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

喻剑华;黄兆胜;赵珍东

关键词:大黄素, 肝星状细胞, 增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素对HSC - T6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激酶(ER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细胞分成正常组和大黄素不同浓度干预组(大黄素终浓度分别为20μmol/L、40μmol/L、60μmol/L),采用MTT法观察大黄素对HSC - T6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半定量法观察ERK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观察HSC - T6 ERK1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大黄素对HSC - T6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大黄素作用HSC - T6细胞后,G0/G1期增加,S期减少;当浓度为40~60μ mol/L时,G2/M期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正常组HSC - T6有ERK1mRNA表达,而大黄素使ERK1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正常组HSC-T6 ERK1阳性均强表达,大黄素使ERK1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减少,阳性减弱.结论:大黄素对HSC - T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阻滞细胞于G0/G1期、抑制其ERK1表达有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1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入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疗法干预,共3周.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月随访时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压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与治疗前(P<0.01),治疗后和随访时与治疗前压痛评分的差值比较,针刀组小于电针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局部压痛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且远期效果稳定,与传统电针治疗相比,针刀松解法的效果更佳,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长青;乔晋琳;董福慧;李石良;蒋昭霞;刘乃刚;陈占禄;朱汉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5- HT、5- HT3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5-HT、5 - HT3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取给予电针治疗(选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针刺后加电刺激,4周为1个疗程)16例和西药治疗(口服地衣芽孢杆菌和黛力新片)15例的腹泻型IBS患者治疗前后的乙状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黏膜5 - HT、5 -HT3R表达情况.结果:电针组和西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5- HT、5 -HT3R阳性面积和光密度(OD)表达均较正常人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 <0.01,P<0.01),电针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 HT、5 - HT3R阳性面积表达则较西药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显著降低腹泻型IBS患者结肠黏膜5 - HT、5 - HT3R表达,进而减弱神经介导的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由此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状态和内脏高敏感性而达到其治疗之目的.

    作者:陈跃华;陈兴奎;尹小君;施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杨梅核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考察杨梅核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杨梅核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考察了杨梅核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杨梅核不同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DPPH、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其中杨梅核无水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结论:杨梅核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徐敏;余陈欢;熊耀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黄连解毒汤拮抗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胃黏膜损害的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JD)拮抗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胃黏膜损害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梗塞组、西咪替丁组、HJD高剂量(10.78g/kg)组、HJD低剂量(5.39g/kg)组,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每日1次连续灌胃4天后处死大鼠,分离胃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梗塞大鼠的胃黏膜结构出现明显的组织破坏,HJD与西米替丁均能减轻上述组织破坏,且HJD的疗效优于西米替丁(P<0.05或P<0.01).结论:HJD能够部分拮抗急性脑梗塞导致的胃黏膜损害.

    作者:杨秀丽;吴天慧;唐晓晓;王尚书;唐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蒲黄提取物对内皮细胞IL -8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蒲黄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白介素-8(IL -8)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Ox - 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 PCR)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蒲黄提取物预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 -8 mRNA的表达.结果:内皮细胞经Ox - LDL作用后,IL -8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各剂量蒲黄提取物均能降低其表达.结论:蒲黄提取物可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IL -8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远航;李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ERK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CA1、CA3、DG区ERK及其磷酸化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CA3、DG区ERK及其磷酸化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结果:柴胡疏肝散可增高ERK1/2、P - ERK在海马CA3、DG区的阳性细胞数.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海马CA3、DG区ERK1/2、P - ERK信号通路的活动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作者:杜雅薇;王玉来;尹岭;赵秀敏;秦绍林;赵永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真菌作为消化性溃疡的内痈“毒热”因子的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寄居的真菌,了解作为“毒热”因子的胃黏膜真菌的菌种多样性,及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集消化科就诊患者胃镜钳取的胃黏膜标本,共63人,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用玉米TWEEN80培养基进行真菌孢子形态学检查,用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序列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方法(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检测分析真菌菌种多样性.结果:分离培养真菌32( 32/63,50.8%)株,经ITS序列RFLP法鉴定白色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株.真菌阳性率与病理诊断成正相关(r =0.263,P=0.027),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学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寄居的真菌存在多样性,且真菌阳性率与病理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

