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敏;邵荣华
目的 探讨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采用改良小骨窗早期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血肿全部(>90%)清除92例,大部分(70%~90%)清除14例.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4例,轻度残疾38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23例(含植物生存).结论 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等特点,能使移位的中线尽快恢复及脑功能损害的可逆,具有积极作用,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之一.
作者:孙涛;柳守武;郑祝荣;熊义强;程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流产儿的发生.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孕妇不同妊娠时期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5代循环酶法定量检测150例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和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血清TBA浓度.结果 血清TBA浓度:对照组(3.6±1.6)μmol/L,妊娠早孕组(4.2±1.9)μmol/L,妊娠中孕组(5.6±2.3)μmol/L,妊娠晚孕组(7.5±2.7)μmol/L.各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中有35例TBA浓度大于正常值,异常率为7.8%.结论 妊娠过程中血清TBA浓度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妊娠期间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岚;马红松;潘辉;范淑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治疗方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了本院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21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7%(46~75%),Cobb角平均26°(18°~39°),平均在伤后5.7天内手术.结果 所选21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6.1年,平均随访时间5.4年.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96%(87%~100%),术后Cobb角平均为6.5°(0°~10°),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89%(81%~94%),Cobb角平均为8.3°(4°~13°).无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讨论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成角,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的失败率,但远期随访仍有一定程度的矫正丢失.
作者:何勇;冯明录;董涛;朱大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Airtraq喉镜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6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用Airtraq喉镜插管过程中患者声门显露率、气管插管总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Airtraq喉镜组患者声门显露均为Ⅰ级,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100%),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未出现声音嘶哑、牙齿损伤或松动的病例,插管后出现口腔粘膜出血1例,术后咽喉痛1例,分别占总例数的3.3%.结论 Airtraq喉镜对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理及临床抢救插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磊;李世文;李清平;王忠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对止血带反应的效果评价.方法 上肢前臂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腋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B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C组(单纯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每组各30例.以止血带下及以远部位疼痛不适作为评价的止血带反应的标准,比较3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静脉麻醉的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两对照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需辅助静脉麻醉的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结论 腋路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地减少上肢止血带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肢前臂手术麻醉方法.
作者:黄任水;周建辉;陈仁云;李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成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后,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结果 早期系统合理的康复治疗使住院期间60%~75%下肢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出院后继续进行院外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后期锻炼,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下肢骨折病人内固定术后应早期合理积极康复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和复诊,避免错过康复时间,从而使患肢获得大程度的恢复.
作者:张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早期Medpor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6例(26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早期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术后视力、眼球突出度、眼外肌运动及复视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2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患眼明显视力下降,术后眼球内陷度数为(0.7±0.3)mm,与术前(3.1±0.8)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6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以上26例患者均未发现填充物移位、感染或排异反应.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术后早期运动训练,是治疗效果的关键.Medpor填充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眼球内陷,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郑志斌;黄慧慧;赵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NICP监测技术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监测,同时评价NICP监测在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预后.结果 随访3个月,按ADL评定标准,Ⅰ组42例,2.70≤ICP<5.30kPa,Ⅰ~Ⅲ级32例(71.1%),Ⅳ~Ⅴ级6例(14.3%),死亡4例;Ⅱ组23例,ICP≥5.30kPa,Ⅰ~Ⅲ级4例(17.4%),Ⅳ~Ⅴ级7例(30.4%),死亡12例.结论 早期手术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无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手术及判断预后.
作者:张斌;栗洁;贾丛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110例60~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征、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45例,Ⅳ型9例,Ⅴ型9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58例.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5例,良25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准确的术前全身情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合理的用药和功能锻炼,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圣润;黄永;王剑平;黄其方;吴奇剑;孔晖;缪必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种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方法 将2付输血器取材改制成脑室引流装置,对2002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40例脑室出血患者,按脑室引流常规操作,穿刺成功后接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结果 脑室引流效果满意,临床观察未见有低颅压症状,引流期间2例出现脑脊液培养为阳性,经腰穿放脑脊液配合鞘内注射庆大霉素后恢复正常.结论 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取材和应用方便,效果确切,实用价廉,适于低收入或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柳建生;屠传建;宋大刚;郑刚;顾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腔镜治疗方法.方法 联合采用经尿道侧视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内窥镜下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110例.结果 110例均取得镜下碎石和电切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3年,排尿情况良好,无结石复发和前列腺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采用前列腺电切镜联合侧视膀胱镜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是安全、有效的,也符合腔道泌尿外科的发展潮流.
作者:楼国新;张军平;吴兆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瞳孔散大、急诊手术、首次CT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3例(37.5%)脑外伤患者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21,95%CI=1.263~42.715,P=0.001)和首次CT时间(OR=0.421,95%CI=0.263~0.715,P=0.002)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时间内完成首次CT检查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良军;章国海;黄杭斌;吕庆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小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 4年来对12例经后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使用胆道镜取出肾盏结石的手术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分钟,术中出血40~100ml,术后住院5~8天,未发生因器械、设备故障或改变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小结石治疗的一个可选择方法.
作者:翁责茗;贾万伟;薛川;张建球;杨崇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本院因输卵管妊娠或卵巢囊肿年轻患者2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疤痕,并与同期传统腹腔镜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对比,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感、切口美观优于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但随着病例的积累,手术时间可缩短,同传统腹腔镜组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无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孔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美容效果,但由于学习曲线较长,故应掌握指征,特别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作者:田国琴;陈建炜;徐虹;倪惠娟;陈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额骨瓣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共32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全额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清除对侧脑内血肿的术式,并随访6个月~9年(平均56个月).结果 28例恢复良好且无精神及行为异常,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 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合并血肿病人选择全额骨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等改良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威;周跃;潘旭炎;邱晟;王建华;李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在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20例ASAⅠ~Ⅱ级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异丙酚)和帕瑞昔布钠组(帕瑞昔布钠复合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记录清醒后5分钟、0.5小时和6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MAR、HR、RR的低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醒后0.5小时和6小时两个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丙泊酚用药总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不能即时产生充分的镇痛,但有良好的人工流产术术后镇痛作用,可安全用于人流术后镇痛.
作者:林佩君;徐韶怡;柯建韩;林江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治疗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11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质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0例,治愈率90.91%,术后并发症1例9.09%,无死亡.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确诊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及术后足量抗酸药物及生长抑素的应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彭小根;王晓年;邹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脐旁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138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用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3例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时间35~90分钟,平均47分钟.5例因暴露困难或术中出血,转为两孔法或三孔法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脐部瘢痕不明显,疼痛程度减轻.传统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15~62分钟,平均31分钟.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全是安全有效的,虽然手术时间略有延长,但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注意手术技巧的掌握.
作者:方海星;李国伟;汪春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三七总皂甙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意义.方法 将健康大鼠随机分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炎性因子TNF- α、IL-1 β水平,并相互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三七总皂甙、乌司他丁均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其中以两者联合应用的抑制作用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乌司他丁与三七总皂甙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 α、IL-1β水平,对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有积极意义.
作者:傅丽霞;罗鸣;陈然;陈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