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气和血法治疗痛泻

宫爱民;桑希生;王艺勤

关键词:痛泻, 调气和血, 当归芍药散
摘要:痛泻之因机,综观古今医书传载及教材所述,大多归于食积胃肠及肝脾失调,治则多以调整脏腑为主.而气血失调实为病机关键,调气和血法为治法总纲.阐明痛泻关键在于气血不调的机理,论证调气和血法是治疗痛泻的大法,引用总结古代医家及现代临床报道,结合临床实际以调气和血法为基本法,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分述痛泻各型的病机演化,治疗大法及方药加减.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桂枝茯苓丸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制备荷瘤小鼠动物模型,桂枝茯苓丸和环磷酰胺分别灌胃,检测小鼠的体重、胸腺指数、脾指数、抑瘤率.结果:桂枝茯苓丸、环磷酰胺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7%、41%,桂枝茯苓丸组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和生理盐水组,但体重不降低.结论:桂枝茯苓丸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来实现的.

    作者:艾华;刘海英;王凌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孙子兵法与中医学的联系

    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中医学是传统医学瑰宝,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图从5个方面审视医学与兵学,医道与兵道,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发现两者关系密切,互为通融,互相启发.在中医学备受质疑的今天,更加固守己道,充满自信,光大中医,迎接挑战.

    作者:姜海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从《正体类要》初窥中医骨伤科诊疗思路

    从《正体类要》的角度阐明了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认为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由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局部病情的变化分期治疗、善于总结归纳病例,以提高诊疗技术、中病即止等5部分组成.5个方面指导现代的中医骨伤科诊疗思路.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临床总结和设计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发现不少具有特色的、有价值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论文和设计,但也看到一些因科研设计不够严密或结论根据不足,致使其科学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殊为惋惜.为及时引起同道的足够注意,特列举下述几例,供借鉴和分析.

    作者:王明辉;金杰辉;王风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甲状腺病中医论治体会

    目的:对自己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和体会加以总结.方法: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论治加以阐述.结果:把握甲状腺病的发病机制痰邪为患,抓住化痰、消痰、豁痰治疗的中心环节,从本论治;明确用药原则,辩证辨病加减运用;治疗强调规范连续,中西医治疗相结合;阐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病具体治疗.结论:甲状腺病的发生应明确甲亢的痰与热、甲减的痰与寒、甲状腺癌的痰与瘀的主要病理特征,用药辨证、辨病从痰邪着手,注重脏腑、气血、阴阳的调治,强调中西医结合.

    作者:钱彦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甘肃酒泉地区三种甘草的品质研究

    目的:对甘肃酒泉地区分布的3种甘草进行品质研究.方法:文献考证、信访调查、实地采样;性状鉴定、显微特征对比、有效成分质量评价、市场前景分析.结果:甘肃酒泉地区分布的3种野生甘草中,乌拉尔甘草和黄甘草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上较相似,而胀果甘草与二者差别较大;三者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以甘草酸、甘草苷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出:不同品种间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为甘草品质的规范化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酒泉地区和甘肃省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李成义;李硕;姚望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对100例代谢综合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分类,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差异性.结果:发现MS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 in sensitivity index 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中医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的现象,其值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具体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遇(P<0.05).结论:ISI可反映MS的严重程度,可将ISI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作者:王师菡;王阶;李霁;何庆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的探讨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申报工作,保障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曹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西洋参抗疲劳作用及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西洋参抗疲劳作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游泳法,观察西洋参对氢化可的松所致阴虚小鼠的游泳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溶血空斑法,观察西洋参对豚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的影响;采用小鼠碳粒廓清法,观察西洋参对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结果:西洋参能显著延长阴虚小鼠的游泳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可显著提高豚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强度,空斑实验比色OD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提高小鼠单核细胞的吞噬指数,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洋参可显著提高氢化可的松所致阴虚小鼠免疫能力;提高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强度和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能力.说明该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正固本的作用.

