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嘉莉;代嘉虹;陈柯文
查老平生精于攻读,勤于临证,深悟古典医籍之精髓,通晓临订辩证之精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研究及中医人才培养工作近60个春秋,坚持勤求古训,师古不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持偏执,敢于创新的治学理念,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学术思想.
作者:徐月英;尹远平;查杰;姜春梅;江红;查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探讨大柴胡汤对高胆固醇饲喂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其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的影响.实验结束后测定血脂、PHG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并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大柴胡汤组血脂水平、PHGPX、Cu-Zn-SOD、LPO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与AS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见大柴胡汤具有抗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王凤荣;杨关林;刘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陈达灿教授,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性病学组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泛省药品评审专家.
作者:廖勇梅;刘文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对葎草花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显微摄影、光谱及色谱等方法,对花粉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结果:葎草花粉粒经分解后花粉粒显微结构清晰;4种溶剂的紫外光谱、粉末红外光谱、SDS-PAGE及HPLC图谱特征明显;分别以标准蛋白和木犀草素对照,测得其9个蛋白质组分的分子量及木犀草素的含量.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葎草花粉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峰;魏庆宇;李正言;俞牡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中药配合放化疗和其它疗法共同治疗肿瘤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3个大的方面综述了抗肿瘤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主要作用机理,进一步阐明了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所发挥的多环节、多靶点效应.
作者:袁庆欣;张艳;宋婷婷;柳士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加味真武汤对硫代乙酰胺所致肝肾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300mg/(kg·d),共2天,制造肝肾综合征模型.测定大鼠血中ALT/GPT、CRE、UREA、TBL、NO、内毒素、ET及ATⅡ的量.同时测定16h尿量,并计算肌酐清除率.结果:加味真武汤45、22.7、15g/kg可改善硫代乙酰胺所致肝肾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肝肾功能:血中ALT/GPT、CRE、UREA、TBL降低,尿量增加,肌酐清除率增加,同时血清内毒素水平及NO含量也降低.结论:加味真武汤对肝肾综合征动物模型有一定保护作用,与降低模型动物血清内毒素水平及NO含量有关.
作者:杨东旭;成亮;徐平湘;胡小敏;李伯楠;刘磊;杨华升;李秀惠;勾春燕;李雁;何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传统的蜜炙炒制法,受炒制时间、温度等因素影响,其内、外质量难以掌握.现根据本院用药情况和现有设备,利用蒸气烘房进行中药蜜炙炮制.使蜜炙中药饮片品形、色、味均符合省炮制规范要求,达到提高疗效,便于存贮,操作简便,节约燃料之目的.
作者:董常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清金得生片抗小鼠Lewis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小鼠常规接种kewis肺癌,随机分5组,设清金得生片高剂量组(3.5g/kg)、中剂量组(2.1g/kg)、低剂量组(1.05g/kg)、FT-207组、生理盐水组,连续灌胃给药10天,停药24h后拉颈处死,取肿瘤称重量,测量体积,肿瘤组织用10%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结果:清金得生片各剂量组肿瘤重量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肿瘤体积明显比生理盐水组小,肿瘤重量抑制率为26.52%~46.96%,肿瘤体积抑制率为26.45%~45.06%.镜下可见部分瘤细胞体积缩小,核致密,染色质浓缩边集,个别瘤细胞核断裂形成大小不等的胞核小体,肿瘤细胞核分裂数明显减少,在大片坏死残留的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浸润.结论:清金得生片有抑制Lewis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林香;周岱翰;陈雪馨;陈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妇宁康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22:9:69)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1622~0.81121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8%,n=5).结论:本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妇宁康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景涛;李可强;张振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寻常性痤疮的中医药物与针灸的治疗经验.方法:10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针药治疗组70例和针灸对照组30例.针药治疗组采用清上防风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针灸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药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对照组.结论:清上防风汤加减配合针灸可作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世钊;王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灯笼草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分别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更好的开发应用、药材鉴定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远志;许亮;王冰;王荣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56例确诊为脱膜、胎盘胎膜残留的患者服用排膜汤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48例,无效5例,3例未回访.故采用中药口服治疗,具有经济、简便、无痛苦的特点,是临床医师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代嘉莉;代嘉虹;陈柯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建国几十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中医药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相对于西医的发展势头仍显不足.尤其是近10多年来,由于现代科技及现代管理学的有力推动,西医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中医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相对缓慢.在这各行各业竞相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中医要发展,就必须总揽全局,从战略高度克服中医药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作者:胡相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功能失调性疾病,其致死致残率很高,目前尚无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稳定期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但又易被医患双方所忽视.本文从中医气血理论出发,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提出肺、脾、肾三脏气虚及血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根本的病理改变,是COPD稳定期确定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从而提出益气活血法为COPD稳定期根本治疗大法的观点.
作者:张双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在糖尿病的发病中,中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脏腑功能失调的作用.在当今这样一个重视证据与科学依据的时代,深入讨论传统医学中对于糖尿病的致病机制就显得更有必要,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对于该病的认识由来,也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医的不足之处,在临证诊治时,可以更客观地处理疾病.
作者: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软脉煎对与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关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PDGF-A)mRNA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贴块法培养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VSMC),用药物血清学方法将药物血清作用于细胞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软脉煎5倍、10倍、20倍成人剂量组和舒降之10倍成人剂量组.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法测定各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软脉煎能够使家兔VSMCs PDGF-A链的mRNA表达降低并改变其超微结构.结论:肾中精气亏虚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补肾益气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原则.
作者:陈家和;顾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从对经络的理解及古代经络的形成来分析经络实质研究,认为经络实质问题可以简化为穴位的实质问题,也就是经穴-脏腑相关问题.从穴位主治作用入手,明确针刺穴位是通过什么途径起治疗作用的,终确定经穴与脏腑的联系途径即真正意义上的经络.
作者:任婷婷;裴景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灵魂,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哲学内涵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文章从五行名称的象理内涵,以及五行内涵的应用发挥角度,探讨了与四时时令气候、物候的深刻内在相关性,提出五行初可能源于古代天文历法指导下的四季认识.
作者:谭春雨;方力行;陶御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对照组46例,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P<0.0l,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高.
作者:诸伯星;杨大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取穴天枢、水分、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对照组20例,每晚1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李丽霞;王国明;温峰云;宋永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