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肝解郁法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边振;昌艳艳;吕晓莉;邱丽君

关键词:疏肝解郁, 中青年, 冠心病心绞痛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 (P<0.05);且该方对胸痛、胸闷、心悸、情绪急躁等症状、心电图改善明显,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调节血脂.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利湿活血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痛风消汤,进行7天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IL -6、TNF -α、ESR、CRP、BUA的水平以及关节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IL -6及TNF -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BUA、ESR、CRP、IL -6及TNF-α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作者:叶仁群;林国彬;宋晓容;曾纪斌;宋银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较之单用rhBNP,其临床症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肾功能、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浆BNP水平、肾功能和低血压反应的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血浆BNP水平较之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rhBNP能进一步增强后者的抗心衰作用,并能避免rhBNP引发的肾功能损害和低血压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宏文;杨兵生;黄兆铨;毛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β-榄香烯联合高温对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高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高温处理或常温处理细胞对榄香烯的敏感性.采用15μg/mL榄香烯或60μg/mL榄香烯联合42℃高温处理1.5h或常温处理,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高温作用后,榄香烯对A549细胞的IC50从35.43 μg/mL降低至28.68 μg/mL; MTT法检测显示低浓度榄香烯联合高温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作用,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可见凋亡小体,同时有细胞坏死.结论:低浓度榄香烯联合高温对A549细胞有协同细胞毒效应.

    作者:吴稚冰;马胜林;陈雪琴;姜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土牛膝多糖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土牛膝多糖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研究土牛膝多糖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研究土牛膝多糖的抗炎作用.结果:土牛膝多糖对热刺激和醋酸所导致的小鼠疼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土牛膝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李伟平;何良艳;马哲龙;蒋福升;丁志山;范永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锦灯笼药材中维生素C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锦灯笼药材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 TC - 18 (4.6mm×150mm,5μm),柱温为25℃,以0.1%草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UV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样品进样量在4.72 ~ 23.6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和97%,RSD为2.52%和2.1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

    作者:徐保利;管慧洁;王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10年来辨证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文献资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5篇)录入到Excel表格,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20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肾精亏虚证、痰迷心窍证、痰浊血瘀证.得到证候要素15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心、脾;病性证候要素(10个)出现的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血瘀、痰浊、精亏.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以肾精亏虚证为主要病机,以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变的复杂,而证候要素则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作者:赵明星;李亚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书成后不久,即因战乱而散佚不全,经西晋王叔和首次整理到宋臣校定《伤寒论》,期间八百余年,该书时隐时现,纷杂散乱的流传,分合反复,而难睹真容.根据宋以前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梳理,以探讨宋以前《伤寒论》的流传概况.

    作者:张维亮;李金田;付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在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中的调解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在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中的调解作用.方法:①实验材料:成年健康Wister大鼠(雌雄不限),SRF级,体质量(150±30)g;②实验方法:无菌的条件下从大鼠的股骨中分离并继代培养MSCs细胞,当传至第5代时,先用完全培养液[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预诱导,再更换无血清培养液(含三七总皂苷0.25g/L)进行诱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联合蛋白-2(MAP -2)、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述.结果:①采用三七总皂苷诱导后,大多数MSCs呈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上述细胞表现为NSE、MAP-2和NF染色阳性,呈棕黄色,而GFAP染色阴性.②采用三七总皂苷进行诱导时,MSCs的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的突起,在突起的末端出现分支,有些相邻细胞的突起还成网状连接,③三七总皂苷诱导MSCs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样的形态,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大多数细胞表现为NF -M、NSE、neslin、MAP -2和GAP -43染色阳性,并在胞质和突起中有棕黄色的物质,而GFAP染色均为阴性.SABC法显示NSE和MAP -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2.64±2.04)%和(73.5±2.17)%.结论:三七总皂苷在体外能使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且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特性,这为MSCs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捷;王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5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采用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吡咯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并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较对照组BMI、FBG、2hBG、TG、TC、LDL-C高,血清脂联素、HDL -C低(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BMI、FBG、2hBG、TG、TC、LDL -C降低,血清脂联素、HDL -C升高(P<0.05或P<0.01);中、西药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阶段中医病机为脾气不足,痰浊壅盛,此期采用健脾化浊方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可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应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作者:毛丹丹;林士毅;苏孝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黄花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黄花颗粒对风热阻肺(卫)兼气虚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90例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及治疗组2,分别予以风热感冒颗粒、双黄花颗粒超微制剂、双黄花颗粒提取制剂,疗程为3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鼻病毒(Rh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HPIV)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清RhV、ADV、HPIV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上述病毒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1优于治疗组2(P <0.05).结论:双黄花颗粒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抗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光先;贺海霞;伍参荣;王宇红;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癌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某些指标的表达,如免疫因子,黏附分子以及VEGF及EGFR,与中医的证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客观地说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有助于中医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利于提高中医的诊疗水平及疗效.

    作者:周晓英;舒琦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多,占总体用药的76.61%;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本病治疗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疏肝健脾多为治疗原则,又在此基础上重用补虚药以调和滋补使其脏腑、气血重归于平衡.

