体)半夏和八倍体半夏原球茎以及块茎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草酸为对照品,测定多倍体半夏和八倍体半夏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结果:多倍体半夏原球茎和块茎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分别为(2.799±0.017)%和(1.375±0.037)%,八倍体半夏原球茎和块茎中草酸钙晶体含量分为为(1.136 ±0.028)%和(1.924±0.05)%.结论:半夏原球茎和块茎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草酸钙晶体,与八倍体半夏相比,多倍体半夏块茎中的草酸钙晶体明显比八倍体半夏低.

    作者:潘平;李伟平;鲁光耀;吕迪;蒋福升;丁志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舌针及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语言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舌针治疗.

    作者:黄春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糖血压控制前提下,加用不同剂量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和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原方案治疗,低剂量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服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2.97 g/d,高剂量组加服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5.94 g/d,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后患者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4项、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共有52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3月后,低剂量组和2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舒张压均明显降低(85.08±4.38)与(80.86±4.87)P <0.05,(85.08±4.38)与(79.40±3.91)P<0.05,24 h尿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层分析后发现,尿蛋白<1g/24h时,高剂量组尿蛋白的降低率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6.0±26.9)与(38.8±22.9)P <0.05,低剂量组患者的尿蛋白下降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g/24h≥尿蛋白≥1g/24h时,3组间尿蛋白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粉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舒张压和蛋白尿排出,但仍需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来确认.

    作者:倪洁珊;胡臻;吴笑英;林士毅;潘晓琼;刘云霄;郑金珏;郑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对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复习,从中枢作用机制和外周作用机制两方面综述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以“艾灸温热刺激-HSP70表达与调控-抗炎效应”为主线,深入研究不同灸法治疗RA的抗炎效应及其HSP70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王兴丽;左帮平;刘旭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山药超微粉和饮片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对山药超微粉体外溶出度和药效学研究确定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浆法测定山药超微粉体外溶出度,以尿囊素为指标用HPLC测定药物累积溶出率;结合体外溶出度及药效学实验确定山药超微粉的量效关系.结果:溶出度实验显示山药超微粉体外累积溶出率相与普通粉相当,显著高于临床煎煮也.药效学实验表明山药超微粉各剂量在提高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均有显著疗效,各剂量间呈现出量效关系,且超微粉1/6剂量与临床煎煮剂量疗效相当.结论:饮片经超微粉碎后体外溶出度较临床煎煮浸膏其有效成分溶出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增强药效,提示临床可减少用药剂量.

    作者:闾红燕;黄绳武;张志荣;高全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蒙医温病学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与茵达日-4味汤体外抗轮状病毒、抗腹泻实验

    目的:明确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与茵达日-4味汤体外抗轮状病毒的机制及观察其抗番泻叶所致腹泻动物模型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一蒙药和中药对MA-104细胞(恒河猴胚胎肾细胞)的毒性作用,根据Takeuchi建立MTT(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唑溴化物)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药物对病毒感染的预防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药物预先处理单层细胞2h后将100TCID50/0.1 mL(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的病毒每孔加入0.1 mL,吸附2h,弃病毒液,PBS(Phosphate Buffer Saline,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次,加细胞维持液培养,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化;药物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将不同浓度的药物与100TCID50/0.1 mL的病毒液等量混合作用2h,再将其感染单层细胞,吸附2h后,弃上清,加入细胞维持液继续培养,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化;药物对病毒穿入细胞后的抑制作用,先用100TCID50/0.1 mL的病毒每孔0.1 mL感染细胞,吸附2h后,吸去病毒,加入不同浓度的含药维持液,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化.实验二复制番泻叶所致泄泻的小鼠模型,比较蒙药、中药与阿托品对腹泻的影响,通过计数湿粪,观察药物对腹泻的抑制程度.结果:蒙药的TC50(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2.76 mg/mL,中药的TC50为24.35 mg/mL,蒙药对MA-104细胞毒性明显大于中药;中药抗轮状病毒的主要作用方式为抑制病毒生物合成,但在阻断病毒吸附以及直接杀伤方面效果较差;蒙药能明显抑制轮状病毒复制,表现在阻断病毒吸附、直接杀伤以及抑制病毒增殖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但细胞毒性较大;中药低剂量组和蒙药高剂量组抗腹泻效果优于其他组.

    作者:闫腾飞;韩雪梅;金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尿酸盐转运蛋白在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是尿酸盐转运蛋白异常致尿酸排泄减少.近年来,尿酸转运蛋白成为进行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新靶点,是目前防治痛风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简要概述尿酸盐转运蛋白在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研究现状,以供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进一步临床诊治研究及特异性靶点药物研发参考.

    作者:杨会军;李兆福;万春平;彭江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BV感染者血清载脂蛋白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健康献血员以及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55例乙肝肝硬化(LC)及50例原发性肝癌(HCC,HBSAg阳性)患者血清,检测载脂蛋白E(ApoE)、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包括CHB、LC、HCC)血清Apo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随着疾病的进展ApoE含量逐渐升高,但组间差异不大(均P >0.05);而疾病组的其它血脂指标(TCHO、HDL-C、LDL-C、ApoA1、Apo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APOE与多个指标相关,特别是与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亮氨酰氨基肽酶(LAP)的相关性较高(均r>0.30,均P<0.01).高GGT值(大于100U/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GGT值(、于100U/L)组(t=-4.926,P=0.000).高HBV载量(大于103 IU/m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HBV载量(小于103IU/mL)组(t=-2.239,P=0.026).结论:血清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水平普遍升高,其表达可能受肝脏合成功能、淤胆因素以及HBV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高国生;徐晓珍;祝成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逍遥散超细粉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逍遥散超细粉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机理.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逍遥散低剂量治疗组、逍遥散中剂量治疗组、逍遥散高剂量治疗组.给药后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逍遥散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降低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中剂量作用更好些.结论:逍遥散可明显改善酒精肝大鼠的肝功能.

