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方海星;李国伟;汪春良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单孔, 经脐
摘要:目的 通过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脐旁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138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用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3例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时间35~90分钟,平均47分钟.5例因暴露困难或术中出血,转为两孔法或三孔法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脐部瘢痕不明显,疼痛程度减轻.传统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15~62分钟,平均31分钟.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全是安全有效的,虽然手术时间略有延长,但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注意手术技巧的掌握.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通过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脐旁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138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用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3例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时间35~90分钟,平均47分钟.5例因暴露困难或术中出血,转为两孔法或三孔法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脐部瘢痕不明显,疼痛程度减轻.传统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15~62分钟,平均31分钟.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全是安全有效的,虽然手术时间略有延长,但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注意手术技巧的掌握.

    作者:方海星;李国伟;汪春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

    目的 摘要: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护理.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ARDS,一旦并发ARDS要做好良好的气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维持恰当输液量,同时应用机械辅助通气,防止进展为晚期,才能提高救治率及预后.

    作者:吴丽萍;朱建英;郑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盆开放性骨折并右下肢毁损伤术后感染1例

    目的 报告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成功处理体会.方法 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股动脉破裂,直肠损伤、前尿道碾挫伤,后期出现严重感染,需敞开创口,加强健侧置管冲洗,加强骶前部引流,加强换药.结果 骨盆开放性骨折,右髋离断创面,经敞开引流,半月植皮存活良好,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骨盆开放性骨折,截肢创面,需充分敞开创口,健侧置管冲洗,加强骶前部引流,加强换药,腹前有活力组织右移,并左侧相对健康组织VSD引流、植皮手术后,换取创口愈合.

    作者:金掌;张立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获治疗成功,术后切口处皮下血肿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远端栓塞及急性血栓形成病例的发生,随访2~12个月,出现再狭窄病例1例,经再次血管腔内治疗后好转.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国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采用改良小骨窗早期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血肿全部(>90%)清除92例,大部分(70%~90%)清除14例.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4例,轻度残疾38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23例(含植物生存).结论 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等特点,能使移位的中线尽快恢复及脑功能损害的可逆,具有积极作用,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之一.

    作者:孙涛;柳守武;郑祝荣;熊义强;程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选择适合封堵的房间隔缺损病人46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下行封堵术,术后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动态随访观察.结果 46例患者除1例封堵失败外,45 例封堵成功,成功率达97.83%,术后1例病人有少量残余分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筛选及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大小、术中放置封堵器过程监测和术后评价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鲁建兴;郭航远;刘夏天;张丽琼;石鹏;王华;池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调查和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相关心理状态,为患者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术前1天和术后7 天由患者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分别自行填写William WK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及自制的与手术相关心理状态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手术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均高于常模值(P<0.001),手术前及手术后的SAS评分比较,术后分值较术前低(P<0.001);妇科手术患者SDS术前评分高于常模值(P<0.01),而术后与常模值比较(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解答与疾病及手术相关问题,协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并消除或减轻焦虑与抑郁,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王运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为了解创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为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创伤部位标本作细菌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MRSA和MRCN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7.1%和41.7%;ECO中ESBLs检出率42.6%; MRSA检出率73.5%;SEP中MRCNS的检出率64.3%.结论 创伤部位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ECO,SAU,PAE和SEP;这些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应加强预防措施,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创伤治疗的及时愈合.

    作者:赵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良臂丛阻滞在手部手术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 观察改良臂丛阻滞在手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拟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E、F组,每组90例.E组采用肌间沟、外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F组为对照组,行肌间沟阻滞加腋路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有无局麻药毒性反应,麻醉效果评定(按完全、基本完全、部分阻滞和失败4级标准评定).结果 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于F组(P<0.05),局麻药毒性反应E组少于F组(P<0.01),E组阻滞效果完全率高于F组(P<0.01).结论 肌间沟阻滞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迅速,效果完全,局麻药毒性反应少,是手部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郦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PV6/11、HPV16/18与HPVL1蛋白检测在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调查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确定病理诊断应用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30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30例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病例,尖锐湿疣、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鳞癌分别占64.6%、16.9%、10.8%、7.7%.尖锐湿疣中HPV6/11、HPV 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9%和97.6%,高于其他三组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病变HPV16/18表达阳性率为81.8%,高于其他3组病变.结论 对于HPVL1表达阴性的男性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应该严格随访.

