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GP73及其它5种血清学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徐炜烽;高国生;祝成亮;徐晓珍;胡耀仁;翁彭剑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ROC曲线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及AFP、ALP、GGT、LAP、AFU等血清学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慢性肝炎、36例肝硬化、57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对GP73及AFP、ALP、GGT、LAP、AFU等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GP73与AFP、ALP、GGT、LAP、AFU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GP73、AFP、ALP、GGT、LAP、AFU在疾病组(包括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HC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疾病组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组中又以PHC患者高,GP73的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对上述指标构建新的预测模型,新的预测因子的AUC虽然高于其它单项指标,但与GP73的差异不大(P>0.05),且这两者的AUC均显著高于其它5种血清学标志物(P<0.05).结论:GP73单项检测对PHC有较好的诊断作用,GP73联合AFP、AFU、GGT、LAP、ALP检测对提高诊断效能帮助不大,GP73是潜在的有可能取代AFP的诊断PHC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脏气”分类中的“气分为三”假说

    现行的对“脏气”进行分类的“气分阴阳”学说,与临床实际不相吻合,应当摒弃;在坚持“脏腑精气阴阳”理论的基础上,以“一分为三”思维为基础,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提出“气分为三”假说;认为广义的“脏气”应当分为“脏阳”、“脏阴”和狭义的“脏气”,三者内涵独立,互不包容;主张在“脏气”的分类上,以“气分为三”假说替代“气分阴阳”学说,以实现理论的自洽性和临床的可证性.

    作者:张金玺;马作峰;张六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和耳压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及患者胃肠激素水平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和耳压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对胃肠激素VIP、NPY水平影响.方法:12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采用针刺和耳压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B组43例,采用针刺和微生态制剂治疗;C组41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和评价患者疗效情况、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浆VIP、NPY水平变化.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C组(P<0.05,P<0.01),且复发率低;B组疗效亦优于C组(P<0.05).A、B两组治疗后血浆VIP、NP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和耳压联合微生态制剂的综合疗法能有效治疗IBS,且疗效相对稳定,能够恢复IBS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情况.

    作者:康美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以探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后根据两组症状、体征前后积分值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比单纯手法治疗在疗效和缩短病程方面优势明显;在症状、体征方面改善显著(P<0.05).结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结合局部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和现代研究分析,其手法作用机制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配合运动疗法,着重恢复肩部诸肌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发挥自我调节作用.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符合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治病求本的基本观念,对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起到了提高疗效,预防复发的积极作用.

    作者:彭程;王燕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Ⅱ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中TGF-β1基因表达及骨密度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与非糖尿病大鼠骨组织中TGF-1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非糖尿病组和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组.取腹主静脉血,用Roach P800检测各组大鼠血中的血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载脂蛋白胆固醇(LDL)、总胆固醇(TC)、Ca2+变化;取各组大鼠股骨,用Real-Time 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股骨中TGF-β1 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非糖尿病组和Ⅱ型糖尿病组血中的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载脂蛋白胆固醇(LDL)、总胆固醇(TC)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Ca2+明显下降(P<0.05).(2)与正常组比较,非糖尿痛组和Ⅱ型糖尿病组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组比较,非糖尿病组和Ⅱ型糖尿病组骨组织TGF-β1 mRNA基因表达上调(P<0.05).结论:STZ诱导的Ⅱ型糖尿病模型骨组织中骨密度明显下降,TGF-β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并伴有血脂代谢紊乱,表明Ⅱ型糖尿病可能通过TGF-β1基因表达上调来促进股骨骨质疏松.

    作者:关和宇;李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醋炙对芫花毒性和药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醋炙芫花对毒性和药效的影响.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BLiss法计算芜花和醋芜花的半数致死量;采用利尿试验试验,观察芫花和醋芜花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对小鼠利尿作用的影响.结果:醋炙后芜花毒性明显毒性降低,乙酸乙酯部位是芫花的毒性部位.与对照组相比,芜花、醋芫花醇提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促进利尿作用.与生品比较,醋炙后各组利尿作用皆明显增强.结论:芫花醋炙后毒性显著降低,药效增强.芜花的乙酸乙酯部位既是其毒性部位,又是其药效学主要部位.

