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的t-PA PAI-1 vWf的影响

滕丹;程嘉艺;孙静;张莹;陈文娜

关键词:异鼠李素,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的t-PA PAI-1 vWf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与ECV304细胞培养18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PA、PAI-1、vWf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均可抑制内皮细胞PMI-1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并随着异鼠李素浓度的增加PAI-1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对内皮细胞分泌的t-PA和vWf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异鼠李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影响纤溶系统活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丰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抑郁症病人的四诊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与相关因素的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患者有91例,占调查人群的50.56%,非务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炎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押郁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情志刺激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胆主决断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牟新;周旦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层次观论中医

    通过层次观从理论角度、辨证角度和疾病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中医,解释了中医不能根据实验证明的原因,提出了中医的研究方向当从层次观着手,为中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模式.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左归丸对卵巢早衰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复方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泼尼松、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脾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抗透明带抗体(AZpAb)水平.结果:POF小鼠CD+4/CD8+比值、NK1.1明显增高,AZpAb明显增加.左归丸各剂量组CD+4/CD+8比例较恒定;NK1.1明显增高,但幅度不及模型组;AZpAb增幅也不及模型组,差异显著;各剂量组问无线性量效差异.结论:POF小鼠CD+4/CD+8比例失衡,AZpAb水平增加,免疫机制失衡,左归丸可调节POF CI+4/CD+8平衡,抑制AZpAb水平,对POF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何玉萍;王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灸配合旋覆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配中药治疗组54例和中药治疗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效果,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灸配中药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中药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确切.

    作者:王凤耀;王永强;李淑红;鞠庆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利胆健脾法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研究

    目的:采用利胆健脾法预防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的复发.方法:将12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服用胆胃舒冲剂,2年后,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胆囊壁厚度明显变薄(P<0.001),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P<0.001),对照组有2例结石复发,治疗组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利胆健脾法能减轻及消除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复发.

    作者:郭绍举;李健;冯春霞;黄彬;张竞超;黄明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8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采用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和对照组142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不同分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降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期和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8%,明显高于对照组(83.8%,P<0.05).结论:分期辨证取穴针刺法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功能.

    作者:张俊英;张海龙;袁艳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对老年Lewis肺癌

    目的:衰老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器官组织等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及十全大补汤作用于老年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对小鼠肿瘤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购置62只雄性C<,57>盯BL小鼠,其中老龄组(15~16个月)32只,6~7周龄30只.于右前肢腋皮下接种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分为6组,予十全大补汤或平肺口服液,第16天处死小鼠,测量小鼠的瘤重、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清IL-2.结果:平肺口服液能够抑制小鼠肿瘤,改变细胞增殖周期,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提高血清IL-2,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十全大补汤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有作用,对肿瘤相关指标影响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肺口服液和十全大补汤均能改善老年Lewis肺癌小鼠的免疫功能,平肺口服液的抑瘤明显作用优于扶正为主的十全大补汤.

    作者:许轶琛;朱世杰;李佩文;贾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平肝潜阳药物治疗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药物对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平肝潜阳药物治疗甲亢肝阳上亢证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左旋甲状腺素(L-T4)腹腔注射和附子汤灌胃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正常组、甲亢肝阳上亢证组及平肝潜阳药物治疗组中肾上腺的差异蛋白质.结果:3组蛋白质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l 5~8.5,分子量M 8.5~135.5kD.与正常组比较,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调的有4个,下调的点有9个;在模型组中上调的4个点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而模型组中下调的9个点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上调.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质谱鉴定,发现其中10个蛋白质分别为神经介素B受体,NG-二甲基精氨酸二甲氨基水解酶,核苷二磷酸激酶,胶原蛋白(Ⅱ)α1链.泛素.硫氧还蛋白依赖性过氧化物还原酶,苹果酸脱氢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热休克蛋白-27,膜联蛋白-A1.结论:平肝潜阳药物治疗后的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的表达上具有差异,平肝潜阳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所鉴定的这10个蛋白质的抗氧化、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及影响能量代谢相关酶等作用有关.

    作者:尹耀慧;易振佳;钟广伟;胡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黄芩提取物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芩的解热作用是其清热泻火解毒功效在药理学上的体现之一.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黄芩及其活性成分解热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以及单一活性成分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茎叶提取物),对感染性发热(内毒素、酵母致熟)及非感染性发热(松节油致热)都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黄芩提取物解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目前只有黄芩苷及野黄芩苷解热机制的报道,其主要机制均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升高,从而发挥解热作用的.

    作者:徐珊;孟庆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超声提取河豚毒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从河豚鱼内脏中提取河豚毒素(TTX)的佳提取条件.用超声提取法与传统的水浴法和回流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对河豚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设计L9(34)正交表,采用紫外分光先度法检测.以提出的TTX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TTX的提取条件.结果:超声时间、乙酸用量、提取次数对TTX的提取量均有影响,其中提取时间有显著影响,佳提取工艺为用河豚内脏的3倍量的0.1%的乙酸,超声提取3次,每次40min.超声提取法优于水浴法和回流法.

    作者:阚丽丽;郭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病案讨论教学法在《金匮要略》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本科临床教学法,从而促进临床教学改革.方法: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实际意义的病例形成病例摘要,让学生查找参考资料,参与讨论.结果: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结论:病案讨论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知识应用能力,有助于实现培养有创造力的实用型中医临床人才的目标.

