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菌作为消化性溃疡的内痈“毒热”因子的检测分析

黄竹青;郑剑玲;齐贺;傅纪婷;王垂杰

关键词:毒热, 内痈, 消化性溃疡, 真菌, ITS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寄居的真菌,了解作为“毒热”因子的胃黏膜真菌的菌种多样性,及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集消化科就诊患者胃镜钳取的胃黏膜标本,共63人,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用玉米TWEEN80培养基进行真菌孢子形态学检查,用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序列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方法(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检测分析真菌菌种多样性.结果:分离培养真菌32( 32/63,50.8%)株,经ITS序列RFLP法鉴定白色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株.真菌阳性率与病理诊断成正相关(r =0.263,P=0.027),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学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寄居的真菌存在多样性,且真菌阳性率与病理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Th17细胞的临床研究

    Th17细胞是有别于传统TM1、Th2细胞分化途径的Th细胞亚群,是近期发现的以产生IL - 17主要特征的一种CD+4T细胞亚型.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国内外近年来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以及胞外细菌感染的防御等免疫应答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阐明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陈晋广;刘翔;朱明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NaV1.8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NaV1.8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 - 2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糖康组,其中,模型组和益糖康组采用STZ 55 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安慰剂和益糖康5mL?次-1?天-1灌胃,6周后,采集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标本,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分别检测其NaV1.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益糖康组大鼠DRG中NaV1.8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02.19±10.62,134.04±6.56,mRNA表达积分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219±0.031,0.137±0.014.模型组大鼠DRG中NaV1.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益糖康组较模型组NaV1.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复方益糖康可能对NaV1.8通道有阻断作用,是其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症状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鹏;马贤德;石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国内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回归分析

    通过对国内近30年有关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发现,0 - 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上升趋势的可能原因包括:生活条件、空气质量和医疗条件.

    作者:金岩;张丽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名医类案》中八味丸运用之考辨

    《名医类案》为我国第一部内容系统而完备的医案类专著,既是明以前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典范,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通过对类案中应用八味丸医案的系统研究,总结出明以前医家应用八味丸之普遍规律,启示人们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提炼医案信息,将是中医文献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戴俭宇;郑洪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不良反应纂要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又是很复杂的.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出现的频率日渐增高,人们对中药的毒性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强中药的实验研究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高其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是医药工作者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作者:杨锦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介入并中医辨证序贯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0~ 2011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LED-Ⅵ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行下肢静脉DSA造影.试验组采用介入综合并中医辨证内外合治治疗,对照组采用介入综合治疗.随访1年以上,术后1个月、6个月根据临床疗效和影像评分标准观察记录.结果:102例急性LEDVT,试验组53例,临床总有效率98.11%.治愈率92.45%:对照组49例,临床总有效率93.88%,治愈率61.22%.两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介入治疗后血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介入并中医辨证序贯综合疗法对急性LEDVT的治疗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预防肺动脉栓塞,防止血栓形成复发.

    作者:鲁琳;王芳军;林宜圣;温凤媚;刘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益气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细胞因子水平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用洛汀新片:10mg/次,1次/日,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汤每天1剂,8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白介素(IL -8)、IL - 18、肿瘤生长因子a(TNF -a)水平.并附5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炎性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观察组自身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 -8、IL - 18、TNF -a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益气化瘀汤可能在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叶赏和;潘兴成;胡国华;石森林;葛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丹瓜方对GK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复合模型大鼠血糖、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瓜方对高脂饲料喂养的GK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复合模型大鼠血糖、食量和体重的影响.方法:40只成模GK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模型对照组、丹瓜方组、辛伐他汀组,自由进食高脂饲料,并予以相应的药物干预;另设10只同龄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观察大鼠血糖、HbAlc、体重、食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丹瓜方组血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且优于其他各模型组;丹瓜方组HbAlc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差别,且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GK大鼠食量均明显减少,丹瓜方组食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P<0.01):GK大鼠体重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丹瓜方组体重增幅小(P<0.05).结论:丹瓜方在控制高脂饲料喂养的GK大鼠的血糖、体重和食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蓝元隆;黄苏萍;衡先培;潘旭东;李鹏辉;陈玲;杨柳清;林彤;程心玲;林青;陈斯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深刺夹脊治疗组40例与普通针刺电针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PRI、VAS、PPI的评分(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疼痛评价VAS尤为明显(P<0.01).结论:电针深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与镇痛的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梁永瑛;郭艳明;顾钧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体内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探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肌玉红胶原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可能.方法:将生肌玉红胶原(实验组)与交联修饰后胶原(对照组)植入8只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1、2、4及8周取出2组植入材料,行肉眼观察、埋植材料近旁组织切片后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及对两组材料的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实验组在植入后动物体内炎症反应消失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组织相容性较同期对照组良好,可促进近旁组织毛细血管新生与胶原新生.结论:生肌玉红膏载入胶原较Ⅰ型胶原自身组织相容性更佳,基本上发挥出生肌玉红膏及修饰后胶原各自促创面愈合的优势,与周围组织有更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陈德轩;朱永康;吴晓斌;周勇;缪雪华;陈运;姚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松郁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松郁安神方对睡眠剥夺大鼠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NE)、5-羟色胺(Serotonin,5 -HT)、多巴胺(Dopamin,D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造大鼠失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 HPLC - ECD)测定PCPA失眠大鼠血浆中NE、5 - HT和DA含量.结果:松郁安神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中NE、DA含量、升高血浆中5- H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松郁安神方改善失眠大鼠睡眠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大鼠睡眠相关物质NE、DA、5- HT的含量有关.