    作者:周语平;王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期小剂量鼻渊舒胶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长期小剂量中成药鼻渊舒胶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将不伴息肉的CRS患者依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鼻渊舒组和对照组.鼻渊舒组24例患者口服鼻渊舒胶囊0.9g(0.3g/粒),1次/天(前2周3次/天;接下来的2周2次/天),使用12周;对照组24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片0.25g,1次/天(前2周为2次/天),使用1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res scale,VAS)和Lund - Mackey 鼻窦CT评分对患者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估.结果:鼻渊舒组治疗后VAS、鼻窦CT平均得分为4.42±1.53和5.68±2.43,显著低于治疗前7.42±1.09和8.92±2.6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拉霉素组治疗后VAS、鼻窦CT平均得分为3.54±1.84和3.75±2.59,显著低于治疗前7.42±1.09和8.92±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鼻渊舒组与克拉霉素组比较,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9,P>0.05),而两组鼻窦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结论:12周小剂量的中成药鼻渊舒胶囊治疗CRS有效,但该药在鼻窦CT影像学评估的改善程度上不及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

    作者:刘巨波;李献华;张君忠;谭益;鲁翔;刘丽亚;黎强;扬小霞;冯志坚;洪奕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RP-HPLC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柱(250mm ×4.6mm,5μm);以乙腈-0.3%磷酸-0.3%三乙胺为流动相连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5.00~500.00(R2=0.9992)、1.13-30.00(R2=0.9999)、1.25~50.00(R2=1)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04%( RSD=3.04%)、92.98%( RSD =1.23%)、97.90%( RSD=1.4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金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崇良;郑冰珊;陈晓城;黄珍珍;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芹菜素对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Rice模型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 - operated,SH)、模型组(Model,M)、芹菜素干预组( Apigenin,A)和神经节苷脂GMI有效对照组(Ganglioside - GM1,GM1).各组按后期测试的日龄不同又分为21日龄组和31日龄组,分别在Morris水迷宫中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处死留取脑组织标本观察大鼠脑组织结构改变.结果:1.脑组织病理观察,(1)肉眼观:29只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呈现明显的脑萎缩改变,药占51.8%( 29/56).假手术组大鼠无脑组织萎缩.(2)光镜观察:SH组的神经元细胞丰富且排列整齐有序,间质均匀;M组可见明显的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排列不规则;A组和GM1组神经元细胞排列欠规则,较多见胶质细胞.(3)尼氏小体定量-神经细胞活力分析:M组、A组GM1组较相应SH组活力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31日龄组较21日龄组升高,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4)海马组织电镜观察:SH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突触前膜内少见线粒体,其余各组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核固缩表现及内质网扩张等,海马突触内见较多线粒体.2.Morris水迷宫实验,(1)空间定位(平均逃避潜伏期):M21组潜伏期较SH21组明显延长,空间定位学习能力差(P<0.01);A21组潜伏期较M21组缩短(P<0.05);GM1组潜伏期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日龄组潜伏期较相应21日龄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2)空间记忆:平均穿台次数:A21组较GM1 - 21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GM1 - 31组较GM1 - 21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台周Ⅰ区时间:A31组较A21组长(P<0.05).平均台周Ⅰ区路程:GM1 - 31组较GM1 -21组长(P<0.01)、A31组较A21组长(P<0.05).结论 芹菜素可改善新生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21日龄大鼠的空间定位学习能力.

    作者:林晓燕;梁艳苓;陈翔;涂丰霞;刘婵;张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作者:朱智耀;高彦彬;邹大威;李敏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龙血竭对大鼠肺损伤间质过度修复及其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龙血竭(LXJ)对博莱霉素肺损伤大鼠肺间质过度修复及其TGFβ1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博莱霉素肺损伤组(BLM)及龙血竭组(LXJ),每组20只,再分成两亚组,每亚组10只,通过博莱霉素一次性气管内滴入复制肺损伤修复大鼠模型,并在肺损伤修复过程中予龙血竭灌胃干预,分别于14和28天取大鼠肺组织,运用组织芯片,进行HE、胶原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分别定量肺内炎性细胞数、胶原蛋白、Ⅰ型胶原,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技术定量转化生长因子beta( 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龙血竭对两时相肺组织的炎症程度和胶原(IOD分别从0.5492±0.2105和0.9578±0.3756降至0.2749±0.1592和0.3181±0.1210)及28天的Ⅰ型胶原过度沉积(IOD从0.9348±0.3774降至0.5045±0.2796)皆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两时相TGFβ1 mRNA表达(从0.0219±0.0110和0.0170±0.0157分别1降至0.0083±0.0024和0.0062±0.0051)有明显下调的作用(P<0.05).结论:龙血竭具有抑制炎症性肺损伤促进修复,并可通过抑制胶原尤其是Ⅰ型胶原的过度沉积而调控肺损伤肺间质过度修复之作用,后者可能主要与下调肺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礼腾;刘欣;程德云;方洵;穆茂;胡晓波;聂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乔松素在大鼠体内外代谢产物的UPLC-MS/MS鉴定

    目的:以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鉴定了乔松素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方法:分析乔松素经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和大鼠口服给药后的胆汁、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以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分离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肝微粒体和胆汁、尿液、粪便中共检测到5个代谢产物,根据裂解规律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其中3个代谢产物的结构,推测了另外2个代谢产物的结构.结论:通过大鼠体内外代谢产物的比较,发现乔松素的代谢途径主要是羟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其原型和柚皮素是在体内的主要作用形式,在胃肠道及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化是其代谢失活的主要途径.

    作者:李元圆;赵婷;徐冲;王峥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均匀设计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工艺

    目的: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方法:以微波火力和加热时间为变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脂肪油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结果: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为微波大火力,加热3min.结论:微波法炮制白芥子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 -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 - γ/IL -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 -γ、Th1/Th2、IFN - γ/IL -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旺华;周小青;刘建新;谢静;杨静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