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逍遥方制备工艺研究现状及展望

杨志欣;范玉玲

关键词:逍遥方, 工艺研究, 综述
摘要:逍遥方临床疗效值得肯定,然而制剂水平不容乐观,通过整理逍遥复方及单味药材的工艺进展来促进其工艺及剂型的改革.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从Toll样受体探讨中药抗感染免疫作用机制

    许多中药从整体水平发挥了显著的抗感染效应,然而,对于其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的进一步作用机制,目前知之甚少.在中药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理论,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中药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与TLR密切相关.这不仅对进一步深化中药抗感染药理认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和中药新药开发,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彭广华;贺新怀;席孝贤;张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进展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进行降血脂中药研究的探索途径以及药理研究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国内外降血脂中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作者:王也;富同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方剂学习记忆方法探析

    总结、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方剂学习、记背方法,如加减记忆法、配伍记忆法、类方比较法、趣味记忆法等等,以尽快达到较完整、正确、全面地掌握中医方剂学,且适合不同年龄学习中医人群的需要.

    作者:周叔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阴虚血瘀的病机及临床辨证运用探讨

    论述了阴虚可因血液黏滞、脉管失养、推动无力、虚火煎熬等原因形成血瘀的病机,并介绍在辨治中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冠心病、精液黏稠不液化等多种慢性疑难病中的运用.

    作者:汤朝晖;严石林;严俨;林辰青;贾淑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NO EGF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合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作者:王灵;彭楚湘;周国平;邓常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逐年增多.本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等方面阐述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使中药能真正达到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尽绵薄之力.

    作者:于双慧;陈晓辉;李伟;毕开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我国古代医药学教育概述

    目的:对我国古代医药学教育的发展情况加以论述,为现代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文献研究法.结论:我国古代的医药学教育,经历过初的口耳相传教育方式,逐渐发展为家传师承与学校教育并存的形式,为医药学的发展与进步,维护人民身心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田丽娟;黄泰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番泻叶的药用研究进展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i 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具有泻热导滞、通便利水之功效,临床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的导泻剂.以往对番泻叶药理作用的报道比较多,本文仅就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提取方法研究、质量研究、制剂研究、临床应用的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高晔;朱艳华;贺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加强心理养生更促延年益寿

    较集中地通过阐述从古至今不断强化中医养心、寡欲、知足等3项心理摄养,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人谋长寿必首重养心的摄生至理.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医药与自杀基因疗法结合提高肝癌疗效的思路

    肝癌的发生和演进是典型的多因素(肝炎病毒慢性感染,黄曲霉素AFB1暴露,过量饮酒和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多基因和多阶段、多途径(Rb、p53和Wnt途径等)的复杂过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因遗传学、表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灭活,是癌变的中心生物学过程.肝细胞癌变到形成肝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由多个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较多的肝癌基因疗法主要有自杀基因疗法、免疫基因疗法、抑癌基因疗法、反义基因疗法等.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并不是单个发生的,因此纠正某一突变基因逆转恶性转化似乎是不可能的.

    作者:王昌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辨析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临床特点为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终发展为肾萎缩,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的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临床治疗有效.在辨证施治中提出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也是慢性肾炎迁延不愈的关键所在,因此重视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对减轻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炎的进程,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尹玲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项针对假性延髓麻痹病人BAEP的影响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且项针能有效缩短假性球麻痹病人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重现和提高各波波幅;结论:针刺可能使参与电生理活动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数量增多而使波幅改善,使皮质下行纤维损伤所致运动神经元的一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得到改善,从而调节延迟的各波PL和IPL.

    作者:楚佳梅;高维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采用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并与传统的脉症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UC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镜像辨证提高了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梁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就近10年来国内对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药效动力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方显明;黄红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黄附子配伍药理与临床的研究现状

    大黄与附子配伍是中药反佐配伍中增效减毒的重要方式.从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综述了这一配伍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王岚;彭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承气汤药理临床及药学研究概述

    通过对大承气汤近30年的药理研究、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统计和归纳,结果显示作为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大承气汤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已明确了其作用的部分药理作用机制,因此对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对于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尚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友清;丁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更年期妇女因关节痛来就诊,笔者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汲泓;卢虹;王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的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AnnexinV-FITC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以蛋白印迹分析雷公藤内酯醇对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Caov-3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雷公藤内酯醇处理Caov-3细胞后,光镜与电镜下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Annexin V-FITC标记法的定量检测进一步证实了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蛋白印迹检测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可使Caspase 3表达变化.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人Caov-3细胞系具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节癌细胞Caspase-3蛋白活化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顾江红;董陆;宁维翾;朱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养肝清热颗粒对实验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养肝清热颗粒的抗实验性肝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胺(D-GalN)诱导小鼠发生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结果:养肝清热颗粒可对抗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所致血清中ALT、AST、ALP升高及GSH降低,并减轻D-半乳糖胺所致肝脏病变程度,其中以中剂量(相当于生药80g/kg)预防给药7天效果佳.结论:养肝清热颗粒对实验性肝炎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崇俊;吴宏丽;乌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傅青主论治带下病特色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强调辨证应以色分带、论治须审带下之因,处方用药必精当实用等4个方面.傅氏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其精辟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作者:陈志霞;黄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