    作者:代光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医诊治概述

    骨髓增殖性肿瘤是较为惰性的血液系统肿瘤,西医治疗以减轻肿瘤负荷、防治并发症为主,除CML外均缺乏特异性的疗法,而JAK2V617F抑制剂的临床研究为MPN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提供了希望.中医在MPN的治疗中可以发挥其优势,起到辅助西药降低肿瘤负荷,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稳定性的作用,为临床MP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翔;周郁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泰安合剂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泰安合剂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疗效.方法:将孕30 ~ 34周确诊FGR 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并选相应孕周足月分娩正常孕妇18例作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泰安合剂口服,并予复方氨基酸及能量合剂静脉滴注,对照组只给予复方氨基酸及能量合剂静脉滴注.两组均7天为1个疗程,间隔3~5天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3~4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胎儿脐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胎儿脐血流异常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泰安合剂能明显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改善胎儿脐血流,且无明显不良副作用.

    作者:张立青;康俊楠;杨志旭;滕玉莲;吕晓云;董存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复色2号方对鼠黑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色2号方治疗白癜风的分子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复色2号方对B16细胞增值的影响,在酶标仪下测定并记录B16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复色2号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NaOH裂解法测定B16细胞黑素含量.结果:复色2号方药物浓度在1~1000g/L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复色2号方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促进作用,可以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

    作者:杨柳;张明明;马玲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消瘀散”外用剂型的体外透皮特性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消瘀散”几种剂型体外透皮试验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为药理、毒理试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有效成分大黄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比较几种剂型透皮速度、透皮百分率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透皮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即型凝胶≈乳膏>贴膏剂>散剂;透皮总量由多至少依次为:乳膏>即型凝胶>贴膏剂>散剂;皮肤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即型凝胶>乳膏>贴膏剂>散剂>涂膜剂.结论:即型凝胶透皮速度快,皮肤储量多,乳膏透皮总量多.

    作者:彭力平;肖立新;陈光宇;何群;王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临床人员阅读医案习惯调研

    在分析现有中医医案文献基础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中医临床医师的中医医案认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中医医案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以期更好的指导设计中医医案数据库和智能检索系统.

    作者:李敬华;张丰聪;姜岩;张晶;杨阳;王勇;华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心系疾病脉象客观化研究进展

    概述近20年来中医心系疾病脉象客观化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展望.

    作者:许文杰;燕海霞;王忆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体外抑制作用及作用靶点的虚拟筛选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虚拟筛选相关作用靶点.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结肠癌SW620细胞,通过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时的超微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作用靶点进行虚拟筛选.结果:MTr实验显示姜黄素可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肿胀、破裂、呈坏死状,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核内染色质凝集,内质网扩张,空泡形成增多,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增加,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虚拟筛选出19个可能的作用靶点.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有效地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

    作者:张云龙;彭彦;姚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标本配穴”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瘦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Leptin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0~220gWistar大鼠43只,13只为正常对照,另3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胰俞、足三里、关元),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取脑,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下丘脑Leptin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LeptinR免疫阳性物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减少,下丘脑外侧区LeptinR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P<0.05),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LeptinR及下丘脑外侧区LeptinR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标本配穴”针刺能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下丘脑低水平的Leptin受体及其基因的表达,有效发挥其调节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调节糖尿病大鼠内分泌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

