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赵明星;李亚明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 证素, 文献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10年来辨证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文献资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5篇)录入到Excel表格,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20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肾精亏虚证、痰迷心窍证、痰浊血瘀证.得到证候要素15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心、脾;病性证候要素(10个)出现的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血瘀、痰浊、精亏.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以肾精亏虚证为主要病机,以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变的复杂,而证候要素则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双黄花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黄花颗粒对风热阻肺(卫)兼气虚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90例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及治疗组2,分别予以风热感冒颗粒、双黄花颗粒超微制剂、双黄花颗粒提取制剂,疗程为3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鼻病毒(Rh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HPIV)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清RhV、ADV、HPIV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上述病毒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1优于治疗组2(P <0.05).结论:双黄花颗粒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抗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光先;贺海霞;伍参荣;王宇红;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氧化应激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损伤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诸多肝损伤因素在其致病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伴有氧化应激,这些病因不祛除、长期作用于肝脏即可导致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近年来,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特别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就氧化应激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丰衣;张琳;聂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5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采用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吡咯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并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较对照组BMI、FBG、2hBG、TG、TC、LDL-C高,血清脂联素、HDL -C低(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BMI、FBG、2hBG、TG、TC、LDL -C降低,血清脂联素、HDL -C升高(P<0.05或P<0.01);中、西药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阶段中医病机为脾气不足,痰浊壅盛,此期采用健脾化浊方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可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应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作者:毛丹丹;林士毅;苏孝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多,占总体用药的76.61%;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本病治疗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疏肝健脾多为治疗原则,又在此基础上重用补虚药以调和滋补使其脏腑、气血重归于平衡.

    作者:周语平;王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独活保护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自由基的实验研究

    自由基损伤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OD和MDA作为检测指标.本实验从湿痰入手,选用既能祛湿又能轻身延年的独活为干预中药,并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SOD和MDA的表达,进一步阐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翁姣;王彩霞;杨微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康复的临床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起效的机制之一.对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于继续深入.

    作者:孙云廷;王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较之单用rhBNP,其临床症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肾功能、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浆BNP水平、肾功能和低血压反应的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血浆BNP水平较之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rhBNP能进一步增强后者的抗心衰作用,并能避免rhBNP引发的肾功能损害和低血压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宏文;杨兵生;黄兆铨;毛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辨证施治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方法:运用临床群体研究的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8月入院、发病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4周,干预组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加用中药干预4周,4用、12用、24周时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在4周、12周、24周时脑卒中抑郁率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张叶青;陈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冠心病二级防治标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功能改变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68例)比较.采用分级运动试验法.将运动中大心率(HRmax)与预测大心率(190-年龄)的百分比(HRmax/PHRmax)< 95%、心脏变时指数(CRI) <0.8、心率储备指数(HRR)< 80%为心脏变时功能障碍的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HRmax/PHRmax未达到95%者35例(占55.6%),对照组11例(占16.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 =22.3,P<0.01);HRR指标未达到80%者,观察组34例(占54%),对照组(9例,1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 =24.6,P<0.01);CRI指标未达到0.8者,观察组31例,占49.2%,对照组19例,占27.9%,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x2=6.27,P<0.05).经过益气活血法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HRmax/PHRmax比值(98.3±4.8%/94.8±4.5%,t=-5.12,P<0.01)、CRI(0.997±0.15/0.805±0.12,t=-54.0,P<0.01)、HRR(90.0±9.6%/78.24±8.2%,t=-75.3.P<0.01)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1冠心病存在较明显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以CI和HRR指标表现明显;2益气活血法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CI,对改善预后和预防心源性猝死(SCD)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孙迎春;郑艳;于小林;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特色之一地道药材研究进展

    中药材的地道性是中药的特色之一,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地道药材的概念、属性及影响药材地道性的因素方面对地道药材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李艳丽;许亮;杨燕云;张建逵;康廷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固本膏方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激素的疗效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固本膏方治疗对儿童哮喘吸入型激素的疗效影响.方法:把124例符合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4组:A组为单纯使用吸入型激素;B组为加用夏季定位贴敷;C组为加用冬季益气固本膏方;D组为加用夏季穴位贴敷联合冬季益气固本膏方.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时需要雾化吸入的疗程及一年后吸入激素停药比例,并检测治疗前后IgE、IgA、IgG、CD4、CD8浓度.结果:治疗一年后,加用中医治疗三组临床疗效、血IgE及CD8下降、IgG及CD4升高均优于A组,尤以D组为显著(P<0.05),其中D组总有效率为94.29%、吸入激素停药比例为34.29%而A组总有效率为76.67%、吸入激素停药比例为16.67%.结论 在吸入型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定位贴敷及益气固本膏方治疗能提高哮喘患儿免疫功能,改善过敏状态,从而减少吸入激素使用疗程,尤以两者合用疗效更佳.

