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息论与中药鉴定

富同义

关键词:全息论, 中药鉴定
摘要:基于对全息论的理解,用一架普通的显微镜和简单的植物解剖工具,对常见的百余种植物中药易混品进行鉴定尝试,发现如果把全息论中的全息形态原理引入到植物中药的鉴定中来,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某种意义上能达到某些高科技手段几乎同样的目的.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法临证应用

    瘀血病变可由气滞、气虚、热盛、阴虚、寒凝、阳虚、痰结、湿聚、浊闭等多种机制形成.因此,从临床病症入手,辨瘀求因,从因活血,可分别采取理气活血、补气活血、清热活血、滋阴活血、祛寒搜风活血、温阳通脉活血、化痰活血、渗湿活血、芳香活血等化瘀法.

    作者:鲁万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思路探析

    探讨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有效治法,提出中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要点:第一,积极控制抗感染;其次,加强活血化瘀中药的运用;第三,注重调理脾胃.

    作者:张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逍遥散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逍遥散加减联合西沙必利,对照组41例口服西沙必利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82.9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联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单一促动力药优越.

    作者:饶梅冰;凌方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及清心胶囊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颗粒酶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病变的影响,进一步阐明VMC的发病机理和清心胶囊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6只.于第11天处死小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肌病变,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颗粒酶B mRNA的表达,且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中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333±3.1043、0.8000±0.9487个/高倍视野(P<0.01);正常组心肌中未检测到颗粒酶B的表达.结论:心肌浸润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清心胶囊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机理,还可能与其能够抑制活化的CTL和NK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的损伤作用有关.

    作者:程志清;叶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管新生在冠心病治疗中作用

    冠心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从血管新生的类型,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血管新生在冠心病治疗中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中医药在血管新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三印;陈士林;沈映君;杨大坚;杨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论继承发展传统中医学的支点--整体观

    本文论述了传统中医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结合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与基因组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将中医基础理论推向基因组水平,把基因组分为五脏基因组部分,精气神为基因组的不同功能表现;另一方面,提出了基因组微观经络系统的概念.

    作者:金宏;刘家强;徐家敏;吕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药物的杂质及杂质检查

    药物杂质与药物的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密切相关.药物的杂质控制对于保证药物的效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药物的杂质来源、杂质对药物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杂质控制及检查方法.阐明了研究药物的杂质及杂质控制的重要意义.

    作者:许润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全息论与中药鉴定

    基于对全息论的理解,用一架普通的显微镜和简单的植物解剖工具,对常见的百余种植物中药易混品进行鉴定尝试,发现如果把全息论中的全息形态原理引入到植物中药的鉴定中来,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某种意义上能达到某些高科技手段几乎同样的目的.

    作者:富同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和剂局方》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探要

    <方剂学>教材中的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的皮肤病.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和剂局方>消风散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颇佳,例举两案说明,今后应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剂局方>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理.

    作者:陈西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2例中风失语患者采用刺血疗法治疗,穴位:金津、玉液.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叶丽萍;郑晓斌;张春婷;宋慧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清肝解毒片抗慢乙肝肝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肝解毒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口服清肝解毒片,对照组30例口服益肝灵,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清肝解毒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对主要症状及体征如纳呆、乏力、腹胀、恶心呕吐、二目干涩、黄疸等改善尤为显著;在降低ALT、AST、TBI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黄丹青;史红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h1/Th2细胞的变化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小时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2/Th2比例;另外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2、IFN-γ、IL-4、IL-10的水平,同时观察地塞米松对Th1/Th2细胞的影响.结果:在模型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外周血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逐渐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逐渐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逐渐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地塞米松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Th1/Th2细胞失衡是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Th1应答占主导地位.

    作者:黄育华;晏雪生;彭亚琴;明安萍;盛国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药对退变椎间盘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可能产生颈和腰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特发性后背痛、坐骨神经痛.这些疾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不仅使病人失能,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药是临床上非手术干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药对退变椎间盘干预作用的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鲍运平;黄有荣;方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乙肝解毒胶囊的工艺研究

    目的:通过对样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确定乙肝解毒胶囊的制作工艺.方法:对本方主要成分叶下珠的水溶性成分和酯溶性成分分步提取,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法测定叶下珠的水溶性成分鞣料云实精和酯溶性成分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用分步提取法叶下珠的水溶性和酯溶性成分得率均较为理想,样品中其水溶性成分和酯溶性成分含量均能达到要求.结论:乙肝解毒胶囊中主药叶下珠的有效成分用分种步提取法既保留了其水溶性成分又保留了其酯溶性成分,工艺合理.

    作者:张尚斌;宋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

    中医方剂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方剂更加重点突出,学以致用,临床医生应用方剂更加得心应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如何解决,虽涉及到诸多方面,但核心的问题是必须解决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因此,研究方剂必须从当今庞大的方剂数目中解脱出来,必须从实践中认识到研究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配伍的重要性、实用性、科学性与迫切性;以新思维、新方法研究方剂配伍方法,尤其是研究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配伍方法;从而揭示研究方剂重在研究方剂配伍思路创新,以研究方剂配伍思路创新而引导学用方剂,达到从方剂配伍中学会用好一个代表方,带动学用一类方,达到学用方剂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作者:王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甘肃中药资源现状及其产业发展思路

    对甘肃中药资源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甘肃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发展提出了粗略见解.

    作者:陈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试论《肘后备急方》在医药学上的贡献

    详细论述了我国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在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内科急症、外科急症、骨科、针灸、推拿、药学、中医美容、食疗及男性学科上的贡献.

    作者:梅全喜;吴惠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思路探讨

    张仲景在黄疸的治疗上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张氏治疗黄疸的思路有: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利小便以祛邪,清下郁热以祛邪,活血化瘀以祛积,疸分为五、分型论治5个方面.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肾康灵系列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理变化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肾亏虚,标实即为湿浊、瘀阻,由此导致病情复杂,病程缠绵,治疗棘手.本文着重探讨自制中药方剂肾康灵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机理及其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翁端怡;曾章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针灸上病下取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佳治疗方法.方法:针灸上病下取,治疗组在肩部病变处采用针刺,用梅花针重叩出血,局部拔火罐,再取膝以下穴位强刺激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肩周炎采用上病下取法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作者:任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