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髓样癌中Ki67和降钙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冯佳佳;王家东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癌, 髓样, Ki67, 降钙素
摘要:目的:探讨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和降钙素在甲状腺髓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4例甲状腺髓样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Ki67和降钙素的表达水平.结果:44例甲状腺髓样癌组织中Ki67和降钙素的表达率为86.36%(38/44)和100.00%(44/44),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0%(0/20)和20%(4/20)(P<0.01).Ki67增殖指数和降钙素与患者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在甲状腺髓样癌中Ki67和降钙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81).结论:Ki67和降钙素高表达与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髓样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分化型甲状腺癌累及喉气管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累及喉气管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和预后.方法:累及喉气管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6例,其中乳头状癌33例,滤泡状癌13例.34例患者不同程度侵犯气管,其中17例行保守性切除,11例采用窗状切除并一期修复,6例气管环截后对位缝合;1例累及声门下区,采用声门下切除术;11例同时累及喉气管,4例行全喉切除术,3例将肿瘤自甲状软骨板剥离,其余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或垂直半喉切除术.结果:并发症包括感染和低钙血症,15例患者终生戴管.气管保守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88.2%,气管窗状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63.6%,气管环截术患者5年生存率83.3%,全喉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100.0%,8例行保留喉功能手术患者失访2例,5年生存率62.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累及喉气管的患者通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和积极的外科治疗能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生存期.

    作者:徐新博;李文明;金童;钱晔;魏东敏;孙睿杰;刘大昱;雷大鹏;潘新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随着肾衰患者人数逐年增大,肾脏透析技术也不断改进,但肾衰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却常常得不到有效解决.钙磷代谢异常突出的表现就是甲状旁腺异常增生而致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异常升高,导致进一步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皮肤瘙痒等.目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甲状旁腺切除术.Li 等[1]报道美国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中需要行甲状旁腺切除术者从1998年到2007年有增加的趋势.我国由于透析开展较发达国家晚,故做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单位也较少,目前仅有少量报道[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作者:葛平江;刘双信;程秋惠;宋新汉;黎思嘉;盛晓丽;张思毅;陈少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手术切除咽部巨大多形性腺瘤1例

    作者:罗红强;刘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性颈部创伤救治体会

    1988年以来我科收治急性颈部创伤患者49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39例,女10例;年龄21~85岁,平均43岁.闭合性伤34例,其中压水井把弹击伤12例,拳击伤8例,车祸撞击伤4例,铁丝勒伤4例,手扼伤6例;急性开放性伤15例,其中切割伤9例(自杀5例,斗殴锐器刺伤2例,抢劫刀割伤2例),车祸5例,爆炸伤1例.伤后多在0.5~17 h就诊.

    作者:黄智强;侯云武;彭媛;刘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术前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预测正常功能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术前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与正常功能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TSH水平是否为区分正常功能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指标,以及TSH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良性83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正常功能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血清TSH水平、性别、年龄、结节个数以及肿瘤病理类型,并探讨血清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L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测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结果:良性组术前血清TSH水平为(1.16±0.85)mIU/L,恶性组术前血清TSH水平为(1.94±1.01)mIU/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人群平均TSH水平(1.4~3.5 mIU/L)组较低于人群平均TSH水平(0.35~1.40 mIU/L)组发生甲状腺癌概率更高(35.9% vs 15.9%,P<0.05).多因素分析血清TSH水平高(OR=10.913,P=0.001)、男性(OR=4.845,P=0.028)及年龄≥45岁(OR=10.831,P=0.001)均为发生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检测有利于区别正常功能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血清TSH水平高、男性、年龄≥45岁是甲状腺癌发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曾泉;刘杰;朱江;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以舌后区阻塞为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颏舌肌病理形态的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以舌后区阻塞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颏舌肌在透射电镜下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在OSA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舌体部分切除术及UPPP治疗的OSAHS患者38例,根据AG监测的AHI值将患者分为轻-重度组(30<AHI≤45,10例)、中-重度组(45<AHI≤60,13例)和重-重度组(AHI>60,15例).对照组为6例无口咽及喉咽部阻塞疾病的成人患者.透射电镜下观察颏舌肌形态变化特点.结果:透射电镜下对照组的颏舌肌组织肌纤维排列规整,肌间线粒体形状规则;所有OSAHS患者的颏舌肌标本都同时存在以下3种变化:轻度变化肌纤维萎缩、排列稀松,间隙增大,局部肌丝水肿,肌束间结缔组织增生,线粒体肿胀,部分呈球形,嵴尚清晰;中度变化肌纤维明显萎缩,直径大小不一,排列紊乱,Z线距离缩短、扭曲,部分肌丝断裂、溶解消失,肌束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线粒体肿大呈空泡样变性,嵴模糊、变短及形态不规则;重度变化肌纤维大量断裂、溶解,排列紊乱,凝集成团块状,呈点状或片状排列,Z线扭曲消失,线粒体大小不一,呈空泡样变性,嵴消失,有的呈絮状改变,部分样本可见线粒体堆积现象.且随AHI的增高,轻度变化出现比率降低,重度变化出现比率则升高.结论:OSAHS患者颏舌肌及线粒体的改变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且随OSAHS程度加重,舌体颏舌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作者:刘亚奇;王赛;杨怀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联合应用以Hif-1α和Survivin基因为靶标的siRNA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联合转染以乏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和Survivin基因为靶标的siRNA后,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周期的改变.方法:以Hif-1α和Survivin基因为靶标的siRNA共同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以单靶点siRNA转染组和未处理组为对照.MTT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周期变化,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相应靶基因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鼻咽癌CNE-2细胞分别转染以Hif-1α和Survivin基因为靶标的siRNA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相应靶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减低,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联合转染两种siRNA后细胞的各项检测结果均明显强于对照组,与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以Hif-1α和Survivin基因为靶标的siRNA干扰组,可以较单基因干扰组更有效干扰鼻咽癌CNE-2细胞内靶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

