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占进文;袁西儿;周强;章大伟

关键词:拇指, 筋膜蒂皮瓣, 修复, 软组织缺损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应用.方法 从2003年8月至2011年4月,笔者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8人30例.结果 3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4年,平均1年3个月.皮瓣外观、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术式操作方便,适宜修复拇指软组织在2.5cm×1.5cm大小的缺损,对于刚开始开展这类手术的医务人员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容易掌握,适合推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膈疝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本院收治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4~35天,平均21天,1例术后死于严重肺部感染,余8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膈疝病死率高,但只要从疾病的本质入手,做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多的患者必将能得到挽救.

    作者:俞晓军;郑武俊;姜正科;冯侃;陆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本院因输卵管妊娠或卵巢囊肿年轻患者2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疤痕,并与同期传统腹腔镜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对比,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感、切口美观优于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但随着病例的积累,手术时间可缩短,同传统腹腔镜组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无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孔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美容效果,但由于学习曲线较长,故应掌握指征,特别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作者:田国琴;陈建炜;徐虹;倪惠娟;陈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A199、CA242、CA125、CEA和OPN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1胰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CEA和OPN的水平,比较胰腺癌组术前和术后的变化.并计算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胰腺癌组各肿瘤标志物测定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前测定值明显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其中单项以CA199敏感性高.结论 CA199、CA242、CA125、CEA和OPN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复发预测是较理想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洪秀宇;张立清;钱春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为了解创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为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创伤部位标本作细菌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MRSA和MRCN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7.1%和41.7%;ECO中ESBLs检出率42.6%; MRSA检出率73.5%;SEP中MRCNS的检出率64.3%.结论 创伤部位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ECO,SAU,PAE和SEP;这些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应加强预防措施,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创伤治疗的及时愈合.

    作者:赵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对孕妇不同妊娠时期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5代循环酶法定量检测150例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和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血清TBA浓度.结果 血清TBA浓度:对照组(3.6±1.6)μmol/L,妊娠早孕组(4.2±1.9)μmol/L,妊娠中孕组(5.6±2.3)μmol/L,妊娠晚孕组(7.5±2.7)μmol/L.各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中有35例TBA浓度大于正常值,异常率为7.8%.结论 妊娠过程中血清TBA浓度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妊娠期间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岚;马红松;潘辉;范淑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0~65天,平均54天.拆除外固定器时间平均为78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时间平均为86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18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5.7%.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术后效果优良.

    作者:祝小敏;邵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采用改良小骨窗早期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血肿全部(>90%)清除92例,大部分(70%~90%)清除14例.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4例,轻度残疾38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23例(含植物生存).结论 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等特点,能使移位的中线尽快恢复及脑功能损害的可逆,具有积极作用,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之一.

    作者:孙涛;柳守武;郑祝荣;熊义强;程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对白血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40例白血病缓解患者分为贮存式自体输血20例和异体输血20例.贮存式自体输血方式:患者在化疗前3天,采集自体全血200~400ml,于4℃保存,待患者病情需要时回输.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异体输血量远远低于无自体输血组患者,自体输血组患者未出现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无自体输血组患者出现2例发热反应,3例过敏反应,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贮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对白血病治疗是科学、经济、有效的输血方式.

    作者:沈少卿;钟永根;桑利勇;冯水堂;金炯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研究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方法 建立住院患者防跌工作计划,成立院防跌管理小组,分层次施行防跌工作知识培训,实施规范防跌护理程序,防跌干预措施启用和评定标准及指标以达到干预措施防跌的实效.结果 全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7.55 /万人下降到2.82/万人,严重伤害率由82.98%下降到63.42%;患者由宣教前平均掌握人次8.1%提高到76.6%,未掌握人次由51.9%下降到6.5%.护理人员能掌握相关知识由培训前30%提高到培训后82%,未掌握下降到0,陪护人员掌握防跌相关知识与年龄无关,但与学历和工龄有关联,培训前后有明显关联.结论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防跌采用干预措施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和严重伤害率,宣教和指导是住院患者防跌回报率高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跌意识和技能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关键,加强陪护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是住院患者防跌的保证.

