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通道蛋白4与创伤性脑水肿研究进展

汤崇辉;刘伟国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 创伤性脑水肿, 外科手术治疗, 颅内压增高, 继发性损伤, 高渗性脱水, 细胞内, 体积增大, 病理改变, 外间隙, 创伤后, 重量, 死亡, 水分, 脑疝, 颅脑, 积聚
摘要:脑水肿是颅脑创伤后常见也是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其病理改变是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脑细胞内或细胞外间隙,引起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颅内压增高、脑疝甚至死亡.但目前对脑水肿的治疗仅限于高渗性脱水和外科手术治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小儿骨科的发展,臂丛神经阻滞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肯定.但小儿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常难以合作,需合理应用辅助药物作基础麻醉.近年来,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已见报道[1,2],镇静作用理想.本文研究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并与单纯氯胺酮或异丙酚作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慧;程李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泡沫敷料(有粘胶)在重型颅脑外伤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压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处于昏迷和肢体功能障碍状态,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本院使用泡沫敷料预防枕部、尾骶部压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百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的MRI诊断价值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jury,DAI)是在外力作用下颅脑加速度运动过程中造成的轴索和小血管的损伤具有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和影象学表现不明显的特点.笔者将4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MRI在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进行及时的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田勇;杜杭根;殷利春;何民;章国军;王承;郝必烈;陈立;李宏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联合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外伤

    重型颅脑外伤尤其是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预后差.2002年10月到至2007年10月,笔者在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的基础上行小脑幕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功建;余小明;钟新发;王伟;周学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钛重建带钢板治疗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骨折多在遭受高能量暴力情况下出现,肩胛骨骨折多类型复杂,移位明显,合并伤多,如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笔者采用手术复位钛重建带钢板固定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胡伟锋;王伟东;曹根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髂内动脉结扎术救治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体会

    各种创伤引起的严重粉碎性骨盆骨折伤情严重,大多同时合并多发伤,极易引起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率较高.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共救治5例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庾欲晓;陆国锋;李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人外伤性小肠破裂43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小肠破裂临床较常见,老年人因其反应性差,常伴发内科慢性病,如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现对本院1991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60岁以上外伤性小肠破裂43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郭定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温州市2006~2007年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意外伤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日益突出,其中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意外伤害占很大部分.近年来,温州机动车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尤其是私家车的普及超前于道路建设及交通管理的发展速度,相应地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益增多.

    作者:赵峰;吴广宇;方军;徐洪波;程水兵;陶礼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曲马多微泵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近几年来,人们对疼痛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术后无痛促使早日康复,反之术后疼痛会使病人感到不适,会焦虑不安,影响休息和睡眠,对术后恢复不利.为了达到术后使病人感到不痛苦,本院于2005年1月起将曲马多静脉微泵维持保持镇痛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没有副作用.

    作者:韦观凤;裘霞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创伤性窒息的救治

    创伤性窒息发生突然,病情凶猛,如救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易致死亡.因交通事故的增加,本病近年有上升的趋势.本院回顾性总结了自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的56例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韩恒信;田培玉;徐梓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眶周骨折并发眼球内陷的手术治疗

    眶骨位于颅面中央向前突起,容易遭受外力打击发生骨折.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和颅面部外伤病例的逐年递增,眶周骨折发生率也呈上升的趋势.而眶骨结构复杂,与额骨、筛骨、鼻骨、额骨及上颌骨等关系密切,骨折后不仅易导致眼球内陷,而且其复位、固定的难度也相对较大.笔者采用眶周小切口等进路进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及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眶壁缺损填充修补,对近3年眶周骨折伴眼球内陷27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玲;杨庆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监测与预后关系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发生出血、水肿、肿胀,大脑皮层许多维体细胞线粒体发生肿胀,影响轴突后电位释放和正常脑电活动,这可在脑电图上得到反应.而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脑电图监测,可能会对判断其预后有一定帮助.本文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并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徐玮;王蜀江;冯博;郑嵘;何国栋;潘金龙;常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40例

    跟骨骨折为足部骨折中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多由高处跌落,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目前对于波及跟距关节且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多数学者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认为通过手术可以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跟骨高度和宽度,从而减轻疼痛,减少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本院从2004至2007年采用外侧人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建忠;富小明;方炜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初探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逐年增高,加之其工作节奏快、强度大、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是医院风险高发区域.因此,重视与加强神经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黄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硬膜外术前镇痛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日益增多.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心功能障碍机会增多[1,2].

    作者:倪剑武;谷志飞;黄玉霜;蒋柳明;杨沛;徐旭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碘伏冲洗治疗脓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脓胸是呼吸内科及胸外科常见而难治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胸穿引流很难彻底治俞,抗生素难以进入包裹的脓胸,故往往病程长而治疗效果差.

    作者:马绽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动脉静脉化断指再植的观察和护理

    在断指再植手术中,因断指指体严重损伤遇远端无静脉可吻合而近端尚有静脉无法再创静脉回流,把远端动脉缝合到近端静脉上,成为断指再植重建血液循环的一种方法,称之为动脉静脉化.本院自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共行动脉静脉化断指再植术45例,术后经严密观察手指血液循环,同时采取一系列防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春郁;吴敏;李光明;叶海油;胡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迟发性对冲性颅脑损伤33例诊治体会

    临床上在颅脑外伤中,颅脑对冲伤常见,而迟发性对冲性颅脑损伤亦不少见.不少患者早期CT表现不确切,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突然加重,造成手术时机不易把握,给治疗带来困难;若能及时发现迟发性对冲性颅脑损伤,对提高颅脑外伤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明忠;李燕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血糖测定及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笔者对本院从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及病情预后分析如下.

    作者:卢尚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120例分析

    不孕症患者是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2年未受孕者,世界卫生组织把不孕症临床标准定为1年[1].女方不孕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早期、快速地查明病因,以便对症治疗,是提高不孕症治愈率的关键.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粘连轻等优点,现已成为女性不孕症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本院120例不孕症进行腹腔镜检查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孙素芳;孙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