    作者:任艳鑫;张书萍;李晓江;杨洁;孙瑞梅;赵留芳;李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改良金属气管套管在经皮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主要有经皮气管切开术和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短、极大地降低了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难度与风险,大有取代常规气管切开术之势[1].但经皮气管切开只能放入塑料气管套管,对于不需要人工辅助呼吸的患者而言,塑料套管护理不方便,拔管前需要更换金属套管后再行堵管.为此,我们将自行改良的金属气管套管应用于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平;钟锋;尹丽娥;王彬;李芳;姜振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嗅球体积与嗅沟深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嗅觉功能的变化及嗅球体积、嗅沟深度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R患者(AR组)及无嗅觉减退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各100例,应用T&T嗅觉测试法检查所有受试者的嗅觉功能,并行嗅球体积、嗅沟深度的MRI检查.经保守治疗1年后AR组行T&T嗅觉检查及MRI嗅球体积及嗅沟深度检查,并与初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R组左右两侧嗅球体积[分别为(29.53±3.95)mm3、(29.67±4.21)mm3]及平均嗅球体积[(29.61±4.05)mm3]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48.93±6.73)mm3、(48.81±7.43)mm3、(48.85±7.1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21、6.141、6.221,均P<0.01).AR组与对照组左右两侧嗅沟深度及平均嗅沟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2、0.972、0.991,均P>0.05).AR组嗅觉识别阈与嗅球体积呈负相关(r=-0.46,P<0.05),与嗅沟深度无关(r=-0.012,P>0.05).经保守治疗1个月,1年后复查AR组43例嗅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1,P>0.05);左右两侧及平均嗅球体积相应增大,但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11、0.843、0.826,均P>0.05).结论:AR患者嗅觉功能减退,其嗅球体积减小,嗅沟深度不变;嗅觉功能与嗅球体积具有相关性,与嗅沟深度无关.保守治疗对AR患者嗅觉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刘钢;杭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舌骨悬吊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38例OSAHS患者行UPPP+舌骨悬吊术,术后6个月及1年复查睡眠监测,比较术前术后AHI、LSaO2和ESS评分.结果:OSAHS患者术后AHI平均值均降低,LSaO2明显增高.结论:同期UPPP联合舌骨悬吊术治疗OSAHS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吴允刚;张辉;庞太忠;宋攀攀;李晓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状舌管乳头状癌1例

    作者:王应怀;成红政;黄杨娟;蔡彬林;罗轶;周琦;王俊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腮腺腺泡细胞癌的MRI及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腮腺腺泡细胞癌的MRI图像特点,进一步提高该病在MRI上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MR1表现及临床特点.MRI分析内容包括肿瘤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包膜、信号特点、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特点、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等.临床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随访情况等.结果:11例患者均单侧腮腺单发,共11个肿瘤,右侧腮腺7个,左侧腮腺4个;肿瘤平均大长径(2.66±0.99)cm;7个肿瘤有分叶,4个呈类圆形;8例未见假包膜,3例显示不完整假包膜.T1WI:肿瘤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肿瘤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当腮腺内肿瘤未见包膜(或包膜显示不完整)、有分叶、内有小囊变以及明显强化时,可能提示腮腺腺泡细胞癌,确诊仍需结合临床病理检查.

