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显明;黄红英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的经典方剂,张学文教授对<金匮要略>研究颇深,临床上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屡见神效,临证经验丰富.
作者:李联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就近10年来国内对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药效动力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方显明;黄红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通过对大承气汤近30年的药理研究、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统计和归纳,结果显示作为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大承气汤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已明确了其作用的部分药理作用机制,因此对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对于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尚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友清;丁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从整体观念出发,从3个方面对中医认识及治疗恶性肿瘤进行了思考:①通过运用整体观念认识恶性肿瘤的自愈与发生,明确整体水平上的正邪关系,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核心问题.②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恶性肿瘤的两种主要方法:散寒回阳法和攻下法.③运用整体观念产生的假说:恶性肿瘤转移是正气驱邪的一种表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在正邪交争中出现的一种情形.
作者:林晓峰;赵永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泻肺定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抗生素及止咳、平喘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中药煎剂泻肺定喘方(桑白皮、葶苈子、黄芩、桔梗、浙贝母、瓜蒌皮、前胡、百部、杏仁、炙枇杷叶、制半夏、鱼腥草、甘草)加减运用.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5例,显效22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临床控制8例,显效14例,好转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见(P<0.05).结论:泻肺定喘方有较好的平喘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姜丕政;周炜炜;胡雅国;崔丽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临床特点为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终发展为肾萎缩,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的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临床治疗有效.在辨证施治中提出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也是慢性肾炎迁延不愈的关键所在,因此重视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对减轻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炎的进程,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尹玲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总结了近5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证候、证的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设想及成果,并提出了存在的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展望了前景.
作者:祁明浩;詹臻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采用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并与传统的脉症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UC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镜像辨证提高了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梁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所凭借的工具,教材的质量与导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材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知识更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好的教材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张丽艳;朱辉;张红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验证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将72例2型DM性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合用中药益肾通络法,疗程3个月,根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评分(IIEF-5)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9.6%,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DM性ED有效.
作者:黄晨昕;夏于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必然加强并深入到各个领域,而在卫生保健领域独领风骚的中国传统医药的交流在21世纪会有很大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对外教育产业,和发达国家接轨,适应国际教育市场,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改革现有中医药对外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朱爱松;田国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神经性耳鸣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2003年6月-2006年2月,本科在耳鸣耳聋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神经性耳鸣诊断标准[2]的74例患者,运用董氏奇穴为主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杨金发;魏炯洲;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逍遥方临床疗效值得肯定,然而制剂水平不容乐观,通过整理逍遥复方及单味药材的工艺进展来促进其工艺及剂型的改革.
作者:杨志欣;范玉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较集中地通过阐述从古至今不断强化中医养心、寡欲、知足等3项心理摄养,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人谋长寿必首重养心的摄生至理.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抑郁是以显著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的一种心境状态,内科疾病患者常可合并有抑郁症,且疾病越严重其抑郁症患病率越高[1].常见的情绪、行为躯体症状有:显著的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和愉快感;自信心下降或自卑;元价值感和内疚感;感到前途暗淡;有自伤或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性欲障碍;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2].导师王新陆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脑与抑郁症的密切关系,独辟蹊径,从脑论治抑郁症,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从师学习,颇获裨益,今举王师临床治愈抑郁症案一则,以期从中管窥一二.
作者:付强;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速度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针刺+雷尼替丁组和针刺组,共5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外观表现、黏膜损伤指数进行定量观察测定,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血清中EGF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针刺组的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P<0.05),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雷尼替丁组与针刺组比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P<0.05),EGF含量升高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升高血清EGF含量,这可能是促进胃溃疡愈合速度,提高血清中EGF的含量从而减少溃疡复发的物质基础.
作者:樊留博;马利中;李瀛;邓春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口服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局部麻黄素加可的松、苯海拉明针滴鼻.结果:表明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西药疗效更佳.
作者:林丹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且项针能有效缩短假性球麻痹病人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重现和提高各波波幅;结论:针刺可能使参与电生理活动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数量增多而使波幅改善,使皮质下行纤维损伤所致运动神经元的一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得到改善,从而调节延迟的各波PL和IPL.
作者:楚佳梅;高维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许多中药从整体水平发挥了显著的抗感染效应,然而,对于其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的进一步作用机制,目前知之甚少.在中药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理论,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中药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与TLR密切相关.这不仅对进一步深化中药抗感染药理认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和中药新药开发,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彭广华;贺新怀;席孝贤;张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祝光礼教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广兴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精研医典,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风心病、冠脉肌桥、慢性心功能不全、肺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周凡;陈启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