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内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回归分析

金岩;张丽颖

关键词:哮喘, 儿童, 流行病学, 回归分析
摘要:通过对国内近30年有关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发现,0 - 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上升趋势的可能原因包括:生活条件、空气质量和医疗条件.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芸香科柑桔属黄酮类成分质量研究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法进行10种芸香科柑橘属生药中橙皮苷、柚皮苷等黄酮类成分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采用phenomsil C18( 250mm × 4.6mm,5u)色谱柱,橙皮苷、柚皮苷等黄酮类成分以甲醇—磷酸三乙胺溶液(1000mL水中含有1.7mL磷酸和1.8mL三乙胺)(1:2)为流动相.其中橙皮普、柚皮苷分别在0.2170~2.1680μg?μL -1,0.2152 ~2.1520μ g?μL-1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0.996、0.992);三者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97.4%.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原植物和产地来源的各橘属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种类及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且随着果实成熟程度的增加,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均有下降的趋势;而整个果实黄酮类成分含量,大于某一部分.为药材的标准化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试验依据.

    作者:史锐;吴品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真菌作为消化性溃疡的内痈“毒热”因子的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寄居的真菌,了解作为“毒热”因子的胃黏膜真菌的菌种多样性,及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集消化科就诊患者胃镜钳取的胃黏膜标本,共63人,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用玉米TWEEN80培养基进行真菌孢子形态学检查,用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序列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方法(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检测分析真菌菌种多样性.结果:分离培养真菌32( 32/63,50.8%)株,经ITS序列RFLP法鉴定白色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株.真菌阳性率与病理诊断成正相关(r =0.263,P=0.027),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学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寄居的真菌存在多样性,且真菌阳性率与病理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

    作者:黄竹青;郑剑玲;齐贺;傅纪婷;王垂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及其依从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试验组)和穴位针刺组(对照组).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大横(双)、大巨(双),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试验组痊愈30例,显效6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4%.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51例,有效3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0.10%.(2)患者治疗期间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内均无晕针、感染、肠线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习惯性便秘作用显著,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穴位针刺法(P<0.01).该法无严重不良反应,依从性好,安全可行.

    作者:张舒雁;龚秀杭;季聪华;宣丽华;张理梅;周全容;孙辉;申慧芬;朱国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痹康对高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糖痹康大鼠含药血清对高糖造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CCK -8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选择葡萄糖浓度为5.55mmol/L组为正常组,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组做为模型组.然后制备正常组,弥可保组,糖痹康组的大鼠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作用于高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模型组、高糖弥可保组、高糖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并通过测定培养液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0)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探讨糖痹康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高糖模型组比较,糖痹康合药血清能减少细胞MDA、LDH释放量,提高SOD活力及NO含量.结论:糖痹康对高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间接的起到对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宏;刘铜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深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深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深刺内大迎穴,对照组采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4周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有效率86.67%.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内大迎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毕颖;邵晓梅;李丽萍;候群;宣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以转录因子T - bet/GATA -3为靶标的哮喘治疗手段探要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 - bet/GATA -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以T- bet/GATA -3为靶标的哮喘治疗手段.方法:总结近10年关于T - bet/GATA -3在哮喘发病中的机理研究及以此为靶标治疗哮喘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T - bet/GATA -3作为哮喘发病中的转录因子,能够客观地反映Th1/Th2细胞分化和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以英为靶标治疗哮喘的方式近年取得的进展主要有生物制剂、免疫疗法、中医药、以及神经生长因子、寡核苷酸、转录因子圈套策略等分子和基因水平的治疗方法.结论:以转录因子T - bet/GATA -3为靶标的哮喘治疗手段近年取得较多进展,提示在转录水平将Th0细胞向Th1/Th2细胞分化这个环节作为治疗疾病的靶点,可能成为延长哮喘缓解期、减少复发的关键.

