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松;郝锐;王玉红
作者:王晓丽;谢淑敏;刘伟;胡兵;任红苗;任基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在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检测64例LSCC组织(实验组)及15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中DNA-PK的表达水平,结合LSC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DNA-PK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4/15)、78.1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PK表达与LSCC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DNA-PK的表达与LSCC的病变发展有关.
作者:孙建松;杨秀海;姬红培;赵睿;代喻兵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NSE的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重度OSAHS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10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重度OSAHS的患者,于入院后第1天、CPAP治疗7d后、综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测定其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同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结果:①S100β蛋白、NSE水平与AHI呈正相关,与低血氧饱和度(LSaO2)和MoCA评分呈负相关;②MoCA评分与AHI呈显著负相关,与LSaO2呈显著正相关;③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在CPAP治疗7d后有下降,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血清S10oβ蛋白、NSE水平明显下降,与入院后第1天和CPAP治疗7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PAP治疗7d后MoCA评分略有提高,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MoCA评分显著提高,与入院后第1天和CPAP治疗7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提高MoCA评分.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和MoCA评分与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期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可能是导致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升高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纠正睡眠结构紊乱,提高其认知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晓辉;康晓明;周芳;肖旭平;王继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miRNA-324-3p及其靶基因WNT2B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qRT-PCR技术检测rniRNA-324-3p、WNT2B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WNT2B蛋白在39例鼻咽癌组织及21例鼻咽非肿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鼻咽癌组织中miRNA-324-3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WNT2B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上调(均P<0.01).鼻咽癌组织中miRNA-324-3p与WNT2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WNT2B 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miRNA 324-3p、WNT2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与鼻咽癌患者T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miRNA-324-3p的表达下调,WNT2B的表达上调,两者可能存在相互关系,共同介导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超;李果;刘勇;粟忠武;任舒灵;邓腾波;田勇泉;邱元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作者:李岗;韦党军;陈曙光;蒋里明;李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初步研制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及效度评价.方法:根据WHO对于生存质量的定义以及生存质量量表的编制原则和程序,建立条目池,使用主观评价法、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筛选条目,编制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量表.使用该量表对126例喉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结果:①编制了喉癌术后生存质量量表,量表包含躯体功能、喉功能、精神(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家庭)状况及气管造口6个领域27个条目;②信度评价结果:总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02,克朗巴赫α系数为0.794;③效度评价结果:相关分析提示各条目与其所在领域的相关性较大,而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小;量表总分与自评总分相关系数为0.731.结论:该量表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李培华;张峻;孙光明;李红权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运用染料法、核素法以及两者联合法检测cN0期喉癌及下咽癌前哨淋巴结(SLN),评价SLN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33例喉癌和6例下咽癌患者采用染料法、核素法及两者联合法检测SLN.染料法为术中全身麻醉下注射亚甲蓝,检测蓝染的SLN;核素法为术前注射99m锝-硫胶体,术中用γ-探针探测高能核素浓集的淋巴结;联合法为染料法、核素法联合运用.SLN全部切除后行相应的喉切除加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淋巴结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染料法、核素法以及联合法对SLN的检出率分别为79.5%、89.7%、92.3%,核素法、染料法与联合法SLN检出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39例患者中,术后常规病理切片发现转移9例(23.1%).联合法检出SLN的灵敏度、准确率、假阴性率分别为88.9%、97.2%、11.1%.结论:联合运用染料法和核素法提高了SLN的检出率和正确率,SLN的病理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出cN0喉癌和下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病理状态,该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赵新;肖大江;倪建明;朱国臣;袁渊;徐婷;张永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鼻腔异物取出器,国内尚无相关器械.笔者使耳鼻咽喉科常用的耵聍钩改造制成,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方法简单易行,实用性高,制成后可作为耳鼻咽喉科常规器械使用.1 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选用枪形耵聍钩,将头端小尖钩抻直,把抻直的尖端折成直径约为2 mm的小圆圈,将圆圈平面与连接杆折成约120°的角.将长轴杆略呈弧形弯曲,使整个器械持时呈“小勺状”,柄端无需改造.即制成鼻腔异物取出器.