    作者:周春权;曾雪爱;黄俊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中医的意义

    认知科学是当今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内容包括知觉、学习、记忆、推理、语言理解、注意、情感和统称为意识的高级心理现象,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提升智能和技能水平.本文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研究中医需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逻辑学等认知科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以丰富中医研究的思路,希望能有所启发.

    作者:郭瑨;贾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含碘剂量中药复方对AIT大鼠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及病理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含碘中药(海藻、昆布)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筛选中药复方中含碘中药的佳剂量,方法:选用普通级SD雌性大鼠75只,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60只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后分成4组:模型组、含碘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实验结束称取各组大鼠体重,取大鼠双侧甲状腺,计算每1009大鼠体重的甲状腺mg数,作为甲状腺的重量指数(mg/100g);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抗体水平;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含碘中药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甲状腺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均降低(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高、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含碘中药复方具有缓解AIT大鼠甲状腺肿,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减轻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的作用;含碘中药海藻、昆布的佳剂量为20~30g.

    作者:张兰;邹晓宁;姜维娜;杨斌婕;樊程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学原理》积聚论治经验

    积聚涵盖了当今诸多腹部肿瘤性疾病.明代医家汪机所著《医学原理》论述“积聚”一章内容宏富.汪机认为积聚之形成是因“中气亏败、健运失常”,导致“痰、血、饮、食、气、水”停蓄不散而成,治当以“攻补兼施”;所列诸方采撷百家,可概括为消食散积、散郁消积、散寒消积、软坚攻积、扶正消积诸法,为后学提供了很多对恶性肿瘤中医诊治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群伟;包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致小细胞肺癌荷瘤鼠胃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 irinotecan,CPT-11)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荷瘤鼠胃损伤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建立SCLC荷瘤鼠,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成4组,高、中、低3个给药组半夏泻心汤剂量分别为20、10、5g?kg-1?d-1,空白组给等量水,灌胃给药,共8天.第3天开始尾静脉注射CPT - 11,35 mg?kg-1?d-1,共4天.观察荷瘤鼠食量情况;第8天处死荷瘤鼠,取胃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测胃黏膜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 -2)表达;另取胃组织,行组织匀浆,离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胃组织中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 - keta -PGF1α)含量;取舌黏膜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半夏泻心汤给药组相较于空白组食量增加,空白组胃黏膜内及黏膜下少量血管有扩张,稍有水肿表现,舌黏膜空白组表皮完整,少量细胞空泡变性,鳞状上皮增生,表面角质层增厚,给药组均好于空白组.胃组织中TXB2和6- keta -PGF1α含量及胃黏膜COX -2表达情况各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半夏泻心汤对CPT - 11致SCLC荷瘤鼠胃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卢红阳;蔡菊芬;杜灵彬;王增;叶魏武;楼彩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医外感病概念演变的历史规律

    外感病是现代的叫法.在中医史上,外感病的称谓几经变化,其中“中风”、“伤寒”、“温痛”都曾经作为外感病总称的代表.这些名称的变化,其实有它的规律可循,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根据竺可桢等科学家的研究,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温暖期和寒冷期的交替,它们对外感病名称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伟;陈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1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入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疗法干预,共3周.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月随访时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压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与治疗前(P<0.01),治疗后和随访时与治疗前压痛评分的差值比较,针刀组小于电针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局部压痛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且远期效果稳定,与传统电针治疗相比,针刀松解法的效果更佳,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长青;乔晋琳;董福慧;李石良;蒋昭霞;刘乃刚;陈占禄;朱汉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的研究

    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在冠心痛心血瘀阻证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 法检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健康者TM、TAT水平.结果: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TAT水平较健康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血瘀阻证组TM水平较高与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痛心血瘀阻证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与血管内皮损伤.

    作者:简维雄;黄献平;郑景辉;毛以林;袁肇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中药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生活质量RCT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国际通用RCT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患者280例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疗程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应用6min步行试验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P<0.05);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表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不仅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宫丽鸿;范磊;王辰;廖佳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桑枝提取物对MCAO大鼠脑梗死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讨论单独使用桑枝提取物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桑枝提取物组,阳性药物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连续两周灌胃给予桑枝提取物8g生药/kg,观察桑枝提取物脑梗死面积、行为学指标、血清SOD及MDA含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桑枝提取物组大鼠的梗死面积及行为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变,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次实验中桑枝提取物对线栓法造成的大鼠脑缺血所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SOD指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趋势,其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确认.

    作者:周晓辉;韩蕾;曹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