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育华;晏雪生;彭亚琴;明安萍;盛国光
通过总结连建伟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从脉证入手分析郁证的病因病机,并从其大量医案中整理出郁证治法及主要方药运用经验.
作者:朱慧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针灸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D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PD的疗效评价指标较多,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方面,临床上疗效评定标准仍较随意,尚缺乏客观、重复性好的指标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价.本文从病理生理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影像学等方面,综述了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疗效评价指标,并提出了有关问题和见解.
作者:姜雪梅;黄泳;王升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时大鼠海马BDNF、TrkB、NT3的变化及逍遥散对其影响.方法:用束缚的方法建立了应激模型,用心脏灌流的方法固定海马,切片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了海马CA1区BDNF、TrkB、NT3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海马中BDNF和NT3的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下降,TrkB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明显上升.逍遥散能不同程度的抑制海马中BDNF和NT3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的下降以及TrkB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的上升.结论:BDNF、TrkB、NT3在慢性应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逍遥散可能正是通过它们的变化,作用于HPA轴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
作者:李伟;陈家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的探讨,制定了温阳通络法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法则,并自拟温阳通络止嗽方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万文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基于对全息论的理解,用一架普通的显微镜和简单的植物解剖工具,对常见的百余种植物中药易混品进行鉴定尝试,发现如果把全息论中的全息形态原理引入到植物中药的鉴定中来,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某种意义上能达到某些高科技手段几乎同样的目的.
作者:富同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慢性肾炎肾虚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三组间血清IL-6、TNF-α浓度差异呈现为:肾阴虚组>肾阳虚组>正常健康组.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比较两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P<0.05、P<0.01;与正常健康组比较两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P<0.01、P<0.001.结论:慢性肾炎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正常健康组三组中血清IL-6、TNF-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慢性肾炎,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严惠芳;张卫娜;孔月晴;刘诤;郭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张仲景在黄疸的治疗上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张氏治疗黄疸的思路有: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利小便以祛邪,清下郁热以祛邪,活血化瘀以祛积,疸分为五、分型论治5个方面.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医方剂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方剂更加重点突出,学以致用,临床医生应用方剂更加得心应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如何解决,虽涉及到诸多方面,但核心的问题是必须解决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因此,研究方剂必须从当今庞大的方剂数目中解脱出来,必须从实践中认识到研究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配伍的重要性、实用性、科学性与迫切性;以新思维、新方法研究方剂配伍方法,尤其是研究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配伍方法;从而揭示研究方剂重在研究方剂配伍思路创新,以研究方剂配伍思路创新而引导学用方剂,达到从方剂配伍中学会用好一个代表方,带动学用一类方,达到学用方剂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作者:王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防己自古就有汉防己与木防己之分.但传统应用,忽视了其植物种的区别,造成药物名称比较混乱,功效应用难以准确区分.本文从植物基源、药物名称及功效应用等方面对防己类药材作以辨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王社利;安秀群;丁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了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眩晕的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我们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近5年1816例眩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眩晕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痰浊中阻(上蒙)、气血(阴)亏虚、肾精不足、瘀血为患.其病机多为气、血、阴虚及血瘀.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脾、肾.
作者:白长川;吴美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对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对人的影响的整体性描述,概括了天体、地球运动以及物侠、气象的变化规律,在当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学现代化必须结合分子生物学以及当代发达的生命科学技术、环境科学等进行新的探讨,赋予五运六气学说新的科学意义.
作者:吕海婴;刘家强;李丽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追活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4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2例,对照组199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追活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颈复康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5.8%,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治愈率为31.5%,总有效率为75.7%.经x2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患者颈部功能改善,VAS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程焱华;吴金安;姜楚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久泻宁颗粒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异种异体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无水乙醇局部灌肠相结合.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久泻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20天,末次给药后24h,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细胞因子IL-2、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结果:久泻宁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升高IL-2,与UC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久泻宁颗粒各剂量组可降低TNF-α,与UC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久泻宁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gG水平,久泻宁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gM水平,与UC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久泻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阮时宝;吴符火;宫健伟;苑述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颗粒酶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病变的影响,进一步阐明VMC的发病机理和清心胶囊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6只.于第11天处死小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肌病变,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颗粒酶B mRNA的表达,且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中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333±3.1043、0.8000±0.9487个/高倍视野(P<0.01);正常组心肌中未检测到颗粒酶B的表达.结论:心肌浸润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清心胶囊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机理,还可能与其能够抑制活化的CTL和NK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的损伤作用有关.
作者:程志清;叶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年来国内外对肾阳虚体质与补肾药作用机制的探讨取得了多方面进展,广泛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和基础代谢等方面.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衰老过程.有人从肾阳虚入手研究衰老发现老年人体能表现与肾阳虚相似,认为人的衰老是生理慢性肾虚,为了进一步探讨肾阳虚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笔者对320名老年人肾阳虚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按沈氏肾阳虚患者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的学说,对这些老年人的性功能情况进行了了解,并检测了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血浆睾丸酮(T),雌二醇(E2)现把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施傲听;陈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椎间盘退变可能产生颈和腰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特发性后背痛、坐骨神经痛.这些疾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不仅使病人失能,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药是临床上非手术干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药对退变椎间盘干预作用的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鲍运平;黄有荣;方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咙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证候群.笔者利用针刺方法配合头皮针,治疗此病65例,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另53例单纯采用一般针刺手法,疗程相同,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白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牛膝、酒牛膝饮片药理作用的区别,探讨炮制原理.方法: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法、热板邋法、扭体法及地塞米松血瘀模型比较牛膝、酒牛膝饮片抗炎、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结果:牛膝、酒牛膝饮片均有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牛膝、酒牛膝均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P<0.01),酒牛膝作用稍强于牛膝饮片(P>0.05,P<0.01).结论:牛膝酒炙增强活血化瘀作用,而抗炎、镇痛变化不大.
作者:张振凌;黄显峰;石延帮;王智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论述了传统中医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结合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与基因组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将中医基础理论推向基因组水平,把基因组分为五脏基因组部分,精气神为基因组的不同功能表现;另一方面,提出了基因组微观经络系统的概念.
作者:金宏;刘家强;徐家敏;吕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儿泻停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对白术、葛根、木香、广藿香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以下色谱条件对葛根进行含量测定: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进样量:4.0μL,流速:1.0mL·min-1;Hypersil ODS色谱柱(4.6×150mm,5μm);检测波长250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结果:薄层鉴别的专属性较好,阴性无干扰;葛根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6-1.28μg,r=0.9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93%(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国华;徐晶;陶君彦;毕晓黎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