    作者:刘文艳;徐国峰;范颖;于晓婷;宋光熠;戴力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马尾松松针提取物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马尾松松针经50%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并利用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方法,分别测定了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马尾松松针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呈现显著的量效关系.其中马尾松松针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大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马尾松松针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清除O2-·自由基的能力强于氧化型谷胱甘肽,而弱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论:马尾松松针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可以进一步分离纯化.

    作者:张超;刘卉;徐媛媛;陆婉意;张培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丹参酮ⅡA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改变,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成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丹参酮ⅡA组[TanⅡA组,20mg/(kg·d)]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d)].术后4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周.8周后检测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心肌组织CTGF蛋白含量.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②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③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组织CTGF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TanⅡA组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TanⅡA组能抑制心肌肥厚,减轻心肌纤维化,此作用可能与下调心肌局部CTGF水平有关.

    作者:常文静;赵凌杰;赵智明;沈思钰;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益肾活血方联合人工周期干预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益肾活血方联合人工周期预防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妇科经宫腔镜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90例,均行粘连分离术并安置宫内节育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益肾活血方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改善、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及随访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者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者13例,总有效率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随访1年患者妊娠情况,治疗组妊娠率58.3%,对照组妊娠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联合人工周期是防治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利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杠板归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杠板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抑制率.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杠板归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以及IC50;通过观察杠板归提取物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评价杠板归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杠板归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体外抑制率均较好,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佳;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180肉瘤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论:抗癌灵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

    作者:陶锋;张如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对胃肠病变研究的深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西医传统三(四)联疗法的弊端的显现,推动学者们开始探索中医药疗法.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从中医分型和中草药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广大学者探索中医药疗法的新思路提供参考.

    作者:谢晶日;尤俊方;李贺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脾虚”和“肝郁”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随着饮食、生活规律的改变和降糖药的使用,临床中出现典型多饮、多食、多尿等“消渴”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针对当前人群饮食不节,压力大,缺乏运动,易出现肥胖、纳差、情志抑郁等症状的特点,并结合古代医籍、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从“脾虚”和“肝郁”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三方面入手,论述其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郦安琪;柴可夫;邱蓉;汪巧燕;陈昱宁;陈嘉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俞尚德以内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俞尚德主任医师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从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病机、影像学、方药等方面与“内痈”进行比较论述,提出消化性溃疡以“内痈”论治的理论,并运用于临床实践,创建俞氏补中生肌汤,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蔚;王小奇;刘苏娅;刘彬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浮小麦与小麦的止汗作用及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浮小麦与小麦的止汗作用以及其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以大鼠体重差值、大鼠足趾部位汗点数、大鼠足趾部位肉垫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率为指标,观察浮小麦与小麦止汗作用的差异.采用HPLC法测定浮小麦与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其含量差异.结果:浮小麦组大鼠体重减少值不显著,汗点数增加不显著,光镜下足趾汗腺导管扩张不明显,而小麦组大鼠体重显著减少,汗点数增多,光镜下大鼠足趾汗腺细胞发生明显空泡样变化,汗腺导管扩张明显.HPLC法测得浮小麦与小麦所含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结论:浮小麦有明显的止汗作用,小麦止汗作用不明显.

    作者:裴妙荣;孟霜;李慧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探讨脾气虚证的机理

    目的:通过对脾气虚大鼠回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检测,探讨脾气虚证状态下大鼠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对正常组、脾气虚模型组、中药反证组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QP4在回肠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①脾气虚状态下,大鼠回肠上皮细胞细胞膜的AQP4分布量显著减少,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其分布量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组.②脾气虚模型组AQP4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反证组AQP4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蛋白表达虽然有所提高,但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气虚证状态下大鼠回肠AQP4表达下调,导致回肠对水分的吸收出现障碍,提示可能与脾气虚证的病理机制有关.

    作者:于漫;王彩霞;崔永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从“病证结合”谈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法

    中风病是古代即有的疾病,由于颅骨的保护,人们无法看到脑髓内的病变,只能根据病象诊断为中风、厥、偏枯等等.治疗上主要从脏腑辨证入手,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现代解剖学、手术科学及影像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出血性中风有了明确认识:出血性中风要经历出血-血肿形成-血液凝固-血肿溶解吸收的一系列过程,所以,血瘀是贯穿始终的.治疗出血性中风从辨病上应该抓住血肿这一关键物质基础,以“应用活血化瘀法促进血肿吸收”为切入点.同时,兼顾本病发病急性期以风、火、痰为主要辨证要素,以及高年患病,脑髓本伤的事实,拟定了“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的治疗大法.

    作者:赵德喜;赵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海南省菊科植物资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综述了海南省菊科植物资源的种类、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根据海南菊科植物资源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海南省菊科植物的研究展望.

    作者:王丹;张影波;庞玉新;于福来;张新蕊;胡雄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