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茂;郭斌;孔垂泽;张春阳;刘贤奎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的t-PA PAI-1 vWf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与ECV304细胞培养18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PA、PAI-1、vWf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均可抑制内皮细胞PMI-1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并随着异鼠李素浓度的增加PAI-1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对内皮细胞分泌的t-PA和vWf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异鼠李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影响纤溶系统活性.
作者:滕丹;程嘉艺;孙静;张莹;陈文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本科临床教学法,从而促进临床教学改革.方法: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实际意义的病例形成病例摘要,让学生查找参考资料,参与讨论.结果: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结论:病案讨论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知识应用能力,有助于实现培养有创造力的实用型中医临床人才的目标.
作者:黄仰模;刘浩;姜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根据多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类,归结为五大难题,即诊断难:诊断是确定病因病机及决定治疗措施的关键,但高血压病没有对应的中医病名,诊断无从下手;治疗难:辨证论治没有根据,治疗没有原则,使得证型无规律可循;疗效评价难:血压下降而症状可不消失,反之,症状消失血压可不下降,使中医疗效无法被人认可;科研设计难:中医临床优势与西医治疗优势不同,导致科研设计不严谨;成果推广难:辨证论治重复性低,中成药疗效不能肯定,导致高血压中医研究成果推广难.针对五大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高血压病的临床和中医科研开拓了思路.
作者:王清海;WANG Qing-hai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复方茵黄解毒汤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75μm ×60cm,有效长度为53cm);运行缓冲液为20mmol/L的硼砂溶液(pH=9.18);分离电压12kV;真空进样时间为5s;温度为25℃,紫外检测波长313nm.结果:咖啡酸在20~100μg/mL和阿魏酸在8~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咖啡酸Y=561.02X~2192.1(r=0.9998,n=6);阿魏酸Y'=392.5X'-233.4(r=0.9997.n=5).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5%;RSD均小于3%(n=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可有效控制复方茵黄解毒汤的质量.
作者:杨芳;彭康;许重远;李亦蕾;朱传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鸟蕨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茵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小抑茵浓度.结果:乌蕨醇提物、水提物押茵作用明显强于其乙酸乙酯提物、丙酮提物、正丁醇提物.结论:各提取物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乌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吴晓宁;张春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通过层次观从理论角度、辨证角度和疾病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中医,解释了中医不能根据实验证明的原因,提出了中医的研究方向当从层次观着手,为中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模式.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对血清TNF-α、IL-1β、IL-8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48倒严重多发伤患者(ISS>16)分为大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大黄治疗组在相应综合抢救措施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10g以温开水100mL调匀后经胃管鼻饲,或口服,每目3次,共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惠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天血清TNF-α、IL-1β、IL-8水平,动态观察血清TNF-α、IL-1β、IL-8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大黄对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当天血清TNF-α、IL-1β和IL-8即开始升高,第2~4天达王4高峰后开始下降;5天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黄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TNF-α、IL-1β、IL-8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大黄可能通过保护胃肠道功能,抑制细胞因子释放.降低交症反应而对多发伤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李永领;张荣;朱烈烈;陈大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姜黄素在体外对大肠癌CX-1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探讨姜黄素抗大肠癌的作用机理及其分子机制.实验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大肠癌CX-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CX-1细胞的生长情况、形态学改变及凋亡过程;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CX-1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别是观察试验组细胞的凋亡结构;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一定浓度姜黄素处理CX-1细胞不同时间的凋亡率.并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已显示姜黄素作用时间与凋亡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免疫组化常规SABC法检测一定浓度姜黄素作用前后CX-1细胞内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论:①在体外,姜黄素能抑制人大肠癌CX-1并诱导产生凋亡,其机制与细胞内的抑凋亡蛋白Be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含量密切相关.②姜黄素对人大肠癌CX-1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③姜黄素在大肠癌治疗中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的凋亡诱导荆.
作者:张菁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早期干预对幼年MRL/Ipr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MRL/Ipr小鼠50只及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10只,随机分成低、中、高3个不同荆量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组及正常对照组6组研究.治疗前组直接取标本;其余5组分别给药30天后,取标本.检测肾脏TCF-βlmRNA、NF-KB p65表达;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前组、阳性对照组肾组织TGF-BlmRNA、NF-KB p6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经中药早期干预的高剂量组则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经中药早期干预的高剂量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好转;中剂量组较阳性对照组减轻;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善.结论: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肾组织TGF-βlmRNA的表达;能抑制肾组织中NF-KB P65的表达;并且能明显改善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损害.
作者:林胜友;陈健;金波;倪桂宝;范永升;温成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230例乳腺增生中医属肝郁痰凝证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以逍遥萎贝散,西药配合甲睾酮、维生素B1、维生素136片干预,进行临床观察,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愈显率79.57%,总有效率99.13%,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达98.70%,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评分、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显著.