    作者:张新光;虞坚尔;李利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HSC - T6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激酶(ER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细胞分成正常组和大黄素不同浓度干预组(大黄素终浓度分别为20μmol/L、40μmol/L、60μmol/L),采用MTT法观察大黄素对HSC - T6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半定量法观察ERK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观察HSC - T6 ERK1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大黄素对HSC - T6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大黄素作用HSC - T6细胞后,G0/G1期增加,S期减少;当浓度为40~60μ mol/L时,G2/M期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正常组HSC - T6有ERK1mRNA表达,而大黄素使ERK1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正常组HSC-T6 ERK1阳性均强表达,大黄素使ERK1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减少,阳性减弱.结论:大黄素对HSC - T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阻滞细胞于G0/G1期、抑制其ERK1表达有关.

    作者:喻剑华;黄兆胜;赵珍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腹膜超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腹膜透析失超滤大鼠模型腹膜形态和超滤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12组:其中高浓度葡萄糖3组(1.5%、2.5%、4.25%);脂多糖(LPS)3组(0.1mg/L、1mg/L、10mg/L);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灭活菌液2组( 1011/mL、1015/mL);三七总皂苷干预3组(2.5%葡萄糖溶液+三七总皂苷溶液、1 mg/L脂多糖+三七总皂苷溶液、1011/mL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菌液+三七总皂苷溶液)和正常组.各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相应溶液20mL,20天后做腹膜平衡试验并行腹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三七总皂苷可改善高浓度葡萄糖、脂多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灭菌液引起的腹膜失超滤;高浓度葡萄糖、脂多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灭菌液均可增加腹膜毛细血管密度,造成毛细血管充血,毛细血管壁增厚,腹膜中炎性细胞浸润.三七总皂苷可以降低腹膜毛细血管密度,明显扩张血管,腹膜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改善腹膜超滤功能,其引起的主要腹膜病理改变为腹膜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血管明显扩张,血管壁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作者:李志明;何学红;赵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内经》厥病选析

    《内经》中厥病的相关资料内容丰富,虽都以厥为病名,但其中许多厥病并非今天中医内科所说的厥,所以在教学及临证中常造成困扰.该文章将参考现代医学相关理论及古代医著中厥的相关论述,从疾病症状特点、病机特点两方面,对《内经》中常见的厥病的疾病实质进行分析讨论,以欲明确其疾病内涵.

    作者:陈士玉;谢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学原理》积聚论治经验

    积聚涵盖了当今诸多腹部肿瘤性疾病.明代医家汪机所著《医学原理》论述“积聚”一章内容宏富.汪机认为积聚之形成是因“中气亏败、健运失常”,导致“痰、血、饮、食、气、水”停蓄不散而成,治当以“攻补兼施”;所列诸方采撷百家,可概括为消食散积、散郁消积、散寒消积、软坚攻积、扶正消积诸法,为后学提供了很多对恶性肿瘤中医诊治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群伟;包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体内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探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肌玉红胶原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可能.方法:将生肌玉红胶原(实验组)与交联修饰后胶原(对照组)植入8只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1、2、4及8周取出2组植入材料,行肉眼观察、埋植材料近旁组织切片后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及对两组材料的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实验组在植入后动物体内炎症反应消失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组织相容性较同期对照组良好,可促进近旁组织毛细血管新生与胶原新生.结论:生肌玉红膏载入胶原较Ⅰ型胶原自身组织相容性更佳,基本上发挥出生肌玉红膏及修饰后胶原各自促创面愈合的优势,与周围组织有更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陈德轩;朱永康;吴晓斌;周勇;缪雪华;陈运;姚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5- HT、5- HT3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5-HT、5 - HT3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取给予电针治疗(选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针刺后加电刺激,4周为1个疗程)16例和西药治疗(口服地衣芽孢杆菌和黛力新片)15例的腹泻型IBS患者治疗前后的乙状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黏膜5 - HT、5 -HT3R表达情况.结果:电针组和西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5- HT、5 -HT3R阳性面积和光密度(OD)表达均较正常人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 <0.01,P<0.01),电针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 HT、5 - HT3R阳性面积表达则较西药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显著降低腹泻型IBS患者结肠黏膜5 - HT、5 - HT3R表达,进而减弱神经介导的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由此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状态和内脏高敏感性而达到其治疗之目的.