    作者:钱萍;马祯一;徐广涛;胡泊;沈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来本院就诊的43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变化,及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者明显增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Ⅲ期、Ⅳ期比Ⅰ期明显增高,而Ⅱ期与Ⅰ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手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降低,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降低尤为明显;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G2、G3期比G1期明显增高,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在手术后血清中MMP-2和CA125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变化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判定、评价预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110例60~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征、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45例,Ⅳ型9例,Ⅴ型9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58例.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5例,良25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准确的术前全身情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合理的用药和功能锻炼,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圣润;黄永;王剑平;黄其方;吴奇剑;孔晖;缪必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本院因输卵管妊娠或卵巢囊肿年轻患者2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疤痕,并与同期传统腹腔镜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对比,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感、切口美观优于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但随着病例的积累,手术时间可缩短,同传统腹腔镜组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无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孔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美容效果,但由于学习曲线较长,故应掌握指征,特别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作者:田国琴;陈建炜;徐虹;倪惠娟;陈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开放性Pilon骨折均行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将伤口彻底清创后,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可直接固定;对不稳定骨端和粉碎骨块整复后先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不剥离骨膜,使分离的骨折端和骨块互相靠拢以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4~27月,平均13月.36 例中31例伤口Ⅰ期愈合(83.7%);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功能活动功能和骨折愈合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6%).12例(33.3%)发生针孔部位浅表感染;5 例(13.9%)出现针孔局部疼痛;1例(2.8%)因过度负重而引起固定针断裂;经相应处理均获得痊愈.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 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对骨生长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环境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朱慧华;毛兆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原发性结肠癌的彩色多普勒诊断分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结肠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0月超声诊断结肠癌47例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特征,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误诊1例,共46例彩色多普勒诊断结肠癌与结肠镜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约90%以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肠癌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还能了解病变浸润的深度及远处转移情况.

    作者:徐顺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的58例中治愈57例,1 例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伤口感染4例,经换药治愈4例,两次出现梗阻者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窄发生之前.

    作者:季剑芳;潘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有限切除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陈旧性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并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21例陈旧性损伤半月板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再应用Fast-Fix系统修复.患者术前McMurray征、研磨试验均阳性,磁共振检查显示半月板破裂或退变.治疗前后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疗效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术后3个月MRI复查,半月板愈合率92%.检查膝关节无肿胀、积液,关节间隙无压痛.术后大部分患者能够从事正常的劳动,无关节活动障碍.术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的优良率为88%.结论 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经过部分切除修整,再结合Fast-Fix系统对破裂处进行缝合,大限度地保留了半月板组织,相比传统的半月板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章智伟;廖乐明;刘雪龙;屠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气腹腹腔镜在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报道临床应用非气腹腹腔镜在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体会.方法 本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应用非气腹腹腔镜诊断和治疗30例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病例.结果 30例按手术设计完成诊治,阴性探查2例,术后无1例并发症.结论 非气腹腹腔镜在治疗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具有积极、微创、准确、安全、少并发症、患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詹汉柽;沈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显微外科手术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经小骨窗开颅,在显微镜下解剖侧裂池,切开岛叶皮质,清除血肿,术后予综合治疗.结果 随访3~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估预后: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27例,Ⅳ级21例,Ⅴ级7例,死亡2例.结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显微外科手术具有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陈伟;杨岳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Angio-seal封堵器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10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VCD组)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对部分使用Angio-seal封堵器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有无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结果 VCD组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的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无差异.结论 使用Angio-seal封堵器可以大大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Angio-seal封堵器在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有更强的适应征.

    作者:陈献东;孙军;巴华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