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洋金花提取物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研究

林斌;张扬;吴人杰;章建民

关键词:洋金花, 肠缺血再灌注大鼠, TNF-α, IL-6
摘要:目的:研究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药组.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程度并检测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6).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肠黏膜损伤,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TNF -α和IL-6的减少有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气虚证Lewis肺癌转移小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用药15天后,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小鼠,无菌剥取瘤块,取肺及肿瘤组织.检测血清木糖及胃泌素水平,计算抗转移率,采用RT - PCR方法检测TIMP1 - mRNA转录水平.结果: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抑制转移灶,上调TIMP1 - mRNA的转录水平,以高剂量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上调TIMP1 - mRNA的转录,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转移的机理之一.

    作者:包素珍;郑小伟;宋红;曹月娇;孙在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冠心病二级防治标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功能改变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68例)比较.采用分级运动试验法.将运动中大心率(HRmax)与预测大心率(190-年龄)的百分比(HRmax/PHRmax)< 95%、心脏变时指数(CRI) <0.8、心率储备指数(HRR)< 80%为心脏变时功能障碍的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HRmax/PHRmax未达到95%者35例(占55.6%),对照组11例(占16.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 =22.3,P<0.01);HRR指标未达到80%者,观察组34例(占54%),对照组(9例,1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 =24.6,P<0.01);CRI指标未达到0.8者,观察组31例,占49.2%,对照组19例,占27.9%,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x2=6.27,P<0.05).经过益气活血法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HRmax/PHRmax比值(98.3±4.8%/94.8±4.5%,t=-5.12,P<0.01)、CRI(0.997±0.15/0.805±0.12,t=-54.0,P<0.01)、HRR(90.0±9.6%/78.24±8.2%,t=-75.3.P<0.01)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1冠心病存在较明显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以CI和HRR指标表现明显;2益气活血法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CI,对改善预后和预防心源性猝死(SCD)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孙迎春;郑艳;于小林;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腺苷受体拮抗剂—咖啡因对CIA大鼠针刺抗炎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腺苷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咖啡因对针刺治疗CIA大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剂诱导大鼠关节炎,选取造模成功的CIA大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针刺组(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咖啡因组(咖啡因腹腔注射)、咖啡因针刺组(针刺加咖啡因注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针刺结束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连续干预21天.于干预前后记录CIA大鼠的足趾肿胀度、体重;干预后检测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因子-α(TNF-α)、大鼠膝关节滑膜TNF-α蛋白表达水平,用以评价各组大鼠炎症情况.结果:①针刺组大鼠足趾肿胀度、血清MIF、TNF -α和膝关节滑膜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②咖啡因针刺组与咖啡因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MIF、TNF -α和膝关节滑膜的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两组.结论:非特异性腺苷受体拮抗剂咖啡因加重了CIA大鼠的炎症并抑制了针刺对CIA大鼠的抗炎作用,推测针刺抗炎存在腺苷相关的调节机制.

    作者:柳国英;李晓佩;李方;谢文霞;叶天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结果:野菊花栓、消痔灵注射液、普乐安片、三金片、桂枝茯苓丸、男康片等依次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高频中成药;氧氟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哌唑嗪、环丙沙星等依次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高频西药;三金片和左氧氟沙星分别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文本挖掘能够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获得的结果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及西药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周奇;蔡峰;郑光;郭洪涛;谭勇;杨静;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均匀设计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工艺

    目的: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方法:以微波火力和加热时间为变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脂肪油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结果: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为微波大火力,加热3min.结论:微波法炮制白芥子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清补活血法对白塞氏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干预

    目的:研究白塞氏综合征(BD)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清补活血法的干预作用,进一步评价清补活血法对B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BD患者,随机分为清补活血汤组(治疗组)54例,泼尼松组(对照组)54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 - 36生存质量测定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半定量症状分级法对BD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积分统计,进行前后对比治疗研究.结果:BD患者焦虑抑郁指数(SAS+ SDS积分)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BD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观察指标有不同的升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BD患者处于轻中度精神抑郁状态,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清补活血法可改善BD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史彦章;李桂;贾凤新;高向红;云雅卿;王永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痄腮溯源及古代文献梳析