    作者:陈跃华;陈兴奎;尹小君;施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不良反应纂要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又是很复杂的.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出现的频率日渐增高,人们对中药的毒性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强中药的实验研究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高其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是医药工作者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作者:杨锦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鼠双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对学习记忆与皮质区Bax、Bcl -2表达的影响及清心开窍方皂苷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双侧杏仁核注射A325 - 35对大鼠学习记忆与皮质区Bax、Bcl -2、Aβ、GFAP表达的影响及清心开窍方皂苷的干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采用对照观察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理申组、清心开窍方组、皂苷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杏仁核注射Aβ25 - 35制造AD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起,分别灌胃给药及双蒸水2周后,观察大鼠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通过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皮质区Bax、Bcl -2、Aβ及GFAP的表达.结果:中药各组能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皮质区Bax、Aβ、GFAP表达水平降低,Bel -2表达水平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P <0.05).结论:清心开窍方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可能是通过降低皮质区Bax、Aβ、GFAP表达及升高Bcl -2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朱未名;胡海燕;陈翔;王文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探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3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量表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4类主要的证型为:肾虚精亏证,痰浊气滞证,阴虚内热证,阳虚血瘀证.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明荃;顾耘;徐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止咳平喘合剂干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IL -12、IL -13水平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血清白介素12(Intedeukin - 12,IL- 12)、白介素13( Interleukin - 13,IL - 13)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改良的卵白蛋白多点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强的松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止咳平喘合剂组).实验第15天起,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mL?kg-1,强的松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混悬液10mg?kg -1,中药治疗组给予止咳平喘合剂15g?kg-1,每天1次给药,连续5天.末次雾化激发后24h处死各组大鼠留取标本.镜下观察各组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嗜酸粒细胞(EOS)数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 - 12、IL - 13含量.结果:与哮喘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EOS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气道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中药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 - 12浓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而IL - 13浓度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结论:止咳平喘合剂可通过提高细胞因子1L - 12水平、降低IL- 13的水平,来调节细胞因子失衡,从而减轻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

    作者:王真;周忠辉;俞亚丽;洪波;殷莉波;王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黄帝内经》判断预后时间尺度的研究

    《黄帝内经》有丰富的判断预后时间的理论,其中对时间尺度的判断较时间的阴阳五行属性更能反映生存期的长短,更能体现预后决定因素的作用.从《黄帝内经》中与死亡有关的经文入手,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在判断死期远近中的作用,归纳各时间尺度下死亡时间相应的临床症状,从神、形、色、脉、症及误治经历等方面总结《黄帝内经》判断预后时间尺度的诊察方法.

    作者:黄玉燕;陈子杰;翟双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HPLC - ELSD法测定三叶青中的β-谷甾醇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三叶青药材中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色谱柱为Inersil ODS-3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0.7mL?min-1,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为40℃,载气压力3.5 bar.结果:β-谷甾醇0.264μg~2.641g与峰面积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控制三叶青药材质量的方法参考.

    作者:刘宇文;殷红妹;邹耀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烂喉丹痧溯源及古代文献梳析

    烂喉丹痧是常见的中医肺系疫病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猩红热.通过对烂喉丹痧病名溯源及清代以前中医著作有关文献的梳析,进一步明确烂喉丹痧的病名源流、致病病因、发病条件、病机特点、证治方论及预防,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作者:吴兆利;王庆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松郁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松郁安神方对睡眠剥夺大鼠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NE)、5-羟色胺(Serotonin,5 -HT)、多巴胺(Dopamin,D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造大鼠失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 HPLC - ECD)测定PCPA失眠大鼠血浆中NE、5 - HT和DA含量.结果:松郁安神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中NE、DA含量、升高血浆中5- H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松郁安神方改善失眠大鼠睡眠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大鼠睡眠相关物质NE、DA、5- HT的含量有关.

    作者:周春权;曾雪爱;黄俊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