    作者:黄竹青;郑剑玲;齐贺;傅纪婷;王垂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不良反应纂要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又是很复杂的.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出现的频率日渐增高,人们对中药的毒性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强中药的实验研究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高其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是医药工作者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作者:杨锦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脑缺血的损伤机制包括很多因素,如Ca2+超载、自由基生成增多、兴奋性氨基酸分泌、血脑屏障破坏、细胞凋亡等,研究发现各个因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结论: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青青;郭虹;王少峡;李美娇;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与ALT、TB、ALB、HGB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与ALT、TB、ALB、HGB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AS、SDS量表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进行ALT、TB、ALB、HGB测定.结果:心理行为干预组与非心理行为干预组指标ALT、ALB、HGB均存在统计学差异;ALT与TB、ALB呈显著相关性;SDS、SAS与ALT、TB、ALB、HGB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使指标ALT、ALB及HGB趋于正常.

    作者:太加斌;徐校成;任萍萍;赵妙林;洪亮;吕颖颖;马蒙恩;刘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以转录因子T - bet/GATA -3为靶标的哮喘治疗手段探要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 - bet/GATA -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以T- bet/GATA -3为靶标的哮喘治疗手段.方法:总结近10年关于T - bet/GATA -3在哮喘发病中的机理研究及以此为靶标治疗哮喘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T - bet/GATA -3作为哮喘发病中的转录因子,能够客观地反映Th1/Th2细胞分化和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以英为靶标治疗哮喘的方式近年取得的进展主要有生物制剂、免疫疗法、中医药、以及神经生长因子、寡核苷酸、转录因子圈套策略等分子和基因水平的治疗方法.结论:以转录因子T - bet/GATA -3为靶标的哮喘治疗手段近年取得较多进展,提示在转录水平将Th0细胞向Th1/Th2细胞分化这个环节作为治疗疾病的靶点,可能成为延长哮喘缓解期、减少复发的关键.

    作者:张新光;虞坚尔;李利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致小细胞肺癌荷瘤鼠胃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 irinotecan,CPT-11)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荷瘤鼠胃损伤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建立SCLC荷瘤鼠,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成4组,高、中、低3个给药组半夏泻心汤剂量分别为20、10、5g?kg-1?d-1,空白组给等量水,灌胃给药,共8天.第3天开始尾静脉注射CPT - 11,35 mg?kg-1?d-1,共4天.观察荷瘤鼠食量情况;第8天处死荷瘤鼠,取胃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测胃黏膜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 -2)表达;另取胃组织,行组织匀浆,离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胃组织中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 - keta -PGF1α)含量;取舌黏膜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半夏泻心汤给药组相较于空白组食量增加,空白组胃黏膜内及黏膜下少量血管有扩张,稍有水肿表现,舌黏膜空白组表皮完整,少量细胞空泡变性,鳞状上皮增生,表面角质层增厚,给药组均好于空白组.胃组织中TXB2和6- keta -PGF1α含量及胃黏膜COX -2表达情况各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半夏泻心汤对CPT - 11致SCLC荷瘤鼠胃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卢红阳;蔡菊芬;杜灵彬;王增;叶魏武;楼彩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止咳平喘合剂干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IL -12、IL -13水平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血清白介素12(Intedeukin - 12,IL- 12)、白介素13( Interleukin - 13,IL - 13)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改良的卵白蛋白多点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强的松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止咳平喘合剂组).实验第15天起,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mL?kg-1,强的松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混悬液10mg?kg -1,中药治疗组给予止咳平喘合剂15g?kg-1,每天1次给药,连续5天.末次雾化激发后24h处死各组大鼠留取标本.镜下观察各组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嗜酸粒细胞(EOS)数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 - 12、IL - 13含量.结果:与哮喘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EOS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气道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中药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 - 12浓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而IL - 13浓度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结论:止咳平喘合剂可通过提高细胞因子1L - 12水平、降低IL- 13的水平,来调节细胞因子失衡,从而减轻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