    作者:梁凤霞;徐芬;陈瑞;王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学智能概论

    目的:对医学智能进行概要论述,以推动医学智能的发展和进步;方法:主要采用叙述和论证的方法;结果:给出了医学智能的定义,概要论述了智能医学所涉及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在线分析处理(OLAP)、ETL-数据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医学智能系统架构等重要内容及核心技术;结论:医学智能包含智慧和能力两方面,智慧强调思维思想理念层面,能力强调行动层面,医学智能终要解决诊疗智能化等实际问题,开展和研究医学智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该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王志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狗脊生、制品不同提取部位抗炎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狗脊生、制品的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研究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用狗脊生、制品的不同提取部位溶液对小鼠灌胃给药.用二甲苯造成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研究其对小鼠的抗急性炎症作用.研究其对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将棉球植入大鼠背部皮下形成肉芽肿,造成慢性炎症模型,用狗脊生、制品的不同提取部位溶液对大鼠灌胃给药,研究其对大鼠的抗慢性炎症作用.结果:狗脊生品正丁醇提取物组和狗脊生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明显抑制了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狗脊制品正丁醇组和狗脊制品乙酸乙酯组的作用不明显.狗脊生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明显抑制了大鼠的肉芽组织增生,狗脊生品正丁醇提取物组、狗脊制品正丁醇组、狗脊制品乙酸乙酯组的作用不明显.结论:狗脊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狗脊生品正丁醇提取物组和狗脊生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的作用比较明显.

    作者:索天娇;韩蕾;贾天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帕金森病发生的藏象学基础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范畴,发病责之于肾虚,肾虚髓空是其发生的内因.然而,脾位中央,脾虚则五脏俱虚.肾精亏损,脑髓不足,筋脉肢体失主而发为颤震;肝虚血少,阴虚阳亢化风,发为头摇、肢颤.常见证候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痰热动风,气滞血瘀以及肝风内动.病机特点归于虚、风、痰、瘀四者,脾虚痰阻、瘀血阻络也是本病发病的基本病机.

    作者:刘庆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姜百胃炎片各组方成分体外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姜百胃炎片所含的4种药材即高良姜、醋香附、百合和乌药提取物的体外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方法:在96孔板上依次加入培养基、试验药品和细菌,放入厌氧培养袋并密封,37℃摇床培养3天后加入Alamar blue进行显色反应,判断抑菌效果.结果:以生药量计算的浓度为0.016g·mL-1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和乌药提取物的抑菌试验分别呈阴性和弱阳性.结论:姜百胃炎片中的高良姜脂溶性成分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作者:王建平;傅旭春;单海丽;白海波;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论通阳在桂枝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通阳为桂枝功用的核心,在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各方中处处利用桂枝,加减变化不离桂枝,应用十分广泛,包括胸痹心痛、痰饮气逆之心痛证、心下悸、心动悸、奔豚气、水肿等.临证之中,若能深刻理解桂枝“通阳”这一作用基础,掌握桂枝配伍规律,将对进一步提高桂枝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丽萍;刘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石榴皮水煎液对脾虚泄泻模型小鼠血清sIgA等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石榴皮对脾虚泄泻小鼠的止泻作用并初步探讨脾虚泄泻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苦寒药物灌胃致小鼠脾虚泄泻模型,治疗组以石榴皮水煎液反佐验证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思密达),观察实验小鼠一般情况,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等指标.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活动减少、蜷卧、扎堆、摄食次数减少、大便稀溏等变化,符合脾虚泄泻证表现.治疗组小鼠症状明显改善,血清sigA含量、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转化率、腹腔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胸腺/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石榴皮能改善脾虚泄泻小鼠症状,并能降低造模后小鼠血清sIgA含量,提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转化率、腹腔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等指标,提示石榴皮的止泻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机制有关.

    作者:吴苗敏;单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HPLC同时测定咳特灵胶囊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芦丁的含量

    目的:建立咳特灵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拄(4.6mm × 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芦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68~0.3627mg·mL-1(r =0.9999),0.6644~132.9μg·mL-1(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RSD=1.70%),99.90% (RSD=1.3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咳特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伟影;余华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