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江红;董陆;宁维翾;朱晓玲
通过对本校方剂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方剂学教学内容应充分重视专业选择性,即以学生专业特点为切入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研究和从业方向,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础,以专业化侧重为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择相适宜的教学重点,制定在教学各个环节上体现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作者:王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等屏障功能的障碍.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对上述屏障的保护而对溃结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杨莹莹;钦丹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逍遥方临床疗效值得肯定,然而制剂水平不容乐观,通过整理逍遥复方及单味药材的工艺进展来促进其工艺及剂型的改革.
作者:杨志欣;范玉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总结整理蒋文照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从和脾胃,重在调补;理中州,不忘疏肝;疗杂病,必护胃气;善用药,轻灵见长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论述.
作者:徐珊;徐发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如何组成一个有效的针灸处方,应该遵循以下5大步骤:辨证准确是前提,把握针灸治疗准则,灵活运用配穴方法原则,综合应用具体的配穴方法,选择佳的治疗方法和手段.5种步骤可交错应用,原则是方,运用宜圆.
作者:辜孔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概述白血病是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因白细胞异常增生,浸润骨髓及其他正常组织、器官,使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特征.尤其是急性白血病(AL),在儿童及青年中占恶性肿瘤的首位,起病急,发展快,可在数月内急剧恶化而导致死亡.
作者:章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神经性耳鸣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2003年6月-2006年2月,本科在耳鸣耳聋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神经性耳鸣诊断标准[2]的74例患者,运用董氏奇穴为主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杨金发;魏炯洲;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潘智敏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病区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老年学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是首批全国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杨继荪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作者:唐黎群;潘智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验证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将72例2型DM性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合用中药益肾通络法,疗程3个月,根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评分(IIEF-5)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9.6%,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DM性ED有效.
作者:黄晨昕;夏于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解毒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连翘、生地、葛根、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原书主治瘟毒烧炼、气血凝滞所致之吐泻转筋.近年来,笔者用本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紫癜性肾炎、慢性咽炎、顽固性膈肌痉挛等病,疗效确切,现举例如下.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中药成分复杂,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抑制蛋白质合成、对DNA、RNA的影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对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逆转多药耐药等方面对抗肿瘤中药的特点、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归纳、总结.
作者:梁红;钟振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总结、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方剂学习、记背方法,如加减记忆法、配伍记忆法、类方比较法、趣味记忆法等等,以尽快达到较完整、正确、全面地掌握中医方剂学,且适合不同年龄学习中医人群的需要.
作者:周叔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口服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局部麻黄素加可的松、苯海拉明针滴鼻.结果:表明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西药疗效更佳.
作者:林丹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从整体观念出发,从3个方面对中医认识及治疗恶性肿瘤进行了思考:①通过运用整体观念认识恶性肿瘤的自愈与发生,明确整体水平上的正邪关系,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核心问题.②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恶性肿瘤的两种主要方法:散寒回阳法和攻下法.③运用整体观念产生的假说:恶性肿瘤转移是正气驱邪的一种表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在正邪交争中出现的一种情形.
作者:林晓峰;赵永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医院校的西医诊断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明确西医诊断学在中西医结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作者:周红光;张宗明;潘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方剂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多年的方剂学课程建设积累,在教学模式方面颇具特色,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王蕾;李明;张淑敏;齐放;徐大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模糊学是专门研究模糊性事物和现象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实它是一种非常原始,但又是一种科学且前途无量的综合性学科.然而,作为一种科学的学科,用于自然科学中早的莫过于祖国医药学,它是祖国医药学的精髓.
作者:富同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经典治疗可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药物治疗,包括扩冠,减少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抗凝等;二是介入治疗,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肌激光打孔术等;三是外科治疗,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脉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传统药物治疗有限,而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旁路移植术均有30%~50%的再狭窄率.鉴于上述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促进缺血心肌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健全和动脉血管新生,即治疗性血管生成,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方向.
作者:祝光礼;周凡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进行降血脂中药研究的探索途径以及药理研究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国内外降血脂中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作者:王也;富同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肝癌的发生和演进是典型的多因素(肝炎病毒慢性感染,黄曲霉素AFB1暴露,过量饮酒和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多基因和多阶段、多途径(Rb、p53和Wnt途径等)的复杂过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因遗传学、表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灭活,是癌变的中心生物学过程.肝细胞癌变到形成肝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由多个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较多的肝癌基因疗法主要有自杀基因疗法、免疫基因疗法、抑癌基因疗法、反义基因疗法等.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并不是单个发生的,因此纠正某一突变基因逆转恶性转化似乎是不可能的.
作者:王昌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