    作者:黄仰模;刘浩;姜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姜黄素在体外对人大肠癌细胞株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通过姜黄素在体外对大肠癌CX-1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探讨姜黄素抗大肠癌的作用机理及其分子机制.实验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大肠癌CX-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CX-1细胞的生长情况、形态学改变及凋亡过程;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CX-1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别是观察试验组细胞的凋亡结构;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一定浓度姜黄素处理CX-1细胞不同时间的凋亡率.并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已显示姜黄素作用时间与凋亡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免疫组化常规SABC法检测一定浓度姜黄素作用前后CX-1细胞内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论:①在体外,姜黄素能抑制人大肠癌CX-1并诱导产生凋亡,其机制与细胞内的抑凋亡蛋白Be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含量密切相关.②姜黄素对人大肠癌CX-1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③姜黄素在大肠癌治疗中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的凋亡诱导荆.

    作者:张菁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蜜炙黄芪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目的:为增强蜜炙黄芪的补中益气作用,在炮制中对辅料蜂蜜的用量进行测定,保证蜜炙黄芪的饮片质量.方法:以葡萄糖含量为指标,5%苯酚溶液为显色剂,用比色法测定不同加蜜量炙黄芪中的葡萄糖含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找出加蜜量与饮片的葡萄糖含量的线性关系.结果:蜜炙品中葡萄糖含量随炮制时加蜜量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关系明显.结论:用比色法测定蜜炙品葡萄糖含量,有利于保证蜜炙时加入规定的炼蜜量.能控制蜜炙黄芪的炮制质量.

    作者:黄云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证候是机体在痰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众多学者认为中医证候与现代医学疾病必然有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尤其体现在基因组学领域.就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的相关概念、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一致性、中医证候研究存在的问题、建立辨证分析基因谱的.必要性与基本策略以及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的可行性做一浅要分析,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作者:刘清华;林丽珠;周岱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白术生品及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Ⅱ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HPLC测定白术生品及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YWG-ODS柱(4.6ram ×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一水(80:20);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76nm;柱温:30℃.结果:白术内酯Ⅱ进样量在0.1349~0.809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6%,RSD=1.7%.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白术质量控制的依据之一.

    作者:郝延军;桑育黎;贾天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龙氏手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龙氏手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龙氏手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龙氏手法为主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皖生;潘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清开灵注射液对HepG2细胞u-PAR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活化剂受体(u-PAR)与恶性肿瘤细胞周围基质的纤溶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本实验观察了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胞HepG2培养上清液中u-PAR表达的影响,以了解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周围纤溶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清开灵冻干粉200mg.用注射用水逐步稀释为从10到30000倍的9个稀释倍数,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分别培养等量细胞,以等量PBS液作为阴性对照.人肝癌细胞株HepG2,置37℃,5%C02培养,3~5天传代1次,倒置显微镜观察,待细胞生长旺盛(达指数生长期)后用MTT法分别测定各浓度药液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然后用含各浓度药液的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刺激细胞株48h,分别取各组细胞上清进行u-PAR表达的ELISA检测,观察各浓度药物对细胞生长活力和u-PAR表达的影响.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对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可使细胞培养上清中u-PAR水平下降.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运用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同时药物可通过降低癌细胞周围纤溶状态押制肝癌细胞的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临床上可考虑作为治疗肝癌,防止癌细胞转移的药物选择之一.

    作者:王文花;单泽松;胡海燕;张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复方中药对S180荷瘤鼠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S180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52或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动物于右臀部皮下接种S,180细胞悬液(2×107mL-1)0.2mL/只,对3组S,180荷瘤鼠用高(0.5g/mL)、中(0.25g/mL)和低(0.125g/mL)浓度复方中药溶液灌胃,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计算脾和胸腺系数,同时采用电镜观察荷瘤鼠脾和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高、中及低浓度复方中药均可提高S180蛐荷瘤小鼠脾和胸腺系数,促进脾和胸腺淋巴细胞增殖,且以高和中浓度治疗组较明显;同时可见用药后小鼠食欲略有改善,体重增加.结论:复方中药可通过提高S,180荷瘤鼠免疫功能而达到抑瘤作用.

    作者:林子洪;夏洪平;傅明;廖威明;杨惠玲;林调;王瑾;郑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参皂苷Rb1对体外条件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长的影响.方法:设不同终浓度人参皂苷Rb1的细胞培养体系与时照,检测MSC集落生成率,MTT比色法测定MSC集落培养体系细胞的活力.结果:在培养体系中人参皂苷Rb1浓度为10μg/mL时,MSC集落产率和MTT吸光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5~100μg/mL的范围内.MSC集落培养体系细胞集落产率和MTT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浓度为50μg/mL时效应明显(P<0.01);在200μg/mL时.相应检测指标减低,但并未显示抑制作用(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小鼠骨髓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其促进作用反而减弱.

    作者:韩大良;黄畅;郭少三;周希瑜;HAN Da-liang;Huang Chang;CUO Shao-san;ZHOU xi-yu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的形成价值及亮点

    主要述叙了中西医结合的产生、形成、医疗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亮点、政策亮点.同时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是患者的需要;中西医结合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内在要求.

    作者:王师菡;何庆勇;王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