    作者:王真;周忠辉;俞亚丽;洪波;殷莉波;王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蓝萼香茶菜提取溶剂的选择及其耐缺氧作用研究

    目的:选用不同溶剂优化提取蓝萼香茶菜有效成分总二萜,考查蓝萼香茶菜提取物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五种溶剂分别浸取蓝萼香茶菜地上部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溶剂提取物总二萜含量,优化提取工艺.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灌胃给药6天,实验组给高、中、低剂量组的蓝萼香茶菜提取物混悬液,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红景天.给药后进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存活时间和常压缺氧存活时间测定.结果:蓝萼香茶菜的丙酮提取物中总二萜含量相对较高;蓝萼香茶菜能够显著延长常压缺氧呼吸时间,能延长断头鼠头的张口呼吸时间,但效果不明显.结论:选取丙酮作提取溶剂的蓝萼香茶菜提取物,提取物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功效.

    作者:李峥;王强;张晓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和肾络颗粒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肾络颗粒治疗5/6肾大部切除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模型大鼠,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福辛普利组、和肾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取残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与福辛普利组BUN、SCr明显低于模型组;PCNA在术后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用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和肾络抑制PCNA在肾组织内的过度表达,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于俊生;修暖暖;孙云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丹瓜方对GK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复合模型大鼠血糖、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瓜方对高脂饲料喂养的GK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复合模型大鼠血糖、食量和体重的影响.方法:40只成模GK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模型对照组、丹瓜方组、辛伐他汀组,自由进食高脂饲料,并予以相应的药物干预;另设10只同龄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观察大鼠血糖、HbAlc、体重、食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丹瓜方组血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且优于其他各模型组;丹瓜方组HbAlc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差别,且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GK大鼠食量均明显减少,丹瓜方组食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P<0.01):GK大鼠体重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丹瓜方组体重增幅小(P<0.05).结论:丹瓜方在控制高脂饲料喂养的GK大鼠的血糖、体重和食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蓝元隆;黄苏萍;衡先培;潘旭东;李鹏辉;陈玲;杨柳清;林彤;程心玲;林青;陈斯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内经》厥病选析

    《内经》中厥病的相关资料内容丰富,虽都以厥为病名,但其中许多厥病并非今天中医内科所说的厥,所以在教学及临证中常造成困扰.该文章将参考现代医学相关理论及古代医著中厥的相关论述,从疾病症状特点、病机特点两方面,对《内经》中常见的厥病的疾病实质进行分析讨论,以欲明确其疾病内涵.

    作者:陈士玉;谢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烂喉丹痧溯源及古代文献梳析

    烂喉丹痧是常见的中医肺系疫病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猩红热.通过对烂喉丹痧病名溯源及清代以前中医著作有关文献的梳析,进一步明确烂喉丹痧的病名源流、致病病因、发病条件、病机特点、证治方论及预防,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作者:吴兆利;王庆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黄帝内经》判断预后时间尺度的研究

    《黄帝内经》有丰富的判断预后时间的理论,其中对时间尺度的判断较时间的阴阳五行属性更能反映生存期的长短,更能体现预后决定因素的作用.从《黄帝内经》中与死亡有关的经文入手,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在判断死期远近中的作用,归纳各时间尺度下死亡时间相应的临床症状,从神、形、色、脉、症及误治经历等方面总结《黄帝内经》判断预后时间尺度的诊察方法.

    作者:黄玉燕;陈子杰;翟双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6种蓼科植物药材大黄素含量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比较6种蓼科植物大黄素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蓼科植物中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5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201μL.结果:大黄素选样在1μg?mL-1 ~500μg? 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加样回收率为97.52%,RSD为2.40%(n=6).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22.965mg?g-1和16.285mg?g-1.酸模根茎与根中大黄2含量分别为2.5966mg?g-和2.7204mg?g-1.金荞麦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029mg?g-1和0.0682mg?g-1.羊蹄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4634mg? g-1和1.5796mg? g-1.首乌藤(3年)大黄素含量为3.367mg? g-1.何首乌根大黄素含量为2.0947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蓼科植物药材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高,是提取大黄素的理想原料药材.

    作者:蔡进章;林崇良;王贤亲;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