    痄腮是常见的中医肺系疫病之一,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对痄腮病名溯源及清代以前中医著作有关文献的梳析,进一步明确痄腮的病名源流、致病病因、发病条件、病机特点、证治方论及预防,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作者:吴兆利;王庆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5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采用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吡咯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并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较对照组BMI、FBG、2hBG、TG、TC、LDL-C高,血清脂联素、HDL -C低(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BMI、FBG、2hBG、TG、TC、LDL -C降低,血清脂联素、HDL -C升高(P<0.05或P<0.01);中、西药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阶段中医病机为脾气不足,痰浊壅盛,此期采用健脾化浊方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可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应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作者:毛丹丹;林士毅;苏孝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决定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修复的重要因素,从肌卫星细胞特性、失神经后卫星细胞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对卫星细胞影响的不同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郭汝宝;沈国权;张喜林;严隽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康复的临床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起效的机制之一.对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于继续深入.

    作者:孙云廷;王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RP-HPLC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柱(250mm ×4.6mm,5μm);以乙腈-0.3%磷酸-0.3%三乙胺为流动相连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5.00~500.00(R2=0.9992)、1.13-30.00(R2=0.9999)、1.25~50.00(R2=1)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04%( RSD=3.04%)、92.98%( RSD =1.23%)、97.90%( RSD=1.4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金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崇良;郑冰珊;陈晓城;黄珍珍;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肺论治月经不调的理论基础探讨

    月经不调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人们更多的习惯于从肝脾肾三脏论治.基于中医整体联系、动态变化基本指导思想,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初步分析了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始终都与月经是否调畅密切相关,并结合临床案例,提出从肺论治月经病的必要性.

    作者:陈莞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特色之一地道药材研究进展

    中药材的地道性是中药的特色之一,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地道药材的概念、属性及影响药材地道性的因素方面对地道药材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李艳丽;许亮;杨燕云;张建逵;康廷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多,占总体用药的76.61%;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本病治疗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疏肝健脾多为治疗原则,又在此基础上重用补虚药以调和滋补使其脏腑、气血重归于平衡.

    作者:周语平;王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病毒性心肌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肌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改变.中医认为气阴两虚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因病机,贯穿该病始终,故在本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补益心气,顾护阴液,即“益气养阴”.因此,益气养阴法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栾海燕;张明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10年来辨证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文献资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5篇)录入到Excel表格,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20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肾精亏虚证、痰迷心窍证、痰浊血瘀证.得到证候要素15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心、脾;病性证候要素(10个)出现的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血瘀、痰浊、精亏.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以肾精亏虚证为主要病机,以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变的复杂,而证候要素则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作者:赵明星;李亚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黄花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黄花颗粒对风热阻肺(卫)兼气虚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90例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及治疗组2,分别予以风热感冒颗粒、双黄花颗粒超微制剂、双黄花颗粒提取制剂,疗程为3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鼻病毒(Rh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HPIV)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清RhV、ADV、HPIV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上述病毒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1优于治疗组2(P <0.05).结论:双黄花颗粒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抗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光先;贺海霞;伍参荣;王宇红;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针对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中部分患者不建议行抗病毒治疗,而临床这部分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预后仍然需要充分关注这一现状,综述了目前中医、西医对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治疗思路、方法及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治未病思想,在扶正祛邪的原则下,准确寻找该类患者的辨证依据是治疗关键.

    作者:范赟芝;王佳赢;叶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n=10).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65mg/kg)制作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80mg/kg,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成模6周后麻处死大鼠,分离各组大鼠的左侧股骨,于小动物放射成像系统上,测其近段骨密度,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成模6周后,糖尿病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糖尿病大鼠其股骨头表面成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而葛根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高糖可影响骨组织代谢及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造成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而葛根素对骨质疏松的进程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永华;潘寒松;梁一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洋金花提取物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药组.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程度并检测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6).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肠黏膜损伤,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TNF -α和IL-6的减少有关.

    作者:林斌;张扬;吴人杰;章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