    作者:李冀;柴剑波;赵伟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幼幼集成·卷三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

    论述了体质及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阴阳五行理论将辨体质与辨证融为一体,借助流行病学和科学统计学方法使体质辨证规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辨施治诊疗水平.

    作者:武月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20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IC、MVV、FEF25、FEF50、PEF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MVV、FVC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MVV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实验组治疗后FEF25、FEF50、FEF75、PEF的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积分、心理功能积分、健康自我认识能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社会功能积分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生理功能积分、社会功能积分、生活质量总积分等部分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中药新风胶囊通过抗炎消肿止痛,调节免疫,能全面改善RA患者关节局部症状,降低炎症活动性指标,还能改善RA患者肺功能.同时,也能改善生活质量,其综合作用优于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作者:刘健;范海霞;杨梅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生脉散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采用生脉散口服观察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属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出院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相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加用生脉散颗粒剂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症状疗效变化.结果:症状疗效中总有效率治疗组88.4%,对照组为61.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可改善CHF中医证候,有利于CHF的治疗,能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雪原;王淑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酸枣仁汤对行为绝望小鼠模型的影响

    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实验方法观察酸枣仁汤对行为绝望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枣仁汤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提示该方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张业;杨新年;李霏;赵欣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肝脂消合剂对血脂调节及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肝脂消合剂能明显降低高脂乳剂致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C、ALT、AST的含量以及升高血清中HDL-C、ALB的含量,提示肝脂消合剂具有调节血脂及保肝作用.

    作者:邓家刚;秦华珍;李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特色卒中单元的构建与实施

    论述了构建中医特色卒中单元模式的理论基础,总结探讨了该模式的中医特色及实施内容,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特色卒中单元不仅对传统中医的脑卒中治疗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医学治疗思路提出了挑战.

    作者:王泽颖;赵曼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姜树民教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经验

    通过侍诊脾胃病专家姜树民教授,总结出其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认为本病因肝胆毒热之邪,逆行于胃,灼伤胃络所致.临床常见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等证.治疗大法为:清利肝胆、化腐生新、和胃化浊、疏肝理脾.

    作者:姜永帅;姜树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胃癌康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胃癌康方对人胃癌细胞株酶活性影响,探讨该药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受试对象,利用血清药理学和酶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胃癌康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影响.结果:(1)Mg2+-ATP酶与G-6-P酶在细胞株内定位准确.(2)中药组,Mg2+-ATP酶和G-6-P酶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活性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康降低胃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可能是体现其抗肿瘤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刘海兴;路学荣;蔡玉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神昌滴丸对中风病人ET CGRP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昌滴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53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神昌滴丸治疗组31例,醒脑静对照组22例.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毒副作用,并测定血液中ET、CGRP的含量.结果:神昌滴丸明显改善中风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神识、语言、面瘫、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都有显著改善,其中面瘫、指瘫、趾瘫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显效率达38.71%、总有效率达77.42%,高于对照组(18.18%、63.64%);神昌滴丸有降低ET、升高CGRP的作用;临床使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神昌滴丸对中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舒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

    作者:方永奇;李艳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榄香烯对人肺癌细胞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黏附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肺癌细胞系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黏附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及二种癌细胞与高、中、低浓度的榄香烯注射液共同孵育后CD42a、TSP、CD9的表达改变.结果:利用激光扫描可见CD9、CD42a、TSP均匀的表达于细胞表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G细胞表达的CD9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低于PAa细胞,而PG细胞表达的CD42a、TSP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PAa细胞,从总的趋势来看,榄香烯注射液增高PG和PAa细胞CD9的表达,降低其CD42a、TSP的表达.结论:PG细胞系的转移能力高于PAa细胞系;对肺癌细胞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粘附蛋白的影响,可能是榄香烯注射液抗肺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作者:李道睿;祁鑫;于明薇;裴迎霞;张培彤;林洪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