    作者:蒯新平;王胜裕;范国润;丁庆国;赵洪波;贾传海;陆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关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

    作者:冯佳佳;王家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侵犯上呼吸消化道甲状腺癌的治疗

    目的:总结侵犯上呼吸消化道甲状腺癌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侵犯上呼吸消化道甲状腺癌患者33例中,全甲状腺切除7例,患侧腺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22例,甲状腺部分切除4例.气管局部切除开窗气管插管19例,部分喉、梨状窝切除气管局部切除开窗插管4例,气管袖状切除术、端端吻合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元气管吻合口瘘、气管壁坏死、食管瘘及咽瘘.1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1个月好转.死亡7例(21.21%).侵犯上呼吸消化道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3.8%和70.3%;侵犯上呼吸消化道甲状腺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79.0%和61.4%.结论:甲状腺癌侵入气管内、下咽可以手术治疗,恰当地选择术式可以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是较理想的重建气管的方法.

    作者:刘宏伟;李振东;董慧蕾;冷辉;孙海波;李树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喉结核20例临床分析

    近年由于细菌耐药、环境污染等原因,喉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临床特征较以往亦有所改变,典型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异物感、咽痛等,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足够认识,导致临床上喉结核误诊率较高.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收治的喉结核2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01-2012-01收治入院、诊断为喉结核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4~69岁,中位年龄50岁;中位病程8个月.

    作者:王敏;邹剑;郑义涛;刘世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儿童面颈部脂肪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面颈部脂肪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例儿童面颈部脂肪瘤患儿,其中面部3例,颈部17例.8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面颈部脂肪瘤切除术.结果:CT扫描呈类圆形15例,分叶状5例,瘤体密度不均匀.磁共振图像上表现脂肪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上,肿瘤信号与周围脂肪组织信号同步下降呈低信号.所有脂肪瘤均全部手术切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声嘶、呛咳、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未见瘤体复发.结论:儿童脂肪瘤以单发为主,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可做出较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马静;娄凡;陆涛;郭亚丽;高映勤;张铁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全切VS腺叶切除——医生、患者与肿瘤三因素的平衡与思考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以及Hürthle 细胞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在世界各地文献报道中有增高趋势[1].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治疗,但有关手术的范围特别是在腺叶切除还是甲状腺全切除上存在学术差异和分歧.在临床工作中,只有领会并遵循NCCN甲状腺癌治疗指南,平衡医生、患者及肿瘤三因素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甲状腺癌.

    作者:于振坤;张海东;何双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纳米碳染色在N0期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50例)和常规手术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腺叶切除、甲状腺近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均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统计各组检获淋巴结数,并将纳米碳组检获的淋巴结按染色与未染色统计,分别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纳米碳组每例检出淋巴结数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纳米碳组每例检出转移淋巴结枚数高于常规手术组(P<0.01).100例患者中有2%出现了暂时性声嘶,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声嘶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染色效果良好,术中易识别,能指导手术医师术中正确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淋巴结清除.

    作者:高庆军;赵代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暴露两种方式在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与喉返神经识别率方面的优缺点.方法:依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计算机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的方法,收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以客观有效率合并OR值为效应指标,对各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涉及12 646例喉返神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喉返神经实时监测组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暴露组(OR=0.60,95% CI=0.49~0.73,P<0.01);实时监测组与常规暴露组的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 CI=0.57~1.40,P>0.05);实时监测组与常规暴露组的喉返神经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79,95% CI=0.17~548.64,P>0.05).结论: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在降低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发生率方面优于常规暴露组,但两组间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发生率和喉返神经识别率没有明显差异.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可亮;李进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解剖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解剖暴露喉返神经342条(右侧184条,左侧158条),神经位于下动脉深面通过215条(62.9%),神经位于动脉浅面通过106条(31.0%),神经在动脉分支之间通过21条(7.5%).喉返神经人喉前分支者203条(59.4%),未分支直接入喉者136条(39.8%).有3例(0.9%)术中证实为一侧“非返性喉返神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精细解剖后加以保护,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代洪;华清泉;江洋;盛建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