    作者:王谊;林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联合胆道镜取肾盏结石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小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 4年来对12例经后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使用胆道镜取出肾盏结石的手术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分钟,术中出血40~100ml,术后住院5~8天,未发生因器械、设备故障或改变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小结石治疗的一个可选择方法.

    作者:翁责茗;贾万伟;薛川;张建球;杨崇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超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5周为1疗程.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型探头痛点照射,每点照射时间5~10分钟,每天1次,每周6次.结果 治疗5周后,88.7%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许丽华;牟朝晖;徐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盆开放性骨折并右下肢毁损伤术后感染1例

    目的 报告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成功处理体会.方法 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股动脉破裂,直肠损伤、前尿道碾挫伤,后期出现严重感染,需敞开创口,加强健侧置管冲洗,加强骶前部引流,加强换药.结果 骨盆开放性骨折,右髋离断创面,经敞开引流,半月植皮存活良好,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骨盆开放性骨折,截肢创面,需充分敞开创口,健侧置管冲洗,加强骶前部引流,加强换药,腹前有活力组织右移,并左侧相对健康组织VSD引流、植皮手术后,换取创口愈合.

    作者:金掌;张立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用一次性输血器改制脑室外引流装置

    目的 介绍一种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方法 将2付输血器取材改制成脑室引流装置,对2002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40例脑室出血患者,按脑室引流常规操作,穿刺成功后接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结果 脑室引流效果满意,临床观察未见有低颅压症状,引流期间2例出现脑脊液培养为阳性,经腰穿放脑脊液配合鞘内注射庆大霉素后恢复正常.结论 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取材和应用方便,效果确切,实用价廉,适于低收入或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柳建生;屠传建;宋大刚;郑刚;顾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5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38岁.所有患者均先试闭合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闭合复位失败再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采用前路或后路或联合入路先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再复位固定髋臼骨折.术后按照Matta标准和Haidukewych标准分别评价髋臼复位和股骨颈复位.结果 术后随访18~74个月,平均35个月.髋臼骨折4例解剖复位,1例满意复位;股骨颈骨折均复位优,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2例患者伴脱位,进行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对功能满意,余3例患者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对术后功能满意.结论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髋关节良好功能,髋臼的解剖复位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起很大作用.

    作者:周明弟;茅国军;沈建明;汪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来本院就诊的43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变化,及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者明显增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Ⅲ期、Ⅳ期比Ⅰ期明显增高,而Ⅱ期与Ⅰ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手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降低,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降低尤为明显;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G2、G3期比G1期明显增高,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在手术后血清中MMP-2和CA125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变化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判定、评价预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122例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5000IU,对照组采取下肢主被动活动等常规预防方法.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无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7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15例出现,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APTT、PT、INR、PLT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股静脉置管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荆山;董燕;胡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治疗方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了本院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21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7%(46~75%),Cobb角平均26°(18°~39°),平均在伤后5.7天内手术.结果 所选21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6.1年,平均随访时间5.4年.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96%(87%~100%),术后Cobb角平均为6.5°(0°~10°),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89%(81%~94%),Cobb角平均为8.3°(4°~13°).无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讨论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成角,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的失败率,但远期随访仍有一定程度的矫正丢失.

    作者:何勇;冯明录;董涛;朱大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110例60~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征、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45例,Ⅳ型9例,Ⅴ型9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58例.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5例,良25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准确的术前全身情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合理的用药和功能锻炼,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圣润;黄永;王剑平;黄其方;吴奇剑;孔晖;缪必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

    目的 摘要: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护理.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ARDS,一旦并发ARDS要做好良好的气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维持恰当输液量,同时应用机械辅助通气,防止进展为晚期,才能提高救治率及预后.

    作者:吴丽萍;朱建英;郑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髌骨横行骨折随访12个月以上,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均不用石膏及支具外固定止动.定期行影像学及功能随访,评价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愈合时间9~14个月,疗效优的19例,占82.6%,良3例,占13.0%,可1例,占4.3%,差0例,愈合优良率达95.6%.22例术后9~14个月行内固定拆除.1例术后1个月时发现空心钉偏长,钢丝在髌骨下端空心钉头处断裂,但未出现骨折移位.结论 髌骨横行骨折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该术式不推荐应用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作者:潘家平;朱秀宝;郑业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