    作者:侯春光;周芳;徐芝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疏肝解郁法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 (P<0.05);且该方对胸痛、胸闷、心悸、情绪急躁等症状、心电图改善明显,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调节血脂.

    作者:边振;昌艳艳;吕晓莉;邱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均匀设计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工艺

    目的: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方法:以微波火力和加热时间为变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脂肪油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结果: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为微波大火力,加热3min.结论:微波法炮制白芥子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洋金花提取物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药组.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程度并检测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6).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肠黏膜损伤,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TNF -α和IL-6的减少有关.

    作者:林斌;张扬;吴人杰;章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β-榄香烯联合高温对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高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高温处理或常温处理细胞对榄香烯的敏感性.采用15μg/mL榄香烯或60μg/mL榄香烯联合42℃高温处理1.5h或常温处理,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高温作用后,榄香烯对A549细胞的IC50从35.43 μg/mL降低至28.68 μg/mL; MTT法检测显示低浓度榄香烯联合高温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作用,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可见凋亡小体,同时有细胞坏死.结论:低浓度榄香烯联合高温对A549细胞有协同细胞毒效应.

    作者:吴稚冰;马胜林;陈雪琴;姜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中药配合运动疗法对心衰病人生活质量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配合运动疗法对心衰病人生活质量疗效的影响.方法:共选取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6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配合运动康复疗法和6min步行法的测定,8周后进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的评分和症状积分的比较.结果:中药加康复运动治疗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运动疗法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作者:张艳;宫丽鸿;王辰;廖佳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肺论治月经不调的理论基础探讨

    月经不调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人们更多的习惯于从肝脾肾三脏论治.基于中医整体联系、动态变化基本指导思想,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初步分析了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始终都与月经是否调畅密切相关,并结合临床案例,提出从肺论治月经病的必要性.

    作者:陈莞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期小剂量鼻渊舒胶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长期小剂量中成药鼻渊舒胶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将不伴息肉的CRS患者依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鼻渊舒组和对照组.鼻渊舒组24例患者口服鼻渊舒胶囊0.9g(0.3g/粒),1次/天(前2周3次/天;接下来的2周2次/天),使用12周;对照组24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片0.25g,1次/天(前2周为2次/天),使用1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res scale,VAS)和Lund - Mackey 鼻窦CT评分对患者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估.结果:鼻渊舒组治疗后VAS、鼻窦CT平均得分为4.42±1.53和5.68±2.43,显著低于治疗前7.42±1.09和8.92±2.6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拉霉素组治疗后VAS、鼻窦CT平均得分为3.54±1.84和3.75±2.59,显著低于治疗前7.42±1.09和8.92±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鼻渊舒组与克拉霉素组比较,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9,P>0.05),而两组鼻窦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结论:12周小剂量的中成药鼻渊舒胶囊治疗CRS有效,但该药在鼻窦CT影像学评估的改善程度上不及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

    作者:刘巨波;李献华;张君忠;谭益;鲁翔;刘丽亚;黎强;扬小霞;冯志坚;洪奕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龙血竭对大鼠肺损伤间质过度修复及其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龙血竭(LXJ)对博莱霉素肺损伤大鼠肺间质过度修复及其TGFβ1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博莱霉素肺损伤组(BLM)及龙血竭组(LXJ),每组20只,再分成两亚组,每亚组10只,通过博莱霉素一次性气管内滴入复制肺损伤修复大鼠模型,并在肺损伤修复过程中予龙血竭灌胃干预,分别于14和28天取大鼠肺组织,运用组织芯片,进行HE、胶原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分别定量肺内炎性细胞数、胶原蛋白、Ⅰ型胶原,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技术定量转化生长因子beta( 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龙血竭对两时相肺组织的炎症程度和胶原(IOD分别从0.5492±0.2105和0.9578±0.3756降至0.2749±0.1592和0.3181±0.1210)及28天的Ⅰ型胶原过度沉积(IOD从0.9348±0.3774降至0.5045±0.2796)皆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两时相TGFβ1 mRNA表达(从0.0219±0.0110和0.0170±0.0157分别1降至0.0083±0.0024和0.0062±0.0051)有明显下调的作用(P<0.05).结论:龙血竭具有抑制炎症性肺损伤促进修复,并可通过抑制胶原尤其是Ⅰ型胶原的过度沉积而调控肺损伤肺间质过度修复之作用,后者可能主要与下调肺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礼腾;刘欣;程德云;方洵;穆茂;胡晓波;聂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五白散对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色素沉着动物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五白散对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的色素沉着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色素沉着豚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色素沉着区分为单纯基质乳膏组、2%氢醌组和中药五白散组,分别对应外涂于皮损区.外用治疗30无后,对各组的黑色素指数、黑素细胞、黑素颗粒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五白散可降低黑色素指数水平,抑制黑素细胞活性,减少黑素生成,减轻UVB所致皮肤色素沉着的程度.结论:中药五白散对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豚鼠色素沉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定程度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

    作者:查伟锋;宋为民;艾俊俊;郑俊惠;胡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