作者:高凤霞;陈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芪蛭合剂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壁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合VD3灌胃成功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蛭合剂组、辛伐他汀组、血脂康组及空白对照组共5组,10周后处死动物,截取主动脉制作切片,先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主动脉MMP-9表迭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各组动物粥样斑块程度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芪蛭舍剂、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中成药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动脉组织MMP-9表达极低,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MP-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呈强阳性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芪蛭合剂组和西药组能有效降低MMP-9表达,均呈显著性差异(JP<0.05),中成药组亦能降低表达,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蛭合剂能够有效的抑制大鼠实验性动脉硬化主动脉MMP-9的表达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郑翠娥;郭伟星;李士涛;刘洪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治咽茶新的制备工艺,优选佳提取条件.方法:以醇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4种因素[醇的浓度(A)、溶媒量(B)、回流时间(C)、回流次数(D)]对其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治咽茶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回流3次,10倍量,回流1.5h.结论:制备工艺合理.
作者:徐英宏;冯川;姜清华;XU Ying-hong;FENG Chuan;JIANG Qing-hua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优选中药临床经验方癌痛平胶囊的佳乙醇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该方的主要药味进行醇提工艺优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各实验样品中有效成分胡椒碱的转移率.结果:佳提取工艺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h,第1次加7倍量,第2次加5倍量.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张裕强;朱华旭;郭立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腹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方法:将72例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同时分别检查头颅多普勒(TCD),观察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疗程后,两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有明显改善,其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本法在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的同时,使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提高了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晓枫;方剑乔;宣丽华;张舒雁;龚秀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长的影响.方法:设不同终浓度人参皂苷Rb1的细胞培养体系与时照,检测MSC集落生成率,MTT比色法测定MSC集落培养体系细胞的活力.结果:在培养体系中人参皂苷Rb1浓度为10μg/mL时,MSC集落产率和MTT吸光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5~100μg/mL的范围内.MSC集落培养体系细胞集落产率和MTT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浓度为50μg/mL时效应明显(P<0.01);在200μg/mL时.相应检测指标减低,但并未显示抑制作用(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小鼠骨髓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其促进作用反而减弱.
作者:韩大良;黄畅;郭少三;周希瑜;HAN Da-liang;Huang Chang;CUO Shao-san;ZHOU xi-yu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衰老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器官组织等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及十全大补汤作用于老年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对小鼠肿瘤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购置62只雄性C<,57>盯BL小鼠,其中老龄组(15~16个月)32只,6~7周龄30只.于右前肢腋皮下接种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分为6组,予十全大补汤或平肺口服液,第16天处死小鼠,测量小鼠的瘤重、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清IL-2.结果:平肺口服液能够抑制小鼠肿瘤,改变细胞增殖周期,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提高血清IL-2,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十全大补汤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有作用,对肿瘤相关指标影响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肺口服液和十全大补汤均能改善老年Lewis肺癌小鼠的免疫功能,平肺口服液的抑瘤明显作用优于扶正为主的十全大补汤.
作者:许轶琛;朱世杰;李佩文;贾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脑屏障(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现代医学对BBB主要的研究方法甭BBB超微结构的观察,色素伊文思蓝、金属镧或者放射性核素等示踪剂,CT、MRI等影像学观察.体外模型,特:指标等.简介现代医学BBB主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并作述评.借鉴现代医学血脑屏障的研究一段,为从多方面研究中医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提供方法学,有助于中医理论研究、中药归经研究、阐明中医药及一灸的作用机制等.
作者:徐珑珑;郑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肾小球肾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见病.血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董志刚教授基于古代医籍中对血尿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血尿属于中医溺血,尿血的范畴.病因由外感风热、阴虚火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所致.治疗上以补益脾肾为本,用药平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血尿的方法.
作者:史佳影;董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着重从中医角度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致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提出脾肾两虚为病变治本,血热夹瘀为病变之标,脾肾两虚、血热夹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病治则治法的确立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陆启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补肾复方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泼尼松、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脾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抗透明带抗体(AZpAb)水平.结果:POF小鼠CD+4/CD8+比值、NK1.1明显增高,AZpAb明显增加.左归丸各剂量组CD+4/CD+8比例较恒定;NK1.1明显增高,但幅度不及模型组;AZpAb增幅也不及模型组,差异显著;各剂量组问无线性量效差异.结论:POF小鼠CD+4/CD+8比例失衡,AZpAb水平增加,免疫机制失衡,左归丸可调节POF CI+4/CD+8平衡,抑制AZpAb水平,对POF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何玉萍;王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