作者:张晓伟;武建朝;郭一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颈淋巴结转移是许多鼻咽癌患者初诊时的常见临床表现,目前以同期放化疗为标准的治疗模式已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发挥了强大的功效[1].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加强对颈部淋巴结的控制率,提出了在同期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模式(如热疗、生物治疗等)以达到增效的目的.我科于2010年起对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开展了微波热疗加同期放化疗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洁;马代远;谭榜宪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检测鼻塞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探讨鼻塞与MPV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行鼻腔手术的鼻塞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水平.实验组患者行解除鼻塞手术3个月后再次检测MPV水平,比较术前及术后的差异.结果:PLT、MPV、PDW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15.0±47.5)×109/L、(10.7±0.9)fL、(12.9±2.0)%及(237.8±46.2)×109/L、(10.3±0.8)fL、(12.0±1.3)%,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MPV术前[(10.7±0.7)fL]与术后[(10.4±0.6)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患者的MPV水平升高,解除鼻塞手术能使MPV水平降低.
作者:郑雪松;郝锐;王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作者:蔡卓;石雄洲;唐丽艳;阮奕劲;朱怀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临床上,儿童环杓关节脱位相对少见,常由电子内镜检查、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或由颈部外伤所致.由于儿童管腔较小,使用较大型号的气管会增加术后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1],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永久性声嘶[2].我科于2009-04-2014-07期间收治9例环杓关节脱位患儿,均在直接喉镜下采取环杓关节复位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欣;王智楠;夏忠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 (MICA)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LSCC组织中MIC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CA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而正常组织中微弱表达或不表达,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IC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C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在早期、分化较好的LSCC组织中MICA表达水平较低,而在晚期、分化较差的LSCC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结论:MICA可能参与了LSCC的侵袭和转移过程,有望成为LSCC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姜妍;王鹏举;余晔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PSG及气道阻塞定位仪(AG200)评估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经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应用AG200进行整夜监测.对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PSG和AG200所测得的AI、AHI、LSaO2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G和AG200所测得的AHI、AI、HI、LSaO2均有较高相关性(r=0.870、0.743、0.374、0.716,均P<0.01).结论:AG200对OSAHS患者可做出初步诊断,对判断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余蕾蕾;孙建军;陈曦;袁伟;刘洋;周成勇;孙宝春;文彦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启动子区160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头颈癌(HNC)的易感相关性.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MMP-1与HNC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取截止2014年1月以前公开发表的亚洲人群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应用Stata 10.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9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病例2 049例,对照2 158例;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MMP-1(-1607)1G/2G多态性与HNC相关性中基因型1G2G+2G2G vs.1G1G(OR=1.45,95% CI为1.25~1.68,P<0.01),2G2G vs.1G1G+1G2G(OR=1.77,95%CI为1.37~2.30,P<0.01),2G等位基因vs.1G(OR=1.52,95% CI为1.26~1.85,P<0.01),2G2Gvs.1G1G (OR=2.06,95%CI为1.41~3.01,P<0.01).结论:MMP-1(-1607)1G/2G多态性与HNC易感性存在关联,2G2G基因型携带者为HNC的易感人群.
作者:陈向军;余兹中;郜元坤;刘国磊;田磊;李国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作者:朱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作者:张大弓;肖柳;田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肿瘤是涎腺组织中常见的疾病,其中腮腺肿瘤常见,约占涎腺肿瘤的80%.腮腺肿瘤以发生在面神经浅层的腺叶组织者居多,约占80%以上[1].腮腺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而面神经的处理是腮腺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2].近年来,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在腮腺手术中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将超声刀与传统单极电刀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临床数据探讨超声刀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辛运超;林彦涛;薛刚;徐国刚;张青俊;尚小领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该病早期在临床上常无特征性表现,易漏诊、误诊,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对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10例PT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TA的诊断与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例PTA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男2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43.5岁;病史4 d~2年,平均32.52个月.
作者:牟怡;程晓明;曾峰;孔凡立;钱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等损伤.结果:耳后发际区的分离层面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胸锁乳突肌上部浅面由后上至前下依次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分支点至耳垂根部距离为(22.85±2.01)mm.腮腺区皮瓣的分离层面在咬肌筋膜与腮腺实质之间.面神经出茎乳孔,经茎突根部的浅面、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进入腮腺.面神经总干分叉点与乳突尖距离为(19.10±3.10)mm,与下颌角距离为(39.49士5.78)mm.耳后动脉起自二腹肌后腹上方的颈外动脉后壁,主干跨面神经总干浅面.10侧模拟内镜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重要结构损伤,无需中转切口.结论:熟悉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标志及参数,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陈良嗣;黄晓明;梁璐;张贝;卢仲明;罗小宁;张思毅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